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秦腔 郁達夫 檢場 珍珠塔 伍子胥 兀朮 時遷 陝西戲曲廣播 2019-07-04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秦腔舞臺上的表演

最吸引大家眼球

也能引起大家好奇心的

那一定是“絕技”表演

它相比一般程式的表演

更為精到、也更具特色

秦腔表演中的絕技內容很豐富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聊聊

現在常見的一些傳統絕技

你都見過幾個

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三尻子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拆書》一戲當中有用到。伍員得知父兄被害,肝膽欲裂,大罵平王:“伍老爺為了你家江山,東擋西殺,南征北戰,渴飲九頭血,倦了馬上眠。伍老爺未必與兒肯死乎!”即在“擂錘”中,左手摟須,右手扎“單膀”式,身向左斜,向左看,右手摟須,左手扎“單膀”式,身向右斜,向右看,起三錘左手抓蟒袖,右手握拳,身體側左墩坐,再向前直立墩坐,雙手端椅前進一步,面向左側,左手翻袖,右手握拳蹲於右膝蓋,擺須瞪眼,亮相。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三鞭子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一種展示揮鞭策馬的表演技巧。多用於戰事吃緊、縱馬騰飛的場面。《火焰駒》艾謙傳達室信就用了它:一聲馬嘶,艾謙使“三錘而上,收勢揮鞭,馬頭一繞一鞭,放一火,馬腰裡幌一鞭,放一火,馬屁股抽一鞭,放一火。三鞭三火,火隨鞭而發,馬隨火而行,既表現出艾謙心如火燎的情緒,又映襯出火焰駒日行千里的神速,同時還為整個劇情染上一層濃烈的傳奇色彩。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耍傘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傳統秦腔《清風亭》一劇就有此表演。劇中人周桂英行路之中,天降大雨,演員用耍傘特技,將觀眾帶人風雨交加的境地。雨的大小,風力的強弱,上山、下坡、走羊腸小道等一系列情節,不用一句臺詞,全憑一把雨傘表演就交待得清清楚楚。《珍珠塔》 中“跌雪”一折也有“耍傘”的表演。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抱火柱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系傳統秦腔《闖宮抱鬥·梅伯炮烙》一場專用。演法是:舞臺右角置一葦火柱席捲成的“火柱”,上置一個瓷盆,內盛白酒數斤。施刑時,檢場一把煙火,盆中白酒熊熊燃燒,梅伯脫去上衣,下穿紅色褲子,赤身由兩名武士用繩子強拉抱柱炮烙。第一次抱柱,三把煙火中,梅伯挽起長鬚,由檢場噴一口“血麗脂”,以示鬍鬚燒焦:第二次抱柱,三把煙火中,則將兩把“灰麗脂”,一手撒面部,一手撒胸部,然後左手撒右臂,右手撒左臂;第三次抱柱,三把煙火中,由檢場向梅伯面部、胸部噴上“血麗脂”,口 中含上“血麗脂”和白粉水,一串爆竹聲中,抱住火柱,血麗脂和白粉水順口角徐徐流下,身軀也從上溜下,蜷縮於火柱底部,以示被燒焦燒死。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三杆子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以身段功和靶子功組合而成的一種表演技巧。它的用場雖多(如《王嶽圖》張奎的對打、《滅方臘》宋江的激戰等處),卻以《潞安州》陸登盤槍救火的表演最具典型。金兀朮攻破潞安州城池,火化倉庫,守將陸登先將半面身子“亮”給觀眾,忽聞家將急報校場糧草起火,陸登急忙調轉馬頭,直奔校場,即穿手了“三杆子”表演:先用“刺槍” 向中間一紮,以示挑開攔路火堆,再分別“盤槍”向左右兩拔,以示撲救熊熊燃燒的馬草,皮一刺兩拔即為“三杆子”。其間緊相配合著漂亮的劈、刺,盤,挑、捅、扎著靶子功招範,和弓、蹲、俯、爺、臣翻等身段表演。同時,又配合著甘肅秦腔特有雙嗩“勾腔”牌子曲伴秦,再增添了悲壯激越的戰鬥氣氛。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朝天蹬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是以腿功贏人的演技。演法為,左腿“金雞獨立”,右腿高蹺過頭,左右兩腿與整個身軀豎成一條直線,並以手勢,變臉輔佐,以此構成富有雕塑美的“亮相”選型,三起三落、朝天蹬搓步極富看點。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溜凳子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即在大擂錘中,演員從凳子上溜下來,躍坐在地上,搖頭、擺須、渾身顫抖,就勢亮相,如《法門寺》中,趙廉從流沙並中撈人頭,突然聽到衙役稟告“並內還有一付屍首”時,趙廉用右手水袖遮住面部,站在左邊的衙役將含在口中的清水,噴在趙廉的臉上(水麗子),然後就使用溜凳子的動作,以表現他的驚慌失態,驚汗淋漓的心態。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吊帽蓋和耍帽蓋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帽蓋”即男性小辮。《時遷偷雞》一戲有用。表演前,演員先將頭髮浸入水中沖洗,然後梳展,用繩紮緊,並事先將繩子一端繫於舞臺正樑上。當演至時遷從樹上不慎失足掉下,被樹枝掛住頭髮時,即借原先繫好的繩子,將身體懸於空中,表演穿衣、脫衣、腋下夾雞蛋、打小紅拳等技巧。此技即為“吊帽蓋”。“耍帽蓋”則是用頭髮加鐵絲,編成小辮,用頭繩紮緊,套在頭上,再戴上帽子,小辮根部用繩繫住,順領口、袖管 穿下,捏於手中,牽動繩子,小辮即可做上、下、卷、展、搖、抖等諸多動作。在許多醜角戲中,如《教學》,《算卦》、《白先生看病》等,均用此技。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背旦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秦腔表演特技。演員利用假形扎扮一人飾演二人進行各種舞臺表演,如秦腔《雙明珠》《啞女告狀》《混元橋》等劇有用。舞臺上旦角之頭臉、上身、聲嗓均作女旦表演,臺步、身段則是男人身架。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吹火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吹火是秦腔特有的傳統表演技法。製作方法是淨松香研成粉末,用麻紙包小包。演員表演時將松香包含在口內,包口向外,控制氣息,將包內松香吹向火把,即起火焰。如:《遊西湖》中李慧娘與刺客廖寅展開搏鬥時,即運用了“吹火”特技。技 法有直吹、斜吹、仰吹、俯吹、上下吹、翻身吹,吹出的“火”有連火、一條龍、蘑菇雲火、團火、串子火、天雨散花等多種。80年代後,此技又有新的發展,如前橋吹火、下腰吹火、探海轉身吹火等。秦腔演員何振中、李正敏、楊金鳳、馬藍魚、崔惠芳及李梅等均有此技。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頂燈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頂燈是秦腔丑角的一種特技。《三進士》中常天保因賭被其妻罰頂燈。常天保頂著燈,還要做行走、跑地、轉身、鑽凳子、鑽桌子、上桌了等表演動作,最後還要將燈在頭頂吹滅。此功全憑演員脖子和頭頂掌握平衡。秦腔演員劉省三、亞福長、孫存碟及張波均擅長此技。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擊碗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秦腔、同州梆子、西府秦腔及漢調二黃有此特技。《太和城》中孫武子淨角和鬚生亦用此技。表演時,將一隻碗擲於空中飛轉,用另一隻碗飛出擊打,兩隻碗在空中粉碎。擊法又分平擊和斜擊兩種。秦腔演員陸順子、和家彥、劉立志等擅長此技。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耍牙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秦腔《王魁負義》的判官、《淤泥河》的蓋蘇文與《八件衣》中的判官、《羅通掃北》的王伯超等均用此技巧。演員將特製的兩顆或四顆長豬牙,用鉛或黃蠟封住根孔。再用絲線或纖絲纏在根部。表演時演員將牙含在口內,以舌調整牙齒,或露在嘴巴兩則,或向上翹起,或向下彎曲,或左牙向上右牙向下,或右牙向上左牙向下,或將牙插入鼻孔,或耍弄四根牙,兩上兩下,自由吐出收回,以此刻畫人物性格,增強演出效果。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耍佛珠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佛珠,是用木鏇製成核桃大小的數十顆珠子,再用油漆使其光亮美觀,然後用繩子串起即成。如《雙下山》中的小和尚本無逃出寺院後,情不自禁地旋轉頂上佛珠,由慢慚快,又由快漸慢,並隨著佛珠的旋轉節奏走碎步、矮子步以及拋、接、臂轉、腿轉、腰轉等技巧,表現出人物如出牢籠的歡快心情。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打麻鞭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麻鞭系用大麻搓成,長約一丈餘,柄粗、尖細,頂端留有三四寸長的鞭梢。表演者不但要用氣力,而且要善使技巧,打出後,既要發出響亮的鞭聲,還要纏在被打者的腰身,如傳統秦腔《太湖城·收殷夫人》一劇,劇中人孫武子鞭打殷梨花,即用此特技。被打者,要用善於 捱打的功夫,與麻鞭成反方向,左打右轉身,右打左轉身,同時一要防護自己面部,二要不陰擋鞭路,三要表演戲劇動作。二人配合得當,演出效果才能更佳。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踩蹺

這16種常見的秦腔絕技,除了吹火和頂燈,其它的你全都瞭解嗎?

踩蹺是秦腔中旦角所用的特技。蹺子是木製腳墊,尖而小,約三寸長,外面套繡花小鞋。演員只能用兩個腳指穿假鞋,而且要將鞋綁在腳指上,因此,稱之為扎蹺。扎蹺之後,演員只能憑兩個腳的腳指行走,腳跟高高提起,行走、舞蹈、像跳“芭蕾”一樣。不同的是芭蕾演員有時還可以腳跟著地,而蹺演員則始終都得用二指著地。戲演完後方可解蹺休息。更難的是,不僅要求模仿三寸金蓮的步子和形態,還有特為扎蹺設計的高難動作,如踩蹺走凳、踩蹺踢石子等,沿低上高,蹦跳不止,才可以顯示出演員的踩蹺技巧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