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虢國盾牌,土遺址,西周晚期。1994年出土於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現藏三門峽虢國博物館。

"

虢國盾牌,土遺址,西周晚期。1994年出土於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現藏三門峽虢國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虢國盾牌

1994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虢國墓地南部的湖濱車站機務段貨場發現了一座西周時期被盜墓葬,在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了一組盾牌遺蹟。他們先是發現了一些漆片,經過小心謹慎地清理後,發現是一組珍貴的盾牌遺蹟,之後對盾牌進行了整體搬遷和修復保護。

該組盾牌全長1.6米,寬0.88米,由三件盾牌組成(從左往右依次編為1、2、3號),相互之間有部分疊壓。每件盾牌高0.8米左右,寬0.4-0.5米,由藤條構架,並上覆皮革。上部呈對稱雙弧形,兩側邊緣略內凹。盾面中部自上而下有明顯脊稜外凸,上髹紅色漆。1號盾牌表面隱約可見紅色漆皮,2號和3號盾體表面的漆皮清晰可見(注:考古工者考慮到如果把盾牌表面的土清理得太乾淨,隨著土體溼度逐漸變小,漆皮容易發生起翹、脫落,因此在清理最後出現的1號盾牌時,刻意多保留了表面附著的泥土,所以只隱約能看到漆面)。1號和3號盾牌表面縱向分兩行各裝飾3個直徑0.1米的青銅泡飾,其上飾捲雲紋;盾牌下有青銅箭鏃,前有木矛柄痕跡。

"

虢國盾牌,土遺址,西周晚期。1994年出土於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現藏三門峽虢國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虢國盾牌

1994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虢國墓地南部的湖濱車站機務段貨場發現了一座西周時期被盜墓葬,在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了一組盾牌遺蹟。他們先是發現了一些漆片,經過小心謹慎地清理後,發現是一組珍貴的盾牌遺蹟,之後對盾牌進行了整體搬遷和修復保護。

該組盾牌全長1.6米,寬0.88米,由三件盾牌組成(從左往右依次編為1、2、3號),相互之間有部分疊壓。每件盾牌高0.8米左右,寬0.4-0.5米,由藤條構架,並上覆皮革。上部呈對稱雙弧形,兩側邊緣略內凹。盾面中部自上而下有明顯脊稜外凸,上髹紅色漆。1號盾牌表面隱約可見紅色漆皮,2號和3號盾體表面的漆皮清晰可見(注:考古工者考慮到如果把盾牌表面的土清理得太乾淨,隨著土體溼度逐漸變小,漆皮容易發生起翹、脫落,因此在清理最後出現的1號盾牌時,刻意多保留了表面附著的泥土,所以只隱約能看到漆面)。1號和3號盾牌表面縱向分兩行各裝飾3個直徑0.1米的青銅泡飾,其上飾捲雲紋;盾牌下有青銅箭鏃,前有木矛柄痕跡。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局部的紅漆

"

虢國盾牌,土遺址,西周晚期。1994年出土於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現藏三門峽虢國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虢國盾牌

1994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虢國墓地南部的湖濱車站機務段貨場發現了一座西周時期被盜墓葬,在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了一組盾牌遺蹟。他們先是發現了一些漆片,經過小心謹慎地清理後,發現是一組珍貴的盾牌遺蹟,之後對盾牌進行了整體搬遷和修復保護。

該組盾牌全長1.6米,寬0.88米,由三件盾牌組成(從左往右依次編為1、2、3號),相互之間有部分疊壓。每件盾牌高0.8米左右,寬0.4-0.5米,由藤條構架,並上覆皮革。上部呈對稱雙弧形,兩側邊緣略內凹。盾面中部自上而下有明顯脊稜外凸,上髹紅色漆。1號盾牌表面隱約可見紅色漆皮,2號和3號盾體表面的漆皮清晰可見(注:考古工者考慮到如果把盾牌表面的土清理得太乾淨,隨著土體溼度逐漸變小,漆皮容易發生起翹、脫落,因此在清理最後出現的1號盾牌時,刻意多保留了表面附著的泥土,所以只隱約能看到漆面)。1號和3號盾牌表面縱向分兩行各裝飾3個直徑0.1米的青銅泡飾,其上飾捲雲紋;盾牌下有青銅箭鏃,前有木矛柄痕跡。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局部的紅漆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上的銅泡飾

這組盾牌是虢國軍事武器的一次重要考古發現,為研究虢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比較研究

考古發現的盾牌實物以南方楚地的漆盾為多,銅盾只在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出土過一件,也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一件金屬盾牌實物。

1972年,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考古工作者在陝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在一號銅車馬上發現了一件銅盾牌。通高35.6、底寬23.5、厚0.4釐米。整體為“出”字形,齊首,弧肩,曲腰,平底,兩側邊沿的輪廓線折曲如流雲狀。盾的正面中間有一條縱脊,脊的左右兩側均衡對稱。盾面中心隆起,向四周漸內斂呈凹弧面。盾背面的中軸線上有一貫通上下的縱梁,樑的中部有橋狀紐鼻形握手。盾的正背面均繪有絢麗的紋樣。四周用紅色勾邊欄,內繪天藍色流雲紋;中央繪有四條天藍色夔龍紋,兩兩左右相對回顧成為一組,紅色鱗甲,綠色勾邊,構圖飽滿,均衡對稱,紋樣迴環曲轉,變化多端,立體感十足。這件盾牌形體纖巧,是車上人員的防禦工具。

"

虢國盾牌,土遺址,西周晚期。1994年出土於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現藏三門峽虢國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虢國盾牌

1994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虢國墓地南部的湖濱車站機務段貨場發現了一座西周時期被盜墓葬,在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了一組盾牌遺蹟。他們先是發現了一些漆片,經過小心謹慎地清理後,發現是一組珍貴的盾牌遺蹟,之後對盾牌進行了整體搬遷和修復保護。

該組盾牌全長1.6米,寬0.88米,由三件盾牌組成(從左往右依次編為1、2、3號),相互之間有部分疊壓。每件盾牌高0.8米左右,寬0.4-0.5米,由藤條構架,並上覆皮革。上部呈對稱雙弧形,兩側邊緣略內凹。盾面中部自上而下有明顯脊稜外凸,上髹紅色漆。1號盾牌表面隱約可見紅色漆皮,2號和3號盾體表面的漆皮清晰可見(注:考古工者考慮到如果把盾牌表面的土清理得太乾淨,隨著土體溼度逐漸變小,漆皮容易發生起翹、脫落,因此在清理最後出現的1號盾牌時,刻意多保留了表面附著的泥土,所以只隱約能看到漆面)。1號和3號盾牌表面縱向分兩行各裝飾3個直徑0.1米的青銅泡飾,其上飾捲雲紋;盾牌下有青銅箭鏃,前有木矛柄痕跡。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局部的紅漆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上的銅泡飾

這組盾牌是虢國軍事武器的一次重要考古發現,為研究虢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比較研究

考古發現的盾牌實物以南方楚地的漆盾為多,銅盾只在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出土過一件,也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一件金屬盾牌實物。

1972年,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考古工作者在陝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在一號銅車馬上發現了一件銅盾牌。通高35.6、底寬23.5、厚0.4釐米。整體為“出”字形,齊首,弧肩,曲腰,平底,兩側邊沿的輪廓線折曲如流雲狀。盾的正面中間有一條縱脊,脊的左右兩側均衡對稱。盾面中心隆起,向四周漸內斂呈凹弧面。盾背面的中軸線上有一貫通上下的縱梁,樑的中部有橋狀紐鼻形握手。盾的正背面均繪有絢麗的紋樣。四周用紅色勾邊欄,內繪天藍色流雲紋;中央繪有四條天藍色夔龍紋,兩兩左右相對回顧成為一組,紅色鱗甲,綠色勾邊,構圖飽滿,均衡對稱,紋樣迴環曲轉,變化多端,立體感十足。這件盾牌形體纖巧,是車上人員的防禦工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銅盾

1987年,湖北荊門包山2號戰國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通高46.8釐米。皮胎,出土時皮胎已朽,僅殘存漆皮。平頂外凸,弧肩。兩側邊沿呈弧線階梯型,下為長方形。正面呈凸弧形,背面正中安盾柄。通體髹黑漆,繪紅、棕紅、黃、金四色彩。正面繪對稱龍鳳捲雲紋圖案,每邊四龍四風。背面周邊繪變形雲雷紋,中部繪變形龍鳳捲雲紋圖案。

"

虢國盾牌,土遺址,西周晚期。1994年出土於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現藏三門峽虢國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虢國盾牌

1994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虢國墓地南部的湖濱車站機務段貨場發現了一座西周時期被盜墓葬,在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了一組盾牌遺蹟。他們先是發現了一些漆片,經過小心謹慎地清理後,發現是一組珍貴的盾牌遺蹟,之後對盾牌進行了整體搬遷和修復保護。

該組盾牌全長1.6米,寬0.88米,由三件盾牌組成(從左往右依次編為1、2、3號),相互之間有部分疊壓。每件盾牌高0.8米左右,寬0.4-0.5米,由藤條構架,並上覆皮革。上部呈對稱雙弧形,兩側邊緣略內凹。盾面中部自上而下有明顯脊稜外凸,上髹紅色漆。1號盾牌表面隱約可見紅色漆皮,2號和3號盾體表面的漆皮清晰可見(注:考古工者考慮到如果把盾牌表面的土清理得太乾淨,隨著土體溼度逐漸變小,漆皮容易發生起翹、脫落,因此在清理最後出現的1號盾牌時,刻意多保留了表面附著的泥土,所以只隱約能看到漆面)。1號和3號盾牌表面縱向分兩行各裝飾3個直徑0.1米的青銅泡飾,其上飾捲雲紋;盾牌下有青銅箭鏃,前有木矛柄痕跡。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局部的紅漆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上的銅泡飾

這組盾牌是虢國軍事武器的一次重要考古發現,為研究虢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比較研究

考古發現的盾牌實物以南方楚地的漆盾為多,銅盾只在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出土過一件,也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一件金屬盾牌實物。

1972年,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考古工作者在陝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在一號銅車馬上發現了一件銅盾牌。通高35.6、底寬23.5、厚0.4釐米。整體為“出”字形,齊首,弧肩,曲腰,平底,兩側邊沿的輪廓線折曲如流雲狀。盾的正面中間有一條縱脊,脊的左右兩側均衡對稱。盾面中心隆起,向四周漸內斂呈凹弧面。盾背面的中軸線上有一貫通上下的縱梁,樑的中部有橋狀紐鼻形握手。盾的正背面均繪有絢麗的紋樣。四周用紅色勾邊欄,內繪天藍色流雲紋;中央繪有四條天藍色夔龍紋,兩兩左右相對回顧成為一組,紅色鱗甲,綠色勾邊,構圖飽滿,均衡對稱,紋樣迴環曲轉,變化多端,立體感十足。這件盾牌形體纖巧,是車上人員的防禦工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銅盾

1987年,湖北荊門包山2號戰國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通高46.8釐米。皮胎,出土時皮胎已朽,僅殘存漆皮。平頂外凸,弧肩。兩側邊沿呈弧線階梯型,下為長方形。正面呈凸弧形,背面正中安盾柄。通體髹黑漆,繪紅、棕紅、黃、金四色彩。正面繪對稱龍鳳捲雲紋圖案,每邊四龍四風。背面周邊繪變形雲雷紋,中部繪變形龍鳳捲雲紋圖案。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包山2號墓出土的彩繪龍鳳紋漆盾

此外,還出土了一件長方形大漆盾,高91.8、寬49.6、厚0.6釐米。木胎。盾面呈長方形,正面微凸,正背面各平行貼八道截面為半圓形的木條,與其相對應的盾面鑽小圓孔,用藤條正面先垂直,後交叉,背面垂直繞兩道固定。背面正中安木盾柄。通體裹麻布,外髹黑漆。這兩件盾牌均藏在湖北省博物館。

"

虢國盾牌,土遺址,西周晚期。1994年出土於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現藏三門峽虢國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虢國盾牌

1994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虢國墓地南部的湖濱車站機務段貨場發現了一座西周時期被盜墓葬,在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了一組盾牌遺蹟。他們先是發現了一些漆片,經過小心謹慎地清理後,發現是一組珍貴的盾牌遺蹟,之後對盾牌進行了整體搬遷和修復保護。

該組盾牌全長1.6米,寬0.88米,由三件盾牌組成(從左往右依次編為1、2、3號),相互之間有部分疊壓。每件盾牌高0.8米左右,寬0.4-0.5米,由藤條構架,並上覆皮革。上部呈對稱雙弧形,兩側邊緣略內凹。盾面中部自上而下有明顯脊稜外凸,上髹紅色漆。1號盾牌表面隱約可見紅色漆皮,2號和3號盾體表面的漆皮清晰可見(注:考古工者考慮到如果把盾牌表面的土清理得太乾淨,隨著土體溼度逐漸變小,漆皮容易發生起翹、脫落,因此在清理最後出現的1號盾牌時,刻意多保留了表面附著的泥土,所以只隱約能看到漆面)。1號和3號盾牌表面縱向分兩行各裝飾3個直徑0.1米的青銅泡飾,其上飾捲雲紋;盾牌下有青銅箭鏃,前有木矛柄痕跡。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局部的紅漆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上的銅泡飾

這組盾牌是虢國軍事武器的一次重要考古發現,為研究虢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比較研究

考古發現的盾牌實物以南方楚地的漆盾為多,銅盾只在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出土過一件,也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一件金屬盾牌實物。

1972年,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考古工作者在陝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在一號銅車馬上發現了一件銅盾牌。通高35.6、底寬23.5、厚0.4釐米。整體為“出”字形,齊首,弧肩,曲腰,平底,兩側邊沿的輪廓線折曲如流雲狀。盾的正面中間有一條縱脊,脊的左右兩側均衡對稱。盾面中心隆起,向四周漸內斂呈凹弧面。盾背面的中軸線上有一貫通上下的縱梁,樑的中部有橋狀紐鼻形握手。盾的正背面均繪有絢麗的紋樣。四周用紅色勾邊欄,內繪天藍色流雲紋;中央繪有四條天藍色夔龍紋,兩兩左右相對回顧成為一組,紅色鱗甲,綠色勾邊,構圖飽滿,均衡對稱,紋樣迴環曲轉,變化多端,立體感十足。這件盾牌形體纖巧,是車上人員的防禦工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銅盾

1987年,湖北荊門包山2號戰國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通高46.8釐米。皮胎,出土時皮胎已朽,僅殘存漆皮。平頂外凸,弧肩。兩側邊沿呈弧線階梯型,下為長方形。正面呈凸弧形,背面正中安盾柄。通體髹黑漆,繪紅、棕紅、黃、金四色彩。正面繪對稱龍鳳捲雲紋圖案,每邊四龍四風。背面周邊繪變形雲雷紋,中部繪變形龍鳳捲雲紋圖案。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包山2號墓出土的彩繪龍鳳紋漆盾

此外,還出土了一件長方形大漆盾,高91.8、寬49.6、厚0.6釐米。木胎。盾面呈長方形,正面微凸,正背面各平行貼八道截面為半圓形的木條,與其相對應的盾面鑽小圓孔,用藤條正面先垂直,後交叉,背面垂直繞兩道固定。背面正中安木盾柄。通體裹麻布,外髹黑漆。這兩件盾牌均藏在湖北省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包山2號墓出土的長方形大漆盾(背面)

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現藏湖北博物館。高92.5、寬55釐米。皮胎。出土時皮胎已朽,僅餘漆皮與盾柄。上部作圓蒲扇型,中有方領,下為矩形。盾面中部朝外弧凸。正面為黑漆素面,背面以黑漆為底,用紅漆雙線將盾面分為64個方框,雙線間用黃漆填繪綯紋,框內繪勾連雲紋,方框之間繪變形龍鳳紋;盾的周邊繪菱形紋和雲紋等圖案。舞蹈道具。

"

虢國盾牌,土遺址,西周晚期。1994年出土於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現藏三門峽虢國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虢國盾牌

1994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虢國墓地南部的湖濱車站機務段貨場發現了一座西周時期被盜墓葬,在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了一組盾牌遺蹟。他們先是發現了一些漆片,經過小心謹慎地清理後,發現是一組珍貴的盾牌遺蹟,之後對盾牌進行了整體搬遷和修復保護。

該組盾牌全長1.6米,寬0.88米,由三件盾牌組成(從左往右依次編為1、2、3號),相互之間有部分疊壓。每件盾牌高0.8米左右,寬0.4-0.5米,由藤條構架,並上覆皮革。上部呈對稱雙弧形,兩側邊緣略內凹。盾面中部自上而下有明顯脊稜外凸,上髹紅色漆。1號盾牌表面隱約可見紅色漆皮,2號和3號盾體表面的漆皮清晰可見(注:考古工者考慮到如果把盾牌表面的土清理得太乾淨,隨著土體溼度逐漸變小,漆皮容易發生起翹、脫落,因此在清理最後出現的1號盾牌時,刻意多保留了表面附著的泥土,所以只隱約能看到漆面)。1號和3號盾牌表面縱向分兩行各裝飾3個直徑0.1米的青銅泡飾,其上飾捲雲紋;盾牌下有青銅箭鏃,前有木矛柄痕跡。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局部的紅漆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上的銅泡飾

這組盾牌是虢國軍事武器的一次重要考古發現,為研究虢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比較研究

考古發現的盾牌實物以南方楚地的漆盾為多,銅盾只在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出土過一件,也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一件金屬盾牌實物。

1972年,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考古工作者在陝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在一號銅車馬上發現了一件銅盾牌。通高35.6、底寬23.5、厚0.4釐米。整體為“出”字形,齊首,弧肩,曲腰,平底,兩側邊沿的輪廓線折曲如流雲狀。盾的正面中間有一條縱脊,脊的左右兩側均衡對稱。盾面中心隆起,向四周漸內斂呈凹弧面。盾背面的中軸線上有一貫通上下的縱梁,樑的中部有橋狀紐鼻形握手。盾的正背面均繪有絢麗的紋樣。四周用紅色勾邊欄,內繪天藍色流雲紋;中央繪有四條天藍色夔龍紋,兩兩左右相對回顧成為一組,紅色鱗甲,綠色勾邊,構圖飽滿,均衡對稱,紋樣迴環曲轉,變化多端,立體感十足。這件盾牌形體纖巧,是車上人員的防禦工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銅盾

1987年,湖北荊門包山2號戰國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通高46.8釐米。皮胎,出土時皮胎已朽,僅殘存漆皮。平頂外凸,弧肩。兩側邊沿呈弧線階梯型,下為長方形。正面呈凸弧形,背面正中安盾柄。通體髹黑漆,繪紅、棕紅、黃、金四色彩。正面繪對稱龍鳳捲雲紋圖案,每邊四龍四風。背面周邊繪變形雲雷紋,中部繪變形龍鳳捲雲紋圖案。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包山2號墓出土的彩繪龍鳳紋漆盾

此外,還出土了一件長方形大漆盾,高91.8、寬49.6、厚0.6釐米。木胎。盾面呈長方形,正面微凸,正背面各平行貼八道截面為半圓形的木條,與其相對應的盾面鑽小圓孔,用藤條正面先垂直,後交叉,背面垂直繞兩道固定。背面正中安木盾柄。通體裹麻布,外髹黑漆。這兩件盾牌均藏在湖北省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包山2號墓出土的長方形大漆盾(背面)

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現藏湖北博物館。高92.5、寬55釐米。皮胎。出土時皮胎已朽,僅餘漆皮與盾柄。上部作圓蒲扇型,中有方領,下為矩形。盾面中部朝外弧凸。正面為黑漆素面,背面以黑漆為底,用紅漆雙線將盾面分為64個方框,雙線間用黃漆填繪綯紋,框內繪勾連雲紋,方框之間繪變形龍鳳紋;盾的周邊繪菱形紋和雲紋等圖案。舞蹈道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繪龍鳳紋漆盾

1982年,湖北江陵李家臺4號戰國墓也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現藏於荊州博物館。通高94.2、寬60、厚0.3-2.5釐米。木胎。呈不規則長方形,上端中間凸出,兩肩圓角向下呈弧形階梯狀,下段平,兩側呈直角正面中間微凸,兩側微凹呈弧形。盾的背面裝有長方形木條和盾柄。器身全髹黑漆,以黃、紅、綠、藍色繪曲尺、齒形及各種圖案;背面繪有單、雙虯龍六組,和以孔雀為主的鳥群、樹木、人物畫。舞蹈道具。

"

虢國盾牌,土遺址,西周晚期。1994年出土於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現藏三門峽虢國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虢國盾牌

1994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虢國墓地南部的湖濱車站機務段貨場發現了一座西周時期被盜墓葬,在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了一組盾牌遺蹟。他們先是發現了一些漆片,經過小心謹慎地清理後,發現是一組珍貴的盾牌遺蹟,之後對盾牌進行了整體搬遷和修復保護。

該組盾牌全長1.6米,寬0.88米,由三件盾牌組成(從左往右依次編為1、2、3號),相互之間有部分疊壓。每件盾牌高0.8米左右,寬0.4-0.5米,由藤條構架,並上覆皮革。上部呈對稱雙弧形,兩側邊緣略內凹。盾面中部自上而下有明顯脊稜外凸,上髹紅色漆。1號盾牌表面隱約可見紅色漆皮,2號和3號盾體表面的漆皮清晰可見(注:考古工者考慮到如果把盾牌表面的土清理得太乾淨,隨著土體溼度逐漸變小,漆皮容易發生起翹、脫落,因此在清理最後出現的1號盾牌時,刻意多保留了表面附著的泥土,所以只隱約能看到漆面)。1號和3號盾牌表面縱向分兩行各裝飾3個直徑0.1米的青銅泡飾,其上飾捲雲紋;盾牌下有青銅箭鏃,前有木矛柄痕跡。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局部的紅漆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上的銅泡飾

這組盾牌是虢國軍事武器的一次重要考古發現,為研究虢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比較研究

考古發現的盾牌實物以南方楚地的漆盾為多,銅盾只在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出土過一件,也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一件金屬盾牌實物。

1972年,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考古工作者在陝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在一號銅車馬上發現了一件銅盾牌。通高35.6、底寬23.5、厚0.4釐米。整體為“出”字形,齊首,弧肩,曲腰,平底,兩側邊沿的輪廓線折曲如流雲狀。盾的正面中間有一條縱脊,脊的左右兩側均衡對稱。盾面中心隆起,向四周漸內斂呈凹弧面。盾背面的中軸線上有一貫通上下的縱梁,樑的中部有橋狀紐鼻形握手。盾的正背面均繪有絢麗的紋樣。四周用紅色勾邊欄,內繪天藍色流雲紋;中央繪有四條天藍色夔龍紋,兩兩左右相對回顧成為一組,紅色鱗甲,綠色勾邊,構圖飽滿,均衡對稱,紋樣迴環曲轉,變化多端,立體感十足。這件盾牌形體纖巧,是車上人員的防禦工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銅盾

1987年,湖北荊門包山2號戰國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通高46.8釐米。皮胎,出土時皮胎已朽,僅殘存漆皮。平頂外凸,弧肩。兩側邊沿呈弧線階梯型,下為長方形。正面呈凸弧形,背面正中安盾柄。通體髹黑漆,繪紅、棕紅、黃、金四色彩。正面繪對稱龍鳳捲雲紋圖案,每邊四龍四風。背面周邊繪變形雲雷紋,中部繪變形龍鳳捲雲紋圖案。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包山2號墓出土的彩繪龍鳳紋漆盾

此外,還出土了一件長方形大漆盾,高91.8、寬49.6、厚0.6釐米。木胎。盾面呈長方形,正面微凸,正背面各平行貼八道截面為半圓形的木條,與其相對應的盾面鑽小圓孔,用藤條正面先垂直,後交叉,背面垂直繞兩道固定。背面正中安木盾柄。通體裹麻布,外髹黑漆。這兩件盾牌均藏在湖北省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包山2號墓出土的長方形大漆盾(背面)

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現藏湖北博物館。高92.5、寬55釐米。皮胎。出土時皮胎已朽,僅餘漆皮與盾柄。上部作圓蒲扇型,中有方領,下為矩形。盾面中部朝外弧凸。正面為黑漆素面,背面以黑漆為底,用紅漆雙線將盾面分為64個方框,雙線間用黃漆填繪綯紋,框內繪勾連雲紋,方框之間繪變形龍鳳紋;盾的周邊繪菱形紋和雲紋等圖案。舞蹈道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繪龍鳳紋漆盾

1982年,湖北江陵李家臺4號戰國墓也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現藏於荊州博物館。通高94.2、寬60、厚0.3-2.5釐米。木胎。呈不規則長方形,上端中間凸出,兩肩圓角向下呈弧形階梯狀,下段平,兩側呈直角正面中間微凸,兩側微凹呈弧形。盾的背面裝有長方形木條和盾柄。器身全髹黑漆,以黃、紅、綠、藍色繪曲尺、齒形及各種圖案;背面繪有單、雙虯龍六組,和以孔雀為主的鳥群、樹木、人物畫。舞蹈道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李家臺4號墓出土的彩繪龍鳳紋漆盾

1952年,湖南長沙五里牌406號戰國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現藏湖南省博物館。高64.5、寬45.5、厚0.7釐米。皮胎。盾上部作對稱雙弧形,正面中間稍稍隆起,形成脊稜,附有嵌銀銅盾鼻。盾兩面髹黑漆,上用赭紅及黃色描繪龍鳳紋,線條流暢回婉,色澤光亮照人。舞蹈道具。

1973年,湖北江陵鳳凰山8號西漢墓出土了一件彩繪神人紋龜形漆盾。長32、寬20.1釐米。現藏於荊州博物館。木胎。整器作龜腹甲狀,背面有把手。龜盾正面上部繪一人首鳥足的神人,作奔走狀;下繪一鳥首鳥足獸身的神獸,頭上有一角,尾巴回捲,亦作奔走狀。盾背面把手兩側各繪一人,拱手相向而立,身穿寬袖上衣和長褲,腰束帶,足穿翹頭鞋,頭戴冠,腰間佩長劍。

"

虢國盾牌,土遺址,西周晚期。1994年出土於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現藏三門峽虢國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虢國盾牌

1994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虢國墓地南部的湖濱車站機務段貨場發現了一座西周時期被盜墓葬,在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了一組盾牌遺蹟。他們先是發現了一些漆片,經過小心謹慎地清理後,發現是一組珍貴的盾牌遺蹟,之後對盾牌進行了整體搬遷和修復保護。

該組盾牌全長1.6米,寬0.88米,由三件盾牌組成(從左往右依次編為1、2、3號),相互之間有部分疊壓。每件盾牌高0.8米左右,寬0.4-0.5米,由藤條構架,並上覆皮革。上部呈對稱雙弧形,兩側邊緣略內凹。盾面中部自上而下有明顯脊稜外凸,上髹紅色漆。1號盾牌表面隱約可見紅色漆皮,2號和3號盾體表面的漆皮清晰可見(注:考古工者考慮到如果把盾牌表面的土清理得太乾淨,隨著土體溼度逐漸變小,漆皮容易發生起翹、脫落,因此在清理最後出現的1號盾牌時,刻意多保留了表面附著的泥土,所以只隱約能看到漆面)。1號和3號盾牌表面縱向分兩行各裝飾3個直徑0.1米的青銅泡飾,其上飾捲雲紋;盾牌下有青銅箭鏃,前有木矛柄痕跡。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局部的紅漆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上的銅泡飾

這組盾牌是虢國軍事武器的一次重要考古發現,為研究虢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比較研究

考古發現的盾牌實物以南方楚地的漆盾為多,銅盾只在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出土過一件,也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一件金屬盾牌實物。

1972年,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考古工作者在陝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在一號銅車馬上發現了一件銅盾牌。通高35.6、底寬23.5、厚0.4釐米。整體為“出”字形,齊首,弧肩,曲腰,平底,兩側邊沿的輪廓線折曲如流雲狀。盾的正面中間有一條縱脊,脊的左右兩側均衡對稱。盾面中心隆起,向四周漸內斂呈凹弧面。盾背面的中軸線上有一貫通上下的縱梁,樑的中部有橋狀紐鼻形握手。盾的正背面均繪有絢麗的紋樣。四周用紅色勾邊欄,內繪天藍色流雲紋;中央繪有四條天藍色夔龍紋,兩兩左右相對回顧成為一組,紅色鱗甲,綠色勾邊,構圖飽滿,均衡對稱,紋樣迴環曲轉,變化多端,立體感十足。這件盾牌形體纖巧,是車上人員的防禦工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銅盾

1987年,湖北荊門包山2號戰國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通高46.8釐米。皮胎,出土時皮胎已朽,僅殘存漆皮。平頂外凸,弧肩。兩側邊沿呈弧線階梯型,下為長方形。正面呈凸弧形,背面正中安盾柄。通體髹黑漆,繪紅、棕紅、黃、金四色彩。正面繪對稱龍鳳捲雲紋圖案,每邊四龍四風。背面周邊繪變形雲雷紋,中部繪變形龍鳳捲雲紋圖案。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包山2號墓出土的彩繪龍鳳紋漆盾

此外,還出土了一件長方形大漆盾,高91.8、寬49.6、厚0.6釐米。木胎。盾面呈長方形,正面微凸,正背面各平行貼八道截面為半圓形的木條,與其相對應的盾面鑽小圓孔,用藤條正面先垂直,後交叉,背面垂直繞兩道固定。背面正中安木盾柄。通體裹麻布,外髹黑漆。這兩件盾牌均藏在湖北省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包山2號墓出土的長方形大漆盾(背面)

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現藏湖北博物館。高92.5、寬55釐米。皮胎。出土時皮胎已朽,僅餘漆皮與盾柄。上部作圓蒲扇型,中有方領,下為矩形。盾面中部朝外弧凸。正面為黑漆素面,背面以黑漆為底,用紅漆雙線將盾面分為64個方框,雙線間用黃漆填繪綯紋,框內繪勾連雲紋,方框之間繪變形龍鳳紋;盾的周邊繪菱形紋和雲紋等圖案。舞蹈道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繪龍鳳紋漆盾

1982年,湖北江陵李家臺4號戰國墓也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現藏於荊州博物館。通高94.2、寬60、厚0.3-2.5釐米。木胎。呈不規則長方形,上端中間凸出,兩肩圓角向下呈弧形階梯狀,下段平,兩側呈直角正面中間微凸,兩側微凹呈弧形。盾的背面裝有長方形木條和盾柄。器身全髹黑漆,以黃、紅、綠、藍色繪曲尺、齒形及各種圖案;背面繪有單、雙虯龍六組,和以孔雀為主的鳥群、樹木、人物畫。舞蹈道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李家臺4號墓出土的彩繪龍鳳紋漆盾

1952年,湖南長沙五里牌406號戰國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現藏湖南省博物館。高64.5、寬45.5、厚0.7釐米。皮胎。盾上部作對稱雙弧形,正面中間稍稍隆起,形成脊稜,附有嵌銀銅盾鼻。盾兩面髹黑漆,上用赭紅及黃色描繪龍鳳紋,線條流暢回婉,色澤光亮照人。舞蹈道具。

1973年,湖北江陵鳳凰山8號西漢墓出土了一件彩繪神人紋龜形漆盾。長32、寬20.1釐米。現藏於荊州博物館。木胎。整器作龜腹甲狀,背面有把手。龜盾正面上部繪一人首鳥足的神人,作奔走狀;下繪一鳥首鳥足獸身的神獸,頭上有一角,尾巴回捲,亦作奔走狀。盾背面把手兩側各繪一人,拱手相向而立,身穿寬袖上衣和長褲,腰束帶,足穿翹頭鞋,頭戴冠,腰間佩長劍。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鳳凰山8號墓出土的彩繪神人紋龜形漆盾

1975年,江陵鳳凰山168號西漢墓出土彩繪雙虎頭形漆盾。現藏於荊州博物館。長56、寬10.5、高9.3釐米。木胎。扁長形,正面微呈弧形。兩端各雕一虎頭,虎口咬住一橫木,兩前爪亦抓此橫木。背面正中部有一把手。通體髹黑漆,虎腹與把手上再髹紅漆,虎前爪、額和頸部用紅漆繪花紋。

"

虢國盾牌,土遺址,西周晚期。1994年出土於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現藏三門峽虢國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虢國盾牌

1994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虢國墓地南部的湖濱車站機務段貨場發現了一座西周時期被盜墓葬,在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了一組盾牌遺蹟。他們先是發現了一些漆片,經過小心謹慎地清理後,發現是一組珍貴的盾牌遺蹟,之後對盾牌進行了整體搬遷和修復保護。

該組盾牌全長1.6米,寬0.88米,由三件盾牌組成(從左往右依次編為1、2、3號),相互之間有部分疊壓。每件盾牌高0.8米左右,寬0.4-0.5米,由藤條構架,並上覆皮革。上部呈對稱雙弧形,兩側邊緣略內凹。盾面中部自上而下有明顯脊稜外凸,上髹紅色漆。1號盾牌表面隱約可見紅色漆皮,2號和3號盾體表面的漆皮清晰可見(注:考古工者考慮到如果把盾牌表面的土清理得太乾淨,隨著土體溼度逐漸變小,漆皮容易發生起翹、脫落,因此在清理最後出現的1號盾牌時,刻意多保留了表面附著的泥土,所以只隱約能看到漆面)。1號和3號盾牌表面縱向分兩行各裝飾3個直徑0.1米的青銅泡飾,其上飾捲雲紋;盾牌下有青銅箭鏃,前有木矛柄痕跡。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局部的紅漆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上的銅泡飾

這組盾牌是虢國軍事武器的一次重要考古發現,為研究虢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比較研究

考古發現的盾牌實物以南方楚地的漆盾為多,銅盾只在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出土過一件,也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一件金屬盾牌實物。

1972年,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考古工作者在陝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在一號銅車馬上發現了一件銅盾牌。通高35.6、底寬23.5、厚0.4釐米。整體為“出”字形,齊首,弧肩,曲腰,平底,兩側邊沿的輪廓線折曲如流雲狀。盾的正面中間有一條縱脊,脊的左右兩側均衡對稱。盾面中心隆起,向四周漸內斂呈凹弧面。盾背面的中軸線上有一貫通上下的縱梁,樑的中部有橋狀紐鼻形握手。盾的正背面均繪有絢麗的紋樣。四周用紅色勾邊欄,內繪天藍色流雲紋;中央繪有四條天藍色夔龍紋,兩兩左右相對回顧成為一組,紅色鱗甲,綠色勾邊,構圖飽滿,均衡對稱,紋樣迴環曲轉,變化多端,立體感十足。這件盾牌形體纖巧,是車上人員的防禦工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銅盾

1987年,湖北荊門包山2號戰國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通高46.8釐米。皮胎,出土時皮胎已朽,僅殘存漆皮。平頂外凸,弧肩。兩側邊沿呈弧線階梯型,下為長方形。正面呈凸弧形,背面正中安盾柄。通體髹黑漆,繪紅、棕紅、黃、金四色彩。正面繪對稱龍鳳捲雲紋圖案,每邊四龍四風。背面周邊繪變形雲雷紋,中部繪變形龍鳳捲雲紋圖案。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包山2號墓出土的彩繪龍鳳紋漆盾

此外,還出土了一件長方形大漆盾,高91.8、寬49.6、厚0.6釐米。木胎。盾面呈長方形,正面微凸,正背面各平行貼八道截面為半圓形的木條,與其相對應的盾面鑽小圓孔,用藤條正面先垂直,後交叉,背面垂直繞兩道固定。背面正中安木盾柄。通體裹麻布,外髹黑漆。這兩件盾牌均藏在湖北省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包山2號墓出土的長方形大漆盾(背面)

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現藏湖北博物館。高92.5、寬55釐米。皮胎。出土時皮胎已朽,僅餘漆皮與盾柄。上部作圓蒲扇型,中有方領,下為矩形。盾面中部朝外弧凸。正面為黑漆素面,背面以黑漆為底,用紅漆雙線將盾面分為64個方框,雙線間用黃漆填繪綯紋,框內繪勾連雲紋,方框之間繪變形龍鳳紋;盾的周邊繪菱形紋和雲紋等圖案。舞蹈道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繪龍鳳紋漆盾

1982年,湖北江陵李家臺4號戰國墓也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現藏於荊州博物館。通高94.2、寬60、厚0.3-2.5釐米。木胎。呈不規則長方形,上端中間凸出,兩肩圓角向下呈弧形階梯狀,下段平,兩側呈直角正面中間微凸,兩側微凹呈弧形。盾的背面裝有長方形木條和盾柄。器身全髹黑漆,以黃、紅、綠、藍色繪曲尺、齒形及各種圖案;背面繪有單、雙虯龍六組,和以孔雀為主的鳥群、樹木、人物畫。舞蹈道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李家臺4號墓出土的彩繪龍鳳紋漆盾

1952年,湖南長沙五里牌406號戰國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現藏湖南省博物館。高64.5、寬45.5、厚0.7釐米。皮胎。盾上部作對稱雙弧形,正面中間稍稍隆起,形成脊稜,附有嵌銀銅盾鼻。盾兩面髹黑漆,上用赭紅及黃色描繪龍鳳紋,線條流暢回婉,色澤光亮照人。舞蹈道具。

1973年,湖北江陵鳳凰山8號西漢墓出土了一件彩繪神人紋龜形漆盾。長32、寬20.1釐米。現藏於荊州博物館。木胎。整器作龜腹甲狀,背面有把手。龜盾正面上部繪一人首鳥足的神人,作奔走狀;下繪一鳥首鳥足獸身的神獸,頭上有一角,尾巴回捲,亦作奔走狀。盾背面把手兩側各繪一人,拱手相向而立,身穿寬袖上衣和長褲,腰束帶,足穿翹頭鞋,頭戴冠,腰間佩長劍。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鳳凰山8號墓出土的彩繪神人紋龜形漆盾

1975年,江陵鳳凰山168號西漢墓出土彩繪雙虎頭形漆盾。現藏於荊州博物館。長56、寬10.5、高9.3釐米。木胎。扁長形,正面微呈弧形。兩端各雕一虎頭,虎口咬住一橫木,兩前爪亦抓此橫木。背面正中部有一把手。通體髹黑漆,虎腹與把手上再髹紅漆,虎前爪、額和頸部用紅漆繪花紋。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鳳凰山168號墓出土的彩繪雙虎頭形漆盾

以上盾牌,時代最早的為戰國中期,春秋時期也有發現盾牌痕跡的,如1974年陝西省文管會在戶縣發掘了一批春秋秦墓,其中發現“藤條編織物朽痕三處,上半部呈現橢圓形,面外鼓,殘存深褐色漆皮兩層,根據印痕形狀推測可能為藤盾牌”,但截至目前沒有實物出現。戰國時期的盾牌皆為木胎或皮胎的漆盾,形制多為對稱雙弧形或長方形。秦代除了一件銅盾外,也有漆盾發現,如2012年秦陵兵馬俑坑發現一皮胎漆盾,高約70、寬約50釐米;形制與銅盾基本類似,也為對稱雙弧形;邊欄用紅、綠、白繪多層幾何紋。西漢時期也出土有漆盾,但形制比較隨意多樣。

"

虢國盾牌,土遺址,西周晚期。1994年出土於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現藏三門峽虢國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虢國盾牌

1994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虢國墓地南部的湖濱車站機務段貨場發現了一座西周時期被盜墓葬,在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了一組盾牌遺蹟。他們先是發現了一些漆片,經過小心謹慎地清理後,發現是一組珍貴的盾牌遺蹟,之後對盾牌進行了整體搬遷和修復保護。

該組盾牌全長1.6米,寬0.88米,由三件盾牌組成(從左往右依次編為1、2、3號),相互之間有部分疊壓。每件盾牌高0.8米左右,寬0.4-0.5米,由藤條構架,並上覆皮革。上部呈對稱雙弧形,兩側邊緣略內凹。盾面中部自上而下有明顯脊稜外凸,上髹紅色漆。1號盾牌表面隱約可見紅色漆皮,2號和3號盾體表面的漆皮清晰可見(注:考古工者考慮到如果把盾牌表面的土清理得太乾淨,隨著土體溼度逐漸變小,漆皮容易發生起翹、脫落,因此在清理最後出現的1號盾牌時,刻意多保留了表面附著的泥土,所以只隱約能看到漆面)。1號和3號盾牌表面縱向分兩行各裝飾3個直徑0.1米的青銅泡飾,其上飾捲雲紋;盾牌下有青銅箭鏃,前有木矛柄痕跡。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局部的紅漆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盾牌上的銅泡飾

這組盾牌是虢國軍事武器的一次重要考古發現,為研究虢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比較研究

考古發現的盾牌實物以南方楚地的漆盾為多,銅盾只在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出土過一件,也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一件金屬盾牌實物。

1972年,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考古工作者在陝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發掘時,在一號銅車馬上發現了一件銅盾牌。通高35.6、底寬23.5、厚0.4釐米。整體為“出”字形,齊首,弧肩,曲腰,平底,兩側邊沿的輪廓線折曲如流雲狀。盾的正面中間有一條縱脊,脊的左右兩側均衡對稱。盾面中心隆起,向四周漸內斂呈凹弧面。盾背面的中軸線上有一貫通上下的縱梁,樑的中部有橋狀紐鼻形握手。盾的正背面均繪有絢麗的紋樣。四周用紅色勾邊欄,內繪天藍色流雲紋;中央繪有四條天藍色夔龍紋,兩兩左右相對回顧成為一組,紅色鱗甲,綠色勾邊,構圖飽滿,均衡對稱,紋樣迴環曲轉,變化多端,立體感十足。這件盾牌形體纖巧,是車上人員的防禦工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銅盾

1987年,湖北荊門包山2號戰國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通高46.8釐米。皮胎,出土時皮胎已朽,僅殘存漆皮。平頂外凸,弧肩。兩側邊沿呈弧線階梯型,下為長方形。正面呈凸弧形,背面正中安盾柄。通體髹黑漆,繪紅、棕紅、黃、金四色彩。正面繪對稱龍鳳捲雲紋圖案,每邊四龍四風。背面周邊繪變形雲雷紋,中部繪變形龍鳳捲雲紋圖案。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包山2號墓出土的彩繪龍鳳紋漆盾

此外,還出土了一件長方形大漆盾,高91.8、寬49.6、厚0.6釐米。木胎。盾面呈長方形,正面微凸,正背面各平行貼八道截面為半圓形的木條,與其相對應的盾面鑽小圓孔,用藤條正面先垂直,後交叉,背面垂直繞兩道固定。背面正中安木盾柄。通體裹麻布,外髹黑漆。這兩件盾牌均藏在湖北省博物館。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包山2號墓出土的長方形大漆盾(背面)

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現藏湖北博物館。高92.5、寬55釐米。皮胎。出土時皮胎已朽,僅餘漆皮與盾柄。上部作圓蒲扇型,中有方領,下為矩形。盾面中部朝外弧凸。正面為黑漆素面,背面以黑漆為底,用紅漆雙線將盾面分為64個方框,雙線間用黃漆填繪綯紋,框內繪勾連雲紋,方框之間繪變形龍鳳紋;盾的周邊繪菱形紋和雲紋等圖案。舞蹈道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繪龍鳳紋漆盾

1982年,湖北江陵李家臺4號戰國墓也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現藏於荊州博物館。通高94.2、寬60、厚0.3-2.5釐米。木胎。呈不規則長方形,上端中間凸出,兩肩圓角向下呈弧形階梯狀,下段平,兩側呈直角正面中間微凸,兩側微凹呈弧形。盾的背面裝有長方形木條和盾柄。器身全髹黑漆,以黃、紅、綠、藍色繪曲尺、齒形及各種圖案;背面繪有單、雙虯龍六組,和以孔雀為主的鳥群、樹木、人物畫。舞蹈道具。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李家臺4號墓出土的彩繪龍鳳紋漆盾

1952年,湖南長沙五里牌406號戰國墓出土了一件彩繪龍鳳紋漆盾。現藏湖南省博物館。高64.5、寬45.5、厚0.7釐米。皮胎。盾上部作對稱雙弧形,正面中間稍稍隆起,形成脊稜,附有嵌銀銅盾鼻。盾兩面髹黑漆,上用赭紅及黃色描繪龍鳳紋,線條流暢回婉,色澤光亮照人。舞蹈道具。

1973年,湖北江陵鳳凰山8號西漢墓出土了一件彩繪神人紋龜形漆盾。長32、寬20.1釐米。現藏於荊州博物館。木胎。整器作龜腹甲狀,背面有把手。龜盾正面上部繪一人首鳥足的神人,作奔走狀;下繪一鳥首鳥足獸身的神獸,頭上有一角,尾巴回捲,亦作奔走狀。盾背面把手兩側各繪一人,拱手相向而立,身穿寬袖上衣和長褲,腰束帶,足穿翹頭鞋,頭戴冠,腰間佩長劍。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鳳凰山8號墓出土的彩繪神人紋龜形漆盾

1975年,江陵鳳凰山168號西漢墓出土彩繪雙虎頭形漆盾。現藏於荊州博物館。長56、寬10.5、高9.3釐米。木胎。扁長形,正面微呈弧形。兩端各雕一虎頭,虎口咬住一橫木,兩前爪亦抓此橫木。背面正中部有一把手。通體髹黑漆,虎腹與把手上再髹紅漆,虎前爪、額和頸部用紅漆繪花紋。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鳳凰山168號墓出土的彩繪雙虎頭形漆盾

以上盾牌,時代最早的為戰國中期,春秋時期也有發現盾牌痕跡的,如1974年陝西省文管會在戶縣發掘了一批春秋秦墓,其中發現“藤條編織物朽痕三處,上半部呈現橢圓形,面外鼓,殘存深褐色漆皮兩層,根據印痕形狀推測可能為藤盾牌”,但截至目前沒有實物出現。戰國時期的盾牌皆為木胎或皮胎的漆盾,形制多為對稱雙弧形或長方形。秦代除了一件銅盾外,也有漆盾發現,如2012年秦陵兵馬俑坑發現一皮胎漆盾,高約70、寬約50釐米;形制與銅盾基本類似,也為對稱雙弧形;邊欄用紅、綠、白繪多層幾何紋。西漢時期也出土有漆盾,但形制比較隨意多樣。

【國寶品鑑】虢國盾牌

2012年秦陵兵馬俑坑出土的皮胎漆盾

盾牌的主要用途是防禦工具。通常以皮革或木頭做胎,可有效防止箭、矛和劍的傷害;對稱雙弧形的長方盾體,縱中線凸起的形狀,有利於分解刺的力量;表面塗漆是為防潮,用五彩色漆繪出生動的圖案,則可以增加盾牌的藝術美感和神祕色彩。西周晚期虢國盾牌的發現,可以說是戰國秦漢盾牌形制的淵源。

此外,盾還有其它用途。《詩經•邶風•簡兮》中有“方將萬舞”的記載,“萬舞”即是一種模擬作戰的舞蹈,常用盾、戚、戈為舞器。所以,盾牌還有作為樂舞道具的用途,相對於防禦工具,此類盾通常纖小輕巧,精美華麗。

由於重量問題,歷代盾牌以藤、木或皮盾為主,容易腐朽,故保存下來比較困難。即便能夠發現遺蹟,由於人員、發掘技術等各種考古因素的限制,這樣的遺蹟往往無法保留下來。虢國墓地盾牌遺蹟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清理並保存下來,不能不說是個奇蹟!所以說,虢國盾牌是迄今中國出土的保存最為完好、時代最早的盾牌,堪稱“中華第一盾”,為研究西周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特別是軍事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曾有一日本考古專家考察後,感慨萬分地說:“我考察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盾牌,象這組保存如此完好的西周時期的盾牌尚屬首次!”

作者簡介

李清麗,女,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副館長,從事陳列保管工作,研究方向為博物館學與虢國文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