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太白山|“走哪條路下山?”南天門有左右兩條路,我問張老漢

秦嶺 林散之 服裝 建築 黃賓虹 漢中 寧靜 專業行走 2019-05-20

漫遊小記之下太白山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孤身一人,行遊萬里。1934年6月13日,歷經6天登頂太白山之後,他和張老漢兩人由拔仙台下山。途中,在南天門附近因錯選道路,陷入絕境,險些喪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之《下太白山》。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秦嶺太白山|“走哪條路下山?”南天門有左右兩條路,我問張老漢

林散之下太白山路線路

(一)兩人在太白山中,已經走了6天共290多裡

從拔仙台下來,要經過一片高山溼地。溼地裡,長滿了奇花異草。這些花草,都不足30釐米高。長得很密,草葉子有點像冬青。野蘭花則滿地都是。

下山五里地,就是二太白池。這個湖泊,略小於大太白池。湖邊有一棟建築,樓上樓下大約有二十多間房子。

秦嶺太白山|“走哪條路下山?”南天門有左右兩條路,我問張老漢

太白山風光

秦嶺太白山|“走哪條路下山?”南天門有左右兩條路,我問張老漢

太白山大爺海

秦嶺太白山|“走哪條路下山?”南天門有左右兩條路,我問張老漢

太白山玉皇池

再向前走五里,就是三太白池。這個湖與大太白池一般大小,不過湖水更加深邃寧靜。遠處,有一個高山瀑布,自山崖間直瀉而下,景色極為奇秀。

再往下走,就是玉皇池。玉皇池也有二十餘畝大,池面上覆蓋著幾十釐米厚的水草,細而柔軟,宛如墊子。玉皇池東面,就是龍門,高遠渺茫、神祕莫測。

再往下走十里,是佛池,有十多畝大。

繼續前行十五里,是三清池,也是十多畝大。

行走至此,前面濃霧密佈,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隨即,又下起了傾盆大雨,道路雖近在咫尺,卻看不清。看來是走不成了,只得住在三清池的道觀中。

因為淋了雨,衣服都已經溼透,我們找了些松枝,生火取暖,順便把衣服烘乾。

從6月8日白雲頭入山,到現在已是6月13日,6天來我們翻越太白山,已經在山中行走了290多裡地!

(譯者注:今天穿越太白山,一般來說有南南、南北、北南等13種不同的穿越路線,時間一般都是3到5天。林散之和張老漢走的線路,是典型的北南穿越路線之一,他們攜帶了6天的糧食,理論上補給是充足的。只可惜道遠路長,進山時間太早,他們稍微耽誤了一些時間,以致後面遇險!)

(二)吃完最後一頓早飯,在南天門選擇從右邊下山

這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山風把樹枝吹得喀嚓喀嚓作響,一直到早上也沒有消停過。

我和張老漢攜帶的糧食,已經就剩下早上這一頓了。吃完飯,我倆冒著雨,顧不得那麼多,趕急趕忙往下走。

風捲著雲,迎面吹來,如漆如墨。山泉爆發,水勢洶湧,水聲震天。這場景,令人終身難忘!

走了三十里,來到南天門。眼前出現一座山峰,高聳入雲。從山峰右邊走過去,看到一個老廟子就修建在上面。這裡地勢險要,視野極佳!

秦嶺太白山|“走哪條路下山?”南天門有左右兩條路,我問張老漢

從南天門遠眺群山,專業行走攝

秦嶺太白山|“走哪條路下山?”南天門有左右兩條路,我問張老漢

太白山瀑布

大雨漸漸停了,我倆離開南天門,發現朝左朝右,分別有一條道路。這兩條路,在山中綿綿延延,不知通向何方!

“走哪條路下山?”我問張老漢。

張老漢瞪著牛眼看著我,不知如何回答,想了半天才說道:

“漢中在咱們右邊,想必應該是從右邊下山吧?”

秦嶺太白山|“走哪條路下山?”南天門有左右兩條路,我問張老漢

從南天門出發時選擇了右路下山

(譯者注:從南天門下山,有兩條路。往右,也就是朝漢中方向往西行,道路險阻,容易迷路。往左,也就是先朝東再朝北,過了石海,一路走下去就是鐵甲樹、厚畛子。可惜當年林散之與張老漢,誤選了右邊的道路,導致後續遇險,險些喪命山中。譯者數年前,曾走“南南路線”穿越過太白山,並在南天門住過兩晚,固知。)

(三)中瘴氣身體不適,動不了了,只能躺在地上

於是,我和張老漢選擇了從右邊道路下山。

這條下山的道路,臺階陡險,曲裡拐彎。我倆在高山箭竹林中,走了二十多里路,始終不見天日。走著走著,忽然又起了大霧,山中惡氣燻人,搞得人頭昏眼花。

“完了!我呼吸了山中瘴氣,中毒了!”我告訴張老漢。

“咋整?”張老漢問。

我身體不適,動不了了,只能躺在地上。

秦嶺太白山|“走哪條路下山?”南天門有左右兩條路,我問張老漢

太白山山頂

秦嶺太白山|“走哪條路下山?”南天門有左右兩條路,我問張老漢

太白老鬆

張老漢趕緊從隨身行李中,翻出攜帶的避瘟散,讓我服了一些下去。

過了一會,藥效上來,我的心神稍微好了一些。

“林先生,還能走不?”張老漢問我。

我竭力站起身來,努力撐著,和張老漢繼續穿行在這箭竹林裡,但越向前走,這道路卻越難以辨識。

又走了二十里,來到一條深谷之中。這谷中,盡是倒地腐爛的各種樹木,瘴氣四起,瀰漫四方。抬頭看,高不見頂。

峽谷的石壁上,看得出原本建得有木棧道以供人行走,只可惜大部分都已經腐爛掉了。

(譯者注:秦嶺山中,遠在商周以前,山間就已出現溝通南北的古代道路,如子午道、駱穀道、藍武道、褒斜道等。林散之和張老漢在石壁上看見的棧道,大概就是業已荒廢的古道吧!)

(四)“看來,今天必死無疑!”我看著張老漢說道

遠處,一條巨大的瀑布,正從山上飛奔而下,其形宛如飛舞的巨龍。

我和張老漢,在峽谷之中繼續前行。懸崖峭壁、萬丈深淵,瀑布流下時發出的巨大聲響,撼動了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

逢此絕景,我不敢抬頭望去,心生已經生起許多慌亂,只顧匆忙忙趕路。

遠遠看,這峽谷好像再走不遠,就可以走到盡頭。不過,走過去才發現,那不過是另一道峽谷的開始罷了。

秦嶺太白山|“走哪條路下山?”南天門有左右兩條路,我問張老漢

秦嶺峽谷

秦嶺太白山|“走哪條路下山?”南天門有左右兩條路,我問張老漢

在這林木茂盛,密不透風的深山老林裡,路不但難走,還前路迷茫,而且眼看就要走到頭了,豈料希望剛剛才升起,瞬間又被澆滅!我已經被徹底嚇傻了!

此時,我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身上還一直流汗不止。

“這怎麼辦?這怎麼辦?也不知道這路到底該咋走,才能走出去?咱倆的乾糧也吃完了。看來,今天必死無疑!”我看著張老漢說道。

(譯者注:從地圖上看,林散之和張老漢走的這條路,大約是從南天門前往鐵甲樹的舊道之一。此時,他們實際上距離有人居住的地方已經不遠。好在冥冥中註定林散之貴人有好運,事件即將有所轉機。)

(有logo的圖片系頭條圖庫提供,小標題為譯者所加,《下太白山》未完待續)


關於林散之《漫遊小記》之《由齊家寨登太白》全部譯文鏈接如下——

01-06(齊家寨-中山寺):秦嶺太白山|“山上野獸很多,你們就兩個人,太危險了”,老道說

07-10(中山寺-平安寺):秦嶺太白山|一名男道一名女道,正坐在門前捉蝨子,相視尷尬至極

11-15(平安寺-大爺海):秦嶺太白山|“什麼聲音?”夜裡張老漢急用腳碰我,示意不要說話

16-20(大爺海-拔仙台):秦嶺太白山|大爺海、拔仙台,太白山時而陽光明媚,時而濃霧一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