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結局荒唐事不斷:康熙替自己代辦尊諡,搶了雍正的活

清朝 康熙 康熙王朝 雍正 中國古代史 以禮觀書 2018-11-29

向敬之

《康熙王朝》拍攝得經典,首映至今近二十年,仍在不時播出,深得觀眾好評。即便今年的清宮熱播劇,《延禧攻略》《如懿傳》接檔,男主角換成了傳說中的康熙“好聖孫”乾隆帝,但《康熙王朝》更值得玩味。

然而,《康熙王朝》藝術成分多,就是體現歷史的元素和大事,亦不乏漏洞連連。就拿其最後一集來看,竟然好幾處是明顯改變了歷史。

這些戲份,是史上康熙王朝的關鍵點,不意雜糅成了更大的荒唐。

一、早死的索額圖、明珠,被活到了康熙六十一年

康熙朝曾兩次舉辦千叟宴。

第一次,是在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六十壽誕,舉國同慶。康熙帝邀請天下臣民,六十五歲以上者,進紫禁城為自己祝壽。

祝壽者近兩千人,官民不論,規格頂級。後來,第八代禮親王昭槤在其《嘯亭續錄》卷一中專門寫到“千叟宴”的盛況:“康熙癸巳,仁皇帝六旬,開千叟宴於乾清宮,預宴者凡一千九百餘人。”

昭槤說康熙首開千叟宴,影響了隔世之君乾隆也大操大辦了兩回,故“百餘年間,聖祖神孫三舉盛事”。

而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的千叟宴,顯然不是康熙五十二年三月的那場戲,而安排在康熙最後的歲月。

確乎,在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六十九歲的康熙帝,為了預慶自己的七十萬壽,欣然在乾清宮舉辦了第二次千叟宴。

《康熙王朝》結局荒唐事不斷:康熙替自己代辦尊諡,搶了雍正的活

《康熙王朝》陳道明版康熙,在千叟宴上的劇照

《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九十六記載:康熙六十一年正月“戊子,召八旗滿洲、蒙古、漢軍文武大臣官員,及致仕退斥人員,年六十五以上者,六百八十人,宴於乾清宮前,命諸王、貝勒、貝子、公及閒散宗室等,授爵勸飲,分頒食品”。

規模小了不少,而且參與者主要為八旗中的老人。康熙命皇子皇孫,到每桌向每人敬酒。編劇讀到了這一段實錄中的史料,讓康熙當初下禮遇諸老的命令,金口玉言,演繹舊事,但把乾清宮前改成了暢春園裡,地點明顯不符合。

劇中還特地安排了康熙名相索額圖、明珠帶枷上場,單開一桌。他們是被作為“退斥人員”的代表,並安排了康熙不情願地與他們隔空敬酒。

其實,歷史上的索額圖,早在康熙四十二年九十月間,餓斃於宗人府禁所。而與其權勢相侔、如同仇敵的明珠,也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前夕在家中去世。

索、明二相沒有活到康熙六十一年,就連第一次千叟宴,也沒命感激涕零地出席。

二、熟讀“二十一史”的康熙,被自許中國皇帝年事最高者

劇中康熙稱自己“臨朝聽政六十年”,著實為在位時間最長者。就是算上他的孫子乾隆,他也是中國皇帝中超長待機的第一人。

然而,他自許“年事最高”,還是有些對不起他熟讀史書的知識面。

康熙帝自幼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長期研讀史籍,曾自豪地對大學士說:“二十一史,朕皆曾批閱。悉屬筆底描繪,無足徵信。所以讀書與行事,截然不同。爾等以為我讀書報皇上,亦是虛文,務在各盡心勉力,庶不致有誤天下之事。”(《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七十四,康熙五十六年十月庚戌)

康熙說書上所載,已然無據可證,但他該知道,在他之前,若不算傳說中壽享百餘年的南越武帝趙佗,比他年事更高者不乏其人。七十歲以上者就有十五人,如漢武帝劉徹七十歲、吳大帝孫權七十一歲、唐玄宗李隆基七十八歲。就連康熙讚譽“治隆唐宋”、頂禮膜拜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活了七十一歲。像南朝梁武帝蕭衍、武周女帝武則天、南宋高宗趙構、元世祖忽必烈,年事更高,都活了八十多歲。

皇上萬歲,自然少不了要對從前古往今來皇帝的壽命有所瞭解。

這些,諳熟古史的康熙帝,不可能不知道。但,編劇卻安排他自我“有誤”,在文武大臣面前倚老賣老,也賣了一次虛誇。

三、康熙老早就替自己代辦了尊諡,明顯搶了雍正的感恩活

諡號為死人準備的功過評語,或褒或貶,但沒有活人早早地為自己蓋棺論定。

然而,《康熙王朝》臨近結束,因為容妃的死,鏡頭切入康熙的景陵地宮。

《康熙王朝》結局荒唐事不斷:康熙替自己代辦尊諡,搶了雍正的活

《康熙王朝》劇照

康熙元后赫舍里氏的梓宮前,靈位上寫著“孝誠仁皇后”。

康熙命人開容妃的棺,情深義重追封其為“孝慈仁皇后”。

“仁皇后”,對應的是“仁皇帝”。

《清史稿·聖祖本紀一》開篇雲:“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仁皇帝,是康熙的諡號。

但,這個諡號,並非康熙為自己準備的,而是後繼之君雍正帝為大行皇帝追尊的。《清史稿·聖祖本紀三》臨近結束,記載:“雍正元年二月,恭上尊諡。”

雍正為了感謝康熙最後選擇了他作為皇位繼承人,費盡心思,為先帝康熙挑選一個足以榮耀千秋的廟號和諡號,以“仰慰先皇付託之命”(《清世宗實錄》卷四,雍正元年二月癸酉)

所以,他在康熙駕崩不久,提醒王公文武大臣腦洞大開,引經據典,“謹按《傳》雲:為人君,止於仁。《禮運》曰:‘仁者,義之本,順之體也。得之者尊。’《說文》雲:‘在天為元,在人為仁,故《易》曰:元者善之長,仁者德之首。’大行皇帝,體元立政。茂育群生,以義制事,綏安兆姓。史稱帝堯,其仁如天,惟大行皇帝實與並之。”(《清世宗實錄》卷一,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己酉)

雍正要大肆彰顯康熙皇帝的“聖心仁愛”!

雍正元年二月己巳,雍正皇帝率大學士等文武百官在太和門,行三跪九叩禮,供奉冊寶,正式“恭上聖祖仁皇帝尊諡”(《清世宗實錄》卷四)。

康熙成為了聖祖仁皇帝,他的已故三大皇后,也就成了仁皇后。

這是千年禮制,也是政治規矩。

如果讓康熙在地宮看到“孝誠仁皇后”的牌位,明顯讓他越俎代庖、提前代辦。

孝誠仁皇后死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最初康熙給的諡號為“仁孝皇后”。《清聖祖實錄》卷四十八記載,康熙帝於十三年六月庚申,身著素服,御太和門,遣和碩康親王傑書、莊親王博果鐸帶著冊寶,至鞏華城,冊諡赫舍裡皇后為“仁孝皇后”,第二天“以冊諡仁孝皇后,頒詔天下”。

雍正正月壬寅,敬生母德妃烏雅氏為“仁壽皇太后”(《清世宗實錄》卷三),想必是受了“仁孝皇后”和安厝康熙梓宮的壽皇殿的啟發:合二為一,頂級崇隆。

雍正先為“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尊諡”,擬將“仁孝皇后尊諡曰仁孝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皇后”(《清世宗實錄》卷二,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丁巳)。

雍正元年五月,仁壽皇太后病逝,大臣們又忙著取諡號。六月甲子,禮部提出意見:康熙尊諡仁皇帝,而“仁孝仁皇后諡號,仁字重複,謹請改易。恭上尊諡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仁皇后”(《清世宗實錄》卷八),雍正批准,實現了“四後同祔聖祖廟,尊諡竝加仁字”。

也就是說,康熙生前,多次至地宮憑弔諸皇后,在赫舍里氏梓宮前,看到的是“仁孝皇后”的靈牌,而不可能看到“孝誠仁皇后”的字樣。由是可知,康熙即便追封榮妃為“孝慈仁皇后”,也是後人不遵史實和禮制的杜撰。

編劇要借康熙的口,送容妃一頂孝慈皇后的桂冠,該是嘉獎其力保廢太子胤礽,不是己子也將大自己不少的繼子視同己出。

《康熙王朝》結局荒唐事不斷:康熙替自己代辦尊諡,搶了雍正的活

《康熙王朝》劇照

康熙稱容妃伺候自己二十七年,即康熙三十四年左右入宮,年齡要比生於康熙十三年五月的胤礽小,但,繼母的身份,讓她釋放著慈愛。

然而,孝慈皇后的殊榮,不是隨便可贈的。史上只有兩份,一份給了明朝太祖的馬皇后,另一份給了清朝太祖的大妃之一葉赫那拉氏。

這都是開國皇后。

葉赫那拉氏,為康熙皇帝的曾祖母。天聰十年,康熙祖父、太宗皇太極稱帝,尊生母那拉氏為孝慈高皇后。

電視劇的安排,明顯是噁心康熙不諳國史,幹了“不忠不孝”的醜聞。

至於康熙安排張廷玉為容妃撰寫本紀,也是枉顧了本紀專屬皇帝的歷史常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