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與沙俄簽訂條約,忽視一細節,結果四年後丟失一個省的領土

清朝 中國古代史 北京條約 康熙 十三姨說歷史 2017-04-07

清政府與沙俄簽訂條約,忽視一細節,結果四年後丟失一個省的領土

在陳道明主演的電視劇《康熙王朝》中,不知道大家對其中有個劇情可有印象,這個劇情說的周培公窮十年之功繪製的大清朝最完整的地圖。雖然歷史上有周培公這個人,但是給康熙繪製地圖卻是虛構的。

當時測繪地圖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當時康熙自己親自主持繪製,從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六年測繪,最後於五十八年全圖告成。地圖測繪完成之後,康熙親自命名《皇輿全覽圖》,並稱贊該圖是“大清最精最全之地圖”,更是“中國自古以來最精最全之圖”。可是讓人遺憾的是即使地圖再詳細,也不能否認晚清中國大片國土被割讓。

清政府與沙俄簽訂條約,忽視一細節,結果四年後丟失一個省的領土

1860年11月14日在北京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在這裡面雖然沒有提到中國西北方面的問題,但是卻留下了一個隱患,即“中俄兩國未經劃定之西部疆界,今後應順山嶺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大清國現有常駐卡倫路線而行,即從沙賓達巴哈界牌起,經齋桑湖、特穆爾圖淖爾至浩罕一線為界。”

清政府與沙俄簽訂條約,忽視一細節,結果四年後丟失一個省的領土

當時清朝代表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隱患,而且清政府也沒有西北最完整的地圖,這讓最後西北喪失了四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前面小編說過1860《中俄北京條約》中,沙俄硬要把中國西北部的卡倫列為分界線之一,但是卡倫是突厥語,是清政府為了盤查商旅、管理遊牧等而設在中國城鎮附近的軍事哨所,距國境界遠的上千裡,與邊境線根本就是兩回事。

清政府與沙俄簽訂條約,忽視一細節,結果四年後丟失一個省的領土

1862年至1864年間,中俄兩國在新疆塔爾巴哈臺舉行勘分西界的多次談判。在雙方談判前,沙俄出動大批軍隊,向中國常駐卡倫逼近,佔領了沙俄自己隨意確立的“國界線上”的各個戰略據點。在談判中,俄方代表還能肆意歪曲《北京條約》,堅持所有邊界線都依中國常駐卡倫劃界的荒謬主張。

清政府與沙俄簽訂條約,忽視一細節,結果四年後丟失一個省的領土

1864年5月,沙俄乘新疆回民反清起義之機,繼續侵佔中國西部地區,並於6至7月間強佔伊犁西北的博羅胡吉爾卡倫,伊犁岌岌可危。8月11日,伊犁參贊大臣明緒迫於沙俄大軍壓境形勢,致函西西伯利亞總督“準照議單,約派使臣,速來換約”。

清政府與沙俄簽訂條約,忽視一細節,結果四年後丟失一個省的領土

1864年10月7日,清政府與沙俄在塔爾巴哈臺簽署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除了這個條約,沙俄還通過三個子條約,最終割佔了中國西北部邊疆約4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甘肅省的面積)的領土,連被《中俄北京條約》列為界湖的齋桑淖爾、特穆爾圖淖爾等也被劃入了俄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