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皇族最後一位名將僧格林沁

滿清皇族最後一位名將僧格林沁

網絡配圖

僧格林沁(1811—1865.05.19),博爾濟吉特氏,在清廷重用曾國藩等漢族將領之前滿蒙皇族中最後一員頗有名氣的戰將。

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的二十六代孫,幼年,僧格林沁因家境貧寒,曾隨父親布和德力格爾為富人放牧。12歲時被送到昌圖老城文昌宮讀書。後入繼蒙古君王子嗣,奉命御前行走,賞戴三眼花翎。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後歷任領侍衛內大臣、正藍旗蒙古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等職,頗得道光、咸豐兩帝寵信。

僧格林沁平素愛護百姓、善待士卒,僧格林沁治軍有兩個特點:一是軍旅所至,首先下令安民。他吃飯時接到報告,說哪裡發生了擾民事件,立刻停止用餐,翻身上馬,懷揣饅頭數個而往。二是軍旅途中,與士卒同甘共苦。士卒不眠他不入帳,士卒不飯他不用膳。有一次軍糧斷絕,只剩胡蘿蔔數石,部下以此充飢,難以下嚥,僧格林沁就坐在軍帳前連吃數根,意猶未盡,眾將士見了,不敢再有怨言。

僧格林沁一生分別與太平天國和西方列強交戰多次,並由此名聲大噪,深受清廷倚重。1855年正月僧格林沁生擒太平天國北伐軍統帥林鳳祥。同年六月,在山東馮官屯剿滅太平天國李開芳部,生擒李開芳。林鳳祥、李開芳都是太平天國的名將,驍勇善戰,僧格林沁在半年之中,大小數百戰,全部殄滅,無一漏網,因此威名震於海內。1859年咸豐帝命僧格林沁至天津督辦大沽口和京東防務。僧格林沁吸取第一次大沽口戰役失敗的教訓,積極籌建大沽海口和雙港的防禦工事,整肅軍隊,做好反侵略的各項準備。英法新任駐華公使普魯士、布爾布隆率領所謂換約艦隊從上海沿水路北上。艦隊由一艘巡洋艦和13只炮艇組成,行至天津大沽口時,藐視中國軍隊的設防,不聽中國軍隊的勸阻和警告,明目張膽地闖入大沽口,激起了中國官兵的極大憤慨。僧格林沁下達堅決反擊入侵者的戰鬥命令,督軍力戰,擊毀英軍戰艦3艘,使英軍死傷464人,英海軍司令賀布受重傷。相持數日,英法聯軍軍艦撤走。大沽口保衛戰的勝利,是鴉片戰爭後清軍在抗擊外來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大勝仗,也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惟一的一次勝仗。

滿清皇族最後一位名將僧格林沁

網絡配圖

但僧格林沁為人任性驕橫,不諳敵情,恃勇少謀,作戰往往只圖近利,謀不及遠。1865年僧格林沁被捻軍誘至山東曹州高樓寨,隨後陷入重圍。五月十八日晚,僧格林沁率少數隨從冒死突圍,當逃至曹州西北的吳家店時,被一捻軍士兵誅殺在麥田,終年55歲。僧格林沁戰死疆場,令清廷上下一片震驚,皆以失去“國之柱石”而惋惜。京城官民聽說他去世的消息,百姓罷市,巷哭野祭。靈柩返回北京時,獻上的萬民傘有七十多柄,兵弁、百姓皆迎祭,哭聲震地。 清政府以親王規格為僧格林沁舉行了葬禮,同治帝和慈禧親臨祭奠,賜諡號“忠”,配享太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