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

清代被流放寧古塔,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流放”之刑罰自古有之,已經上千年了,寧古塔只是流放地的名稱而已,沒有其他格外的意義。

寧古塔是前清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是滿清女真人的“老窩”。順治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之後,寧古塔則成為邊防重鎮,並接受流放的罪犯,成為“流放人員”的“改造基地”。

在寧古塔,曾生活著旗丁,披甲人和阿哈, 這是滿清八旗制度之下的“階層”劃分,帶有典型的階級歧視色彩。旗丁就是滿族旗人,阿哈為奴隸,如果以地位來看,旗丁的地位高於披甲人,披甲人的地位高於阿哈。

"

清代被流放寧古塔,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流放”之刑罰自古有之,已經上千年了,寧古塔只是流放地的名稱而已,沒有其他格外的意義。

寧古塔是前清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是滿清女真人的“老窩”。順治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之後,寧古塔則成為邊防重鎮,並接受流放的罪犯,成為“流放人員”的“改造基地”。

在寧古塔,曾生活著旗丁,披甲人和阿哈, 這是滿清八旗制度之下的“階層”劃分,帶有典型的階級歧視色彩。旗丁就是滿族旗人,阿哈為奴隸,如果以地位來看,旗丁的地位高於披甲人,披甲人的地位高於阿哈。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那麼,披甲人到底是一種什麼人的身份呢?

有的解釋“披甲人”為投降後披甲上陣為統領部族征戰討伐的人,其實不盡然,也有滿洲八旗的兵卒,只是這些兵卒的地位本身就比較低下。在滿族八旗“以旗統軍,以旗統民”,平時耕田打獵,戰時披甲上陣的制度約束下,“披甲人”就是固守邊防的兵士。

“披甲人”意即披掛鎧甲的人,是清代特有的一詞,這些“披甲人”並不限於寧古塔所屬的東北地區所有,全國各處皆有。《平準葛爾方略·正編卷三十三》有載:“其所派兵丁,由八旗前鋒護軍披甲人內挑選年力強壯者。”所指“披甲人”,即這些兵士。

"

清代被流放寧古塔,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流放”之刑罰自古有之,已經上千年了,寧古塔只是流放地的名稱而已,沒有其他格外的意義。

寧古塔是前清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是滿清女真人的“老窩”。順治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之後,寧古塔則成為邊防重鎮,並接受流放的罪犯,成為“流放人員”的“改造基地”。

在寧古塔,曾生活著旗丁,披甲人和阿哈, 這是滿清八旗制度之下的“階層”劃分,帶有典型的階級歧視色彩。旗丁就是滿族旗人,阿哈為奴隸,如果以地位來看,旗丁的地位高於披甲人,披甲人的地位高於阿哈。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那麼,披甲人到底是一種什麼人的身份呢?

有的解釋“披甲人”為投降後披甲上陣為統領部族征戰討伐的人,其實不盡然,也有滿洲八旗的兵卒,只是這些兵卒的地位本身就比較低下。在滿族八旗“以旗統軍,以旗統民”,平時耕田打獵,戰時披甲上陣的制度約束下,“披甲人”就是固守邊防的兵士。

“披甲人”意即披掛鎧甲的人,是清代特有的一詞,這些“披甲人”並不限於寧古塔所屬的東北地區所有,全國各處皆有。《平準葛爾方略·正編卷三十三》有載:“其所派兵丁,由八旗前鋒護軍披甲人內挑選年力強壯者。”所指“披甲人”,即這些兵士。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披甲人”又分馬甲和步甲,即騎兵和步兵。

駐守在寧古塔的“披甲人”平時打獵辦差,遇到打仗的時候就披甲上陣。在寧古塔,這些“披甲人”由滿清副都統統領,平時按差事又可分為“漁戶”、“獵戶”、“鷹戶”、“蜜戶”、“參戶”等,即打漁、狩獵、採蜜、採參等工作。

由此可見,“披甲人”除卻有等級地位色彩之外,有點像生活於本地的“民兵團練”的組織形式。

在清代,有將流放罪犯即家屬發給披甲人為奴的的案例。《大清律例》有載:“凡盜竊臨時拘捕,為首殺人者,照強盜律,擬斬立決;為從者,應發往吉林、烏喇、百都諾、寧古塔等處披甲人為奴。”

"

清代被流放寧古塔,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流放”之刑罰自古有之,已經上千年了,寧古塔只是流放地的名稱而已,沒有其他格外的意義。

寧古塔是前清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是滿清女真人的“老窩”。順治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之後,寧古塔則成為邊防重鎮,並接受流放的罪犯,成為“流放人員”的“改造基地”。

在寧古塔,曾生活著旗丁,披甲人和阿哈, 這是滿清八旗制度之下的“階層”劃分,帶有典型的階級歧視色彩。旗丁就是滿族旗人,阿哈為奴隸,如果以地位來看,旗丁的地位高於披甲人,披甲人的地位高於阿哈。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那麼,披甲人到底是一種什麼人的身份呢?

有的解釋“披甲人”為投降後披甲上陣為統領部族征戰討伐的人,其實不盡然,也有滿洲八旗的兵卒,只是這些兵卒的地位本身就比較低下。在滿族八旗“以旗統軍,以旗統民”,平時耕田打獵,戰時披甲上陣的制度約束下,“披甲人”就是固守邊防的兵士。

“披甲人”意即披掛鎧甲的人,是清代特有的一詞,這些“披甲人”並不限於寧古塔所屬的東北地區所有,全國各處皆有。《平準葛爾方略·正編卷三十三》有載:“其所派兵丁,由八旗前鋒護軍披甲人內挑選年力強壯者。”所指“披甲人”,即這些兵士。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披甲人”又分馬甲和步甲,即騎兵和步兵。

駐守在寧古塔的“披甲人”平時打獵辦差,遇到打仗的時候就披甲上陣。在寧古塔,這些“披甲人”由滿清副都統統領,平時按差事又可分為“漁戶”、“獵戶”、“鷹戶”、“蜜戶”、“參戶”等,即打漁、狩獵、採蜜、採參等工作。

由此可見,“披甲人”除卻有等級地位色彩之外,有點像生活於本地的“民兵團練”的組織形式。

在清代,有將流放罪犯即家屬發給披甲人為奴的的案例。《大清律例》有載:“凡盜竊臨時拘捕,為首殺人者,照強盜律,擬斬立決;為從者,應發往吉林、烏喇、百都諾、寧古塔等處披甲人為奴。”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為什麼清朝還要給地位本來就比較低下的“披甲人”分配奴隸?

這與後金女真族部落崛起的歷史有關。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的時候,時處於原始部落的階段,社會形態依靠嚴酷的階層等級制度來維繫,披甲人作為戰時的中堅力量,但是地位又偏低,故為了防止他們產生譁變,便給他們一點“甜桃子”,分配一些流放的罪犯給他們當奴隸,以此來穩定披甲人隊伍。

"

清代被流放寧古塔,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流放”之刑罰自古有之,已經上千年了,寧古塔只是流放地的名稱而已,沒有其他格外的意義。

寧古塔是前清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是滿清女真人的“老窩”。順治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之後,寧古塔則成為邊防重鎮,並接受流放的罪犯,成為“流放人員”的“改造基地”。

在寧古塔,曾生活著旗丁,披甲人和阿哈, 這是滿清八旗制度之下的“階層”劃分,帶有典型的階級歧視色彩。旗丁就是滿族旗人,阿哈為奴隸,如果以地位來看,旗丁的地位高於披甲人,披甲人的地位高於阿哈。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那麼,披甲人到底是一種什麼人的身份呢?

有的解釋“披甲人”為投降後披甲上陣為統領部族征戰討伐的人,其實不盡然,也有滿洲八旗的兵卒,只是這些兵卒的地位本身就比較低下。在滿族八旗“以旗統軍,以旗統民”,平時耕田打獵,戰時披甲上陣的制度約束下,“披甲人”就是固守邊防的兵士。

“披甲人”意即披掛鎧甲的人,是清代特有的一詞,這些“披甲人”並不限於寧古塔所屬的東北地區所有,全國各處皆有。《平準葛爾方略·正編卷三十三》有載:“其所派兵丁,由八旗前鋒護軍披甲人內挑選年力強壯者。”所指“披甲人”,即這些兵士。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披甲人”又分馬甲和步甲,即騎兵和步兵。

駐守在寧古塔的“披甲人”平時打獵辦差,遇到打仗的時候就披甲上陣。在寧古塔,這些“披甲人”由滿清副都統統領,平時按差事又可分為“漁戶”、“獵戶”、“鷹戶”、“蜜戶”、“參戶”等,即打漁、狩獵、採蜜、採參等工作。

由此可見,“披甲人”除卻有等級地位色彩之外,有點像生活於本地的“民兵團練”的組織形式。

在清代,有將流放罪犯即家屬發給披甲人為奴的的案例。《大清律例》有載:“凡盜竊臨時拘捕,為首殺人者,照強盜律,擬斬立決;為從者,應發往吉林、烏喇、百都諾、寧古塔等處披甲人為奴。”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為什麼清朝還要給地位本來就比較低下的“披甲人”分配奴隸?

這與後金女真族部落崛起的歷史有關。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的時候,時處於原始部落的階段,社會形態依靠嚴酷的階層等級制度來維繫,披甲人作為戰時的中堅力量,但是地位又偏低,故為了防止他們產生譁變,便給他們一點“甜桃子”,分配一些流放的罪犯給他們當奴隸,以此來穩定披甲人隊伍。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是土生土長的生產者,也是戰鬥時期的兵卒,還是旗人眼裡的底層人(比奴隸高一點)。這樣一個別樣群體,到底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1.寧古塔的“披甲人”個性淳樸誠信。清朝吳振臣著《寧古塔記略》中記載:“披甲人”不會講漢語,但是他們卻非常淳樸誠實,還十分講義氣,有發配到寧古塔的中原人不願受刑,便悄然逃跑了,“披甲人”也不向官府舉報,任由他們逃走。若是被追回來的,其主人也會跟官府說是他們自行返回,不予追究。據說“披甲人”還十分守誠信,如向生意店家賒取任何貨物,就算三年五載,定加倍奉賠,無論遠近。

"

清代被流放寧古塔,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流放”之刑罰自古有之,已經上千年了,寧古塔只是流放地的名稱而已,沒有其他格外的意義。

寧古塔是前清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是滿清女真人的“老窩”。順治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之後,寧古塔則成為邊防重鎮,並接受流放的罪犯,成為“流放人員”的“改造基地”。

在寧古塔,曾生活著旗丁,披甲人和阿哈, 這是滿清八旗制度之下的“階層”劃分,帶有典型的階級歧視色彩。旗丁就是滿族旗人,阿哈為奴隸,如果以地位來看,旗丁的地位高於披甲人,披甲人的地位高於阿哈。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那麼,披甲人到底是一種什麼人的身份呢?

有的解釋“披甲人”為投降後披甲上陣為統領部族征戰討伐的人,其實不盡然,也有滿洲八旗的兵卒,只是這些兵卒的地位本身就比較低下。在滿族八旗“以旗統軍,以旗統民”,平時耕田打獵,戰時披甲上陣的制度約束下,“披甲人”就是固守邊防的兵士。

“披甲人”意即披掛鎧甲的人,是清代特有的一詞,這些“披甲人”並不限於寧古塔所屬的東北地區所有,全國各處皆有。《平準葛爾方略·正編卷三十三》有載:“其所派兵丁,由八旗前鋒護軍披甲人內挑選年力強壯者。”所指“披甲人”,即這些兵士。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披甲人”又分馬甲和步甲,即騎兵和步兵。

駐守在寧古塔的“披甲人”平時打獵辦差,遇到打仗的時候就披甲上陣。在寧古塔,這些“披甲人”由滿清副都統統領,平時按差事又可分為“漁戶”、“獵戶”、“鷹戶”、“蜜戶”、“參戶”等,即打漁、狩獵、採蜜、採參等工作。

由此可見,“披甲人”除卻有等級地位色彩之外,有點像生活於本地的“民兵團練”的組織形式。

在清代,有將流放罪犯即家屬發給披甲人為奴的的案例。《大清律例》有載:“凡盜竊臨時拘捕,為首殺人者,照強盜律,擬斬立決;為從者,應發往吉林、烏喇、百都諾、寧古塔等處披甲人為奴。”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為什麼清朝還要給地位本來就比較低下的“披甲人”分配奴隸?

這與後金女真族部落崛起的歷史有關。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的時候,時處於原始部落的階段,社會形態依靠嚴酷的階層等級制度來維繫,披甲人作為戰時的中堅力量,但是地位又偏低,故為了防止他們產生譁變,便給他們一點“甜桃子”,分配一些流放的罪犯給他們當奴隸,以此來穩定披甲人隊伍。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是土生土長的生產者,也是戰鬥時期的兵卒,還是旗人眼裡的底層人(比奴隸高一點)。這樣一個別樣群體,到底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1.寧古塔的“披甲人”個性淳樸誠信。清朝吳振臣著《寧古塔記略》中記載:“披甲人”不會講漢語,但是他們卻非常淳樸誠實,還十分講義氣,有發配到寧古塔的中原人不願受刑,便悄然逃跑了,“披甲人”也不向官府舉報,任由他們逃走。若是被追回來的,其主人也會跟官府說是他們自行返回,不予追究。據說“披甲人”還十分守誠信,如向生意店家賒取任何貨物,就算三年五載,定加倍奉賠,無論遠近。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2.寧古塔的“披甲人”本領高強英勇。因寧古塔所處之地為極度寒苦,一年之中大部分時間銀裝素裹,“披甲人”主要以雪地遊獵為生,加之戍邊參戰,生性練就了一身本領和勇氣。在平日遊獵生活中,他們練得“追蹤尋跡”之本領,凡人蓄經過的地方,“披甲人”能追蹤數十里而無差錯。打獵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披甲“獵戶”稱為“炮手”,主事圍獵,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飛禽走獸,凶悍猛物,都是他們“炮手”的下飯菜。他們三五日一小圍,二十日一大圍,什麼老虎、豹子、黑熊、獐子、狐狸等都是他們圍獵的對象。寧古塔東北近千里的“黑斤人”(赫哲族人)披甲者最為英勇不怕死,據說他們一人可以殺死一頭猛虎。康熙皇帝十分喜歡他們的勇猛,經常賜予他們流放的罪犯為奴。

"

清代被流放寧古塔,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流放”之刑罰自古有之,已經上千年了,寧古塔只是流放地的名稱而已,沒有其他格外的意義。

寧古塔是前清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是滿清女真人的“老窩”。順治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之後,寧古塔則成為邊防重鎮,並接受流放的罪犯,成為“流放人員”的“改造基地”。

在寧古塔,曾生活著旗丁,披甲人和阿哈, 這是滿清八旗制度之下的“階層”劃分,帶有典型的階級歧視色彩。旗丁就是滿族旗人,阿哈為奴隸,如果以地位來看,旗丁的地位高於披甲人,披甲人的地位高於阿哈。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那麼,披甲人到底是一種什麼人的身份呢?

有的解釋“披甲人”為投降後披甲上陣為統領部族征戰討伐的人,其實不盡然,也有滿洲八旗的兵卒,只是這些兵卒的地位本身就比較低下。在滿族八旗“以旗統軍,以旗統民”,平時耕田打獵,戰時披甲上陣的制度約束下,“披甲人”就是固守邊防的兵士。

“披甲人”意即披掛鎧甲的人,是清代特有的一詞,這些“披甲人”並不限於寧古塔所屬的東北地區所有,全國各處皆有。《平準葛爾方略·正編卷三十三》有載:“其所派兵丁,由八旗前鋒護軍披甲人內挑選年力強壯者。”所指“披甲人”,即這些兵士。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披甲人”又分馬甲和步甲,即騎兵和步兵。

駐守在寧古塔的“披甲人”平時打獵辦差,遇到打仗的時候就披甲上陣。在寧古塔,這些“披甲人”由滿清副都統統領,平時按差事又可分為“漁戶”、“獵戶”、“鷹戶”、“蜜戶”、“參戶”等,即打漁、狩獵、採蜜、採參等工作。

由此可見,“披甲人”除卻有等級地位色彩之外,有點像生活於本地的“民兵團練”的組織形式。

在清代,有將流放罪犯即家屬發給披甲人為奴的的案例。《大清律例》有載:“凡盜竊臨時拘捕,為首殺人者,照強盜律,擬斬立決;為從者,應發往吉林、烏喇、百都諾、寧古塔等處披甲人為奴。”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為什麼清朝還要給地位本來就比較低下的“披甲人”分配奴隸?

這與後金女真族部落崛起的歷史有關。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的時候,時處於原始部落的階段,社會形態依靠嚴酷的階層等級制度來維繫,披甲人作為戰時的中堅力量,但是地位又偏低,故為了防止他們產生譁變,便給他們一點“甜桃子”,分配一些流放的罪犯給他們當奴隸,以此來穩定披甲人隊伍。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是土生土長的生產者,也是戰鬥時期的兵卒,還是旗人眼裡的底層人(比奴隸高一點)。這樣一個別樣群體,到底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1.寧古塔的“披甲人”個性淳樸誠信。清朝吳振臣著《寧古塔記略》中記載:“披甲人”不會講漢語,但是他們卻非常淳樸誠實,還十分講義氣,有發配到寧古塔的中原人不願受刑,便悄然逃跑了,“披甲人”也不向官府舉報,任由他們逃走。若是被追回來的,其主人也會跟官府說是他們自行返回,不予追究。據說“披甲人”還十分守誠信,如向生意店家賒取任何貨物,就算三年五載,定加倍奉賠,無論遠近。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2.寧古塔的“披甲人”本領高強英勇。因寧古塔所處之地為極度寒苦,一年之中大部分時間銀裝素裹,“披甲人”主要以雪地遊獵為生,加之戍邊參戰,生性練就了一身本領和勇氣。在平日遊獵生活中,他們練得“追蹤尋跡”之本領,凡人蓄經過的地方,“披甲人”能追蹤數十里而無差錯。打獵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披甲“獵戶”稱為“炮手”,主事圍獵,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飛禽走獸,凶悍猛物,都是他們“炮手”的下飯菜。他們三五日一小圍,二十日一大圍,什麼老虎、豹子、黑熊、獐子、狐狸等都是他們圍獵的對象。寧古塔東北近千里的“黑斤人”(赫哲族人)披甲者最為英勇不怕死,據說他們一人可以殺死一頭猛虎。康熙皇帝十分喜歡他們的勇猛,經常賜予他們流放的罪犯為奴。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3.寧古塔的“披甲人”禮數豪放生猛。寧古塔民風淳樸,路不拾遺,禮數豪放生猛。他們和漢族不一樣,相見的時候多握手而敘,婦女右手撫額點頭為拜,撫額點頭下跪是行大禮。他們因戰功受到賞賜的時候,長官讓他們學習禮儀,但是仍然有頭戴樹皮斗笠,背上揹著大口袋,還有光著腳丫子的,惹得朝廷官員竊笑不止。少數人立功到京任職,方圓之地送行者百千人,夫妻離別痛哭,親臉子的聲音“叭叭唧唧”作響,十分感人。

"

清代被流放寧古塔,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流放”之刑罰自古有之,已經上千年了,寧古塔只是流放地的名稱而已,沒有其他格外的意義。

寧古塔是前清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是滿清女真人的“老窩”。順治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之後,寧古塔則成為邊防重鎮,並接受流放的罪犯,成為“流放人員”的“改造基地”。

在寧古塔,曾生活著旗丁,披甲人和阿哈, 這是滿清八旗制度之下的“階層”劃分,帶有典型的階級歧視色彩。旗丁就是滿族旗人,阿哈為奴隸,如果以地位來看,旗丁的地位高於披甲人,披甲人的地位高於阿哈。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那麼,披甲人到底是一種什麼人的身份呢?

有的解釋“披甲人”為投降後披甲上陣為統領部族征戰討伐的人,其實不盡然,也有滿洲八旗的兵卒,只是這些兵卒的地位本身就比較低下。在滿族八旗“以旗統軍,以旗統民”,平時耕田打獵,戰時披甲上陣的制度約束下,“披甲人”就是固守邊防的兵士。

“披甲人”意即披掛鎧甲的人,是清代特有的一詞,這些“披甲人”並不限於寧古塔所屬的東北地區所有,全國各處皆有。《平準葛爾方略·正編卷三十三》有載:“其所派兵丁,由八旗前鋒護軍披甲人內挑選年力強壯者。”所指“披甲人”,即這些兵士。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披甲人”又分馬甲和步甲,即騎兵和步兵。

駐守在寧古塔的“披甲人”平時打獵辦差,遇到打仗的時候就披甲上陣。在寧古塔,這些“披甲人”由滿清副都統統領,平時按差事又可分為“漁戶”、“獵戶”、“鷹戶”、“蜜戶”、“參戶”等,即打漁、狩獵、採蜜、採參等工作。

由此可見,“披甲人”除卻有等級地位色彩之外,有點像生活於本地的“民兵團練”的組織形式。

在清代,有將流放罪犯即家屬發給披甲人為奴的的案例。《大清律例》有載:“凡盜竊臨時拘捕,為首殺人者,照強盜律,擬斬立決;為從者,應發往吉林、烏喇、百都諾、寧古塔等處披甲人為奴。”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為什麼清朝還要給地位本來就比較低下的“披甲人”分配奴隸?

這與後金女真族部落崛起的歷史有關。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的時候,時處於原始部落的階段,社會形態依靠嚴酷的階層等級制度來維繫,披甲人作為戰時的中堅力量,但是地位又偏低,故為了防止他們產生譁變,便給他們一點“甜桃子”,分配一些流放的罪犯給他們當奴隸,以此來穩定披甲人隊伍。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是土生土長的生產者,也是戰鬥時期的兵卒,還是旗人眼裡的底層人(比奴隸高一點)。這樣一個別樣群體,到底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1.寧古塔的“披甲人”個性淳樸誠信。清朝吳振臣著《寧古塔記略》中記載:“披甲人”不會講漢語,但是他們卻非常淳樸誠實,還十分講義氣,有發配到寧古塔的中原人不願受刑,便悄然逃跑了,“披甲人”也不向官府舉報,任由他們逃走。若是被追回來的,其主人也會跟官府說是他們自行返回,不予追究。據說“披甲人”還十分守誠信,如向生意店家賒取任何貨物,就算三年五載,定加倍奉賠,無論遠近。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2.寧古塔的“披甲人”本領高強英勇。因寧古塔所處之地為極度寒苦,一年之中大部分時間銀裝素裹,“披甲人”主要以雪地遊獵為生,加之戍邊參戰,生性練就了一身本領和勇氣。在平日遊獵生活中,他們練得“追蹤尋跡”之本領,凡人蓄經過的地方,“披甲人”能追蹤數十里而無差錯。打獵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披甲“獵戶”稱為“炮手”,主事圍獵,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飛禽走獸,凶悍猛物,都是他們“炮手”的下飯菜。他們三五日一小圍,二十日一大圍,什麼老虎、豹子、黑熊、獐子、狐狸等都是他們圍獵的對象。寧古塔東北近千里的“黑斤人”(赫哲族人)披甲者最為英勇不怕死,據說他們一人可以殺死一頭猛虎。康熙皇帝十分喜歡他們的勇猛,經常賜予他們流放的罪犯為奴。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3.寧古塔的“披甲人”禮數豪放生猛。寧古塔民風淳樸,路不拾遺,禮數豪放生猛。他們和漢族不一樣,相見的時候多握手而敘,婦女右手撫額點頭為拜,撫額點頭下跪是行大禮。他們因戰功受到賞賜的時候,長官讓他們學習禮儀,但是仍然有頭戴樹皮斗笠,背上揹著大口袋,還有光著腳丫子的,惹得朝廷官員竊笑不止。少數人立功到京任職,方圓之地送行者百千人,夫妻離別痛哭,親臉子的聲音“叭叭唧唧”作響,十分感人。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寧古塔的“披甲人”,滿清統治者治下“低下”的標籤,淳樸的民眾

如此來看,所謂“披甲人”也不過是一群受苦受難的普通百姓而已,只不過在努爾哈赤“八旗制度”之下,打上了階層低下的標籤,併成為清朝統治者利用的工具。他們善良、淳樸、英勇、豪放、感情豐富,是帝王專制制度下被欺凌利用的特殊群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