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為蘇軾學生,卻沒有學到老師的曠達,深陷失意寫下千古絕唱

秦觀 蘇軾 宋朝 北宋 詩歌 文學 杜鵑 郴州 文化點心鋪 2019-07-13

文/張強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秦觀為蘇軾學生,卻沒有學到老師的曠達,深陷失意寫下千古絕唱

生活就像一條滾滾不息的洪流,總是會依著慣性把人帶到深不可測的遠方去。而我們每一個就像洪流中的一株水滴,既改變不了洪流的方向,也決定不了自己的方向。人的命運就像是風,無論人走到哪裡,人都深陷在個人的命運之中。

很多時候,面對生命裡的各種不幸遭遇,我們既無法掌控也難以面對。當不幸接二連三來臨時,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悲傷痛苦,顧影自憐。但是,有的人卻能將痛苦化為再次博未奮發的力量,順應並消化痛苦,反而在痛苦中開出最燦爛的生命之花來,例如宋朝大詞人蘇軾。

秦觀為蘇軾學生,卻沒有學到老師的曠達,深陷失意寫下千古絕唱

然而,面對不幸,也有很多人逐漸沉溺在個人的不幸與痛苦中,獨自品嚐著失意人生的哀愁。他們將其化為文字,寫出了許多動人心魄令人心碎的經典作品。生活於它們而言是不幸的,但也正是這種種不幸在文學領域反而成就他們的別樣人生。例如宋朝著名詞人秦觀。

面對仕途的不斷貶謫,這個失意落魄的人對著深不可測的命運發出了深深嘆息。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秦觀《踏莎行》。秦觀雖然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但卻沒有學到老師的瀟灑曠達面對人生的各種失意,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後寫下這首千古絕唱。

秦觀為蘇軾學生,卻沒有學到老師的曠達,深陷失意寫下千古絕唱

踏莎行 秦觀 (宋)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秦觀,北宋婉約詞的重要代表人物,早有才名,但直到37歲時才被取為進士。之後所任的官職也都是一些微小的閒官,最高的官職也不過八品。46歲時,對黨爭毫無概念的秦觀,受老師蘇軾的牽連,被貶為監處州酒稅。

秦觀為蘇軾學生,卻沒有學到老師的曠達,深陷失意寫下千古絕唱

其後的五年他又連續被貶,由郴州貶至橫州,又從橫州貶至雷州,最後死在了藤州。這首《踏莎行》就是寫於詞人由郴州遷往橫州的時候。隨著被貶謫地的越遠和所受迫害的加深,秦觀的心境也越來越悲涼。

上片寫景,虛實相結合。“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不是詞人眼前所看到的景物,而是詞人創造出來的景緻。其字面意思是樓臺與津渡迷失於茫茫霧靄和朦朧月色之中。作者用迷茫無端的幾種意象來表現他此時不知如何進退的迷茫和悲涼。理想中的桃花源,沒有了,既找不到進口,也找不到和出口。

秦觀為蘇軾學生,卻沒有學到老師的曠達,深陷失意寫下千古絕唱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是現實中詞人的處境。詞人灰心至極,滿目所見,無不是蕭瑟淒厲的景象。貶謫路上投宿的館驛本已十分孤寂,卻還要閉鎖著。耳邊是啼血的杜鵑鳴叫,讓人腸斷。夕陽西下,日暮時分,更添悲涼。孤館春寒,杜鵑斜陽,這些情境都是詞人自我化情緒化的產物,包含著詞人強烈的情感色彩,真是淒厲至極!

下片抒情,借“驛館寄梅花”和“魚傳尺素”這兩個典故表達雖有音信傳遞卻渺茫難歸的孤苦伶仃。所以,親友的問候對他來說,不僅沒能安慰他孤寂的心,反而在詩人心中平添了無盡的恨意。

秦觀為蘇軾學生,卻沒有學到老師的曠達,深陷失意寫下千古絕唱

他沒有蘇軾那種超越苦難的人生大智慧。同樣的被貶謫,蘇軾可以說“此心安處是吾鄉”,秦觀卻認為自己的人生路已經走到了盡頭,一味地沉溺在絕望的情緒中,哀愁無狀。作為殘酷黨爭的一個犧牲品,秦觀只是一個文弱書生,他哪裡能決定自己的命運呢?

望著眼前奔流向東的滔滔江水水,他不禁這樣問道“春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郴江啊彬江,你本來是繞著春山流淌不息的,為什麼偏要奔向老遠的瀟湘呢?句中的“春江”其實就是隱喻作者自己面對人生命運的身不由己。秦觀的不幸儘管令人嘆息,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正是這些不幸成就了秦觀,成就了這首《踏莎行》。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