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縣地處清水河水域,故以水為名。

清水河縣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了。到了唐堯時期,為朔方幽都地;虞舜時期,屬於幷州地,今太原;夏禹時期,屬於冀州地;商紂時期,屬於同性屬國地;周朝時,屬於要服地;春秋時期,則屬於北狄之地。

呼市人不知道的呼市事:清水河的歷史

到了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趕走林胡族,劃歸本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清水河屬於雲中郡管轄;西漢時期,清水河屬於幷州定襄郡;北魏時期,此地又歸屬魏都平城(今大同)京畿之地;遼朝時,此地被設置為寧邊州(今下城灣故城),隸屬西京道;金朝建立後,以寧邊州設置鎮西軍,隸屬西京路;到了明朝時期,此地屬於東勝衛,隸屬大同路;明朝崇禎年間,歸化城土默特部編為一部兩翼(分左右兩旗),清水河屬於左旗管轄;清朝乾隆年間,則屬於歸綏道管轄;1914年,清水河隸屬綏遠特別區的歸綏道。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清水河縣劃歸清平雲(清水河、平魯、左雲)聯合縣,屬於晉綏邊區;1938年1月,屬於偽政權巴彥塔拉盟,1939年1月,沿長城邊的豬毛草以南、韭菜莊、暖泉、北堡等地劃歸清平(清水河、平魯)聯合縣,井兒溝以北、渾河以南,楊家窯、五良太劃歸涼和清(涼城、和林、清水河)聯合縣,同屬於雁北地委;1940年,清水河屬於綏南專署,涼和清改為託和清(託縣、和林、清水河)縣;1944年,清水河組織成立縣政府,住于山西偏關水泉堡。

呼市人不知道的呼市事:清水河的歷史

1949年6月16日,清水河全境解放,當時清水河屬於綏遠省薩縣專區;1954年,撤銷綏遠省建制劃歸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隸屬烏蘭察布盟;1995年12月8日,清水河縣劃歸呼和浩特市。

呼市人不知道的呼市事:清水河的歷史

清水河縣屬於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光緒年間,這裡就有很多有識之士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抗日戰爭爆發後,這裡的人們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10月,受中共中央北方局委託,由胡一新等人組建了中共清水河縣委員會。胡一新在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120師獨立六支隊政委,1939年在殺虎口對曰偽作戰中負重傷,1940年11月26日傷口惡化,不幸在延安犧牲,時年33歲。葬於延安革命烈士陵園。1934年到1949年間,清水河經歷了8次解放、7次退卻的艱苦戰鬥,才最終徹底解放。

呼市人不知道的呼市事:清水河的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