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澗古城——用石板壘起的田園生活'

""清澗古城——用石板壘起的田園生活"清澗古城——用石板壘起的田園生活清澗古城——用石板壘起的田園生活

清澗是中國“紅棗之鄉”,也是中國“道情之鄉”和“石板之鄉”。“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一句名謠,使得清澗石板名揚四海。


如果整個陝北是個禿頭皺額的老人,這裡該就是個靈光秀氣的女子了,如果黃土高原是件光面羊皮大襖,清澗該是大襖上的一枚晶亮的玉扣了。清澗,是黃水的沉澱,是黃土的結晶,它是因著旅人的性情而形成的,還是為著改變黃土高原的概念而存在呢?


引自賈平凹《清澗石板記》

清澗溯源

據史料記載,清澗舊作“青澗”,按兩山夾水曰澗,兩岸石色青故名,明洪武年間始加“水”旁作“清”。北魏設石城縣(今秀延鎮,在綏德縣東三十里今寬州是也),西魏設綏德縣(今折家坪植),唐置寬州(今寨山),宋築青澗城,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城為縣。李自成起義軍攻陷西安,建立大順政權,改清澗縣為天波縣(延安為天保府),後又復之。1958年12月撤縣併入綏德縣,1961年復設之。迄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

清澗縣,山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先秦時為“全秦要戶”,據寥志(知縣廖元發撰寫)記載,東據黃河,西繞黑水(也叫辱水、秀延水、清澗水),鐘樓官山前後聳峙,延安扼險之地。崗陵重疊,奚谷深阻,左可致河東之粟,右可固延安之勢,北可控沙漠之地,屹為鄜延之衝。

據舊志記載:前河後寨,左澗右隘,主草崗而食清流形勝之地也。時人稱:北延沙漠,南扼金明,東控河東,為全秦北戶……守清澗則延安安,守清澗白草觀音諸寨則河東固,而守清澗官山其要矣。官山就是現在的九里山其“萬山旋繞,二水襟裾”,天然奇聳,上築烽火臺,為歷代兵家相爭之地。西夏南侵,佔據綏德,因守此塞,清澗安寧實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咽喉之地,至今仍林木蔥鬱。210國道穿山而過,極為險峻。在清澗採訪時,到處可見與軍事相關的地名。如軍家屯、王宿裡(闖王李自成住過的地方)就連清澗城最早的大橋上也寫的是:“北鎖榆塞南通關洛”。

近代清澗風雲迭起,1927年10月12日的“清澗起義”驚動西北,影響全國。1947年的“清澗戰役”更是一場鏖戰,參加戰役的傅全有上將2004年重返清澗時寫下“傳奇縣”。榆林市委書記週一波在210國道旁手書的“全秦要戶”,已成清澗縣的一道靚麗風景。

魁星樓

在清澗縣城東南河邊的一塊平臺上,有一座魁星樓,當地人告訴我們這是清澗縣城的一景。據清澗縣文化館工作人員介紹,魁星樓的神主,據傳說是北斗七星首座的魁星。魁星既為鬥首,就有了第一的稱呼,陝北人划拳中喊的“五經魁首”,說的就是最高的,是第一的意思。位居榜首,魁星也就有了主管天下考場的說法。於是,秀才中的第一,舉人中的第一,進士中的第一亦即狀元,就都由這魁星負責選拔了。

"清澗古城——用石板壘起的田園生活清澗古城——用石板壘起的田園生活

清澗是中國“紅棗之鄉”,也是中國“道情之鄉”和“石板之鄉”。“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一句名謠,使得清澗石板名揚四海。


如果整個陝北是個禿頭皺額的老人,這裡該就是個靈光秀氣的女子了,如果黃土高原是件光面羊皮大襖,清澗該是大襖上的一枚晶亮的玉扣了。清澗,是黃水的沉澱,是黃土的結晶,它是因著旅人的性情而形成的,還是為著改變黃土高原的概念而存在呢?


引自賈平凹《清澗石板記》

清澗溯源

據史料記載,清澗舊作“青澗”,按兩山夾水曰澗,兩岸石色青故名,明洪武年間始加“水”旁作“清”。北魏設石城縣(今秀延鎮,在綏德縣東三十里今寬州是也),西魏設綏德縣(今折家坪植),唐置寬州(今寨山),宋築青澗城,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城為縣。李自成起義軍攻陷西安,建立大順政權,改清澗縣為天波縣(延安為天保府),後又復之。1958年12月撤縣併入綏德縣,1961年復設之。迄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

清澗縣,山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先秦時為“全秦要戶”,據寥志(知縣廖元發撰寫)記載,東據黃河,西繞黑水(也叫辱水、秀延水、清澗水),鐘樓官山前後聳峙,延安扼險之地。崗陵重疊,奚谷深阻,左可致河東之粟,右可固延安之勢,北可控沙漠之地,屹為鄜延之衝。

據舊志記載:前河後寨,左澗右隘,主草崗而食清流形勝之地也。時人稱:北延沙漠,南扼金明,東控河東,為全秦北戶……守清澗則延安安,守清澗白草觀音諸寨則河東固,而守清澗官山其要矣。官山就是現在的九里山其“萬山旋繞,二水襟裾”,天然奇聳,上築烽火臺,為歷代兵家相爭之地。西夏南侵,佔據綏德,因守此塞,清澗安寧實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咽喉之地,至今仍林木蔥鬱。210國道穿山而過,極為險峻。在清澗採訪時,到處可見與軍事相關的地名。如軍家屯、王宿裡(闖王李自成住過的地方)就連清澗城最早的大橋上也寫的是:“北鎖榆塞南通關洛”。

近代清澗風雲迭起,1927年10月12日的“清澗起義”驚動西北,影響全國。1947年的“清澗戰役”更是一場鏖戰,參加戰役的傅全有上將2004年重返清澗時寫下“傳奇縣”。榆林市委書記週一波在210國道旁手書的“全秦要戶”,已成清澗縣的一道靚麗風景。

魁星樓

在清澗縣城東南河邊的一塊平臺上,有一座魁星樓,當地人告訴我們這是清澗縣城的一景。據清澗縣文化館工作人員介紹,魁星樓的神主,據傳說是北斗七星首座的魁星。魁星既為鬥首,就有了第一的稱呼,陝北人划拳中喊的“五經魁首”,說的就是最高的,是第一的意思。位居榜首,魁星也就有了主管天下考場的說法。於是,秀才中的第一,舉人中的第一,進士中的第一亦即狀元,就都由這魁星負責選拔了。

清澗古城——用石板壘起的田園生活

清澗魁星樓

舊時有“魁星點卯”的說法,卯為早晨,即起床時的5點至7點鐘。魁星要在早上選拔人才,顯示魁星的用心是公正的。所選的是那些一起床就用功讀書的少年學子。傳說中魁星是用紅色的硃砂筆來點,紅筆點“紅人”,達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在陝北各縣,魁星樓少見,連魁星閣也少有。有人據此認為,在歷來貧窮落後的陝北,並不重視文才。而清澗人鍾情於魁星,並在縣城建了一座魁星樓,足見清澗人對教育的重視。據有關專家考證,這和清澗歷史上多出文人不無關係。封建時代,清澗出了不少讀書人。

清澗石板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清澗縣的石板出名,這是因為此地有種沉積形成的頁岩,可鑿出大大小小的石板,用於建築、生活方方面面的需要。街道是石板鋪的,臺階是石板砌的,桌子也是用石板支就的,火炕也就用石板當面。

"清澗古城——用石板壘起的田園生活清澗古城——用石板壘起的田園生活

清澗是中國“紅棗之鄉”,也是中國“道情之鄉”和“石板之鄉”。“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一句名謠,使得清澗石板名揚四海。


如果整個陝北是個禿頭皺額的老人,這裡該就是個靈光秀氣的女子了,如果黃土高原是件光面羊皮大襖,清澗該是大襖上的一枚晶亮的玉扣了。清澗,是黃水的沉澱,是黃土的結晶,它是因著旅人的性情而形成的,還是為著改變黃土高原的概念而存在呢?


引自賈平凹《清澗石板記》

清澗溯源

據史料記載,清澗舊作“青澗”,按兩山夾水曰澗,兩岸石色青故名,明洪武年間始加“水”旁作“清”。北魏設石城縣(今秀延鎮,在綏德縣東三十里今寬州是也),西魏設綏德縣(今折家坪植),唐置寬州(今寨山),宋築青澗城,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城為縣。李自成起義軍攻陷西安,建立大順政權,改清澗縣為天波縣(延安為天保府),後又復之。1958年12月撤縣併入綏德縣,1961年復設之。迄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

清澗縣,山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先秦時為“全秦要戶”,據寥志(知縣廖元發撰寫)記載,東據黃河,西繞黑水(也叫辱水、秀延水、清澗水),鐘樓官山前後聳峙,延安扼險之地。崗陵重疊,奚谷深阻,左可致河東之粟,右可固延安之勢,北可控沙漠之地,屹為鄜延之衝。

據舊志記載:前河後寨,左澗右隘,主草崗而食清流形勝之地也。時人稱:北延沙漠,南扼金明,東控河東,為全秦北戶……守清澗則延安安,守清澗白草觀音諸寨則河東固,而守清澗官山其要矣。官山就是現在的九里山其“萬山旋繞,二水襟裾”,天然奇聳,上築烽火臺,為歷代兵家相爭之地。西夏南侵,佔據綏德,因守此塞,清澗安寧實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咽喉之地,至今仍林木蔥鬱。210國道穿山而過,極為險峻。在清澗採訪時,到處可見與軍事相關的地名。如軍家屯、王宿裡(闖王李自成住過的地方)就連清澗城最早的大橋上也寫的是:“北鎖榆塞南通關洛”。

近代清澗風雲迭起,1927年10月12日的“清澗起義”驚動西北,影響全國。1947年的“清澗戰役”更是一場鏖戰,參加戰役的傅全有上將2004年重返清澗時寫下“傳奇縣”。榆林市委書記週一波在210國道旁手書的“全秦要戶”,已成清澗縣的一道靚麗風景。

魁星樓

在清澗縣城東南河邊的一塊平臺上,有一座魁星樓,當地人告訴我們這是清澗縣城的一景。據清澗縣文化館工作人員介紹,魁星樓的神主,據傳說是北斗七星首座的魁星。魁星既為鬥首,就有了第一的稱呼,陝北人划拳中喊的“五經魁首”,說的就是最高的,是第一的意思。位居榜首,魁星也就有了主管天下考場的說法。於是,秀才中的第一,舉人中的第一,進士中的第一亦即狀元,就都由這魁星負責選拔了。

清澗古城——用石板壘起的田園生活

清澗魁星樓

舊時有“魁星點卯”的說法,卯為早晨,即起床時的5點至7點鐘。魁星要在早上選拔人才,顯示魁星的用心是公正的。所選的是那些一起床就用功讀書的少年學子。傳說中魁星是用紅色的硃砂筆來點,紅筆點“紅人”,達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在陝北各縣,魁星樓少見,連魁星閣也少有。有人據此認為,在歷來貧窮落後的陝北,並不重視文才。而清澗人鍾情於魁星,並在縣城建了一座魁星樓,足見清澗人對教育的重視。據有關專家考證,這和清澗歷史上多出文人不無關係。封建時代,清澗出了不少讀書人。

清澗石板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清澗縣的石板出名,這是因為此地有種沉積形成的頁岩,可鑿出大大小小的石板,用於建築、生活方方面面的需要。街道是石板鋪的,臺階是石板砌的,桌子也是用石板支就的,火炕也就用石板當面。

清澗古城——用石板壘起的田園生活

處處皆有石

清澗縣城就坐落在石山上面,四周都是懸崖峭壁,縣城到處均可以看到石頭砌的各種窯洞,院子是石頭的、家裡的鍋臺是石頭的、炕也是用石頭砌的,就連一些放米放面的櫃子也是用石頭砌成的,據說既防潮有防鼠,用起來非常方便。

當地人告訴我們,給火炕開鑿石板面,是難度最大的工作。最好的石板面要與火炕一樣大,少說也要2×2米的,有的還要大些。開鑿面積這麼大的石板,先要找好的岩層,石板容易揭下;揭下的石板要完整,夠使用面積;質地要好,硬度一致,不能受力破碎裂開,見火就變酥。這種石板做炕面,不漏煙又平整。

現在,火炕也越來越少,很多人家的大炕已經變成流行的各式床了,取暖也用更直接的電褥子了。不過,農村老人們對火炕還是情有獨鍾。

只要有溪流、有溝道的峽谷平川裡,到處都有石板。隨便選一處石殼或石槽(凡是溪流流通的地方,時間一長,那河床便會被沖刷成深深的長槽狀)掘下去,等啟過三五尺的石蓋後,顯現在眼前的,便會是一層緊壓一層的石板。有人這樣說:許多層石板積壓在地層以下,就像是一長部包含著無窮奧祕的天書;在等待著人們去閱讀呢。而那個使人們覺得其樂無窮的揭石板(把石板從採石場挖出來,謂之揭石板)的過程,也像人們在一頁一頁地翻閱一部厚厚的天書!

石板效益

清澗縣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清澗縣石材資源貯量豐厚。境內沿黃河、無定河、清澗河流域硬石覆蓋約58平方公里,平均厚度達10米,貯量約5.8億方。近年來在鑫磊、火星等石材企業的影響及政府資金的帶動下,新興加工企業10多家,石材加工初具規模,每年實現產值達數千萬元。石板產業在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客觀的收入。

近年來清澗縣已經把石材開發列入了重點建設項目,引導企業擴大規模,擴展項目種類,向雕刻、裝飾、高檔家用石品延伸,進一步拓寬市場領域,提高經濟效益,使石材產業真正成為引領縣域經濟的又一主導產業。抓石材大縣創名牌,走分散開採、集中加工修飾和品牌銷售之路,擴大規模,擴展項目種類,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經濟效益。

"清澗古城——用石板壘起的田園生活清澗古城——用石板壘起的田園生活

清澗是中國“紅棗之鄉”,也是中國“道情之鄉”和“石板之鄉”。“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一句名謠,使得清澗石板名揚四海。


如果整個陝北是個禿頭皺額的老人,這裡該就是個靈光秀氣的女子了,如果黃土高原是件光面羊皮大襖,清澗該是大襖上的一枚晶亮的玉扣了。清澗,是黃水的沉澱,是黃土的結晶,它是因著旅人的性情而形成的,還是為著改變黃土高原的概念而存在呢?


引自賈平凹《清澗石板記》

清澗溯源

據史料記載,清澗舊作“青澗”,按兩山夾水曰澗,兩岸石色青故名,明洪武年間始加“水”旁作“清”。北魏設石城縣(今秀延鎮,在綏德縣東三十里今寬州是也),西魏設綏德縣(今折家坪植),唐置寬州(今寨山),宋築青澗城,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城為縣。李自成起義軍攻陷西安,建立大順政權,改清澗縣為天波縣(延安為天保府),後又復之。1958年12月撤縣併入綏德縣,1961年復設之。迄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

清澗縣,山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先秦時為“全秦要戶”,據寥志(知縣廖元發撰寫)記載,東據黃河,西繞黑水(也叫辱水、秀延水、清澗水),鐘樓官山前後聳峙,延安扼險之地。崗陵重疊,奚谷深阻,左可致河東之粟,右可固延安之勢,北可控沙漠之地,屹為鄜延之衝。

據舊志記載:前河後寨,左澗右隘,主草崗而食清流形勝之地也。時人稱:北延沙漠,南扼金明,東控河東,為全秦北戶……守清澗則延安安,守清澗白草觀音諸寨則河東固,而守清澗官山其要矣。官山就是現在的九里山其“萬山旋繞,二水襟裾”,天然奇聳,上築烽火臺,為歷代兵家相爭之地。西夏南侵,佔據綏德,因守此塞,清澗安寧實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咽喉之地,至今仍林木蔥鬱。210國道穿山而過,極為險峻。在清澗採訪時,到處可見與軍事相關的地名。如軍家屯、王宿裡(闖王李自成住過的地方)就連清澗城最早的大橋上也寫的是:“北鎖榆塞南通關洛”。

近代清澗風雲迭起,1927年10月12日的“清澗起義”驚動西北,影響全國。1947年的“清澗戰役”更是一場鏖戰,參加戰役的傅全有上將2004年重返清澗時寫下“傳奇縣”。榆林市委書記週一波在210國道旁手書的“全秦要戶”,已成清澗縣的一道靚麗風景。

魁星樓

在清澗縣城東南河邊的一塊平臺上,有一座魁星樓,當地人告訴我們這是清澗縣城的一景。據清澗縣文化館工作人員介紹,魁星樓的神主,據傳說是北斗七星首座的魁星。魁星既為鬥首,就有了第一的稱呼,陝北人划拳中喊的“五經魁首”,說的就是最高的,是第一的意思。位居榜首,魁星也就有了主管天下考場的說法。於是,秀才中的第一,舉人中的第一,進士中的第一亦即狀元,就都由這魁星負責選拔了。

清澗古城——用石板壘起的田園生活

清澗魁星樓

舊時有“魁星點卯”的說法,卯為早晨,即起床時的5點至7點鐘。魁星要在早上選拔人才,顯示魁星的用心是公正的。所選的是那些一起床就用功讀書的少年學子。傳說中魁星是用紅色的硃砂筆來點,紅筆點“紅人”,達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在陝北各縣,魁星樓少見,連魁星閣也少有。有人據此認為,在歷來貧窮落後的陝北,並不重視文才。而清澗人鍾情於魁星,並在縣城建了一座魁星樓,足見清澗人對教育的重視。據有關專家考證,這和清澗歷史上多出文人不無關係。封建時代,清澗出了不少讀書人。

清澗石板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清澗縣的石板出名,這是因為此地有種沉積形成的頁岩,可鑿出大大小小的石板,用於建築、生活方方面面的需要。街道是石板鋪的,臺階是石板砌的,桌子也是用石板支就的,火炕也就用石板當面。

清澗古城——用石板壘起的田園生活

處處皆有石

清澗縣城就坐落在石山上面,四周都是懸崖峭壁,縣城到處均可以看到石頭砌的各種窯洞,院子是石頭的、家裡的鍋臺是石頭的、炕也是用石頭砌的,就連一些放米放面的櫃子也是用石頭砌成的,據說既防潮有防鼠,用起來非常方便。

當地人告訴我們,給火炕開鑿石板面,是難度最大的工作。最好的石板面要與火炕一樣大,少說也要2×2米的,有的還要大些。開鑿面積這麼大的石板,先要找好的岩層,石板容易揭下;揭下的石板要完整,夠使用面積;質地要好,硬度一致,不能受力破碎裂開,見火就變酥。這種石板做炕面,不漏煙又平整。

現在,火炕也越來越少,很多人家的大炕已經變成流行的各式床了,取暖也用更直接的電褥子了。不過,農村老人們對火炕還是情有獨鍾。

只要有溪流、有溝道的峽谷平川裡,到處都有石板。隨便選一處石殼或石槽(凡是溪流流通的地方,時間一長,那河床便會被沖刷成深深的長槽狀)掘下去,等啟過三五尺的石蓋後,顯現在眼前的,便會是一層緊壓一層的石板。有人這樣說:許多層石板積壓在地層以下,就像是一長部包含著無窮奧祕的天書;在等待著人們去閱讀呢。而那個使人們覺得其樂無窮的揭石板(把石板從採石場挖出來,謂之揭石板)的過程,也像人們在一頁一頁地翻閱一部厚厚的天書!

石板效益

清澗縣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清澗縣石材資源貯量豐厚。境內沿黃河、無定河、清澗河流域硬石覆蓋約58平方公里,平均厚度達10米,貯量約5.8億方。近年來在鑫磊、火星等石材企業的影響及政府資金的帶動下,新興加工企業10多家,石材加工初具規模,每年實現產值達數千萬元。石板產業在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客觀的收入。

近年來清澗縣已經把石材開發列入了重點建設項目,引導企業擴大規模,擴展項目種類,向雕刻、裝飾、高檔家用石品延伸,進一步拓寬市場領域,提高經濟效益,使石材產業真正成為引領縣域經濟的又一主導產業。抓石材大縣創名牌,走分散開採、集中加工修飾和品牌銷售之路,擴大規模,擴展項目種類,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經濟效益。

清澗古城——用石板壘起的田園生活

打磨石板

石材是清澗縣一種優勢資源,自古以來,“清澗石板”就一直享有美譽;為了使石材資源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清澗縣依靠科技,對全縣範圍內的石材資源進行研發,摸清了石材資源的屬性和狀況,並提出了最大限度地開發石材資源的具體方案。針對清澗石材無毒、無放射、高品質、超精細的特點,清澗縣引進先進設備,聘請專業人員,將石材的開發重點放在了生產室內外裝飾材料、建築材料和環保石材等方面。經過精細的加工,石制產品比起單純的天然石料,在品質和價格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礎上,清澗縣還開發出了石制工藝品,作為饋贈的佳品。用這種方式開發石材,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同時也可以提升石材產業的文化品位。現在,清澗石製材料和工藝品的銷路正在逐步打開,清澗的石材產業也正在成為清澗經濟的新亮點。

本文來源於蘭州晚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