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島舊事:鳳凰島洗盡鉛華,美麗綻放

薛家島,古稱“鳳凰島”,自古為軍事要地、海陸要津。據歷史記載,薛家島地名,來源於明永樂年間“驃騎將軍”薛祿,因戰功顯赫,封陽武侯,島上居民多屬薛姓,皆為薛陽武侯之後裔,薛家島也由此而得名。

薛家島唐代便屯兵駐守。南宋時期,宋朝軍隊在當地陳家島海戰中大破金兵。明 、清兩代,薛家島屬膠州沾化鄉辛林社,皆設陸海巡地,以防倭寇。

薛家島舊事:鳳凰島洗盡鉛華,美麗綻放

清光緒24年(1898年)中德簽訂《膠澳租借條約》,將膠州灣以西,原屬膠州的薛家島、黃島、紅石崖一帶均劃入膠澳租借地範圍。薛家島除西部官廳、焦家莊、孫家溝、紅衛、張寶灣5個村(今屬長江路街道)仍屬膠州沾化鄉辛林社外,其餘各村劃歸青島德國租借。下圖1899年的膠澳督署地圖。

薛家島舊事:鳳凰島洗盡鉛華,美麗綻放

德國當局初期規劃,膠州灣東西兩側均建為城區,膠州灣東為商港,膠州灣西為軍港。

1898年德軍進駐薛家島,德軍在薛家島東南嶺建鐵房子一處,三層樓一棟,駐德軍30人。安子碼頭設兵營、嘹望哨,在薛家島南營村建立兵營。於 1904 年 修建了安子碼頭,當時主要是用於德軍過往船隻停泊。不久,又修築了安子碼頭至南營德軍駐地的公路,長5華里。從此這裡便成為德軍來往青島的港口。

建城必需有足夠的水源,德國當局像在膠州灣以東一樣也在膠州灣以西鑽探水源,1904年在南營打了一口水質很好的井,井壁用料石、青磚抹以水泥,因井口很大,分設4個井口,兩兩相對,直徑均為半米,百姓們稱為“四眼井”。現在薛家島海韻嘉園小區內。這4個井眼可同時上水,水質清醇甘美,用之不竭。但因這樣的水井太少,缺乏大的水源地,德當局便放棄了在膠州灣以西建城的規劃。

日德戰爭前,德軍為彌補海上防務的不足,在青島口對岸的薛家島建築大型炮臺,以期與青島各海防炮臺互為犄角,把守膠州灣口,但未建成即告戰敗。

1914年11月7日薛家島隨青島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1922年12月,日本帝國主義交還青島。1929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接管青島。青島地區被分為市區即第一區、第二區和鄉區即臺東區、四滄區、李村區、海西區。薛家島屬於海西區。

《青島市施行都市計劃方案初稿》出臺後,1935年5月,青島市政府重劃市鄉區域並改定名稱。市區劃為8區,即東鎮、西鎮、大港、小港、海濱、浮山、四方和滄口。鄉區劃為11區,即李村、嶗東、嶗西、夏莊、薛家島、陰島、水靈山島、黃島、竹岔島、紅石崖、塔埠頭。

薛家島舊事:鳳凰島洗盡鉛華,美麗綻放

1932年8月,時任青島市市長沈鴻烈率眾人乘船經安子碼頭來薛家島視察,他主張將德國人在安子村東修築的這個軍用碼頭擴建為民用碼頭。不久,安子民用碼頭正式納客,由於水上交通便利,來往客人連年增多。並在靠近碼頭處開闢了海濱公園,園內修建了青島市第六勞動休息亭,建有小花園兩個,種上了花草樹木,供往來旅客休息。

一時間,薛家島經濟迅速繁榮,飲食服務業發展很快。與此同時,1932年春夏之際,薛家島東村南嶺設立了當地的一個地方行政機構——海西區鄉區建設辦事處,亦稱薛家島鄉區建設辦事處。薛家島村實際上在那時已有了市鎮的規模,有陽武街、光漢街、書生街、民學街、大昌街、振遠街、振業街、明利街等縱橫的街道。

1933年,在今薛家島四村設青島市立第六醫院,凡薛家島所轄之居民到此醫院治病都予以照顧。1933年,薛家島也有了公辦小學,開辦的學校有薛家島村、辛島、南營等9處。

下圖1939年6月,為實施所謂“青島大都市計劃”,即墨、膠縣被劃為青島市轄,稱“大青島市”,青島市域繼續擴大。

薛家島舊事:鳳凰島洗盡鉛華,美麗綻放

1942年,薛家島為膠州區直屬鎮。1944年,薛家島重新劃歸青島市海西區。1945年8月,薛家島解放,屬珠山縣,建薛家島區。1946年6月,八路軍青島海西辦事處撤銷,薛家島又劃歸膠縣,9月,膠南縣成立,薛家島區又改轄於膠南縣。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青島區劃變化頻繁,下圖1964年青島地圖

薛家島舊事:鳳凰島洗盡鉛華,美麗綻放

直到1976年10月,薛家島公社從膠南縣劃歸新成立的昌濰地區黃島革命委員會(屬地區派出的縣級機構)。1979年1月,黃島地方劃歸青島市,成立黃島區,薛家島公社歸黃島區所轄。

薛家島舊事:鳳凰島洗盡鉛華,美麗綻放

1984年8月機構改革,薛家島公社改稱薛家島鎮。1988年12月,薛家島西部的丁家河、濠北頭、濠窪、濠南頭、官亭、焦家莊、孫家溝、紅衛、張寶灣9個村,經青島市委批准,劃歸青島經濟開發區,東部33個村的屬薛家島鎮,此為現狀。1993年青島經濟技術開區、黃島區體制合一,1994年12月機構改革,薛家島鎮改稱為薛家島街道辦事處至今。

薛家島舊事:鳳凰島洗盡鉛華,美麗綻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