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部期貨交易師要看的電影:片中你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

早聽說《Margin Call》(中譯“商海通牒”或“利益風暴”)這部電影不錯,抽空網上看了一下,確實很好。

影片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大背景,真實地展現了投行交易廳的眾生相。 不謙虛地說,有把《亂世華爾街》搬上了銀幕的感覺。

"

早聽說《Margin Call》(中譯“商海通牒”或“利益風暴”)這部電影不錯,抽空網上看了一下,確實很好。

影片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大背景,真實地展現了投行交易廳的眾生相。 不謙虛地說,有把《亂世華爾街》搬上了銀幕的感覺。

推薦一部期貨交易師要看的電影:片中你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影片以投行交易廳大裁員開場,凸顯了金融危機中兵荒馬亂的景象。 風險控制部主管Eric意外被裁,年輕的分析師Peter火線頂替,發現公司持有的大量房貸債券(MBS)估值存在重大問題,其潛在損失可能把該投行推向破產。於是高管層連夜開會,老總當機立斷,下令第二天不惜代價清盤。

銷售員出身的交易主管深知此舉將徹底得罪客戶和交易對手,但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他只得執行命令。一天之內,資產價格從95被砸到65,清盤任務完成,該投行死裡逃生。

從交易的角度看,影片的故事線索和《亂世華爾街》中“善敗者不亂”一節如出一轍,只是量級從一個交易員的頭寸放大到了整個公司的頭寸。同樣是面臨“軍團即將陷入合圍”的險境,書中的小漁和影片中的老總做出了本質上相同的決定:迅速架設“浮橋”(拓寬流動性渠道),不惜代價立即撤退。

兩個例子都反映了金融交易中的共通規律:想發財就要用槓桿,槓桿大了就會遭遇危機,危機來了就比誰跑得快。會賺錢的只是徒弟,會逃命的才是師傅… 這些規律對債券等低流動性產品尤其適用。

除了交易手段,這部明星雲集的電影還相當客觀地展示了投行交易廳內的種種生態,對內冷酷無情,對外嫁禍於人,投行的“cut throat”文化刻畫的入木三分。本片並沒有如普通“批判”電影一樣刻意醜化華爾街,而是儘量以中性的視角展現投行的真實世界。的確,做生意本來就不是搞慈善,只要行事在法律允許範圍之內,又怎能簡單進行道德判斷?

雖然影片拍得總體相當真實,但在圈內人看來還是有幾處瑕疵。例如,半夜三更電腦屏幕早就lock了,不可能還顯示各種圖線。又如,在大清盤一段戲中,威爾直接打電話給花旗、德銀、美林等華爾街同行兜售債券,這實際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券商間的交易通常需要通過中介(inter-dealer broker)完成。當然,這大概是導演為保持觀賞流暢性而特意做出的選擇。

另外,本片的中文字幕有不少錯誤。例如“book”不是“盒子”而是“交易賬簿”,“position”不是“股票”而是“頭寸”,“Citi”、“Deutsche”、“ Merrill”不是人名而是銀行名等。 這也不能全怪翻譯,非專業人士確實不易理解本片中充斥著交易黑話的臺詞。

I got some risk to move… f**k, yours, done, fill… 大清倉的那場戲我看了好幾遍,太親切了,太熟悉了,這就是交易員的生活。如果您對華爾街感興趣、對金融交易感興趣,電影《Margin Call》絕對值得一看。

"

早聽說《Margin Call》(中譯“商海通牒”或“利益風暴”)這部電影不錯,抽空網上看了一下,確實很好。

影片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大背景,真實地展現了投行交易廳的眾生相。 不謙虛地說,有把《亂世華爾街》搬上了銀幕的感覺。

推薦一部期貨交易師要看的電影:片中你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影片以投行交易廳大裁員開場,凸顯了金融危機中兵荒馬亂的景象。 風險控制部主管Eric意外被裁,年輕的分析師Peter火線頂替,發現公司持有的大量房貸債券(MBS)估值存在重大問題,其潛在損失可能把該投行推向破產。於是高管層連夜開會,老總當機立斷,下令第二天不惜代價清盤。

銷售員出身的交易主管深知此舉將徹底得罪客戶和交易對手,但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他只得執行命令。一天之內,資產價格從95被砸到65,清盤任務完成,該投行死裡逃生。

從交易的角度看,影片的故事線索和《亂世華爾街》中“善敗者不亂”一節如出一轍,只是量級從一個交易員的頭寸放大到了整個公司的頭寸。同樣是面臨“軍團即將陷入合圍”的險境,書中的小漁和影片中的老總做出了本質上相同的決定:迅速架設“浮橋”(拓寬流動性渠道),不惜代價立即撤退。

兩個例子都反映了金融交易中的共通規律:想發財就要用槓桿,槓桿大了就會遭遇危機,危機來了就比誰跑得快。會賺錢的只是徒弟,會逃命的才是師傅… 這些規律對債券等低流動性產品尤其適用。

除了交易手段,這部明星雲集的電影還相當客觀地展示了投行交易廳內的種種生態,對內冷酷無情,對外嫁禍於人,投行的“cut throat”文化刻畫的入木三分。本片並沒有如普通“批判”電影一樣刻意醜化華爾街,而是儘量以中性的視角展現投行的真實世界。的確,做生意本來就不是搞慈善,只要行事在法律允許範圍之內,又怎能簡單進行道德判斷?

雖然影片拍得總體相當真實,但在圈內人看來還是有幾處瑕疵。例如,半夜三更電腦屏幕早就lock了,不可能還顯示各種圖線。又如,在大清盤一段戲中,威爾直接打電話給花旗、德銀、美林等華爾街同行兜售債券,這實際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券商間的交易通常需要通過中介(inter-dealer broker)完成。當然,這大概是導演為保持觀賞流暢性而特意做出的選擇。

另外,本片的中文字幕有不少錯誤。例如“book”不是“盒子”而是“交易賬簿”,“position”不是“股票”而是“頭寸”,“Citi”、“Deutsche”、“ Merrill”不是人名而是銀行名等。 這也不能全怪翻譯,非專業人士確實不易理解本片中充斥著交易黑話的臺詞。

I got some risk to move… f**k, yours, done, fill… 大清倉的那場戲我看了好幾遍,太親切了,太熟悉了,這就是交易員的生活。如果您對華爾街感興趣、對金融交易感興趣,電影《Margin Call》絕對值得一看。

推薦一部期貨交易師要看的電影:片中你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