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拓公司爆倉 華泰期貨痛失4684萬 期貨公司收緊場外期權授信'

""中拓公司爆倉 華泰期貨痛失4684萬 期貨公司收緊場外期權授信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葉青 北京報道

近日,上市公司華麗家族(600503.SH)一紙公告,將期貨公司場外業務的風險徹底暴露出來。公告稱,其參股的華泰期貨全資子公司華泰長城資本的場外衍生品業務客戶出現風險,初步統計損失金額約4684萬元。

這起場外期權客戶爆倉事件在業內掀起軒然大波。

《華夏時報》記者就此採訪華麗家族,其董祕辦對記者表示,對華泰期貨只是財務投資,不參與其日常經營,故無法回覆具體操作細節問題。公司在收到華泰期貨發來的相關情況通報函件後,第一時間予以披露。初步預計損失金額為4600餘萬元,華泰期貨方面已採取措施盡力挽回損失,目前正在積極追討過程中,故目前的預計損失金額為或有損失,後續如有相關進展,公司將嚴格履行相應的信息披露義務。

期貨業內人士李欣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此事件使數家期貨公司受到牽連,而整個事件主角中拓(福建)實業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如今正在為漠視市場風險的激進交易買單。

華泰期貨損失4684萬

據知情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爆倉客戶直指中拓(福建)實業有限公司(下稱中拓公司),該公司疑似利用關聯企業賣出大量PTA(精對苯二甲酸)看漲期權,而PTA期貨在7月1日和7月2日連續兩日漲停,最終爆倉被強平,同時穿倉給期貨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損失。

“近年來,伴隨著國內期權上市品種的日益增多,場外期權業務也在快速發展,市場規模也隨之擴大。由於場外期權流動性較差,我們一直擔心市場會出現風險性事件,此次期貨公司場外期權爆倉事件,無疑為快速發展的場外期權業務提了一個醒,可以說,風險控制是場外期權行業發展的生命線。”長期從事期權研究的徐賓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徐賓指出,這次遭遇場外期權爆倉事件的期貨公司不只華泰期貨一家,還涉及其他5家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可以說是被集體穿倉了。事實上,華泰期貨是國內場外業務開展最早、目前規模最大的期貨公司,早在2017年華泰場外期權規模超過1500億元;去年1月——7月達到1300億元。

此外,記者通過天眼查查詢顯示,華麗家族是華泰期貨第二大股東,持有華泰期貨40%的股權,而華泰證券是華泰期貨控股股東,持有60%股權。

針對華麗家族的公告內容,近日,《華夏時報》記者發送採訪函給華泰期貨,但得到的回覆是,“您反饋的這個問題可能超出了我們的業務能力範圍。”記者隨即撥打對方提供的電話,但客服仍以無法回答相關問題為由掛斷了電話。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7月23日,新三板掛牌公司天風期貨發佈公告稱,其子公司已向中拓公司提起訴訟並獲受理,被告人中拓公司。糾紛起因及基本案情是,原告天示(上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天示公司)與被告中拓公司進行了期貨市場場外衍生品交易,但被告中拓公司存在未按照協議約定按時向原告天示公司提交履約保障品(現金),以及在交易結束後拖欠交易價款的情形,已構成違約。暫計至2019年7月5日,被告中拓公司累計拖欠款項為9115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爆倉事件共涉及五家期貨公司,累計穿倉金額達2.5億元。截至目前,華泰期貨和天風期貨均已證實虧損,預計虧損總額接近1.38億元。

過度授信引發風險

“目前的期權市場分場外和場內期權,場內主要的特點是標準化合約,交易所通過交易撮合,使得買賣雙方非常容易找到對手盤。所以,場內期權相較於場外期權,其流動性非常充足,這也是場內期權所具備的優勢。但是對於場外期權,它的劣勢就是個性化以及場外期權流動性較差。”芝華數據總裁黃勁文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近年來,期貨公司風險管理業務快速發展,尤其是場外衍生品業務。不過,快速發展背後,卻存在風險隱患以及賺錢效應不明顯的問題。中期協最新備案數據顯示,5月,風險管理業務收入為160.79億元,同比增長84%;淨利潤為0.30億元,同比增長101%。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五個月,風險管理行業的累計收入達到634.13億元,較去年大增91%;累計淨利潤3.61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20%,去年虧損18.35億元。某期貨公司內部高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對於場外衍生品行業來說,參與交易的機構只有那幾家規模大的還維持盈利狀態,其他的期貨公司幾乎是虧錢狀態。

此外,據記者瞭解,PTA是目前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場外期權市場裡規模最大的品種。而中拓公司在PTA、MEG(乙二醇)及PX(對二甲苯)上的貿易量都非常大,尤其是在PTA場外期權市場的交易規模佔比一度超過50%,可以說是最大單一客戶。中拓公司的整體經營風險在快速擴散,場外交易爆倉已經引發連鎖反應。

據化工品業內人士透露,四年前對於中拓公司還沒有太多印象,要說中拓公司的崛起,也就近三年來的時間,圈內人對其印象是化工品貿易和衍生品業務都做得很大,但鮮有實體加工產業,公司在行業內有著很強的關係網,與一些大型化工企業關係緊密。

黃勁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場外期權是國內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的一項重要業務。與場內期權撮合有所區別,場外期權交易往往採取一對一簽訂合同的模式,類似現貨貿易,風險管理子公司作為交易平臺承擔一定信用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場外期權授信是此次中拓公司場外期權爆倉事件的一個重要原因。某期貨公司大客戶部經理屈先生對記者表示,很多民營企業對於場外期權有較大的需求,也希望通過授信來放大槓桿。而近期PTA場外期權爆倉事件後,公司總部已經下發通知收緊場外期權業務的授信。

黃勁文表示,對於場外期權各家公司的風控尺度會有區別。有些公司的尺度比較大,對客戶提供互免授信,說直白了就是可以透支交易,允許客戶短期虧錢了後面再補上,這樣就存在很大風險。此外,還有部分期貨公司的營銷人員,因為想促成交易,自然會給客戶額外做配資,也等於是借錢給他們,這個就完全繞開風控體系。最終就會出現,“我借你的錢做交易,賺了就是我的,一旦出現虧損的話,我已經虧沒了”,然後就賴賬,也就造成了穿倉的結果。

編輯:劉春燕 主編:陳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