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期貨短期或難見曙光

期貨 國債 銀行 經濟 證券之星 2017-05-08

本週(5月2日至5月5日),國債期貨延續弱勢,其中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6於週五創下近一個多月低點;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1706創出“四連陰”。分析人士表示,監管趨嚴疊加月初偏緊的流動性,使得近期國債期貨承壓走低。在央行溫和去槓桿以及監管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債市短期或難見曙光。

期債整體偏弱

本週,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6開盤於95.9元,最低下摸95.065元,收報95.235元,累計跌0.7%;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1706在創出“四連陰”的同時,並於週五創下近三個月低點97.635元,收報97.715元,累計下跌0.6%。

“近期國債期貨走勢整體偏弱,經濟增速下滑或已形成一致預期反映在價格中,資金收緊以及債市配置需求疲軟則成為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宏源期貨國債分析師曾德謙表示,這點在利率債和信用債市場均有體現。4月份信用債一級市場發行利率飆升,大規模信用債發行集中取消,5月份又面臨到期高峰,利率債方面前期國債招標情況同樣不佳,國開行打算暫停金融債發行,未來嚴監管下資金配置需求偏弱,這一情況短期內都難以得到緩解,市場情緒較為悲觀。

隨著監管的不斷升級,將在未來抑制本就疲軟的債券需求。格林大華期貨研究所金融研究中心趙曉霞表示,近期銀監會密集出臺文件規範銀行的同業和委外等業務,要求銀行實行自查,並在6-7月份提交監管自查報告。據測算,銀行的委外業務大約有10萬億元規模,其中約9成是債券。銀行為滿足監管要求要調整自身配置結構,債券面臨一定的拋壓。

此外,月初資金面表現也較為緊張。曾德謙表示,央行目前尚未續作本週到期的2300億元MLF,且周內兩次在公開市場方面暫停操作,在央行溫和去槓桿的大背景下,資金整體料維持緊平衡。

短期仍有下行風險

市場人士認為,當前主導債市走勢的因素仍是嚴監管與去槓桿,疊加後期信用債到期高峰,短期走勢不容樂觀。

華創證券認為,再次強調監管和資金面是目前債市兩個最重要的變量,不建議投資者盲目猜頂,目前來看3.6%可能還不是10年國債的頂;短期內經濟基本面和貨幣政策拐點的信號很難看到,債熊結束的領先信號尚未出現,因此債市調整仍將持續。

招商證券徐寒飛認為,債市短期的調整固然仍會在監管政策的直接衝擊和預期衝擊下持續一段時間,但這很可能是市場出現拐點之前的“最黑暗”時期,“山頂有點風大”。

曾德謙表示,短期看債券仍有震盪下行可能。儘管經濟下行與通脹回落對國債價格構成一定支撐,但這一基本面或已形成一致預期,對債市反彈的推動力量在邊際減弱,目前主導市場走勢的因素仍是嚴監管與去槓桿,疊加後期信用債到期高峰,銀行繼續回籠資金,投資者需關注監管升級後續動作,逢高適當短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