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遊》爛尾,豆瓣9.7《切爾諾貝利》挽尊:沒有故事比它更恐怖

文 | Mia

於5月20日播出大結局的《權力的遊戲》最終季,已然無可挽回地爛尾了,從9.8分跌至7.3分,編劇之一迫於壓力已經關閉了自己的Facebook賬號,官方開通求助熱線,粉絲可通過電話和該劇顧問聊天吐槽,每小時40英鎊(合人民幣350元),截至5月21日,請願最終季重拍的人數已超過135萬。

幸好,為HBO挽回顏面的還有5月6日美國首播,最近剛更新到第三集,由英國Sky和HBO聯合制作的新紀實迷你劇《切爾諾貝利》。該劇目前豆瓣評分為9.7分,爛番茄新鮮度為95%,Metacritic均分高達83,IMDB均分為9.6

《權遊》爛尾,豆瓣9.7《切爾諾貝利》挽尊:沒有故事比它更恐怖

樑文道在給“看理想”的《切爾諾貝利,被迫沉默的悲鳴》中寫道:“鬼故事固然恐怖,可我們知道他是虛假的。什麼樣的‘故事’會比鬼故事更加恐怖?——現實世界中,真實發生過的恐怖故事。……基於切爾諾貝利真實發生的那場人為災難事故,它令人窒息的程度,不亞於任何一部恐怖片。”

這部神劇基於201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非虛構紀實作品《切爾諾貝利的悲鳴》而改編。原作者S.A.阿列克謝耶維奇用了三年時間深入核輻射區,走訪了上百位當事人,以第一人稱形式記錄他們的真實經歷,許多文字不忍卒讀。

“我抬起他的手臂,骨頭鬆鬆垮垮,晃晃蕩蕩的,身體組織已經與它分離。肺的碎塊,肝的碎塊從嘴裡湧出來……他常常被自己的內臟嗆著……我手纏繃帶伸進他嘴裡,把東西摳出來。”這是犧牲消防員肖瓦里·伊格納堅科的妻子的自述。“我的女兒出生時不是一個嬰兒,而是一個小袋子,除了眼睛之外,沒有任何開口。沒有尿尿的地方,沒有屁股,只有一個腎,病歷卡上寫著‘多重先天異常’。”這是一位母親的自述。

此次災難時放出的輻射量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至少9.3萬人因此死亡,27萬人罹患癌症,更多人遭受不同程度的輻射疾病折磨,此後有不計其數的畸形嬰兒出生,多達33萬民眾被疏散離開家園,至今仍有500萬人受到輻射影響,造成經濟損失約兩千億美元(已計算通貨膨脹)。

在維基百科和新聞報道里,這只是一個個冰冷的數字,當呈現於熒屏,觀眾才會更深刻認識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如何腐爛、消逝。而在娛樂之外,HBO作為媒體平臺也承擔起了更深刻的社會歷史責任。

潘多拉之盒:謊言與災難、真實與恐怖

1986年4月26日,因核電站而建立的工業小城普里皮亞季,4號反應堆爆炸產生的致命粉塵飄飄揚揚,被一束火光照亮,如初雪降臨,而被籠罩在粉塵下的孩子們和他們的家人們,渾然不知這是死神的召喚,他們仰起頭,欣賞著眼前的美景,在一起打鬧嬉戲。

“我們要碘藥片做什麼?”事故發生後,幾乎沒有任何應急措施,人們大口吞著據說“防輻射”的伏特加,連醫生也對救治知之甚少,有一名醫生不解地問道。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高溫煙火沖天,飛進危險範圍的直升機被瞬間點燃,宛如人間地獄,三名身著潛水服的工人沉默著遊進冷卻池,去手動排幹2萬噸高劑量輻射的水,否則可能將引發夷平整個大陸的爆炸。他們臉上的神情寫著,雖明知此行有去無回但仍不得不為之。大約十天之後,他們被澆鑄進了鋅制的特製棺材裡。

“也許爐心會熔燬,也許在反應爐下挖坑道的礦工,能拯救幾百萬條人命,也許我只是害礦工們白白送死。我不想幹了,但我辦不到。你也一樣,儘管活在愚蠢和謊言之下,甚至被關押,但你仍然被驅使著,什麼都無法阻止你找出答案,因為那就是你的本性。”“一個瘋子?”“一個科學家。”負責調查事故的列加索夫教授,對因調查真相被關押起來的核專家烏拉娜說道。

《切爾諾貝利》裡有著太多震撼人心的畫面與對白,敘事卻極度剋制冷靜。成千上萬的死亡,因真實而格外恐怖殘忍。這是一場災難,也是一場人禍。

《權遊》爛尾,豆瓣9.7《切爾諾貝利》挽尊:沒有故事比它更恐怖

第一集中,事故發生後,領導層互相推諉責任並試圖隱瞞,不知情居民沒能第一時間撤離,消防員和工人們以血肉之軀直面輻射,幾個測量計都爆表了,他們按爆表數字“3.6倫琴”上報,甚至仍在慶祝五月勞動節慶典。無知帶來傲慢,當權者表示“我們封鎖城市,誰都不許離開”。第二集中,再度測量,事故現場輻射值相當於1.5萬倫琴,廠房屋頂為2萬倫琴。當權政府關注的卻是“必須阻止民眾發生恐慌”。

正常大氣中的輻射值是0.000012倫琴左右,1.5毫希沃特是胸透CT照片的輻射劑量,500毫希沃特是人體能承受的輻射極限,淋巴細胞減少。1希沃特即1000毫希沃特,人體出現噁心嘔吐等被輻射症狀。2希沃特,死亡率達到5%。3至5希沃特,死亡率達到50%,失去生育能力、白內障、皮膚出現紅斑。7至10希沃特,死亡率99%。2萬倫琴,相當於200希沃特/小時。

劇中借4號反應堆操作長阿基莫夫之口,將槍口對準了掩蓋歷史真相者。“謊言的代價是什麼?並非是我們會把謊言誤認為真相。真正危險的是,我們聽多了謊言,便不能再分辨出真相。那時我們能做什麼,除了放棄對真理的信仰,滿足於謊言堆砌的故事,我們還剩下什麼?”

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影響比想象中更為深遠。這場代價最慘重昂貴的事故,帶給當地的輻射或許800年才能消弭。戈爾巴喬夫說“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可能成為5年之後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

僅僅再現普通民眾的痛苦博取流量顯然不是該劇意圖所在,以此作為歷史斷面切入,《切爾諾貝利》更試圖描繪眾生群相,自保虛偽與無私犧牲,還原事故真相,深入剖析當時冷戰局勢下,蘇聯解體前夕,官僚體制的僵化。

《權遊》爛尾,豆瓣9.7《切爾諾貝利》挽尊:沒有故事比它更恐怖

“最大程度還原真相,細微到連鞋帶都要準確,而非只是為了讓故事更戲劇化而改變事實。”編劇克雷格·麥辛如是說。導演喬韓·瑞克曾執導過豆瓣評分每一季均在9分以上的“封神之作”《絕命毒師》,主演陣容主要由實力派戲骨組成:包括艾美獎提名獲得者傑瑞德·哈里斯(《本傑明·巴頓奇事》《大偵探福爾摩斯2》)、奧斯卡提名獲得者艾米麗·沃森(《她比煙花寂寞》)、柏林影帝斯特蘭·斯卡斯加德等。

切爾諾貝利33週年:慘劇相關作品與行業

當切爾諾貝利已經成為死亡、鬼城、恐怖的同義詞,這場世界上最悲慘的事故,也成為諸多創作者的現實創作題材與靈感來源。每逢事故整十週年或整五週年,都會有大批相關作品誕生。

對於真實災難題材,“紀錄片”無疑是一種秉承尊重歷史態度反思、避免過度娛樂化和消費苦難引發反感、具備人文關懷的較好形式。因此紀錄片也是切爾諾貝利相關題材最多的一類。

2003年,《切爾諾貝利之心》獲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獎,2006年,《搶救切爾諾貝利》借當時的照片和檔案影片還原了當年的搶救過程,2008年,《切爾諾貝利:死區生靈》記錄了遭受核輻射之後成為無人區的切爾諾貝利的動植物,2015年,《切爾諾貝利:30年後》記錄了後續處理和世界範圍內的核電隱患。

還有一些作品,用動畫形式避開了真人拍攝可能帶來的不適。如2018年的《切爾諾貝利之春》和2011年的《切爾諾貝利的孩子們》。

另外,切爾諾貝利上空縈繞的死亡氣息,核輻射帶來的基因異變傳聞,使得它成為了諸多恐怖、驚悚、科幻題材樂於選擇的故事背景。2012年的《切爾諾貝利日記》,2017年的《切爾諾貝利·禁區-無人原樣而歸》均屬於此類。

《權遊》爛尾,豆瓣9.7《切爾諾貝利》挽尊:沒有故事比它更恐怖

與上述科幻驚悚電視劇思路相似的,是以切爾諾貝利為背景的遊戲。畢竟,當地可謂廢土風格遊戲的現實版。深受事故之害的烏克蘭曾經推出《潛行者》三部曲,以烏克蘭社會上現實存在的一類青年人群體為原型:非法進入電站周邊地區搜刮當年撤離居民遺留下的寶物,以尋求刺激,他們被稱為潛行者(Stalker)。《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中的關卡任務也以此為背景。2016年,在事故30週年之際,波蘭遊戲團隊The Farm 51推出了一款名為“Chernobyl VR”的VR遊戲。

除此之外,“暗黑死亡版歷史文旅”也悄然興起。從2010年起當地已提供隔離區安全地遊覽,今年4月,白俄羅斯宣佈向遊客開放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禁區,5人旅行團團費約合人民幣1067元。

作為歷史類劇集,《切爾諾貝利》介於紀錄片與虛構之間,偏向紀實,選擇只有5集的迷你劇形式,從某種程度上避免了長劇集註水、爛尾的可能性,同時也更碎片化,適合在HBO的流媒體HBO Now 和HBO Go上播放。

甚至有媒體提前預測《切爾諾貝利》將有望今年的艾美獎、金球獎。不過,挽回“HBO出品必屬精品”的尊嚴,切割Netflix、Hulu的市場份額,還需要這位昔日的美劇王者作出更多努力。

“被汙染的不只是土地,還有人心。……爆炸的不僅是反應爐,而是整個價值體系。……切爾諾貝利就是我們僅有的世界,我們也同樣迷失了,唯一沒變的,是人的苦難。苦難是我們的象徵,是無價的!”有的影視作品為廉價娛樂而生,有的影視作品觀感壓抑難過,但卻能引人深思,並試圖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這部劇無疑屬於後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