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2019年夏至未至的這個炎熱夏季對於美劇迷們來說無疑是既失望又驚喜的季節。失望的是讓觀眾苦追了8年的《權力的遊戲》最終季草草收場,留下了一堆沒填的大坑。而驚喜的則是同樣由HBO出品的迷你劇《切爾諾貝利》驚豔眾人,在國外權威影評網站IMDb上獲得9.7分,一舉成為該網站史上最高分電視作品。在國內這部劇集同樣備受追捧,一向以嚴格著稱的豆瓣在近10萬次評價中同樣給出了9.6分的高分。

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每當我們提起災難片,首先想到的就是《後天》《2012》之類以地震、海嘯、龍捲風之類的天災。但更多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則是由於人類過於貪婪、懶惰、自大而產生的人禍。切爾諾貝利事件便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人為災禍,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反應堆4號機組發生爆炸,8噸多的強輻射物質隨風飄散,產生的輻射劑量相當於廣島、長崎兩顆原子彈總和的100倍。該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同時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列為第七級事故的特大事故。最終事故直接導致了普里皮亞季地區成為無人區,百年內輻射都不能徹底退散。超過33萬當地居民被迫背井離鄉,有生之年再不能回到故鄉。

但是透過電子遊戲我們卻可以通過一行行代碼所構建出的虛擬世界,再一次來到如今烏克蘭普里皮亞季切爾諾貝利,見證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

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初識切爾諾貝利——永遠的雙狙人關卡

相信絕大多數玩家和筆者一樣,最初在遊戲中認識切爾諾貝利都是來自《使命召喚:現代戰爭》中最經典的雙狙人關卡。這一關由兩部分組成,我們將扮演年輕的普萊斯隊長與麥克米蘭上深入敵後,在廢棄的大樓上狙殺目標再奪路狂飆逃出生天。

關卡也由潛入和逃亡兩部分組成,無論是在敵人大部隊裝甲車下匍匐前進還是無聲無息的使用消音武器解決一整支編隊又或者是在摩天輪下等待救援時的絕望無助,“雙狙人”關卡可以說在遊戲的每一分一秒都緊緊的抓住了玩家的神經,讓我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普里皮亞季的這個小摩天輪原定於當年的5月1日開張,卻因為4月26日的事故再沒能實現

而作為關卡背景的切爾諾貝利也以它獨有的荒涼,破敗這樣的標籤烙印在了我們的印象當中。不過也正是由於雙狙人的關卡太為經典,也讓不少玩家對於切爾諾貝利的危險程度上有了一些認知偏差。認為切爾諾貝利是一個“沒那麼危險的地方”,甚至還特地慕名前去只為一睹麥克米蘭上尉與普萊斯隊長曾經戰鬥過的地方。

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然而實際上,核輻射的危害程度遠比我們想象中慘烈的多。按照遊戲中的設定,現代戰爭發生在虛構的2011年,而雙狙人關卡則為當時的15年前,即為1996年,那是剛好是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的10年後,此時的普里皮亞季市中仍舊蔓延著大量的核輻射。在遊戲中的設定是一旦我們不小心闖入了那些高輻射地帶,馬上就會頭暈腦脹,幾分鐘後便立即斃命。

但實際上現實中的核輻射可不會這麼容易就讓你死去,核輻射會在潛移默化之間影響著我們的DNA,歷史上曾經負責了處理切爾諾貝利事故的瓦列裡·列加索夫與能源部部長鮑里斯·謝爾比納就因為長期暴露在核塵埃當中而使細胞產生癌變,前者在事故發生2年後自殺身亡,而後者也在此後的一年患病而亡。

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在迷你劇《切爾諾貝利》中更是直接將那些在事故當晚前去事故一線救援消防隊員的遭遇血淋淋地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事故開始大家紛紛以為這只是一次再普通不過的火災事故,第一批趕到現場的消防隊員沒有佩戴任何的防輻射裝備,就這樣任憑高達2萬倫琴(200Sv/小時)的輻射直接照射在自己的皮膚之上,趕到現場的他們大概還不知道在自己在到達這裡的那一刻,他們的生命就已經被宣告終結。

如果你對這個量級沒有概念,我們可以拿日常的CT作一個小類比,一次CT的輻射兩點大概為2mSv,也就是0.002sv,也就意味著當時現場的輻射量整整為一次CT的20萬倍!

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當時甚至還有不明真相的消防員徒手撿起了與堆芯直接接觸的石墨,那上面遍佈了更大劑量的核輻射物,隨後僅僅幾分鐘核輻射就腐蝕了他的皮膚和肌肉,露出了血肉模糊般的骨頭。根據相關資料記載,遭遇核輻射早期的患者最開始只會呈現噁心、嘔吐等症狀。隨後則會恢復,但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輻射減退的好轉跡象,核輻射類似與狂犬病會有一定的潛伏期,後患者以為自己已經好轉的幾周之後

它們就會捲土重來,產生紅斑、水腫、乾性脫皮和溼性脫皮等症狀,最後如果受到了大劑量的輻射的話,則會在幾天到幾周之內全身發黑潰爛、頭髮掉光,死時的慘狀甚至都不能稱之為人形...

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親臨核輻射現場——地鐵與核輻射大戰

如果想要真正體會到核輻射危機下的末世,筆者更推薦的則是曾親歷過那場災難的人們製作的遊戲。由烏克蘭工作室4A games開發的《地鐵》系列則是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代表。在《地鐵》系列的設定當中,世界已經處於核戰爭後的末世,陸地上已經滿目瘡痍寸草不生。彼時的莫斯科人民為了躲避地表上致命的核輻射紛紛轉移到了地下,即城市中的地鐵線路當中。在系列的前兩作中,多數時間玩家都要在陰暗的地鐵中苦苦求生,而在今年發售的最新作《地鐵:流亡》的故事講述到了核戰爭的20年後,我們也終於能隨著遊戲主角一起一探末日的荒涼景象。

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僅從遊戲設計的角度來說,《地鐵:流亡》在這個滿大街都是開放世界的和多人競技的年代算得上是一部相當特立獨行的作品。首先遊戲整體是線性的,猶如標題中所說,主角一行人在莫斯科知曉了世界其他角落也存在著倖存者的消息後便駕駛著火車橫穿俄羅斯,意圖找到一塊真正能夠讓人類安全繁衍的樂土。

此外遊戲會極大限度的限制玩家的資源,遊戲中不僅槍械子彈需要利用搜刮來的破銅爛鐵進行製作,甚至還包含了隨著槍械灰塵堆積和過度磨損導致卡彈等早些年遊戲中才有的硬核設定。在遊戲中玩家手腕上一直會佩戴一個計數器一樣的手錶,這個計數器的學名叫做蓋革計數器,他能夠一種用於探測電離輻射的粒子探測器,能夠測量空氣中電離輻射的α與β粒子。遊戲中的蓋革計數器進一步簡化了設定,將其分為更好辨別的紅黃綠三個階段。當綠色階段時意味著此時周圍的空氣較為安全,可以不佩戴防毒面具,而黃色則為警戒狀態。但一旦達到紅色狀態我們就必須佩戴防毒面罩。

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不要以為你遵循著蓋革計數器的指示佩戴面具就行了,面局中的濾芯不僅要自己製作,佩戴的時候還會對視線和聽覺造成影響,最最最麻煩的一點在於,一旦你佩戴的面具被損壞,這時即便你戴著面具也時刻面臨著輻射的威脅,此時要麼趕快找一塊腳步貼上損壞的破洞,要麼回到基地進行徹底維修。

儘管真正的核輻射不可能遊戲裡呈現的這般易於隔離,但《地鐵:流亡》通過這種頗為繁瑣、近似於生存類遊戲的設定再配合上核戰爭後滿目瘡痍的景象以及醜陋到讓人殘不忍睹的變異生物所營造出的壓抑感與緊迫感確實是那樣一個世界中所獨有的。

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我們夏日最喜歡吃的小龍蝦也因為輻射而巨大化

其中的一個關卡講述了主角一行人收到了一位自稱是國防部長的廣播,命令他們前往某個軍事基地。以為終於找到了救命稻草的主角們風塵僕僕的趕到之後才發覺那裡根本沒有什麼國防部長和救援組織,有的只是一群已經因為飢餓而開始自相殘殺的食人族。

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在遊戲中通過一系列文獻和錄音我們能夠得知,原本這個軍事基地的確是為了預防核危機而建造,最初的也曾經接受過一大批難民。但核輻射來的太過突然,導致應有的食物補給沒能到位,這個基地也就與世隔絕了開來。等到原本儲存的食物消耗殆盡之後,負責治療大家的醫生也因為過度的飢餓而產生了心理變態,便開始夥同他人逐漸將新來的倖存者殺害並將他們的屍體當做食物烹飪。這種情況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根據一位機械師的日記稱,在食物吃完的幾個星期後,突然間他們又喝到了肉湯,他寫到:“雖然味道有點奇怪,但能吃到肉就很好。”

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人莫名失蹤。新來的倖存者被以檢查作為藉口帶走之後也從未回來。於是謊言敗露,以醫生為首的食人族們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逼著那些不想要吃人的倖存者做出選擇,要麼吃人、要麼被吃。

在極度絕望和慌亂的狀態下,恐懼往往會戰勝理智,進而演變成謊言。在《切爾諾貝利》劇集中,開篇就以男主瓦列裡·列加索夫的口味說出了:“謊言無法掩蓋真相。”儘管電視劇多少有著杜撰的成分,但根據各方面能查閱到的史料記載,當初的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發電廠的領導們所想的的確不是如何組織救援,而是如何通過謊言掩蓋真相。其中一個頗為震撼人心的橋段是當一群人為了事故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冷作在一旁許久的老人終於開口,這個看似睿智博學的老者不僅沒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反而慷慨激昂的做了一番演講,最終的結論竟是封鎖城市、切斷電話線並希望藉此來控制所謂的謠言。

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這個顛倒黑白的決定直接導致了事故嚴重程度的錯誤預計,當時不明真相的群眾沒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正確的消息,部分群眾看到核爆炸沖天的火光還以為是什麼平日裡難以見到的美景,一家幾口跑到附近的大橋上觀看。當這些孩子在漫天光芒中嬉戲舞蹈的同時,最致命的核輻射塵埃已經飄散黏著到了他們的皮膚上。

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這些孩子不知道,當他們以為自己的人生剛剛開始時,一場因為一連串謊言和欺騙導致的悲劇已經降臨在他們身上。

通過採訪親身經歷那場災難的消防員、清理員、官員以及撤離居民而編撰成的紀實文學作品《切爾諾貝利的悲鳴》其中就描述了事故發生時的狀況:“第一天夜裡在核電站救火的消防員以及救災人員的舉動,無異於自殺,集體自殺。救災人員沒有專用工作服的保護,被無條件地派到‘已經死亡’的地方工作,被隱瞞了吸收高劑量輻射的事實。然而他們不計較這些,死前還對獲得的獎狀和獎章喜不自勝……更有很多人未及授予就死了。”

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當年在鐵橋上圍觀的民眾最終無一倖免,後來這座橋也被稱為死亡之橋

寫在最後

就如《切爾諾貝利》劇集中所呈現的那樣,直接暴露在空氣當中的核反應堆堆芯附近堪比死亡禁區,沒有任何生物能夠在那周圍生存3分鐘以上。最終預案小組只得出動300架直升機從高空中將8400噸的碳化硼、沙子和鉛粉的混合物進行拋灑用來中和輻射。最後還動用包括工程師、護士、科學家以及工人在內的40萬人,製造了一個170米長、66米寬的混凝土石棺進行最後的掩埋。但即便如此,也依舊難以抵擋超量的輻射,原本預期使用50年的石棺因為種種問題縮短到了只有20年的年限。

就在筆者寫下這篇文章的前幾天,由中國、俄羅斯、法國、德國、英國美國合計捐助的超過15億美元建造的新棺終於落成,這次使用了一個重達2.9萬噸,跨度約為257米,長150米,高105米,大致相當於一箇中型體育館的規模的金屬外殼被放置在了切爾諾貝利四號反應爐的正上方。

豆瓣9.6分神劇《切爾諾貝利》與其衍生電子遊戲的故事

科學家推測這頂新棺能夠保證切爾諾貝利附近100年不受威脅,但是那33萬背井離鄉,甚至連行李都沒來得及收拾的百姓心口的創傷以及這場事故在後世產生的一連串影響又豈是百年之內就能消解的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