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關於做人的道理,宮崎駿爺爺在18年前就告訴我們了

《千與千尋》終於在6月21日於中國上了。

說實話,從未想過它會在屏幕上再次上映。還記得第一次看《千與千尋》是在高考後,因高考失利,我只能看動漫去治癒自己,起碼動漫看起來還是那麼溫柔的。

那時候看《千與千尋》,只看懂了一個勇敢的女孩靠自己的努力,拯救了全家。

其餘角色,如無臉男、湯婆婆、寶寶等,似乎他們只是配角,從未能讀出什麼感覺,只覺得整部動漫看下去,很舒服,很治癒。

時隔5年,已經工作兩年的我,聽到整部動漫要上映,我是二話不說就買票了。

再次靜靜地觀看時,儘管它只是一個治癒的動漫,但卻意外發現,它的每一幀都在告訴你一個道理。

千與千尋:關於做人的道理,宮崎駿爺爺在18年前就告訴我們了

一、在貪婪面前,我們都是那隻等待被宰割的豬。

故事的開端,是千尋與父母誤入了神祕世界。因為貪婪,千尋父母把湯屋的食物都吃了,越吃越多,最後變成豬。

是啊,正如人的慾望,也是永無止境的,貪婪總會矇蔽了人的雙眼,讓我們越來越偏離軌道,因為貪婪,就像黑洞,吸走了人們原本的善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在免費的誘惑下,去聽各種講座,在企圖佔便宜的情況下,最後卻被洗腦,高價買了對方的產品。

免費的遊戲除了讓你玩得爽,因為好勝的慾望,讓你忍不住消費快速升級。

當我們恍然大悟的時候,已經成為那隻被宰割的豬了。

千與千尋:關於做人的道理,宮崎駿爺爺在18年前就告訴我們了

二、在生存面前,除了努力,我們別無他選。

錢婆婆在劇中講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雖然我想幫你,但我做不到,這是我們這兒的規矩,不管是你父母還是男朋友的事,都要靠你自己。

千與千尋:關於做人的道理,宮崎駿爺爺在18年前就告訴我們了

這句話聽著,讓人感到孤獨,但又是那麼真實。

在這個神祕的世界裡,有一條很死板的規定:凡是沒有工作的人,就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只有勞動、產生價值才不被淘汰。

千與千尋:關於做人的道理,宮崎駿爺爺在18年前就告訴我們了

這個規則就像現實工作中的一些縮影。如果不能為公司產生價值,那就會被公司淘汰。

那些上班摸魚混群的人,看似安安穩穩過了一天、一個月甚至一年,覺得自己工作不出毛病,就能保住飯碗,但不增不減的工資,只夠目前生存。在物價高漲的時代,遲早被死工資拖垮,沒被公司淘汰,也被物價嫌棄。

三、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你自己。

在動漫中,一旦與湯婆婆簽了契約,就會被湯婆婆奪取了姓名,漸漸也會忘了自己是誰,忘了最初的自己,也忘了回家的路。

千與千尋:關於做人的道理,宮崎駿爺爺在18年前就告訴我們了

這就像你我,在慾望都市中,總會漸漸失去了自己,忘了自己最初的夢想。

就像無臉男,原本他是那樣的安靜與純真,當被千尋邀請進湯屋的時候,他一直都是安靜地跟著千尋,默默地幫助她。

為了答謝留門邀請,無臉男努力地幫千尋解決問題,先是給千尋找到了藥浴的牌子。這個牌子能緩解燃眉之急,但無臉男認為,這個牌子能讓千尋開心就行了,於是又弄了很多牌子,希望千尋更加開心。

直到無臉男吞噬了那隻貪婪地青蛙,他便開始迷失了自我。

當千尋拒絕他給的金子時,從懇求千尋拿金子,到想吃了千尋,貪婪與暴躁都一一展現,忘了最初的自己。

四、關於成長,是一場悄無聲息的電影。

動漫中,都說千尋長大了,其實湯婆婆的寶寶也長大了。

記得一出場,只有一個胡鬧踹牆的腳,湯婆婆對他是千依百順,生怕他受到一點委屈,就算是有錯,也絕不是寶寶的錯。

千尋與寶寶的第一次見面,寶寶的各種霸道要求,要求千尋陪他玩,不然就要扯斷千尋的手臂。

後來,當寶寶被錢婆婆變成了那隻老鼠後,再也不是那個驕傲的霸主了,當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了值得信賴的千尋,想要得到幫助與保護。

同時,也變得更加地獨立。在去錢婆婆家的路上,因為路途太遙遠,一直提著寶寶的烏鴉飛累了,寶寶沒有一點脾氣,揹著烏鴉繼續往前走,也婉拒了千尋的幫助。

千與千尋:關於做人的道理,宮崎駿爺爺在18年前就告訴我們了

在現實生活中何不如是,甭管是聚光燈下的別人家孩子,還是存在感一直都稍顯羸弱的你我自己。其實在我們踏上人生這趟旅程的時候,成長就已然悄無聲息的在我們身邊展開了。

或許也正因如此,18年後的今天回看《千與千尋》,我也才能領會到宮崎駿老爺子埋下的這系列道理吧。

不過看到最後,我莫名萌生了一股感慨的情緒:年少不懂《千與千尋》,但當你讀懂後,又再也不是那位少年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