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背後的意義,你真的看懂了嗎?

《千與千尋》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宮崎駿先生的一部作品,孩童時期看這部作品的時候被動漫裡面的每一幀的畫面給吸引到,簡單的覺得千尋很勇敢,羨慕她和白龍的情感,等到出社會工作幾面之後再來看的時候又是另一種感覺,看的不僅是電影,更是一種人生。在這部電影裡面每個不同的人物都讓人有不同的領悟。

《千與千尋》背後的意義,你真的看懂了嗎?

千尋與白龍(琥珀主)

從電影劇情來說的話,動漫裡面的劇情都是現實生活的縮影。比如從一開始的時候,千尋不願意和父母一起進入隧道,但是他的父母還是強求帶著千尋一起進入,這就像我們和父母相處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們不願意做的事情,可是父母不理解會讓你去做。千尋一家穿過隧道之門後,他的父親說了一些關於這些建築的來歷,他說這些建築是90年代後日本泡沫經濟之後被廢棄的,暗示了電影放映的背景時代,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奔潰,經濟低迷,這個時期的人們想要生活,又要怎麼辦?正如電影中說到的一樣,千尋想要在湯屋生存,就必須要找到工作。千尋最開始去到煤炭屋,找到鍋爐爺爺,在他和小玲的幫助下找到了湯婆婆,千尋不斷的央求湯婆婆,給她一份工作。湯婆婆說,我憑什麼要僱傭你?你看上去又瘦弱,又愛撒嬌,又愛哭,僱傭你一點用都沒有。資本是逐利的,是需要能夠創造價值的人。給湯婆婆打工需要簽訂契約(勞動合同),在這個過程中,湯婆婆奪走他們的一切,包括名字,使他們喪失自我。而不願意工作的人就會變更牲畜,或者是煤灰。

千尋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在她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了剛工作的自己,不知道何去何從惶惑感,小心翼翼的嘗試,努力的成為這個社會中有用的一員。千尋剛進山山洞的時候膽小、害怕,到經歷了許多事情之後變得勇敢、成熟穩重。就像我們剛剛從學校出來,進入到社會的時候,那種迷茫,困惑,無助,到磨礪了之後的從容和成長。

千尋的父母:他們一開始誤打誤撞來到了湯屋,由於他們的貪吃變成了豬,折射出人性的貪婪,好的東西總是不夠的。

鍋爐爺爺和小玲:這兩個人物是千尋進入成年世界的初步認知,通過鍋爐爺爺,千尋知道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面對一成不變的工作,不僅需要堅持,有時候還需要“三頭六臂"才能夠完成。而通過小玲則認識到成年人的人際關係已經不是無條件的愛和包容而是一種利益的交換,你要生存,要達到目的,就要付出對方想要的東西。

無臉男和巨嬰:無臉男和巨嬰其實代表了2種人格,無臉男則代表的是過度討好的人格,而巨嬰則恰恰相反代表著過度自我。無臉男什麼都沒有,永遠帶著一張面具和時隱時現的身體,面具也反應了千尋在探索成年世界的一種對自己的偽裝,說明她是順從和討好的一種姿態來融入到成年人的世界。最初的無臉男在雨夜中獨自呆著的時候,是千尋打開門讓他進來躲雨的,當無臉男獲得了千尋的幫助,就通過隱身幫助千尋拿到藥浴的牌子。在河神洗澡的時候,他了解到了金子對其他人的意義,於是他立刻學會用金子誘惑湯屋裡面的人,他還想用金子來討好千尋,但是沒有想到千尋和其他人不一樣,這個時候的無臉男已經在湯屋喪失了自我,開始變得狂躁,凶殘,可怕,但好在千尋解救了他,帶他坐上了離開湯屋的車,重新找回到了自我。無臉男的本質是善良的,只是在湯屋這個魚龍混雜的地方感染了自己,這也折射了資本社會扭曲了人的價值觀,讓人在生後中喪失了自我,變成了資本的奴隸。巨嬰是千尋在湯婆婆的房間裡面看到的,他和無臉男的形成鮮明的對比,他的體型異常的龐大,有任性過度的自我,然而這種自我也是一種偽裝,這兩種人格可以互相存在,在過度的討好的人格背後衍生出來的一種防抗的自我,這2種人格在千尋身上都存在,這種既順從又人性的矛盾人格,打破了原本內心的平靜,失去那個平靜和穩定的自我。

《千與千尋》背後的意義,你真的看懂了嗎?

千尋與無臉男

湯婆婆和錢婆婆:湯婆婆和錢婆婆兩個人雖然是姐妹,但是兩個人的人物塑造有一個強烈的反差,湯婆婆住在如同城堡一般的湯屋中,唯利是圖,一方面對自己得手下管教嚴苛,一方面對客人笑臉相迎,時常呆在自己的房間裡面盤點錢財。先比較豪華的湯屋,每天壓榨員工的湯婆婆來說錢婆婆則是無慾無求,她的的小木屋也讓人更為溫馨。每個人的追求不同,自然選擇也不同,有人選擇唯利是圖,有的人淡泊名利。

白龍:白龍一開始為了自己的理想,學習魔法的時候放棄了自己的名字,也就是自我,讓理想和慾望模糊了界限,到最後重拾自己的姓名,迴歸平凡的生活。其實這個電影的主體就是初心,很多時候我們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和慾望的時候忘記了自己本來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始終易得,初心難守!

《千與千尋》背後的意義,你真的看懂了嗎?

千尋

最後不得不提到一個的人物---“腐爛神”,從“腐爛神”開始被人們各種嫌棄,千尋在給其藥浴時候發現不是“腐爛神”,而是是被工業廢棄物汙染的洛川河神。河神洗浴完後給大家金子,大家都開心的合不攏嘴,從這又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工業時代總是以犧牲環境來換取利益,但最終承擔後果的還是人類自己。電影表達了作者的希冀,希望人和大自然可以和諧共處,希望人可以不被利益薰心,找回最本真的自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