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宮崎駿經典大作《千與千尋》確認引進國內院線,中文版海報隨之曝光。粉絲在各大社交平臺奔走相告,慶祝有生之年系列。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千與千尋》被稱作成年人的動畫,電影中的主題、情節乃至美輪美奐的畫風值得每個粉絲翻來覆去的看,反覆的推敲回味,甚至為大家貢獻了無數的表情包與經典語錄。如今,這部電影終於引進國內院系,成為繼去年在內地重映的《龍貓》之後,宮崎駿第二部在內地公映的動畫電影作品。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電影公映的首次正式引進,並不意味著國內各大視頻網站上之前的片源是盜版。公映引進電影后要在電影院上映,為了保護國內電影票房,國內每年引進外國片都是有名額限定。這與視頻網站買版權是不同類型的需求,二者都是正版。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2001年7月20日,“宮崎駿巔峰之作”《千與千尋》在日本首次上映,距今正好18年。這意味著如果《千與千尋》是一個孩子,那麼今年正好是“它”要成年的年份,也是“看著”《千與千尋》長大的孩子們成年的一年,無論於誰而言,這次引進都是很珍貴的生日禮物。

2003年《千與千尋》擊敗迪士尼的《星銀島》《星際寶貝》,擊敗20世紀福克斯的《冰河世紀》,擊敗夢工廠的《小馬王》,獲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隨後還獲得了第52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成為全球首部同時獲此殊榮的動畫電影。是歷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以電影身份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柏林金熊的動畫作品。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時至今日《千與千尋》依然以308億日元(約19億人民幣)的超高票房穩坐日本影史的票房冠軍寶座。其也是宮崎駿迄今為止評分最高的作品,常年高居海內外專業平臺的動畫電影榜單Top1,在豆瓣上104萬影迷評分9.3,在豆瓣電影TOP250中排名第七位。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這是你即便看過20遍也可能沒注意過的12個小彩蛋:

1、動畫開場的第一個鏡頭,花束的卡片上面寫著上面寫著:他日再相逢。這是一個伏筆,暗示著千尋和白龍曾經在琥珀川相遇過。而在接下來發生的故事中,重逢的他們又約定再次相見,這和一開始的鏡頭首尾呼應。動畫的最後一個鏡頭,是千尋掉入琥珀川的鞋子——這是一切的開始,也是一切的循環。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2、日文片名《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中的“神隠し”是一個具有濃郁日本民俗特色的詞,意思是“被神仙藏起來”,以前日本人用這個詞來指孩子或女子無故失蹤、無法找到的情形。中文有一個版本的譯名叫做《神隱少女》,但是也沒有體現出這層韻味。而通用片名索性砍掉了後半部分,就叫《千與千尋》。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3、年僅10歲的千尋容貌並不出眾。單馬尾,圓圓臉,塌鼻樑和高原紅,乍一看只是鄰居家的小女兒的樣子——據說,千尋是以宮崎駿朋友的女兒為原型創作。他在製作動畫之前,就已經考慮好將女主角作為90年代出生的孩子們的縮影:膽小怕事嬌生慣養,同情心過剩——這也是千尋初登場時的狀態。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4、千尋和父母從城裡搬到鄉下迷了路。車開到這裡,前面是一尊石像,石像有兩面,作為靈異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界標。這個石像,《碧之軌跡》裡也出現過。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千與千尋》中的石像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碧之軌跡》中的石像

5、石像邊上有條河,結尾處就沒了。有人說因為這條河已經在千尋的身邊了。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6、為千尋媽媽配音的是老牌女星澤口靖子。媽媽吃著雞肉、叫千尋一同享用美食的一幕,原先是請該角色配音演員澤口靖子一邊含著手指一邊配音。之後為了增加臨場感,製作人員跑去速食店買了炸雞,讓澤口靖子一邊吃著一邊配音。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7、動畫中湯婆婆的油屋原型,是二戰之前建造於愛媛縣松山市的道後溫泉本館。由於這裡曾是吉卜力工作室員工旅行的地點,因此事後被點選為油屋造型的參考。而於1931年搭建、位於東京都目黑區的豪華建物目黑雅敘園,則是為動畫中油屋室內裝潢的靈感來源。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8、千尋誤入坊寶寶的房間裡,左邊的靠墊上印的貓咪的圖案是宮崎駿的《魔女宅急便》裡琪琪的小黑貓。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9、千尋和白龍偷偷見面時穿過的這片花叢,在這個場景里人物是2D手繪,花朵卻進行了3D渲染,看上去真實而美麗。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其實《千與千尋》整篇都採用了電腦數位技術來製作,使用的方式為在一開始的場景畫面採用原先的手工描繪,之後再將完成的圖稿掃描至電腦中將背景給呈現出立體感。或在一些有人物快速移動的橋段中使用軟件算法來做出有由遠拉近的效果。

10、在沼原車站月臺上出現過一名少女的黑影,有人說是《螢火蟲之墓》中的那個小女孩,她正站在這裡等她的哥哥。但實際上,這是宮崎駿曾打算做的一個關於電車的動畫中的一名角色剪影。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11、無臉男身上有很多謎團,官方沒有公佈這個角色的配音演員,不少人猜測可能是宮崎駿本人或者是製作人鈴木敏夫。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12、《千與千尋》的創作靈感可能來自中國。1997年,徐克曾經拍攝過一部動畫《小倩》,並獲得了當年金馬獎最佳動畫獎。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看過就會發現《千與千尋》和它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若蘭寺的設計與氣氛和《千與千尋》中的鬼城相似,投胎火車與千尋的幽靈列車相似,連部情節分橋段也相似。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其實徐克與宮崎駿相識已久,並且有合作關係,徐克還曾擔任過港版《風之谷》的配音導演。本來宮崎駿在《天空之城》計劃下一部動畫以香港為背景,並有意與徐克合作,但最後沒能實現。

雖然兩人未能直接合作,但在徐克製作《小倩》時,宮崎駿曾有過協助——《小倩》的前期製作以宮崎駿的一班助手為主要班底,《龍貓》的演出助手遠藤徹哉出任過《小倩》的人物動畫導演。雖然沒有參與制作,但宮崎駿想必看過《小倩》而且很有可能參考過它,從中獲得過靈感。因此《千與千尋》和《小倩》才會有如此高的相似度。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彩蛋

(內容資料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