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漢字?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和錢玄同如此狂躁?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漢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能自己死。”如果不說明這句話出自《魯迅全集》,您一定會以為這是哪個無知狂漢的叫囂,但這確實是魯迅先生的原話。

廢除漢字?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和錢玄同如此狂躁?

“廢孔學,不可不先廢漢字;欲驅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蠻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廢漢字。”“漢字的罪惡,如難識、難寫、妨礙教育的普及、知識的傳播……”“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須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字,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這些今天看起來像“瘋話”一樣的語言,出自另一位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北大教授、語言學家錢玄同。

廢除漢字?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和錢玄同如此狂躁?

似乎跟漢字有仇,反封建反孔學正打歪著,反來反去反到了漢字的身上,實在是莫名其妙。陳獨秀也認為要“強烈地主張廢除漢字,中國文字,既難載新事新理,且為腐毒思想之巢窟,廢之誠不足惜。”

而瞿秋白的話就說得更難聽,幾乎是對漢字的辱罵:“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的茅坑。”(瞿秋白文集二卷六九○頁)

看起來,還不是一個人犯渾,那這些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們,為什麼結起夥來要為難漢字,甚至到了視漢字為寇仇的地步呢?

廢除漢字?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和錢玄同如此狂躁?

當時的歷史環境是: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積貧積弱,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天朝上國任人欺凌,民族自信心被嚴重摧殘。此時,一部分在外受過教育開過眼界試圖救亡圖存的知識分子,認為傳統文化愚蠢,是罪惡的淵藪,孔學和道教更被認為是妖言、邪教,他們認為只有用西方文化才能改善中國貧窮落後的局面。

1917年2月,胡適在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提倡廢除文言文。錢玄同也向《新青年》雜誌投稿,倡導文學革命,倡導新文化,攻擊封建主義。魯迅等人也紛紛響應,提倡用白話文寫作,要革舊文化的命。

廢除漢字?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和錢玄同如此狂躁?

但舊文化的“命”怎麼“革”掉?如何徹底剷除“毒害”了中國幾千年的舊傳統舊思想?他們一致認為,做為舊文化載體的漢字是“罪魁禍首”,於是各擎刀槍,呼嘯大罵,以為只要“廢除漢字”,就可以將舊文化斬草除根了。

但是如果漢字被廢除了,中國人怎麼來表達思想?這就必須要找一種文字來替代。當時,趙元任提出國語羅馬字,稍後瞿秋白提出用拉丁化新文字,錢玄同來得更乾脆,主張直接借用世界語。說白了,都是想用字母文字來取代象形會意的方塊漢字。

廢除漢字?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和錢玄同如此狂躁?

想象是很寫意的,但這種世界史上最悠久的文字是幾個人說廢除就能廢除的嗎?漢字,由甲骨文演化而來一脈相承,歷經3000多年,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血液骨骼,已經轉化成中國人的氣質和精神,想廢除,也真有蚍蜉撼樹的可笑程度。

事實證明,雖然各位新文化運動的健將們一力鼓吹,民國政府也作出了種種簡化漢字和漢字拼音化的努力, 如1935年8月21日,國民政府教育部曾經公佈了《第一批簡體字表》,但次年2月即宣佈廢止。

就像雲過無雨,連地皮都沒溼。

廢除漢字?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和錢玄同如此狂躁?

漢字一路走來,歷盡滄桑,但屹立不倒。古埃及的聖書字,人類最早的文字之一消亡了;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也有5000年的歷史,可惜也消亡了;另外的瑪雅文、婆羅米文等等也都走向了衰亡。一個民族的文字,往往是文化的底線,一旦被侵略被蹂躪被廢除,那基本就離亡國滅種不遠了。漢字正是中華民族的骨髓,不斷造血輸入肌體,才足以保證中華文明幾經風雨飄搖而青春永駐。

這些大師們對於漢字的理解應該在我們之上,那何以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個人認為,什麼人都會犯錯,這至少也是一種左派幼稚病。

廢除漢字?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和錢玄同如此狂躁?

或者說,這真好比他們本身也是地主家的孩子,吃奶媽的奶水長大,現在要鬥地主了,卻認為替地主效力的奶媽最該死,這個邏輯怎麼聽著都有點離經叛道。不過,說到離經叛道,他們本來反的正是“經”和“道”,那這樣的作為似乎正是離開“經”和“道”之後的一種錯亂症。

袁世凱死了之後,有人曾經寫了這樣的一副著名對聯,上聯是:中國人民萬歲;下聯是:袁世凱千古。可能連小學生都會嘲笑這副對聯的不工——上聯六字,下聯五字,連字數都對不上!呵!可當作者輕輕說出一句話:“袁世凱對得起中國人民麼?”所有人在沉思之後都不得不點頭稱讚作者構思巧妙,同時讚歎漢字的偉大,這樣簡單的文字蘊含了多少嘲諷在其中!試問有哪一國的語言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廢除漢字?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和錢玄同如此狂躁?

韓國人當年一力排除漢字教育,他們做得很決絕。可現在年輕人已經看不懂與漢字有關的文化遺產,大量的韓國古籍因此成為天書。廢除漢字的政策正使韓國曆史與文化陷入嚴重的危機,挖一個埋葬自己文明的墳墓,說是咎由自取不為過,但這畢竟是文明的悲哀。

二戰後,日本人也曾嘗試過廢除漢字,但他們很快就發現,漢字已深深滲透進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否定日文中的漢字,日本的文化歷史也將走上斷頭路。日本人理智了一點。

回頭再來說說他們要曾經要廢除掉的漢字到底美到何種程度,以至於無與倫比呢?

廢除漢字?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和錢玄同如此狂躁?

被大師們認為“難識、難寫”的,甚至“病菌都潛在裡面”的漢字是最高效的。1000個常用漢字就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則已到99%,幾千個常用字,就可以輕鬆組合出數十萬的詞語。所以,我們才會自豪地說,在聯合國的文件中,中文版本一定是最薄的!這是漢字字符集信息熵高的優勢。

同時,漢字蘊藏著豐富的審美和詩意,故而才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和魅力,基於漢字本身魅力而產生的書法藝術,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文明體系中都不曾具有的。

科學研究表明,漢字不僅是符號,而且還是科學。這種文字及以其構成的語言,既能開拓人的左半腦,又能開拓人的右半腦,啟迪右腦的原創性功能。

廢除漢字?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和錢玄同如此狂躁?

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個國家的學校開設了華文課程,美國有200多所大學設有中文課程。

如果當年的大師們活到今天,將情何以堪?

事情已經過去,塵埃落定,只是再回首之時,仍然要呼一聲僥倖。劉鶚在《老殘遊記》裡通過老殘的口說出“天下大事,壞於奸臣者十之三四,壞於不通世故之君子者倒有十分之六七也!”

所以再延伸思考一下,新文化運動究竟功過如何?反文言倡白話帶來了什麼?當我們在反覆吟詠楚辭漢賦、唐詩宋詞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白話一百年間,文學的田野裡收穫微薄,沒有多少值得留給後人的經典之作?也希望諸位仁者智者一起來反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