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文|汪家明

來源 | 六根(liugenren)

大學畢業後,我去黃河邊的一座小城教書。寂寞而安寧的夜裡,我常讀書到很晚。有一天我拿起了《卡拉馬佐夫兄弟》。離奇的情節,怪誕的人物,畸形的心理,氾濫的情慾,以及籠罩全書的恐怖氣氛,牢牢吸引了我。

整整兩星期,我都在讀這本書,直到有一天夜裡:“……晚11時半躺下讀書,讀到伊凡和斯麥爾佳科夫對話的幾章,十分可怕,幾乎不敢讀下去”。(1983年3月21日的日記)

小說寫的是一個殺父的故事。

老卡拉馬佐夫“是個十分淫蕩而且在情慾方面時常殘忍得像惡魔般的人”,卻又喜歡在眾人面前貶低自己,是一個十足的惡棍和小丑,可是正是這個惡棍和小丑在那個時代卻生活得舒舒服服——他的第一個妻子是浪漫貌美的富財主家小姐,頭腦發昏跟他私奔,婚後兩口子打得昏天黑地,最後她又跟別的男人私奔了,留下一個三歲的兒子米卡。

這兒子完全被他父親忘記,全靠僕人好心撫養,後被孩子的舅舅領走,換了好幾個家庭,慢慢長大。

小說開始時,米卡28歲,不久前才回到這個小縣城。老卡拉馬佐夫的第二個妻子也是靠私奔得來的,那個16歲的姑娘不堪女富豪養母的折磨,跟著這個外省來的男人走了。這次他沒得到一分錢的嫁妝,所以對這個小妻子就不客氣了,比如,他常常當著妻子的面與一些野女人酗酒鬼混。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文|汪家明

來源 | 六根(liugenren)

大學畢業後,我去黃河邊的一座小城教書。寂寞而安寧的夜裡,我常讀書到很晚。有一天我拿起了《卡拉馬佐夫兄弟》。離奇的情節,怪誕的人物,畸形的心理,氾濫的情慾,以及籠罩全書的恐怖氣氛,牢牢吸引了我。

整整兩星期,我都在讀這本書,直到有一天夜裡:“……晚11時半躺下讀書,讀到伊凡和斯麥爾佳科夫對話的幾章,十分可怕,幾乎不敢讀下去”。(1983年3月21日的日記)

小說寫的是一個殺父的故事。

老卡拉馬佐夫“是個十分淫蕩而且在情慾方面時常殘忍得像惡魔般的人”,卻又喜歡在眾人面前貶低自己,是一個十足的惡棍和小丑,可是正是這個惡棍和小丑在那個時代卻生活得舒舒服服——他的第一個妻子是浪漫貌美的富財主家小姐,頭腦發昏跟他私奔,婚後兩口子打得昏天黑地,最後她又跟別的男人私奔了,留下一個三歲的兒子米卡。

這兒子完全被他父親忘記,全靠僕人好心撫養,後被孩子的舅舅領走,換了好幾個家庭,慢慢長大。

小說開始時,米卡28歲,不久前才回到這個小縣城。老卡拉馬佐夫的第二個妻子也是靠私奔得來的,那個16歲的姑娘不堪女富豪養母的折磨,跟著這個外省來的男人走了。這次他沒得到一分錢的嫁妝,所以對這個小妻子就不客氣了,比如,他常常當著妻子的面與一些野女人酗酒鬼混。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卡拉馬佐夫家的長子米卡

這個妻子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伊凡和阿遼沙,得了瘋癲病,不久就死了。她死時伊凡8歲、阿遼沙4歲。與米卡一樣,這兩個兒子也被父親拋棄、遺忘了,同樣靠僕人撫養才僥倖活下來,直到那個外省的女富豪來把他們領走。

他們得到了不錯的教育,成人後,伊凡當過教師,發表文章,成為一位有學問、清高、謹慎的青年。他對從小被別人領養深感屈辱,對父親懷著深刻的仇恨。小說開始時他也是剛回到父親家不久,24歲。阿遼沙比兩個哥哥早回來一年,已經在修道院裡做修士。回來時他中學還沒畢業,據說是為了尋找母親的墳墓。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文|汪家明

來源 | 六根(liugenren)

大學畢業後,我去黃河邊的一座小城教書。寂寞而安寧的夜裡,我常讀書到很晚。有一天我拿起了《卡拉馬佐夫兄弟》。離奇的情節,怪誕的人物,畸形的心理,氾濫的情慾,以及籠罩全書的恐怖氣氛,牢牢吸引了我。

整整兩星期,我都在讀這本書,直到有一天夜裡:“……晚11時半躺下讀書,讀到伊凡和斯麥爾佳科夫對話的幾章,十分可怕,幾乎不敢讀下去”。(1983年3月21日的日記)

小說寫的是一個殺父的故事。

老卡拉馬佐夫“是個十分淫蕩而且在情慾方面時常殘忍得像惡魔般的人”,卻又喜歡在眾人面前貶低自己,是一個十足的惡棍和小丑,可是正是這個惡棍和小丑在那個時代卻生活得舒舒服服——他的第一個妻子是浪漫貌美的富財主家小姐,頭腦發昏跟他私奔,婚後兩口子打得昏天黑地,最後她又跟別的男人私奔了,留下一個三歲的兒子米卡。

這兒子完全被他父親忘記,全靠僕人好心撫養,後被孩子的舅舅領走,換了好幾個家庭,慢慢長大。

小說開始時,米卡28歲,不久前才回到這個小縣城。老卡拉馬佐夫的第二個妻子也是靠私奔得來的,那個16歲的姑娘不堪女富豪養母的折磨,跟著這個外省來的男人走了。這次他沒得到一分錢的嫁妝,所以對這個小妻子就不客氣了,比如,他常常當著妻子的面與一些野女人酗酒鬼混。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卡拉馬佐夫家的長子米卡

這個妻子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伊凡和阿遼沙,得了瘋癲病,不久就死了。她死時伊凡8歲、阿遼沙4歲。與米卡一樣,這兩個兒子也被父親拋棄、遺忘了,同樣靠僕人撫養才僥倖活下來,直到那個外省的女富豪來把他們領走。

他們得到了不錯的教育,成人後,伊凡當過教師,發表文章,成為一位有學問、清高、謹慎的青年。他對從小被別人領養深感屈辱,對父親懷著深刻的仇恨。小說開始時他也是剛回到父親家不久,24歲。阿遼沙比兩個哥哥早回來一年,已經在修道院裡做修士。回來時他中學還沒畢業,據說是為了尋找母親的墳墓。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二兒子伊凡

很奇怪,他一直清楚地記著母親的模樣:瘋狂而又美麗,緊緊地抱住他。他是一個被人認為少有的人物:對一切人只有善,沒有恨;對金錢沒有慾望。

老卡拉馬佐夫還有一個兒子斯麥爾佳科夫,是他姦汙一個骯髒、矮小、滿城遊逛的痴女後的私生子,也是由僕人撫養成人,長大後成了家裡的廚子和隨從。老卡拉馬佐夫有一個混帳的邏輯:只要是個女人,不管她多麼醜多麼髒多麼下賤,總可以從她身上找到女人的風味,就看你能否發現。這個斯麥爾佳科夫長大後,性格陰狠,講究穿戴,總想弄一筆錢,到國外去,徹底改變自己的身份。

米卡身上邪惡的東西與父親最接近,他健壯、情慾旺盛,酗酒、狂躁,墮落,唯獨沒有父親的狡猾。他受父親欺騙失去母親給他留下的遺產,與父親爭奪同一個女人格魯申卡,和父親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可是他天性未泯,在狂怒之下還能按捺住殺父的衝動。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文|汪家明

來源 | 六根(liugenren)

大學畢業後,我去黃河邊的一座小城教書。寂寞而安寧的夜裡,我常讀書到很晚。有一天我拿起了《卡拉馬佐夫兄弟》。離奇的情節,怪誕的人物,畸形的心理,氾濫的情慾,以及籠罩全書的恐怖氣氛,牢牢吸引了我。

整整兩星期,我都在讀這本書,直到有一天夜裡:“……晚11時半躺下讀書,讀到伊凡和斯麥爾佳科夫對話的幾章,十分可怕,幾乎不敢讀下去”。(1983年3月21日的日記)

小說寫的是一個殺父的故事。

老卡拉馬佐夫“是個十分淫蕩而且在情慾方面時常殘忍得像惡魔般的人”,卻又喜歡在眾人面前貶低自己,是一個十足的惡棍和小丑,可是正是這個惡棍和小丑在那個時代卻生活得舒舒服服——他的第一個妻子是浪漫貌美的富財主家小姐,頭腦發昏跟他私奔,婚後兩口子打得昏天黑地,最後她又跟別的男人私奔了,留下一個三歲的兒子米卡。

這兒子完全被他父親忘記,全靠僕人好心撫養,後被孩子的舅舅領走,換了好幾個家庭,慢慢長大。

小說開始時,米卡28歲,不久前才回到這個小縣城。老卡拉馬佐夫的第二個妻子也是靠私奔得來的,那個16歲的姑娘不堪女富豪養母的折磨,跟著這個外省來的男人走了。這次他沒得到一分錢的嫁妝,所以對這個小妻子就不客氣了,比如,他常常當著妻子的面與一些野女人酗酒鬼混。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卡拉馬佐夫家的長子米卡

這個妻子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伊凡和阿遼沙,得了瘋癲病,不久就死了。她死時伊凡8歲、阿遼沙4歲。與米卡一樣,這兩個兒子也被父親拋棄、遺忘了,同樣靠僕人撫養才僥倖活下來,直到那個外省的女富豪來把他們領走。

他們得到了不錯的教育,成人後,伊凡當過教師,發表文章,成為一位有學問、清高、謹慎的青年。他對從小被別人領養深感屈辱,對父親懷著深刻的仇恨。小說開始時他也是剛回到父親家不久,24歲。阿遼沙比兩個哥哥早回來一年,已經在修道院裡做修士。回來時他中學還沒畢業,據說是為了尋找母親的墳墓。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二兒子伊凡

很奇怪,他一直清楚地記著母親的模樣:瘋狂而又美麗,緊緊地抱住他。他是一個被人認為少有的人物:對一切人只有善,沒有恨;對金錢沒有慾望。

老卡拉馬佐夫還有一個兒子斯麥爾佳科夫,是他姦汙一個骯髒、矮小、滿城遊逛的痴女後的私生子,也是由僕人撫養成人,長大後成了家裡的廚子和隨從。老卡拉馬佐夫有一個混帳的邏輯:只要是個女人,不管她多麼醜多麼髒多麼下賤,總可以從她身上找到女人的風味,就看你能否發現。這個斯麥爾佳科夫長大後,性格陰狠,講究穿戴,總想弄一筆錢,到國外去,徹底改變自己的身份。

米卡身上邪惡的東西與父親最接近,他健壯、情慾旺盛,酗酒、狂躁,墮落,唯獨沒有父親的狡猾。他受父親欺騙失去母親給他留下的遺產,與父親爭奪同一個女人格魯申卡,和父親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可是他天性未泯,在狂怒之下還能按捺住殺父的衝動。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父子倆共同追求的女人格魯申卡

斯麥爾佳科夫就是利用了米卡想殺而未殺的間隙,殘忍地殺了生父,拿走錢財,卻嫁禍於米卡。他明目張膽地對伊凡說,之所以殺父,是基於伊凡的一番話——伊凡告訴他:既然沒有上帝,就無所謂道德,就什麼都可以做。這番話是他和伊凡暗示可能發生殺父事件時說的,似乎他們達成了某種默契。總之,老卡拉馬佐夫的四個兒子裡,其中三個都有殺父的動機。

小說的結果是,米卡被判有罪,罰做20年苦役;伊凡內心痛苦不堪,得了腦炎,奄奄一息;斯麥爾佳科夫自殺身亡;阿遼沙獨自一人去尋找永恆的價值。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文|汪家明

來源 | 六根(liugenren)

大學畢業後,我去黃河邊的一座小城教書。寂寞而安寧的夜裡,我常讀書到很晚。有一天我拿起了《卡拉馬佐夫兄弟》。離奇的情節,怪誕的人物,畸形的心理,氾濫的情慾,以及籠罩全書的恐怖氣氛,牢牢吸引了我。

整整兩星期,我都在讀這本書,直到有一天夜裡:“……晚11時半躺下讀書,讀到伊凡和斯麥爾佳科夫對話的幾章,十分可怕,幾乎不敢讀下去”。(1983年3月21日的日記)

小說寫的是一個殺父的故事。

老卡拉馬佐夫“是個十分淫蕩而且在情慾方面時常殘忍得像惡魔般的人”,卻又喜歡在眾人面前貶低自己,是一個十足的惡棍和小丑,可是正是這個惡棍和小丑在那個時代卻生活得舒舒服服——他的第一個妻子是浪漫貌美的富財主家小姐,頭腦發昏跟他私奔,婚後兩口子打得昏天黑地,最後她又跟別的男人私奔了,留下一個三歲的兒子米卡。

這兒子完全被他父親忘記,全靠僕人好心撫養,後被孩子的舅舅領走,換了好幾個家庭,慢慢長大。

小說開始時,米卡28歲,不久前才回到這個小縣城。老卡拉馬佐夫的第二個妻子也是靠私奔得來的,那個16歲的姑娘不堪女富豪養母的折磨,跟著這個外省來的男人走了。這次他沒得到一分錢的嫁妝,所以對這個小妻子就不客氣了,比如,他常常當著妻子的面與一些野女人酗酒鬼混。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卡拉馬佐夫家的長子米卡

這個妻子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伊凡和阿遼沙,得了瘋癲病,不久就死了。她死時伊凡8歲、阿遼沙4歲。與米卡一樣,這兩個兒子也被父親拋棄、遺忘了,同樣靠僕人撫養才僥倖活下來,直到那個外省的女富豪來把他們領走。

他們得到了不錯的教育,成人後,伊凡當過教師,發表文章,成為一位有學問、清高、謹慎的青年。他對從小被別人領養深感屈辱,對父親懷著深刻的仇恨。小說開始時他也是剛回到父親家不久,24歲。阿遼沙比兩個哥哥早回來一年,已經在修道院裡做修士。回來時他中學還沒畢業,據說是為了尋找母親的墳墓。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二兒子伊凡

很奇怪,他一直清楚地記著母親的模樣:瘋狂而又美麗,緊緊地抱住他。他是一個被人認為少有的人物:對一切人只有善,沒有恨;對金錢沒有慾望。

老卡拉馬佐夫還有一個兒子斯麥爾佳科夫,是他姦汙一個骯髒、矮小、滿城遊逛的痴女後的私生子,也是由僕人撫養成人,長大後成了家裡的廚子和隨從。老卡拉馬佐夫有一個混帳的邏輯:只要是個女人,不管她多麼醜多麼髒多麼下賤,總可以從她身上找到女人的風味,就看你能否發現。這個斯麥爾佳科夫長大後,性格陰狠,講究穿戴,總想弄一筆錢,到國外去,徹底改變自己的身份。

米卡身上邪惡的東西與父親最接近,他健壯、情慾旺盛,酗酒、狂躁,墮落,唯獨沒有父親的狡猾。他受父親欺騙失去母親給他留下的遺產,與父親爭奪同一個女人格魯申卡,和父親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可是他天性未泯,在狂怒之下還能按捺住殺父的衝動。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父子倆共同追求的女人格魯申卡

斯麥爾佳科夫就是利用了米卡想殺而未殺的間隙,殘忍地殺了生父,拿走錢財,卻嫁禍於米卡。他明目張膽地對伊凡說,之所以殺父,是基於伊凡的一番話——伊凡告訴他:既然沒有上帝,就無所謂道德,就什麼都可以做。這番話是他和伊凡暗示可能發生殺父事件時說的,似乎他們達成了某種默契。總之,老卡拉馬佐夫的四個兒子裡,其中三個都有殺父的動機。

小說的結果是,米卡被判有罪,罰做20年苦役;伊凡內心痛苦不堪,得了腦炎,奄奄一息;斯麥爾佳科夫自殺身亡;阿遼沙獨自一人去尋找永恆的價值。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小兒子阿遼沙

讀這本書,我驚奇於人性的邪惡和黑暗,驚奇於這邪惡黑暗的人性如狂風暴雨般的傾瀉——人的生命中有多麼燥烈、無羈的激情,又有多麼深不見底的漩渦啊!而這一切不是為了哪怕一點點高尚,全是為了下流和卑鄙的目的。

與這些醜惡心靈相比,那種赤裸裸的殘酷故事反而不怎麼可怕了——伊凡講述他親眼見到的一幕:一個農奴的8歲孩子,因為扔一塊石頭,打傷了主人家狗的腿,就被主人剝光衣服,放出一群狗驅趕咬死,而且當著孩子母親的面。他因此懷疑上帝的存在,懷疑善的可能。真正使我害怕的正是伊凡黑色的靈魂。

我也驚奇於陀思妥耶夫斯基,這位作家對邪惡的描寫怎麼可能這樣汪洋恣肆,浩浩湯湯,似乎充滿靈感甚至快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於1821年,他的父親是一位醫生,有貴族頭銜,但家境一般,全家擠住在醫院的房子裡,直到許多年後,才在離莫斯科幾百裡遠的地方買了一處田莊。父親生性嚴厲、殘忍,晚年放棄行醫住在田莊裡,沉溺於酒,因對農奴過於殘暴,被人用灌酒的方式殺害。

陀思妥耶夫斯基16歲進了聖彼得堡軍事工程學校學習,畢業後在工程部工作,加上父親給他的遺產,每年的進項本來不少,但他缺乏自制,盡情揮霍,愛上賭博,很快就一貧如洗,債臺高築。此後一生他都改不了賭博和揮霍的毛病。

一年後他辭了工作,打算以寫作為生——還在學校時他就開始寫一部小說,小說寫成後輾轉到了詩人、雜誌主編涅克拉索夫手裡,涅克拉索夫看後驚呼“新的果戈理出現了”,把小說推薦給大評論家別林斯基,同樣得到極高評價。小說發表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舉成名,從此進入第一流作家的圈子

這部小說就是《窮人》。據巴納耶娃的回憶,當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個性格十分緊張而敏感的小夥子。他又矮又瘦,淺色的頭髮,臉色很不健康,灰色的小眼睛焦慮地瞄來瞄去,蒼白的雙脣始終不安地抽動著”。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文|汪家明

來源 | 六根(liugenren)

大學畢業後,我去黃河邊的一座小城教書。寂寞而安寧的夜裡,我常讀書到很晚。有一天我拿起了《卡拉馬佐夫兄弟》。離奇的情節,怪誕的人物,畸形的心理,氾濫的情慾,以及籠罩全書的恐怖氣氛,牢牢吸引了我。

整整兩星期,我都在讀這本書,直到有一天夜裡:“……晚11時半躺下讀書,讀到伊凡和斯麥爾佳科夫對話的幾章,十分可怕,幾乎不敢讀下去”。(1983年3月21日的日記)

小說寫的是一個殺父的故事。

老卡拉馬佐夫“是個十分淫蕩而且在情慾方面時常殘忍得像惡魔般的人”,卻又喜歡在眾人面前貶低自己,是一個十足的惡棍和小丑,可是正是這個惡棍和小丑在那個時代卻生活得舒舒服服——他的第一個妻子是浪漫貌美的富財主家小姐,頭腦發昏跟他私奔,婚後兩口子打得昏天黑地,最後她又跟別的男人私奔了,留下一個三歲的兒子米卡。

這兒子完全被他父親忘記,全靠僕人好心撫養,後被孩子的舅舅領走,換了好幾個家庭,慢慢長大。

小說開始時,米卡28歲,不久前才回到這個小縣城。老卡拉馬佐夫的第二個妻子也是靠私奔得來的,那個16歲的姑娘不堪女富豪養母的折磨,跟著這個外省來的男人走了。這次他沒得到一分錢的嫁妝,所以對這個小妻子就不客氣了,比如,他常常當著妻子的面與一些野女人酗酒鬼混。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卡拉馬佐夫家的長子米卡

這個妻子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伊凡和阿遼沙,得了瘋癲病,不久就死了。她死時伊凡8歲、阿遼沙4歲。與米卡一樣,這兩個兒子也被父親拋棄、遺忘了,同樣靠僕人撫養才僥倖活下來,直到那個外省的女富豪來把他們領走。

他們得到了不錯的教育,成人後,伊凡當過教師,發表文章,成為一位有學問、清高、謹慎的青年。他對從小被別人領養深感屈辱,對父親懷著深刻的仇恨。小說開始時他也是剛回到父親家不久,24歲。阿遼沙比兩個哥哥早回來一年,已經在修道院裡做修士。回來時他中學還沒畢業,據說是為了尋找母親的墳墓。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二兒子伊凡

很奇怪,他一直清楚地記著母親的模樣:瘋狂而又美麗,緊緊地抱住他。他是一個被人認為少有的人物:對一切人只有善,沒有恨;對金錢沒有慾望。

老卡拉馬佐夫還有一個兒子斯麥爾佳科夫,是他姦汙一個骯髒、矮小、滿城遊逛的痴女後的私生子,也是由僕人撫養成人,長大後成了家裡的廚子和隨從。老卡拉馬佐夫有一個混帳的邏輯:只要是個女人,不管她多麼醜多麼髒多麼下賤,總可以從她身上找到女人的風味,就看你能否發現。這個斯麥爾佳科夫長大後,性格陰狠,講究穿戴,總想弄一筆錢,到國外去,徹底改變自己的身份。

米卡身上邪惡的東西與父親最接近,他健壯、情慾旺盛,酗酒、狂躁,墮落,唯獨沒有父親的狡猾。他受父親欺騙失去母親給他留下的遺產,與父親爭奪同一個女人格魯申卡,和父親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可是他天性未泯,在狂怒之下還能按捺住殺父的衝動。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父子倆共同追求的女人格魯申卡

斯麥爾佳科夫就是利用了米卡想殺而未殺的間隙,殘忍地殺了生父,拿走錢財,卻嫁禍於米卡。他明目張膽地對伊凡說,之所以殺父,是基於伊凡的一番話——伊凡告訴他:既然沒有上帝,就無所謂道德,就什麼都可以做。這番話是他和伊凡暗示可能發生殺父事件時說的,似乎他們達成了某種默契。總之,老卡拉馬佐夫的四個兒子裡,其中三個都有殺父的動機。

小說的結果是,米卡被判有罪,罰做20年苦役;伊凡內心痛苦不堪,得了腦炎,奄奄一息;斯麥爾佳科夫自殺身亡;阿遼沙獨自一人去尋找永恆的價值。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小兒子阿遼沙

讀這本書,我驚奇於人性的邪惡和黑暗,驚奇於這邪惡黑暗的人性如狂風暴雨般的傾瀉——人的生命中有多麼燥烈、無羈的激情,又有多麼深不見底的漩渦啊!而這一切不是為了哪怕一點點高尚,全是為了下流和卑鄙的目的。

與這些醜惡心靈相比,那種赤裸裸的殘酷故事反而不怎麼可怕了——伊凡講述他親眼見到的一幕:一個農奴的8歲孩子,因為扔一塊石頭,打傷了主人家狗的腿,就被主人剝光衣服,放出一群狗驅趕咬死,而且當著孩子母親的面。他因此懷疑上帝的存在,懷疑善的可能。真正使我害怕的正是伊凡黑色的靈魂。

我也驚奇於陀思妥耶夫斯基,這位作家對邪惡的描寫怎麼可能這樣汪洋恣肆,浩浩湯湯,似乎充滿靈感甚至快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於1821年,他的父親是一位醫生,有貴族頭銜,但家境一般,全家擠住在醫院的房子裡,直到許多年後,才在離莫斯科幾百裡遠的地方買了一處田莊。父親生性嚴厲、殘忍,晚年放棄行醫住在田莊裡,沉溺於酒,因對農奴過於殘暴,被人用灌酒的方式殺害。

陀思妥耶夫斯基16歲進了聖彼得堡軍事工程學校學習,畢業後在工程部工作,加上父親給他的遺產,每年的進項本來不少,但他缺乏自制,盡情揮霍,愛上賭博,很快就一貧如洗,債臺高築。此後一生他都改不了賭博和揮霍的毛病。

一年後他辭了工作,打算以寫作為生——還在學校時他就開始寫一部小說,小說寫成後輾轉到了詩人、雜誌主編涅克拉索夫手裡,涅克拉索夫看後驚呼“新的果戈理出現了”,把小說推薦給大評論家別林斯基,同樣得到極高評價。小說發表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舉成名,從此進入第一流作家的圈子

這部小說就是《窮人》。據巴納耶娃的回憶,當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個性格十分緊張而敏感的小夥子。他又矮又瘦,淺色的頭髮,臉色很不健康,灰色的小眼睛焦慮地瞄來瞄去,蒼白的雙脣始終不安地抽動著”。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米卡的未婚妻卡嘉

成名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些忘乎所以,自認為是俄羅斯最偉大的作家,連續寫了幾部小說,預支稿費後又去尋歡作樂,結果又是欠債,為了還債匆忙寫作,神經緊張而混亂,有時他認為自己簡直要瘋了。但他的新作並無影響。

1849年4月,因為參加一個青年政治組織,他遭到逮捕,幾個月後被判死刑,但在上絞刑架前的幾分鐘,又被改判為流放西伯利亞苦役,直到1859年才通過種種努力(包括為沙皇寫頌歌)獲准返回彼得堡。

這十年的苦役對這位生性多疑、妄尊自大、煩躁易怒的年輕人來說,影響是致命的。他體驗了社會底層的生活,見識了各色各樣的人物,吃了無數的苦,還加重了原有的癲癇病。

在流放期間,他與一位政治犯的遺孀結婚,但這婚姻並不幸福。回首都後,他辦刊物,發表自己的新作《死屋手記》和《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取得成功。前者曾引起尼采的驚歎。他幾次到歐洲遊歷,治病,賭博,同時寫作。

此後的重要作品有《罪與罰》(1866)、《白痴》(1868)和《群魔》(1871)。只從上述五部小說的題目就可看出他的創作主題都和人間苦難和人性醜惡有關。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文|汪家明

來源 | 六根(liugenren)

大學畢業後,我去黃河邊的一座小城教書。寂寞而安寧的夜裡,我常讀書到很晚。有一天我拿起了《卡拉馬佐夫兄弟》。離奇的情節,怪誕的人物,畸形的心理,氾濫的情慾,以及籠罩全書的恐怖氣氛,牢牢吸引了我。

整整兩星期,我都在讀這本書,直到有一天夜裡:“……晚11時半躺下讀書,讀到伊凡和斯麥爾佳科夫對話的幾章,十分可怕,幾乎不敢讀下去”。(1983年3月21日的日記)

小說寫的是一個殺父的故事。

老卡拉馬佐夫“是個十分淫蕩而且在情慾方面時常殘忍得像惡魔般的人”,卻又喜歡在眾人面前貶低自己,是一個十足的惡棍和小丑,可是正是這個惡棍和小丑在那個時代卻生活得舒舒服服——他的第一個妻子是浪漫貌美的富財主家小姐,頭腦發昏跟他私奔,婚後兩口子打得昏天黑地,最後她又跟別的男人私奔了,留下一個三歲的兒子米卡。

這兒子完全被他父親忘記,全靠僕人好心撫養,後被孩子的舅舅領走,換了好幾個家庭,慢慢長大。

小說開始時,米卡28歲,不久前才回到這個小縣城。老卡拉馬佐夫的第二個妻子也是靠私奔得來的,那個16歲的姑娘不堪女富豪養母的折磨,跟著這個外省來的男人走了。這次他沒得到一分錢的嫁妝,所以對這個小妻子就不客氣了,比如,他常常當著妻子的面與一些野女人酗酒鬼混。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卡拉馬佐夫家的長子米卡

這個妻子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伊凡和阿遼沙,得了瘋癲病,不久就死了。她死時伊凡8歲、阿遼沙4歲。與米卡一樣,這兩個兒子也被父親拋棄、遺忘了,同樣靠僕人撫養才僥倖活下來,直到那個外省的女富豪來把他們領走。

他們得到了不錯的教育,成人後,伊凡當過教師,發表文章,成為一位有學問、清高、謹慎的青年。他對從小被別人領養深感屈辱,對父親懷著深刻的仇恨。小說開始時他也是剛回到父親家不久,24歲。阿遼沙比兩個哥哥早回來一年,已經在修道院裡做修士。回來時他中學還沒畢業,據說是為了尋找母親的墳墓。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二兒子伊凡

很奇怪,他一直清楚地記著母親的模樣:瘋狂而又美麗,緊緊地抱住他。他是一個被人認為少有的人物:對一切人只有善,沒有恨;對金錢沒有慾望。

老卡拉馬佐夫還有一個兒子斯麥爾佳科夫,是他姦汙一個骯髒、矮小、滿城遊逛的痴女後的私生子,也是由僕人撫養成人,長大後成了家裡的廚子和隨從。老卡拉馬佐夫有一個混帳的邏輯:只要是個女人,不管她多麼醜多麼髒多麼下賤,總可以從她身上找到女人的風味,就看你能否發現。這個斯麥爾佳科夫長大後,性格陰狠,講究穿戴,總想弄一筆錢,到國外去,徹底改變自己的身份。

米卡身上邪惡的東西與父親最接近,他健壯、情慾旺盛,酗酒、狂躁,墮落,唯獨沒有父親的狡猾。他受父親欺騙失去母親給他留下的遺產,與父親爭奪同一個女人格魯申卡,和父親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可是他天性未泯,在狂怒之下還能按捺住殺父的衝動。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父子倆共同追求的女人格魯申卡

斯麥爾佳科夫就是利用了米卡想殺而未殺的間隙,殘忍地殺了生父,拿走錢財,卻嫁禍於米卡。他明目張膽地對伊凡說,之所以殺父,是基於伊凡的一番話——伊凡告訴他:既然沒有上帝,就無所謂道德,就什麼都可以做。這番話是他和伊凡暗示可能發生殺父事件時說的,似乎他們達成了某種默契。總之,老卡拉馬佐夫的四個兒子裡,其中三個都有殺父的動機。

小說的結果是,米卡被判有罪,罰做20年苦役;伊凡內心痛苦不堪,得了腦炎,奄奄一息;斯麥爾佳科夫自殺身亡;阿遼沙獨自一人去尋找永恆的價值。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小兒子阿遼沙

讀這本書,我驚奇於人性的邪惡和黑暗,驚奇於這邪惡黑暗的人性如狂風暴雨般的傾瀉——人的生命中有多麼燥烈、無羈的激情,又有多麼深不見底的漩渦啊!而這一切不是為了哪怕一點點高尚,全是為了下流和卑鄙的目的。

與這些醜惡心靈相比,那種赤裸裸的殘酷故事反而不怎麼可怕了——伊凡講述他親眼見到的一幕:一個農奴的8歲孩子,因為扔一塊石頭,打傷了主人家狗的腿,就被主人剝光衣服,放出一群狗驅趕咬死,而且當著孩子母親的面。他因此懷疑上帝的存在,懷疑善的可能。真正使我害怕的正是伊凡黑色的靈魂。

我也驚奇於陀思妥耶夫斯基,這位作家對邪惡的描寫怎麼可能這樣汪洋恣肆,浩浩湯湯,似乎充滿靈感甚至快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於1821年,他的父親是一位醫生,有貴族頭銜,但家境一般,全家擠住在醫院的房子裡,直到許多年後,才在離莫斯科幾百裡遠的地方買了一處田莊。父親生性嚴厲、殘忍,晚年放棄行醫住在田莊裡,沉溺於酒,因對農奴過於殘暴,被人用灌酒的方式殺害。

陀思妥耶夫斯基16歲進了聖彼得堡軍事工程學校學習,畢業後在工程部工作,加上父親給他的遺產,每年的進項本來不少,但他缺乏自制,盡情揮霍,愛上賭博,很快就一貧如洗,債臺高築。此後一生他都改不了賭博和揮霍的毛病。

一年後他辭了工作,打算以寫作為生——還在學校時他就開始寫一部小說,小說寫成後輾轉到了詩人、雜誌主編涅克拉索夫手裡,涅克拉索夫看後驚呼“新的果戈理出現了”,把小說推薦給大評論家別林斯基,同樣得到極高評價。小說發表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舉成名,從此進入第一流作家的圈子

這部小說就是《窮人》。據巴納耶娃的回憶,當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個性格十分緊張而敏感的小夥子。他又矮又瘦,淺色的頭髮,臉色很不健康,灰色的小眼睛焦慮地瞄來瞄去,蒼白的雙脣始終不安地抽動著”。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米卡的未婚妻卡嘉

成名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些忘乎所以,自認為是俄羅斯最偉大的作家,連續寫了幾部小說,預支稿費後又去尋歡作樂,結果又是欠債,為了還債匆忙寫作,神經緊張而混亂,有時他認為自己簡直要瘋了。但他的新作並無影響。

1849年4月,因為參加一個青年政治組織,他遭到逮捕,幾個月後被判死刑,但在上絞刑架前的幾分鐘,又被改判為流放西伯利亞苦役,直到1859年才通過種種努力(包括為沙皇寫頌歌)獲准返回彼得堡。

這十年的苦役對這位生性多疑、妄尊自大、煩躁易怒的年輕人來說,影響是致命的。他體驗了社會底層的生活,見識了各色各樣的人物,吃了無數的苦,還加重了原有的癲癇病。

在流放期間,他與一位政治犯的遺孀結婚,但這婚姻並不幸福。回首都後,他辦刊物,發表自己的新作《死屋手記》和《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取得成功。前者曾引起尼采的驚歎。他幾次到歐洲遊歷,治病,賭博,同時寫作。

此後的重要作品有《罪與罰》(1866)、《白痴》(1868)和《群魔》(1871)。只從上述五部小說的題目就可看出他的創作主題都和人間苦難和人性醜惡有關。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夜遊人

《卡拉馬佐夫兄弟》(1879)是他最後一部作品,實際上並未寫完,他就去世了(1881年)。這部小說不啻是一部邪惡大全。然而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構思,這只是小說的一半,另一半要寫阿遼沙如何經歷無數苦難終於得到救贖,可惜我們無法看到了。

但我想,以他寫作的興奮點和他的個性品質而言,還真難說寫這樣一種主題的下半部能否成功。其實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擅長、最喜愛的就是寫“惡”,而不是寫“善”。你看,那個他構想中善的主角阿遼沙在書中是多麼蒼白,幾乎只是個為故事穿線的角色。

我不敢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就是一個邪惡的人,但據給他寫傳記的作者說:“他道德敗壞、放蕩墮落、忌妒成性。整個一生,他都被自己的激情所困擾,這激情足以讓他變得愚蠢可憐,不那麼聰明,也不那麼險惡……最糟糕的是,他對自己的骯髒行徑毫無悔過之心,反倒以此為榮。他對骯髒行徑十分著迷……

一位教授曾告訴我,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吹噓自己在浴室裡強姦了一個自己的家庭教師領來的小女孩兒……儘管如此,他依然喜歡多愁善感的情懷和高尚的人道夢想”。這些,與他創造的老卡拉馬佐夫不是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嗎?

值得一提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版《罪與罰》時,正是托爾斯泰出版《戰爭與和平》時,而《卡拉馬佐夫兄弟》發表時,托爾斯泰則剛剛出版了《安娜•卡列尼娜》。這種對比可以看出兩位作家站在兩個極端,代表著善的追求和惡的探尋。

183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18歲時給哥哥寫信說:“人是個祕密,必須識破他”,可以說他終生都在進行著這項工作,但他識破了人的祕密了嗎?除了“人”之外,他還一直在探尋“上帝”的祕密。這並不奇怪,要探尋惡,怎麼也離不開上帝的陰影。可是,他至死看上帝仍是一派混沌。

《卡拉馬佐夫兄弟》的藝術特色非常鮮明,長達73萬字的篇幅,幾乎通篇冗長的對話。不多的幾個人物,心裡似乎都有說不完的恐懼和慾望、夢魘和自戀。我儘管為這些無休止的對話而卻步,但又不能不佩服它們的流暢和豐富,幾乎有著音樂的魔力。審判中公訴人和辯護人的演講則具有雄辯家之美。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文|汪家明

來源 | 六根(liugenren)

大學畢業後,我去黃河邊的一座小城教書。寂寞而安寧的夜裡,我常讀書到很晚。有一天我拿起了《卡拉馬佐夫兄弟》。離奇的情節,怪誕的人物,畸形的心理,氾濫的情慾,以及籠罩全書的恐怖氣氛,牢牢吸引了我。

整整兩星期,我都在讀這本書,直到有一天夜裡:“……晚11時半躺下讀書,讀到伊凡和斯麥爾佳科夫對話的幾章,十分可怕,幾乎不敢讀下去”。(1983年3月21日的日記)

小說寫的是一個殺父的故事。

老卡拉馬佐夫“是個十分淫蕩而且在情慾方面時常殘忍得像惡魔般的人”,卻又喜歡在眾人面前貶低自己,是一個十足的惡棍和小丑,可是正是這個惡棍和小丑在那個時代卻生活得舒舒服服——他的第一個妻子是浪漫貌美的富財主家小姐,頭腦發昏跟他私奔,婚後兩口子打得昏天黑地,最後她又跟別的男人私奔了,留下一個三歲的兒子米卡。

這兒子完全被他父親忘記,全靠僕人好心撫養,後被孩子的舅舅領走,換了好幾個家庭,慢慢長大。

小說開始時,米卡28歲,不久前才回到這個小縣城。老卡拉馬佐夫的第二個妻子也是靠私奔得來的,那個16歲的姑娘不堪女富豪養母的折磨,跟著這個外省來的男人走了。這次他沒得到一分錢的嫁妝,所以對這個小妻子就不客氣了,比如,他常常當著妻子的面與一些野女人酗酒鬼混。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卡拉馬佐夫家的長子米卡

這個妻子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伊凡和阿遼沙,得了瘋癲病,不久就死了。她死時伊凡8歲、阿遼沙4歲。與米卡一樣,這兩個兒子也被父親拋棄、遺忘了,同樣靠僕人撫養才僥倖活下來,直到那個外省的女富豪來把他們領走。

他們得到了不錯的教育,成人後,伊凡當過教師,發表文章,成為一位有學問、清高、謹慎的青年。他對從小被別人領養深感屈辱,對父親懷著深刻的仇恨。小說開始時他也是剛回到父親家不久,24歲。阿遼沙比兩個哥哥早回來一年,已經在修道院裡做修士。回來時他中學還沒畢業,據說是為了尋找母親的墳墓。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二兒子伊凡

很奇怪,他一直清楚地記著母親的模樣:瘋狂而又美麗,緊緊地抱住他。他是一個被人認為少有的人物:對一切人只有善,沒有恨;對金錢沒有慾望。

老卡拉馬佐夫還有一個兒子斯麥爾佳科夫,是他姦汙一個骯髒、矮小、滿城遊逛的痴女後的私生子,也是由僕人撫養成人,長大後成了家裡的廚子和隨從。老卡拉馬佐夫有一個混帳的邏輯:只要是個女人,不管她多麼醜多麼髒多麼下賤,總可以從她身上找到女人的風味,就看你能否發現。這個斯麥爾佳科夫長大後,性格陰狠,講究穿戴,總想弄一筆錢,到國外去,徹底改變自己的身份。

米卡身上邪惡的東西與父親最接近,他健壯、情慾旺盛,酗酒、狂躁,墮落,唯獨沒有父親的狡猾。他受父親欺騙失去母親給他留下的遺產,與父親爭奪同一個女人格魯申卡,和父親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可是他天性未泯,在狂怒之下還能按捺住殺父的衝動。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父子倆共同追求的女人格魯申卡

斯麥爾佳科夫就是利用了米卡想殺而未殺的間隙,殘忍地殺了生父,拿走錢財,卻嫁禍於米卡。他明目張膽地對伊凡說,之所以殺父,是基於伊凡的一番話——伊凡告訴他:既然沒有上帝,就無所謂道德,就什麼都可以做。這番話是他和伊凡暗示可能發生殺父事件時說的,似乎他們達成了某種默契。總之,老卡拉馬佐夫的四個兒子裡,其中三個都有殺父的動機。

小說的結果是,米卡被判有罪,罰做20年苦役;伊凡內心痛苦不堪,得了腦炎,奄奄一息;斯麥爾佳科夫自殺身亡;阿遼沙獨自一人去尋找永恆的價值。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小兒子阿遼沙

讀這本書,我驚奇於人性的邪惡和黑暗,驚奇於這邪惡黑暗的人性如狂風暴雨般的傾瀉——人的生命中有多麼燥烈、無羈的激情,又有多麼深不見底的漩渦啊!而這一切不是為了哪怕一點點高尚,全是為了下流和卑鄙的目的。

與這些醜惡心靈相比,那種赤裸裸的殘酷故事反而不怎麼可怕了——伊凡講述他親眼見到的一幕:一個農奴的8歲孩子,因為扔一塊石頭,打傷了主人家狗的腿,就被主人剝光衣服,放出一群狗驅趕咬死,而且當著孩子母親的面。他因此懷疑上帝的存在,懷疑善的可能。真正使我害怕的正是伊凡黑色的靈魂。

我也驚奇於陀思妥耶夫斯基,這位作家對邪惡的描寫怎麼可能這樣汪洋恣肆,浩浩湯湯,似乎充滿靈感甚至快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於1821年,他的父親是一位醫生,有貴族頭銜,但家境一般,全家擠住在醫院的房子裡,直到許多年後,才在離莫斯科幾百裡遠的地方買了一處田莊。父親生性嚴厲、殘忍,晚年放棄行醫住在田莊裡,沉溺於酒,因對農奴過於殘暴,被人用灌酒的方式殺害。

陀思妥耶夫斯基16歲進了聖彼得堡軍事工程學校學習,畢業後在工程部工作,加上父親給他的遺產,每年的進項本來不少,但他缺乏自制,盡情揮霍,愛上賭博,很快就一貧如洗,債臺高築。此後一生他都改不了賭博和揮霍的毛病。

一年後他辭了工作,打算以寫作為生——還在學校時他就開始寫一部小說,小說寫成後輾轉到了詩人、雜誌主編涅克拉索夫手裡,涅克拉索夫看後驚呼“新的果戈理出現了”,把小說推薦給大評論家別林斯基,同樣得到極高評價。小說發表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舉成名,從此進入第一流作家的圈子

這部小說就是《窮人》。據巴納耶娃的回憶,當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個性格十分緊張而敏感的小夥子。他又矮又瘦,淺色的頭髮,臉色很不健康,灰色的小眼睛焦慮地瞄來瞄去,蒼白的雙脣始終不安地抽動著”。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米卡的未婚妻卡嘉

成名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些忘乎所以,自認為是俄羅斯最偉大的作家,連續寫了幾部小說,預支稿費後又去尋歡作樂,結果又是欠債,為了還債匆忙寫作,神經緊張而混亂,有時他認為自己簡直要瘋了。但他的新作並無影響。

1849年4月,因為參加一個青年政治組織,他遭到逮捕,幾個月後被判死刑,但在上絞刑架前的幾分鐘,又被改判為流放西伯利亞苦役,直到1859年才通過種種努力(包括為沙皇寫頌歌)獲准返回彼得堡。

這十年的苦役對這位生性多疑、妄尊自大、煩躁易怒的年輕人來說,影響是致命的。他體驗了社會底層的生活,見識了各色各樣的人物,吃了無數的苦,還加重了原有的癲癇病。

在流放期間,他與一位政治犯的遺孀結婚,但這婚姻並不幸福。回首都後,他辦刊物,發表自己的新作《死屋手記》和《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取得成功。前者曾引起尼采的驚歎。他幾次到歐洲遊歷,治病,賭博,同時寫作。

此後的重要作品有《罪與罰》(1866)、《白痴》(1868)和《群魔》(1871)。只從上述五部小說的題目就可看出他的創作主題都和人間苦難和人性醜惡有關。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夜遊人

《卡拉馬佐夫兄弟》(1879)是他最後一部作品,實際上並未寫完,他就去世了(1881年)。這部小說不啻是一部邪惡大全。然而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構思,這只是小說的一半,另一半要寫阿遼沙如何經歷無數苦難終於得到救贖,可惜我們無法看到了。

但我想,以他寫作的興奮點和他的個性品質而言,還真難說寫這樣一種主題的下半部能否成功。其實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擅長、最喜愛的就是寫“惡”,而不是寫“善”。你看,那個他構想中善的主角阿遼沙在書中是多麼蒼白,幾乎只是個為故事穿線的角色。

我不敢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就是一個邪惡的人,但據給他寫傳記的作者說:“他道德敗壞、放蕩墮落、忌妒成性。整個一生,他都被自己的激情所困擾,這激情足以讓他變得愚蠢可憐,不那麼聰明,也不那麼險惡……最糟糕的是,他對自己的骯髒行徑毫無悔過之心,反倒以此為榮。他對骯髒行徑十分著迷……

一位教授曾告訴我,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吹噓自己在浴室裡強姦了一個自己的家庭教師領來的小女孩兒……儘管如此,他依然喜歡多愁善感的情懷和高尚的人道夢想”。這些,與他創造的老卡拉馬佐夫不是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嗎?

值得一提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版《罪與罰》時,正是托爾斯泰出版《戰爭與和平》時,而《卡拉馬佐夫兄弟》發表時,托爾斯泰則剛剛出版了《安娜•卡列尼娜》。這種對比可以看出兩位作家站在兩個極端,代表著善的追求和惡的探尋。

183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18歲時給哥哥寫信說:“人是個祕密,必須識破他”,可以說他終生都在進行著這項工作,但他識破了人的祕密了嗎?除了“人”之外,他還一直在探尋“上帝”的祕密。這並不奇怪,要探尋惡,怎麼也離不開上帝的陰影。可是,他至死看上帝仍是一派混沌。

《卡拉馬佐夫兄弟》的藝術特色非常鮮明,長達73萬字的篇幅,幾乎通篇冗長的對話。不多的幾個人物,心裡似乎都有說不完的恐懼和慾望、夢魘和自戀。我儘管為這些無休止的對話而卻步,但又不能不佩服它們的流暢和豐富,幾乎有著音樂的魔力。審判中公訴人和辯護人的演講則具有雄辯家之美。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只留下阿遼沙去尋找永恆的真理

我想,正是基於這一點,高爾基才說:“就描繪的能力而言,他的才華也許只有莎士比亞可以與之並列。”我也很佩服老一代的翻譯家耿濟之,翻譯這樣一部幾乎全以繁瑣的對話連綴成故事和人物的小說,時隔60多年仍讓讀者痛快閱讀,需要多麼高妙的技巧!

不過,我雖然敬佩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他的作品而著迷,但我無法喜歡他,也不願意為了這樣的鉅著而經歷他那樣的一生。

我最早讀到的《卡拉馬佐夫兄弟》是沒有插圖的。近年來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插圖本外國名著,其中這本書的插圖別具一格,非常細緻寫實,似乎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主要是人物肖像,而不是常見的情節和情景刻畫,很符合這本書的特點,因為作者眼裡只有人物,情節和環境在這裡並不重要,甚至完全被忽視了。

奇怪的是,20多幅插圖中,既沒有斯麥爾佳科夫,也沒有老卡拉馬佐夫的肖像。也許這兩個最為醜惡和陰狠的人無法用畫筆表達?

的確,就表現人性惡的深度和複雜而言,陀思妥耶夫斯基恐怕是空前絕後了。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文|汪家明

來源 | 六根(liugenren)

大學畢業後,我去黃河邊的一座小城教書。寂寞而安寧的夜裡,我常讀書到很晚。有一天我拿起了《卡拉馬佐夫兄弟》。離奇的情節,怪誕的人物,畸形的心理,氾濫的情慾,以及籠罩全書的恐怖氣氛,牢牢吸引了我。

整整兩星期,我都在讀這本書,直到有一天夜裡:“……晚11時半躺下讀書,讀到伊凡和斯麥爾佳科夫對話的幾章,十分可怕,幾乎不敢讀下去”。(1983年3月21日的日記)

小說寫的是一個殺父的故事。

老卡拉馬佐夫“是個十分淫蕩而且在情慾方面時常殘忍得像惡魔般的人”,卻又喜歡在眾人面前貶低自己,是一個十足的惡棍和小丑,可是正是這個惡棍和小丑在那個時代卻生活得舒舒服服——他的第一個妻子是浪漫貌美的富財主家小姐,頭腦發昏跟他私奔,婚後兩口子打得昏天黑地,最後她又跟別的男人私奔了,留下一個三歲的兒子米卡。

這兒子完全被他父親忘記,全靠僕人好心撫養,後被孩子的舅舅領走,換了好幾個家庭,慢慢長大。

小說開始時,米卡28歲,不久前才回到這個小縣城。老卡拉馬佐夫的第二個妻子也是靠私奔得來的,那個16歲的姑娘不堪女富豪養母的折磨,跟著這個外省來的男人走了。這次他沒得到一分錢的嫁妝,所以對這個小妻子就不客氣了,比如,他常常當著妻子的面與一些野女人酗酒鬼混。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卡拉馬佐夫家的長子米卡

這個妻子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伊凡和阿遼沙,得了瘋癲病,不久就死了。她死時伊凡8歲、阿遼沙4歲。與米卡一樣,這兩個兒子也被父親拋棄、遺忘了,同樣靠僕人撫養才僥倖活下來,直到那個外省的女富豪來把他們領走。

他們得到了不錯的教育,成人後,伊凡當過教師,發表文章,成為一位有學問、清高、謹慎的青年。他對從小被別人領養深感屈辱,對父親懷著深刻的仇恨。小說開始時他也是剛回到父親家不久,24歲。阿遼沙比兩個哥哥早回來一年,已經在修道院裡做修士。回來時他中學還沒畢業,據說是為了尋找母親的墳墓。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二兒子伊凡

很奇怪,他一直清楚地記著母親的模樣:瘋狂而又美麗,緊緊地抱住他。他是一個被人認為少有的人物:對一切人只有善,沒有恨;對金錢沒有慾望。

老卡拉馬佐夫還有一個兒子斯麥爾佳科夫,是他姦汙一個骯髒、矮小、滿城遊逛的痴女後的私生子,也是由僕人撫養成人,長大後成了家裡的廚子和隨從。老卡拉馬佐夫有一個混帳的邏輯:只要是個女人,不管她多麼醜多麼髒多麼下賤,總可以從她身上找到女人的風味,就看你能否發現。這個斯麥爾佳科夫長大後,性格陰狠,講究穿戴,總想弄一筆錢,到國外去,徹底改變自己的身份。

米卡身上邪惡的東西與父親最接近,他健壯、情慾旺盛,酗酒、狂躁,墮落,唯獨沒有父親的狡猾。他受父親欺騙失去母親給他留下的遺產,與父親爭奪同一個女人格魯申卡,和父親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可是他天性未泯,在狂怒之下還能按捺住殺父的衝動。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父子倆共同追求的女人格魯申卡

斯麥爾佳科夫就是利用了米卡想殺而未殺的間隙,殘忍地殺了生父,拿走錢財,卻嫁禍於米卡。他明目張膽地對伊凡說,之所以殺父,是基於伊凡的一番話——伊凡告訴他:既然沒有上帝,就無所謂道德,就什麼都可以做。這番話是他和伊凡暗示可能發生殺父事件時說的,似乎他們達成了某種默契。總之,老卡拉馬佐夫的四個兒子裡,其中三個都有殺父的動機。

小說的結果是,米卡被判有罪,罰做20年苦役;伊凡內心痛苦不堪,得了腦炎,奄奄一息;斯麥爾佳科夫自殺身亡;阿遼沙獨自一人去尋找永恆的價值。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小兒子阿遼沙

讀這本書,我驚奇於人性的邪惡和黑暗,驚奇於這邪惡黑暗的人性如狂風暴雨般的傾瀉——人的生命中有多麼燥烈、無羈的激情,又有多麼深不見底的漩渦啊!而這一切不是為了哪怕一點點高尚,全是為了下流和卑鄙的目的。

與這些醜惡心靈相比,那種赤裸裸的殘酷故事反而不怎麼可怕了——伊凡講述他親眼見到的一幕:一個農奴的8歲孩子,因為扔一塊石頭,打傷了主人家狗的腿,就被主人剝光衣服,放出一群狗驅趕咬死,而且當著孩子母親的面。他因此懷疑上帝的存在,懷疑善的可能。真正使我害怕的正是伊凡黑色的靈魂。

我也驚奇於陀思妥耶夫斯基,這位作家對邪惡的描寫怎麼可能這樣汪洋恣肆,浩浩湯湯,似乎充滿靈感甚至快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於1821年,他的父親是一位醫生,有貴族頭銜,但家境一般,全家擠住在醫院的房子裡,直到許多年後,才在離莫斯科幾百裡遠的地方買了一處田莊。父親生性嚴厲、殘忍,晚年放棄行醫住在田莊裡,沉溺於酒,因對農奴過於殘暴,被人用灌酒的方式殺害。

陀思妥耶夫斯基16歲進了聖彼得堡軍事工程學校學習,畢業後在工程部工作,加上父親給他的遺產,每年的進項本來不少,但他缺乏自制,盡情揮霍,愛上賭博,很快就一貧如洗,債臺高築。此後一生他都改不了賭博和揮霍的毛病。

一年後他辭了工作,打算以寫作為生——還在學校時他就開始寫一部小說,小說寫成後輾轉到了詩人、雜誌主編涅克拉索夫手裡,涅克拉索夫看後驚呼“新的果戈理出現了”,把小說推薦給大評論家別林斯基,同樣得到極高評價。小說發表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舉成名,從此進入第一流作家的圈子

這部小說就是《窮人》。據巴納耶娃的回憶,當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個性格十分緊張而敏感的小夥子。他又矮又瘦,淺色的頭髮,臉色很不健康,灰色的小眼睛焦慮地瞄來瞄去,蒼白的雙脣始終不安地抽動著”。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米卡的未婚妻卡嘉

成名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些忘乎所以,自認為是俄羅斯最偉大的作家,連續寫了幾部小說,預支稿費後又去尋歡作樂,結果又是欠債,為了還債匆忙寫作,神經緊張而混亂,有時他認為自己簡直要瘋了。但他的新作並無影響。

1849年4月,因為參加一個青年政治組織,他遭到逮捕,幾個月後被判死刑,但在上絞刑架前的幾分鐘,又被改判為流放西伯利亞苦役,直到1859年才通過種種努力(包括為沙皇寫頌歌)獲准返回彼得堡。

這十年的苦役對這位生性多疑、妄尊自大、煩躁易怒的年輕人來說,影響是致命的。他體驗了社會底層的生活,見識了各色各樣的人物,吃了無數的苦,還加重了原有的癲癇病。

在流放期間,他與一位政治犯的遺孀結婚,但這婚姻並不幸福。回首都後,他辦刊物,發表自己的新作《死屋手記》和《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取得成功。前者曾引起尼采的驚歎。他幾次到歐洲遊歷,治病,賭博,同時寫作。

此後的重要作品有《罪與罰》(1866)、《白痴》(1868)和《群魔》(1871)。只從上述五部小說的題目就可看出他的創作主題都和人間苦難和人性醜惡有關。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夜遊人

《卡拉馬佐夫兄弟》(1879)是他最後一部作品,實際上並未寫完,他就去世了(1881年)。這部小說不啻是一部邪惡大全。然而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構思,這只是小說的一半,另一半要寫阿遼沙如何經歷無數苦難終於得到救贖,可惜我們無法看到了。

但我想,以他寫作的興奮點和他的個性品質而言,還真難說寫這樣一種主題的下半部能否成功。其實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擅長、最喜愛的就是寫“惡”,而不是寫“善”。你看,那個他構想中善的主角阿遼沙在書中是多麼蒼白,幾乎只是個為故事穿線的角色。

我不敢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就是一個邪惡的人,但據給他寫傳記的作者說:“他道德敗壞、放蕩墮落、忌妒成性。整個一生,他都被自己的激情所困擾,這激情足以讓他變得愚蠢可憐,不那麼聰明,也不那麼險惡……最糟糕的是,他對自己的骯髒行徑毫無悔過之心,反倒以此為榮。他對骯髒行徑十分著迷……

一位教授曾告訴我,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吹噓自己在浴室裡強姦了一個自己的家庭教師領來的小女孩兒……儘管如此,他依然喜歡多愁善感的情懷和高尚的人道夢想”。這些,與他創造的老卡拉馬佐夫不是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嗎?

值得一提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版《罪與罰》時,正是托爾斯泰出版《戰爭與和平》時,而《卡拉馬佐夫兄弟》發表時,托爾斯泰則剛剛出版了《安娜•卡列尼娜》。這種對比可以看出兩位作家站在兩個極端,代表著善的追求和惡的探尋。

183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18歲時給哥哥寫信說:“人是個祕密,必須識破他”,可以說他終生都在進行著這項工作,但他識破了人的祕密了嗎?除了“人”之外,他還一直在探尋“上帝”的祕密。這並不奇怪,要探尋惡,怎麼也離不開上帝的陰影。可是,他至死看上帝仍是一派混沌。

《卡拉馬佐夫兄弟》的藝術特色非常鮮明,長達73萬字的篇幅,幾乎通篇冗長的對話。不多的幾個人物,心裡似乎都有說不完的恐懼和慾望、夢魘和自戀。我儘管為這些無休止的對話而卻步,但又不能不佩服它們的流暢和豐富,幾乎有著音樂的魔力。審判中公訴人和辯護人的演講則具有雄辯家之美。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只留下阿遼沙去尋找永恆的真理

我想,正是基於這一點,高爾基才說:“就描繪的能力而言,他的才華也許只有莎士比亞可以與之並列。”我也很佩服老一代的翻譯家耿濟之,翻譯這樣一部幾乎全以繁瑣的對話連綴成故事和人物的小說,時隔60多年仍讓讀者痛快閱讀,需要多麼高妙的技巧!

不過,我雖然敬佩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他的作品而著迷,但我無法喜歡他,也不願意為了這樣的鉅著而經歷他那樣的一生。

我最早讀到的《卡拉馬佐夫兄弟》是沒有插圖的。近年來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插圖本外國名著,其中這本書的插圖別具一格,非常細緻寫實,似乎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主要是人物肖像,而不是常見的情節和情景刻畫,很符合這本書的特點,因為作者眼裡只有人物,情節和環境在這裡並不重要,甚至完全被忽視了。

奇怪的是,20多幅插圖中,既沒有斯麥爾佳科夫,也沒有老卡拉馬佐夫的肖像。也許這兩個最為醜惡和陰狠的人無法用畫筆表達?

的確,就表現人性惡的深度和複雜而言,陀思妥耶夫斯基恐怕是空前絕後了。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20卷)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20卷)》是二十卷規模的文集,收錄作者大量作品,如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文學隨筆、書信和形式新穎的《作家日記》等。每一卷附設題解、文論等說明文字,或闡述作者的寫作狀況,或解讀作品從開始構思到完成的進程,或是分析作品引發的社會反響、相關評論等,非常有利於研究和閱讀、收藏。這部文集在編著方式上,做到了體例簡潔,譯文明晰而確定,因此也十分便於普通讀者的學習、借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文譯本中,本文集的優勢十分突出:忠於原著,容量巨大;收錄全,範圍廣;註解翔實,文筆優美。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文|汪家明

來源 | 六根(liugenren)

大學畢業後,我去黃河邊的一座小城教書。寂寞而安寧的夜裡,我常讀書到很晚。有一天我拿起了《卡拉馬佐夫兄弟》。離奇的情節,怪誕的人物,畸形的心理,氾濫的情慾,以及籠罩全書的恐怖氣氛,牢牢吸引了我。

整整兩星期,我都在讀這本書,直到有一天夜裡:“……晚11時半躺下讀書,讀到伊凡和斯麥爾佳科夫對話的幾章,十分可怕,幾乎不敢讀下去”。(1983年3月21日的日記)

小說寫的是一個殺父的故事。

老卡拉馬佐夫“是個十分淫蕩而且在情慾方面時常殘忍得像惡魔般的人”,卻又喜歡在眾人面前貶低自己,是一個十足的惡棍和小丑,可是正是這個惡棍和小丑在那個時代卻生活得舒舒服服——他的第一個妻子是浪漫貌美的富財主家小姐,頭腦發昏跟他私奔,婚後兩口子打得昏天黑地,最後她又跟別的男人私奔了,留下一個三歲的兒子米卡。

這兒子完全被他父親忘記,全靠僕人好心撫養,後被孩子的舅舅領走,換了好幾個家庭,慢慢長大。

小說開始時,米卡28歲,不久前才回到這個小縣城。老卡拉馬佐夫的第二個妻子也是靠私奔得來的,那個16歲的姑娘不堪女富豪養母的折磨,跟著這個外省來的男人走了。這次他沒得到一分錢的嫁妝,所以對這個小妻子就不客氣了,比如,他常常當著妻子的面與一些野女人酗酒鬼混。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卡拉馬佐夫家的長子米卡

這個妻子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伊凡和阿遼沙,得了瘋癲病,不久就死了。她死時伊凡8歲、阿遼沙4歲。與米卡一樣,這兩個兒子也被父親拋棄、遺忘了,同樣靠僕人撫養才僥倖活下來,直到那個外省的女富豪來把他們領走。

他們得到了不錯的教育,成人後,伊凡當過教師,發表文章,成為一位有學問、清高、謹慎的青年。他對從小被別人領養深感屈辱,對父親懷著深刻的仇恨。小說開始時他也是剛回到父親家不久,24歲。阿遼沙比兩個哥哥早回來一年,已經在修道院裡做修士。回來時他中學還沒畢業,據說是為了尋找母親的墳墓。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二兒子伊凡

很奇怪,他一直清楚地記著母親的模樣:瘋狂而又美麗,緊緊地抱住他。他是一個被人認為少有的人物:對一切人只有善,沒有恨;對金錢沒有慾望。

老卡拉馬佐夫還有一個兒子斯麥爾佳科夫,是他姦汙一個骯髒、矮小、滿城遊逛的痴女後的私生子,也是由僕人撫養成人,長大後成了家裡的廚子和隨從。老卡拉馬佐夫有一個混帳的邏輯:只要是個女人,不管她多麼醜多麼髒多麼下賤,總可以從她身上找到女人的風味,就看你能否發現。這個斯麥爾佳科夫長大後,性格陰狠,講究穿戴,總想弄一筆錢,到國外去,徹底改變自己的身份。

米卡身上邪惡的東西與父親最接近,他健壯、情慾旺盛,酗酒、狂躁,墮落,唯獨沒有父親的狡猾。他受父親欺騙失去母親給他留下的遺產,與父親爭奪同一個女人格魯申卡,和父親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可是他天性未泯,在狂怒之下還能按捺住殺父的衝動。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父子倆共同追求的女人格魯申卡

斯麥爾佳科夫就是利用了米卡想殺而未殺的間隙,殘忍地殺了生父,拿走錢財,卻嫁禍於米卡。他明目張膽地對伊凡說,之所以殺父,是基於伊凡的一番話——伊凡告訴他:既然沒有上帝,就無所謂道德,就什麼都可以做。這番話是他和伊凡暗示可能發生殺父事件時說的,似乎他們達成了某種默契。總之,老卡拉馬佐夫的四個兒子裡,其中三個都有殺父的動機。

小說的結果是,米卡被判有罪,罰做20年苦役;伊凡內心痛苦不堪,得了腦炎,奄奄一息;斯麥爾佳科夫自殺身亡;阿遼沙獨自一人去尋找永恆的價值。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小兒子阿遼沙

讀這本書,我驚奇於人性的邪惡和黑暗,驚奇於這邪惡黑暗的人性如狂風暴雨般的傾瀉——人的生命中有多麼燥烈、無羈的激情,又有多麼深不見底的漩渦啊!而這一切不是為了哪怕一點點高尚,全是為了下流和卑鄙的目的。

與這些醜惡心靈相比,那種赤裸裸的殘酷故事反而不怎麼可怕了——伊凡講述他親眼見到的一幕:一個農奴的8歲孩子,因為扔一塊石頭,打傷了主人家狗的腿,就被主人剝光衣服,放出一群狗驅趕咬死,而且當著孩子母親的面。他因此懷疑上帝的存在,懷疑善的可能。真正使我害怕的正是伊凡黑色的靈魂。

我也驚奇於陀思妥耶夫斯基,這位作家對邪惡的描寫怎麼可能這樣汪洋恣肆,浩浩湯湯,似乎充滿靈感甚至快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於1821年,他的父親是一位醫生,有貴族頭銜,但家境一般,全家擠住在醫院的房子裡,直到許多年後,才在離莫斯科幾百裡遠的地方買了一處田莊。父親生性嚴厲、殘忍,晚年放棄行醫住在田莊裡,沉溺於酒,因對農奴過於殘暴,被人用灌酒的方式殺害。

陀思妥耶夫斯基16歲進了聖彼得堡軍事工程學校學習,畢業後在工程部工作,加上父親給他的遺產,每年的進項本來不少,但他缺乏自制,盡情揮霍,愛上賭博,很快就一貧如洗,債臺高築。此後一生他都改不了賭博和揮霍的毛病。

一年後他辭了工作,打算以寫作為生——還在學校時他就開始寫一部小說,小說寫成後輾轉到了詩人、雜誌主編涅克拉索夫手裡,涅克拉索夫看後驚呼“新的果戈理出現了”,把小說推薦給大評論家別林斯基,同樣得到極高評價。小說發表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舉成名,從此進入第一流作家的圈子

這部小說就是《窮人》。據巴納耶娃的回憶,當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個性格十分緊張而敏感的小夥子。他又矮又瘦,淺色的頭髮,臉色很不健康,灰色的小眼睛焦慮地瞄來瞄去,蒼白的雙脣始終不安地抽動著”。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米卡的未婚妻卡嘉

成名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些忘乎所以,自認為是俄羅斯最偉大的作家,連續寫了幾部小說,預支稿費後又去尋歡作樂,結果又是欠債,為了還債匆忙寫作,神經緊張而混亂,有時他認為自己簡直要瘋了。但他的新作並無影響。

1849年4月,因為參加一個青年政治組織,他遭到逮捕,幾個月後被判死刑,但在上絞刑架前的幾分鐘,又被改判為流放西伯利亞苦役,直到1859年才通過種種努力(包括為沙皇寫頌歌)獲准返回彼得堡。

這十年的苦役對這位生性多疑、妄尊自大、煩躁易怒的年輕人來說,影響是致命的。他體驗了社會底層的生活,見識了各色各樣的人物,吃了無數的苦,還加重了原有的癲癇病。

在流放期間,他與一位政治犯的遺孀結婚,但這婚姻並不幸福。回首都後,他辦刊物,發表自己的新作《死屋手記》和《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取得成功。前者曾引起尼采的驚歎。他幾次到歐洲遊歷,治病,賭博,同時寫作。

此後的重要作品有《罪與罰》(1866)、《白痴》(1868)和《群魔》(1871)。只從上述五部小說的題目就可看出他的創作主題都和人間苦難和人性醜惡有關。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夜遊人

《卡拉馬佐夫兄弟》(1879)是他最後一部作品,實際上並未寫完,他就去世了(1881年)。這部小說不啻是一部邪惡大全。然而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構思,這只是小說的一半,另一半要寫阿遼沙如何經歷無數苦難終於得到救贖,可惜我們無法看到了。

但我想,以他寫作的興奮點和他的個性品質而言,還真難說寫這樣一種主題的下半部能否成功。其實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擅長、最喜愛的就是寫“惡”,而不是寫“善”。你看,那個他構想中善的主角阿遼沙在書中是多麼蒼白,幾乎只是個為故事穿線的角色。

我不敢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就是一個邪惡的人,但據給他寫傳記的作者說:“他道德敗壞、放蕩墮落、忌妒成性。整個一生,他都被自己的激情所困擾,這激情足以讓他變得愚蠢可憐,不那麼聰明,也不那麼險惡……最糟糕的是,他對自己的骯髒行徑毫無悔過之心,反倒以此為榮。他對骯髒行徑十分著迷……

一位教授曾告訴我,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吹噓自己在浴室裡強姦了一個自己的家庭教師領來的小女孩兒……儘管如此,他依然喜歡多愁善感的情懷和高尚的人道夢想”。這些,與他創造的老卡拉馬佐夫不是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嗎?

值得一提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版《罪與罰》時,正是托爾斯泰出版《戰爭與和平》時,而《卡拉馬佐夫兄弟》發表時,托爾斯泰則剛剛出版了《安娜•卡列尼娜》。這種對比可以看出兩位作家站在兩個極端,代表著善的追求和惡的探尋。

183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18歲時給哥哥寫信說:“人是個祕密,必須識破他”,可以說他終生都在進行著這項工作,但他識破了人的祕密了嗎?除了“人”之外,他還一直在探尋“上帝”的祕密。這並不奇怪,要探尋惡,怎麼也離不開上帝的陰影。可是,他至死看上帝仍是一派混沌。

《卡拉馬佐夫兄弟》的藝術特色非常鮮明,長達73萬字的篇幅,幾乎通篇冗長的對話。不多的幾個人物,心裡似乎都有說不完的恐懼和慾望、夢魘和自戀。我儘管為這些無休止的對話而卻步,但又不能不佩服它們的流暢和豐富,幾乎有著音樂的魔力。審判中公訴人和辯護人的演講則具有雄辯家之美。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只留下阿遼沙去尋找永恆的真理

我想,正是基於這一點,高爾基才說:“就描繪的能力而言,他的才華也許只有莎士比亞可以與之並列。”我也很佩服老一代的翻譯家耿濟之,翻譯這樣一部幾乎全以繁瑣的對話連綴成故事和人物的小說,時隔60多年仍讓讀者痛快閱讀,需要多麼高妙的技巧!

不過,我雖然敬佩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他的作品而著迷,但我無法喜歡他,也不願意為了這樣的鉅著而經歷他那樣的一生。

我最早讀到的《卡拉馬佐夫兄弟》是沒有插圖的。近年來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插圖本外國名著,其中這本書的插圖別具一格,非常細緻寫實,似乎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主要是人物肖像,而不是常見的情節和情景刻畫,很符合這本書的特點,因為作者眼裡只有人物,情節和環境在這裡並不重要,甚至完全被忽視了。

奇怪的是,20多幅插圖中,既沒有斯麥爾佳科夫,也沒有老卡拉馬佐夫的肖像。也許這兩個最為醜惡和陰狠的人無法用畫筆表達?

的確,就表現人性惡的深度和複雜而言,陀思妥耶夫斯基恐怕是空前絕後了。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20卷)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20卷)》是二十卷規模的文集,收錄作者大量作品,如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文學隨筆、書信和形式新穎的《作家日記》等。每一卷附設題解、文論等說明文字,或闡述作者的寫作狀況,或解讀作品從開始構思到完成的進程,或是分析作品引發的社會反響、相關評論等,非常有利於研究和閱讀、收藏。這部文集在編著方式上,做到了體例簡潔,譯文明晰而確定,因此也十分便於普通讀者的學習、借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文譯本中,本文集的優勢十分突出:忠於原著,容量巨大;收錄全,範圍廣;註解翔實,文筆優美。

汪家明|《卡拉馬佐夫兄弟》:一部描寫邪惡的鉅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