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中國的事,中國的景,外國人拍了部9.2分的電影

《末代皇帝》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展示出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他的顛沛一生。每次看完這部電影后心中總是會陷入無盡的惆悵,我們根本無法想象,一個人的一生竟然可以經歷那麼多的顛沛流離,從萬人之上的皇帝到被很多人操縱的殭屍,一直到最後接受了勞改的平民。

中國的人,中國的事,中國的景,外國人拍了部9.2分的電影

電影幫我們回想起來,溥儀弓著那彎彎的背,踏著小心翼翼的步伐,走進紫禁城的太和殿。總是會讓我們的內心感到一陣唏噓。 一個回自己家還要買票的皇帝,不能不說讓人感動有些悲哀。

中國的人,中國的事,中國的景,外國人拍了部9.2分的電影

說不清到底是時代的動亂,還是權力的操縱,如果當年的溥儀沒有被送進宮中,那麼他的一生能否會更加的快樂簡單一些。

雖然他在城中享有著很多的榮華富貴,但是這看似高大唐麗的宮殿,卻是一座人們想都不敢想的監獄。奪走了他那從小就非常簡單而平凡的夢想。

中國的人,中國的事,中國的景,外國人拍了部9.2分的電影

《末代皇帝》由貝託魯奇指導拍攝,可能很多人看到這部電影的第一反應會認為這部電影一定是由自己國家的導演進行拍攝的,但其實不然,這是由一位外國編劇並執導拍攝的。

他拍攝有著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沒有包袱。無論溥儀在中國是何樣身份,是亡國之君,還是傀儡皇帝,這些對於他來說顯得都不是那麼的重要,他所需要做到的就是通過電影來表達出最單純的對於溥儀一個人的表達。而他更關心的則是對最後一位皇帝個人的悲劇與不幸。


中國的人,中國的事,中國的景,外國人拍了部9.2分的電影

可能有人會說,明明是中國的題材,為什麼卻被外國人拍的如此透徹,其實小編個人理解,在當時那個年代,中國導演很難獲得這麼強大的支持。

《末代皇帝》是第一部獲得政府批准,在故宮內實景拍攝的西方故事片(非紀錄片),其質感絕非現在橫店影視城能營造出來的。出於對文物的保護,以後可能再也沒有電影可以去故宮實景拍攝了。

而僅溥儀登基的一場戲,就動用了多達一萬餘名群眾演員,而整部電影臨時演員多達一萬九千餘人,這沒有雄厚的資金,是不可能做到的。

中國的人,中國的事,中國的景,外國人拍了部9.2分的電影

在這部電影當中,溥儀的大半生的自由都是被奪取了的,從他三歲被奉為皇帝開始,他的每一個舉動都要受到嚴格的監管,有關於他的事情,大到成家立業,小到上廁所吃飯,都有人在旁邊進行監督。

表面上他是整個紫禁城的皇帝,但是每個人對於他也僅僅只有尊重罷了。或者說,每個人對於他只是哄騙而已。

中國的人,中國的事,中國的景,外國人拍了部9.2分的電影

從小的他就嚮往著城外的自由生活。但是城中的每一個人都會去阻攔著他。其實,阻攔住他的自由並不是一道牆而已。本質則是人們的傳統封建思想。或者說是哪一種對於創新打破僵局思想的畏懼罷了。

中國的人,中國的事,中國的景,外國人拍了部9.2分的電影

末代皇帝全片雖然全都是英文發音,但是因為他細膩的場景,以及非常嚴謹的劇本都讓這部電影有著極具強大的說服力。除了票房的高漲之外,它更是在當年拿下了九項奧斯卡大獎。

中國的人,中國的事,中國的景,外國人拍了部9.2分的電影

“黃色”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皇帝最能夠典型代表的象徵,而這個特徵在這部電影當中也是表現的淋漓盡致。一個西方的導演沒能夠經歷中國文化的沉澱,所以如果想要拍攝好一部中國題材的電影,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則就是接地氣。通過色彩的運用,也是能夠最簡單有效的撞擊到本土人民的心中。

中國的人,中國的事,中國的景,外國人拍了部9.2分的電影

雖然這是一部人物傳記,但是我總是感覺他只不過是歷史交接移留下來的代表罷了。雖然全篇都用英語來進行表達,但事不能否認這是一部很出色的電影,他不管國籍,無關歷史,只是一個渴望自由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