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平山縣九里鋪村——抗戰牆報:見證紅色歷史


"

原標題:平山縣九里鋪村——抗戰牆報:見證紅色歷史


認識一下,平山縣九里鋪村


抗戰牆報成為九里鋪村一處珍貴的紅色遺蹟。


"

原標題:平山縣九里鋪村——抗戰牆報:見證紅色歷史


認識一下,平山縣九里鋪村


抗戰牆報成為九里鋪村一處珍貴的紅色遺蹟。


認識一下,平山縣九里鋪村


九里鋪村的民居頗具特色。


"

原標題:平山縣九里鋪村——抗戰牆報:見證紅色歷史


認識一下,平山縣九里鋪村


抗戰牆報成為九里鋪村一處珍貴的紅色遺蹟。


認識一下,平山縣九里鋪村


九里鋪村的民居頗具特色。


認識一下,平山縣九里鋪村


九里鋪村坐落在冀晉交界處的界石溝中。

平山縣九里鋪村是古時冀晉兩省交界處進行經貿交流的一個重要通道。沿山勢地形建造的房屋,大多保存完整,風貌統一。青磚砌柱、青瓦屋頂、花稜門窗、木雕花樽,體現了當地傳統的建築風格。2016年,九里鋪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在去年夏天平山縣進行村莊考過程中,在該村發現了一處70多年前的抗戰牆報,成為九里鋪村一處珍貴的紅色遺蹟。

冀晉交界的古老村莊

九里鋪村位於平山縣楊家橋鄉最西部,坐落在石閆公路河北、山西兩省交界處的界石溝中,離滹沱河岸不到5公里,距省會石家莊市區120餘公里。

九里鋪村因地處冀晉古商道的必經之處,古時廣開店鋪,故名“九里鋪”。村莊東與老墳溝接壤,西與石家塔毗鄰,北與四里鋪交界,南與大柳樹相通。西、南兩條河將村莊分割成東岸、西岸、蒲籃片三部分,形成兩河三岸的格局。村莊整體呈西高東低的走勢,有東街巷、西街巷和戲樓巷,傳統建築以瓦房為主,民居多磚石土木結構,且多有石拱房,青磚砌柱、青瓦屋頂、花稜門窗、木雕花樽,體現了當地傳統的建築風格,極具特色。目前,清末民初的建築仍多有留存。

九里鋪村民以邢、李、崔、趙、劉、韓、南諸姓居多。成村之前,元末明初,以山西人為主的拓荒者相繼來到界石溝,隨著人口增多逐漸形成村落。村民最初以開荒種地、打獵畜牧、採藥伐木為生,後來便根據商道的需要開設店鋪,供商旅食宿,至清代盛極一時。

在清代,九里鋪村就建有戲班,逢祭祀龍王、過廟會時均會演出。1956年,村民邢正兵出資重修戲樓,組建了山西梆子劇團,拜耿銀海為師,教戲數十出。至今,古老的戲樓仍能看出當年的輝煌。

代代傳承的革命傳統

九里鋪村還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村落。抗戰時期,在九里鋪村設立八路軍後方醫院,傷病員都分散到各家各戶,村民們對他們無微不至地照顧著,軍民建立了深厚的魚水之情。

革命戰爭年代,九里鋪村還為黨培養出了不少優秀幹部。在村東大堖坡上肅立的烈士韓潤寶、李英海的墓碑,以及在山西細腰參加阻擊日軍戰鬥中受傷榮立三等功的韓三命的英雄事蹟、曾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崔三民榮獲的三枚紀念章,都一直激勵著九里鋪村民。

上世紀70年代,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邢二黑,帶領九里鋪村村民整梯田、修水庫,使村裡的農業得到較快發展。村裡還修建了兩座石拱橋,連接三岸,方便交通。如今,石拱橋依然牢固地矗立在河溝之上。

2016年11月,九里鋪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2018年5月,九里鋪村被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的中國傳統村落,專項資金將用於九里鋪村傳統建築的修繕、環境綜合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村民們都盼望著,這個古老的村落能夠再次煥發光彩。

尤顯珍貴的抗戰牆報

在九里鋪村,一處70多年前的抗戰牆報尤顯珍貴。

牆報遺蹟是在村中央一個百年老房的北面牆壁上。歷經幾十年風吹雨打,牆報雖已斑駁陳舊,但仍能展現當年的風貌,留存在牆上的字跡也清哳可見。

抗戰牆報的內容是《晉察冀邊區目前施政綱領》,共有二十條,也稱《雙十綱領》,是晉察冀邊區的一個綱領性文件。

為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晉察冀邊區政府總結抗戰經驗,根據邊區實際情況,於1940年8月頒佈了《雙十綱領》作為施政指南。《雙十綱領》科學地總結了邊區堅持敵後抗戰的經驗,正確地規定了最合適抗戰需要的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方針和政策。當時,落實《雙十綱領》提出的各項任務,是全邊區的一項重要工作。經過一系列的學習和宣傳,《雙十綱領》在邊區做到了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真正成了全邊區黨政軍民的共同行動綱領,極大地推動了晉察冀邊區的社會變革和社會進步,為贏得抗戰的全面勝利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村裡的老人證實,抗戰牆報是由村裡的邢正亮書寫的。專家分析,像這樣重要的、時效性很強的方針綱領,宣傳的高潮期應該在其頒佈之後的三四個月間。楊家橋鄉當時屬平山縣,這一帶應是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十九團、四團的作戰地區,也是我黨堅強的抗日根據地。

可惜的是,當時寫在牆上的《雙十綱領》二十條,因為房屋坍塌、牆皮脫落,現在只能看到其中十條的部分內容。為了保護這處珍貴的、不可再生的革命文物,有關部門認為當下最好的保護辦法是揭取後將其暫存於專業博物館,待平山革命紀念館建成後移進展館展出。

來源:石家莊新聞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