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大SCI雜誌 竟悄悄地成為了諾獎大國日本科學家的最愛'

諾貝爾獎 日本 數據庫 英語 PubMed 艾普蕾 2019-07-28
"

日本自1949年首次斬獲諾貝爾獎以來,累計已有27位諾貝爾獎得主。但從1949年到2000年之間,得獎只佔了其中的大約三分之一,其餘均是在2000年之後獲得的。

2001年,日本出臺“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提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這個目標可能看起來有點“猖狂”了,所以引起了日本國內和國際社會的熱議。

可從2001到2018年,日本平均一年拿下一個諾獎,至今只奮鬥了50年中的18年,日本就已經完成了超出其既定目標二分之一的數量。

"

日本自1949年首次斬獲諾貝爾獎以來,累計已有27位諾貝爾獎得主。但從1949年到2000年之間,得獎只佔了其中的大約三分之一,其餘均是在2000年之後獲得的。

2001年,日本出臺“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提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這個目標可能看起來有點“猖狂”了,所以引起了日本國內和國際社會的熱議。

可從2001到2018年,日本平均一年拿下一個諾獎,至今只奮鬥了50年中的18年,日本就已經完成了超出其既定目標二分之一的數量。

這十大SCI雜誌 竟悄悄地成為了諾獎大國日本科學家的最愛


日本科學家發文量前十名SCI雜誌:

"

日本自1949年首次斬獲諾貝爾獎以來,累計已有27位諾貝爾獎得主。但從1949年到2000年之間,得獎只佔了其中的大約三分之一,其餘均是在2000年之後獲得的。

2001年,日本出臺“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提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這個目標可能看起來有點“猖狂”了,所以引起了日本國內和國際社會的熱議。

可從2001到2018年,日本平均一年拿下一個諾獎,至今只奮鬥了50年中的18年,日本就已經完成了超出其既定目標二分之一的數量。

這十大SCI雜誌 竟悄悄地成為了諾獎大國日本科學家的最愛


日本科學家發文量前十名SCI雜誌:

這十大SCI雜誌 竟悄悄地成為了諾獎大國日本科學家的最愛

被日本科學家“青睞”的雜誌前10名平均影響因子:3.4。和中國的3.1相比,沒有顯著差異,但和美國的13.746相比,相去勝遠。

被日本科學家“青睞”的雜誌第一名是Scientific Reports,和中國、美國一樣,為什麼大家的最愛都是Scientific Reports?

一些被很多網友詬病的雜誌PLoS One、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BBRC)反而成為了日本科學家的“寵兒”

這是不是間接說明:論文質量或科技實力與雜誌是否“水刊”沒有必然聯繫?


中國科學家發文量前十名SCI雜誌:

"

日本自1949年首次斬獲諾貝爾獎以來,累計已有27位諾貝爾獎得主。但從1949年到2000年之間,得獎只佔了其中的大約三分之一,其餘均是在2000年之後獲得的。

2001年,日本出臺“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提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這個目標可能看起來有點“猖狂”了,所以引起了日本國內和國際社會的熱議。

可從2001到2018年,日本平均一年拿下一個諾獎,至今只奮鬥了50年中的18年,日本就已經完成了超出其既定目標二分之一的數量。

這十大SCI雜誌 竟悄悄地成為了諾獎大國日本科學家的最愛


日本科學家發文量前十名SCI雜誌:

這十大SCI雜誌 竟悄悄地成為了諾獎大國日本科學家的最愛

被日本科學家“青睞”的雜誌前10名平均影響因子:3.4。和中國的3.1相比,沒有顯著差異,但和美國的13.746相比,相去勝遠。

被日本科學家“青睞”的雜誌第一名是Scientific Reports,和中國、美國一樣,為什麼大家的最愛都是Scientific Reports?

一些被很多網友詬病的雜誌PLoS One、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BBRC)反而成為了日本科學家的“寵兒”

這是不是間接說明:論文質量或科技實力與雜誌是否“水刊”沒有必然聯繫?


中國科學家發文量前十名SCI雜誌:

這十大SCI雜誌 竟悄悄地成為了諾獎大國日本科學家的最愛

被中國科學家“青睞”的雜誌前10名平均影響因子:3.1。

被中國科學家“青睞”的雜誌第一名是Scientific Reports,發文量3666篇,佔比20%。

當然,在這前十名榜單中,被網友詬病或吐槽為“水刊”的雜誌更多。


號外:艾普蕾不再提供英文論文撤稿數據庫查詢服務,艾普蕾撤稿數據庫頂級域名www.retractiondatabase.com已併入美國RetractionWatch(美國撤稿觀察)。

注:

本文選取2018年SCI英文雜誌,計算並比較各個國家在其中的發文量,從而瞭解世界各國科學家所“青睞”雜誌的特點,從中也可洞悉各國之間科技軟實力的當前態勢。

本文數據來源:PubMed以及網絡資源等,在此一併感謝。

數據量較大,且視角不同,難免出現失誤或爭議,敬請理解和指正。

參考:https://news.163.com/18/1004/01/DT83IMMM0001982T.html

--本文為艾普蕾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