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彈丸之國,100年內隋唐兩代傾其國力都打不過,為何這麼難打?

公元前37年前後,一群扶余人叛逃建立高句麗,建國之初,高句麗一直與扶余處於對立狀態,為了遏制高句麗政權崛起,扶余常常聯合中原勢力協同打擊。

公元53年,高句麗經過中央集權進程,從一個落後的部落國家發展成了地跨漢江流域的大帝國,隨著擴張進城,高句麗開始入侵遼東,控制朝鮮大片區域。

中原隋朝時期,結束了西晉以來長達300年的分裂割據,589年,高句麗積極準備糧草攻取遼西,隋朝曾多次警告,結果高句麗一意孤行,隋文帝認為,疆域更大,佔據長江天險的南陳都被自己滅了,根本沒把高句麗放在眼裡,史料記載:“《隋書•列傳第四十六》,“明年,元率靺鞨之眾萬餘騎寇遼西,營州總管韋衝擊走之。”

隋朝出兵,拉開了高句麗與隋唐近半個世紀的戰爭序幕,隋朝不遺餘力多次展開進攻,導致國內矛盾激發,最終二世而亡。

一彈丸之國,100年內隋唐兩代傾其國力都打不過,為何這麼難打?

高句麗的地理環境決定,想要與之開戰,必須長途跋涉,環境問題成了隋唐平定高句麗的最大困難。

高句麗位於東北亞地區,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夏季多雨,何況在一千多年之前,自然環境沒有遭到破壞,降水量比現今更加充足。

隋朝首次出征,三十萬大軍從水陸分頭進發,一路攻破50餘座城池,眼看就要攻入腹地了,一場大雨卻粉碎了隋朝一舉滅亡高句麗的想法,大雨導致道路難以行走,繼而軍中爆發瘟疫,加上前線將領指揮不利,被迫返回,史料記載:“十八年,起遼東之役,以諒為行軍元帥,率眾至遼水,遇疾疫,不利而還。”

雖說此次撤兵,隋朝還是取得了一定成效,高句麗王誠惶誠恐,派人求和,同年九月,隋朝大軍回撤,隋朝第一次出擊因為大雨而被迫撤退。

一彈丸之國,100年內隋唐兩代傾其國力都打不過,為何這麼難打?

除了雨水天氣頻繁以外,遼東的地形也是一大障礙,研究表明,遼河平原曾在遠古時期遭遇海面侵蝕,封建時期才露出海面,不過因為排水不良,出現了了大片沼澤地,唐朝也有記載:“遼澤泥潦,車馬不通”,沼澤地成了天然屏障,不明地形的人很容易陷入其中。

所以古時候進入遼東,主要走盧龍古道,行軍過程儘量避免這些溼地,沼澤曾給長途跋涉的隋軍造成了重大困擾,隋文帝徵遼失敗情有可原。

如果說克服了降水和溼地問題,還有一個難題擺在面前,遼東半島山脈眾多,千山山脈由南向北橫穿而過,最高海拔可達1200米,地勢崎嶇不平,遼東地區的丘陵地形大約有1.4萬平方公里,海拔都在700米以上,從燕長城望去,行軍打仗十分困難,然而這只是高句麗政權的外圍,如果橫穿大片丘陵,勢必會加重士兵疲勞,造成不必要的損耗。

據說隋煬帝出兵期間,因為地形原因使士兵過於疲憊,私自扔掉了許多武器裝備,最終缺少物資,不得不撤退。

一彈丸之國,100年內隋唐兩代傾其國力都打不過,為何這麼難打?

隋煬帝多次出擊沒有取勝不說,反倒激化了內部矛盾,最終亡國,唐朝開始了新的統治,唐太宗文治武功更加出色,滅掉高昌國以後,開始準備對高句麗下手,當然李世民十分清楚隋朝的教訓,開戰之前做了萬全準備,曾對百姓說道:“先隋三徵高句麗,死傷無數士兵,數十萬冤魂無法回家,朕夜不能寐,勢必要為我中原百姓復仇”,從這可以看出,李世民出兵的決心。

不過擺在眼前的還是自然環境這個問題,雖說準備充分,第一次出征也遭遇了不少危機,白白損失了大量軍馬物資,高句麗憑藉地形優勢,可以輕而易舉的阻擊敵人,甚至在丘陵上修建了許多城池,步步為營。

唐朝為了進攻高句麗腹地,只能一座城一座城的打下去,對於遠道而來的唐軍來說,十分疲勞,卻又不得不這樣做,何況時間不等人,一旦雨季來臨,後勤物資無法保障,悲劇將再次上演,同時此地偏北方,秋冬季節十分寒冷。

因此在出兵時只能在特定的時節,並且動作一定要快,翻看隋唐兩重朝的出兵時間,大致都在3月份前後,雖然避開了雨季,卻無法躲避嚴寒,只能想辦法在天氣轉涼的時候,打進城內。

一彈丸之國,100年內隋唐兩代傾其國力都打不過,為何這麼難打?

相比於隋朝,李世民取得的成績十分亮眼,得益於出兵之前,率先派人到訪高句麗,仔細勘察當地風土人情和地形地貌,為出兵做好打算,最後採取水陸兩棲作戰的計劃,公元642年,高句麗爆發內亂,泉蓋蘇文多去爭政權,此人是個硬骨頭,常以東方盟主自居,看不起大唐。

不斷派人挑唆周邊勢力與唐朝之間的關係,同時加固“長城”,修築軍事據點,高句麗的行為無疑嚴重踐踏了唐朝在東北亞地區的權威,動搖了宗主國的地位,威脅到了唐朝統治,此刻必須要出兵。

為了防止後勤補給困難,唐軍帶去了大批牛羊,可以幫助士兵運輸物資,大大減輕了行軍負擔,在全國範圍內的徵兵得到了熱烈響應,總計10萬大軍,唐太宗親上前線,帶著先進的攻城武器,起初唐軍攻勢凌厲,接連拿下數個城池,斬首士兵上萬人,不過隨著戰爭深入,攻下的城池越來越多,需要分兵駐守已經打下來的城池,防止敵軍反撲,漸漸地變成了攻城戰鬥。

一彈丸之國,100年內隋唐兩代傾其國力都打不過,為何這麼難打?

李世民出兵時,大將李靖年邁故而留守,許多人認為正是這個失誤導致唐軍被迫後撤,李靖不只是唐朝戰神,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全能人才,無論是高原戰還是攻城戰,李靖都表現得十分出彩,此次出征卻沒有一同前往,可謂是一個遺憾。

當唐軍到達安市城時,高句麗堅守不出,此時天氣十分寒冷,繼續分兵攻城只能陷入被動,不得已李世民決定班師回朝,總結來說第一次東征,唐軍拿下10餘座城池,擄掠8萬餘百姓入關,不過依舊以失敗告終。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唐高宗時期,唐軍再次出擊,終於解決了這個心腹大患,也為半個世紀以來的戰爭畫下了圓滿的句號。

一彈丸之國,100年內隋唐兩代傾其國力都打不過,為何這麼難打?

唐高宗本是一個怕老婆的懦弱皇帝,被稱“軟柿子",單憑他的武力值和智慧值恐怕並非高句麗的對手,還是因為他唐朝有很多良將竭盡所能為他所用,還有其父親創立的基業足夠厚,足夠他用來征服鄰國,所以高句麗才被拿下,從這裡也能看出,人口不過10萬的小國,竟然比人口過百萬的突厥還難打,說明了高句麗的野蠻和剽悍,也是不亞於唐朝軍隊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