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青龍村耕地撂荒情況調查'

"


一、青龍村基本情況

青龍村地處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三汊鎮,毗鄰王母湖,距離孝感市中心城區較近。全村地形以平原為主,有部分崗地、丘陵。

(一)人口情況。全村當前共計239戶,人口1210人。全村青壯年勞動力大多數常年外出務工,務工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留守村民以老人、婦女、兒童為主。

(二)耕地面積。全村有水田1229.5畝,旱地200畝,耕地總面積為1429.5畝。其中水田種植作物以中稻為主,中稻收割之後部分水田會複種一季油菜。旱地作物以油菜、蔬菜為主,有少量棉花和玉米。2018年,青龍村全年播種面積1560畝左右,複種指數約為1.09。

(三)農田基礎設施和農業機械情況。交通情況方面,全村所有自然灣全部通硬化公路,農業交通條件較為便利。水利設施方面,由於靠近王母湖,農業灌溉水源以地表水為主,全村共有排灌站4個,能夠使用的水塘10座,能夠方便灌溉的耕地面積約887畝。農業機械方面,全村只有一家種植大戶擁有全套的農業播種、收割機械,其餘小農戶沒有自有機械,播種和收割時主要請流動機械代種代收。

(四)近幾年人口、耕地面積及農業生產變化情況。通過調查發現,在以打工經濟為支柱的形勢下,近幾年青龍村人口數量、耕地面積特別是農業生產變化等情況都較為穩定,沒有明顯變化。

(五)耕地撂荒情況。一是常年撂荒(主要是撂荒一年以上)面積約為220畝,其中水田常年撂荒面積約為60畝,佔全部水田面積的5%左右;旱地常年撂荒面積約為160畝左右,佔全部旱地耕地面積的80%左右。二是季節性撂荒,主要是水田方面,具備種植兩季作物的氣候條件,但約有80%的水田(980畝左右)只播種一季中稻,屬於季節性撂荒。

青龍村撂荒情況表(畝)

耕地種類

總面積

常年撂荒面積

季節性撂荒面積

水田

1229.5

60

980

旱地

200

160

0

二、撂荒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耕作條件差,土地分散,農田水利設施薄弱,灌溉不便。主要是處於崗地丘陵地帶的旱地,農戶承包耕地分散,不便於規模化集中耕作,同時由於地形原因,水利灌溉溝渠無法有效覆蓋,導致農戶常年撂荒。這類耕地面積約160畝,耕作條件差是主要原因。

(二)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農業種植缺乏精幹勞動力。本村主要以打工經濟為主,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留守者主要為老人、婦女和兒童,勞動力不足,這是80%的水田出現季節性撂荒的主要原因。2018年,全村共有從業人員681人,外出務工人員(包括在本鄉鎮務工人員)441人,佔全村總從業人員的65%。

(三)農業種植經濟效益低下,農戶種地熱情不高,也是耕地撂荒的原因之一。以經濟效益較好的中稻為例,畝產約為550公斤左右,剔除機械、化肥、農藥等成本,毛收入在500——700元之間,如果把人工成本列入計算,基本在虧損狀態,相對外出務工或就近務工,經濟效益低下。

(四)缺少種植大戶,耕地流轉規模有限。由於本村缺少種植大戶,且無法有效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等農業主體,農業耕地流轉無法大規模推進,撂荒耕地無法有效消化。

三、撂荒的主要影響

(一)長期撂荒會影響耕地質量。農田長時間停止農業生產,土地肥沃程度會隨之下降,土壤環境會逐步貧瘠化,並最終荒蕪。

(二)影響農民增收。耕地是農民的重要資源,撂荒使農民喪失了耕地的資源稟賦,影響了農民增收。農田是農民的最主要資源,在以打工經濟為主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利用農村閒散勞動力,提高耕地利用率,進一步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三)不利於國家的糧食戰略安全。大量耕地撂荒,對國家“藏糧於地”的糧食安全戰略帶來較大沖擊,不利於國家建設和總體安全。

四、幾點建議

(一)積極開展土地平整。通過土地平整,改善耕地整體環境,大力構建“田成方、路相通”的現代農業生產格局,著力解決農戶自有田塊過度分散的不利現象,為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創造便利條件。

(二)繼續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維護,建立健全農業生產水利設施有效運轉的長效機制。水利是農業生產的命脈,繼續推進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農業灌溉覆蓋面積。同時要探索建立、健全保障農業水利設施正常運轉的長效機制。

(三)鼓勵、支持和引導農業耕地有效流轉。主要是積極引進龍頭農業企業或種植大戶,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在確保“耕者有其田”的同時,更要確保耕地有人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