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文借給村民100多萬,卻沒人願意還錢,到底是為什麼?

農民 朱之文 農村 三農 未名創客小農人 2017-04-11

都說城市道路深,我要回農村,但是農村路很滑,地是很複雜,無意間的網絡調侃,卻道出瞭如今的農村現狀。之前媒體報道火熱的“大衣哥”借錢給村裡人,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朱之文先後借出去了100多萬,最後不但沒有一個人願意還錢,還沒落個好,雖說“大衣哥”如今不缺這點錢,但這裡面卻反映了農村很多的事,有的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朱之文借給村民100多萬,卻沒人願意還錢,到底是為什麼?

貧窮有理,欠債不一定還錢

農民作為勞苦大眾的形象,已經很多年了,很多村裡的家長教育孩子基本都會說,“不好好上學唸書,以後就下莊戶種地”,小編就是在這樣的嚇唬下長大的,可我還是沒考上大學。在農民眼裡,下莊戶意味著就要貧窮受罪,農村的村民相互之間借錢現象很常見,而且基本家家戶戶都多少有點飢荒,沒有外債的農戶可以說很少。欠錢倒無妨,問題是很多人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遇到那種家裡不缺錢,比如“大衣哥”這樣式兒的,能不還也就不還了,拖個十年八年的也是常有的事。朱之文借給村民100多萬,卻沒人願意還錢,到底是為什麼?

欠錢的成了大爺

在小編的老家,有這樣一種現象,每逢到了年底,村裡人有外債的能躲的就躲了,最忙的就是那些上門討債的(注意不是高利貸的討債),小編親身經歷就是,如果別人欠你家錢,年底了你上門要錢,你需要送點禮,要不你休想要到一分錢,而且需要跑好幾趟,才能要到點錢,借錢時說的那些美好許諾與誓言,全都成了浮雲。朱之文借給村民100多萬,卻沒人願意還錢,到底是為什麼?

金錢味重於人情味

可以一句話形容農村的“錢味”,那就是一切向錢看,小夥兒娶媳婦需要彩禮鋪路,彩禮少了,壓根娶不到媳婦兒,求人辦點事需要紅包打點,到村委開個證明還得需要上下打點,即便是有點親戚情分,也得象徵性的意思一下,要不然說不過去。朱之文借給村民100多萬,卻沒人願意還錢,到底是為什麼?

總之,曾經一些看似很簡單的事情,如今變得不那麼簡單,除了平時的花銷,原本不需要花錢的地方,如今沒有錢行不通了。


聲明:本文由“未名創客小農人”作者原創,嚴禁抄襲、轉載,違者必究,後果自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