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庫山鄉因地制宜 幫助貧困群眾賺“活錢”

農民 鴿子 三農 畜牧業 日照網 2017-04-26
莒縣庫山鄉因地制宜 幫助貧困群眾賺“活錢”

直播日照4月24日訊 送錢給貧困戶,到手的錢花完就沒有了;教給貧困戶賺錢的本事,那就有了花不完的錢—莒縣庫山鄉充分尊重村級黨組織黨員群眾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首創精神,激勵引導村級黨組織黨員幹部創新扶貧方式方法,善於尋找實用管用的“土辦法”解決問題,手把手教自己身邊的貧困群眾因地制宜賺“活錢”。

走進莒縣庫山鄉孫家路西村的一片養鴿大棚,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鴿子籠就映入大家的眼簾,灰色、白色的小鴿子正在爭先恐後的啄食著食槽裡的鴿子糧,工作人員忙活著給它們添水餵食,據瞭解,這個養鴿大棚是孫家路西村建設的第一個養鴿大棚,自從2016年9月份建成到現在,已經養了2600只鴿子,獲得了三四萬元的收益。

莒縣庫山鄉因地制宜 幫助貧困群眾賺“活錢”

孫家路西村是山東省定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1戶248口人,作為村黨支部書記,一向愛動腦子思考辦法的孫廷法發現,大多數貧困戶之所以貧困,除了天災人禍特殊情況外,有個突出的共性問題,那就是隻靠種地解決了溫飽,家裡沒有生意買賣,手裡沒有長流水不斷線的“活錢”。

怎樣幫村民找到一條能掙錢的好項目呢?就在這時,一位上海的老鄉諮詢養鴿子的合作項目,孫廷法抓住了這個信息,進行了深入的市場考察,發現養鴿子是一條幫貧困戶穩賺錢的好項目

“我去南方考察,去廣州、上海看了看,養鴿子很方便,所以我回家帶著沒脫貧的老百姓養鴿子,鴿子很少得病,一年兩次防疫就行了,從他們那邊買了點種,養了一段時間發現挺好。”孫廷法告訴記者,去年九月份他自己又上了兩千六百個鴿子,到現在賣了三四萬塊錢。

孫久貴是村裡的老貧困戶了,小女兒患有唐氏綜合症,三十多歲生活還不能自理,一家人生活特別艱難。作為扶貧項目,他從養鴿大棚領了八隻鴿子餵養,鴿子蛋再由村裡回收,生活終於漸漸有了起色。

和孫久貴一樣,村裡的2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都通過養鴿大棚領到了免費發放的16對鴿子,並按照蛋鴿養殖戶鴿子蛋每枚3元、種鴿養殖戶每隻苗鴿18元的保護價格回收,這樣,蛋鴿每對年產蛋84枚,年穩定收入4032元,種鴿每對年孵化苗鴿32只,養殖戶年收入達9216元。

“鴿子蛋現在在市場上很好賣,去年價格到了三塊九,今年便宜點到了三塊,他們都下戶來收,也不用自己去賣,隔八天十天就下戶來收了,收了再到我這邊來賣。”孫廷法說,根據本地養殖市場形勢和上海方面對產品的客觀需求,在順利完成第一棚鴿子與本村貧困群眾的捐贈養殖協議簽訂工作後,村裡的第二處鴿子養殖基地又要建成了。(社會零距離/直播日照記者:媛媛 秦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