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最大的福利是宅基地?'

"

當城市居民和白領,在為住房問題焦慮不安時,一些農戶已經蓋起了三層小樓,在農村有了穩定的居所。可見,宅基地是農民的福利。下垌村的經驗告訴我們,宅基地的“集體福利”性質對於中國的穩定與發展非常重要,不容隨意更改。“集體所有”的精神應當得到敬畏與落實。


"

當城市居民和白領,在為住房問題焦慮不安時,一些農戶已經蓋起了三層小樓,在農村有了穩定的居所。可見,宅基地是農民的福利。下垌村的經驗告訴我們,宅基地的“集體福利”性質對於中國的穩定與發展非常重要,不容隨意更改。“集體所有”的精神應當得到敬畏與落實。


中國農民最大的福利是宅基地?



如果說住宅是城鎮白領階層最大的生活負擔,在農村則剛好相反,宅基地和住宅恰恰是農民最大的福利。

建房,改善貧窮生活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農村中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去了,家裡僅僅剩下所謂的婦女、兒童、老人的“386199”部隊。其實在廣東的下垌村,這種說法不是很準確,因為有不少的青壯年婦女也外出打工去了,她們在城鎮也有就業機會,如在餐飲、服裝、鞋帽等行業,而且這些領域對女工的需求要明顯多於男工。所以村裡“6199”的祖孫兩代的家庭不少。

這些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日積月累積攢下來的錢首先是建房。建房,是農民改善貧窮的生活、實現“小康”首先要做的事情。在下垌村,農民一般是自己建房,而不是買房。在幾乎免費的宅基地上建房,水泥、鋼筋、紅磚的費用(相當於建毛坯房),大約在600元~1000元/平方(逐年上漲)之間,因此,一棟佔地面積100平米、三層、建築面積為300平米的鋼筋水泥的樓房,建築成本(不含裝修)大約在18萬~30萬之間。

裝修費用有很大的區別,如果僅僅是最簡單的鋪地磚、瓷磚和購置家電、傢俱,裝修也要花費15萬~20萬左右。所以,農村300平米建築面積的樓房的全部建房費用花50萬基本可以搞定,全部平攤下來大約就是1500元~2000元/平米。這筆費用對於大多數農村家庭是最大的一筆消費支出。農民一般是先把毛坯房建好,然後一層一層裝修,全部裝修完,至少要花5年時間。並且往往是邊住、邊裝修,而不是等全部裝修完畢,才搬進去住。在下垌村,除了極少數特殊的貧困戶,多數農民家庭都建起了樓房,差別主要體現在裝修標準和傢俱、家電的檔次上。

所以,單就住房條件,多數農民家庭肯定要好於城市的一般居民和白領。在城市,能夠住上200平米商品房或別墅的,只有極少數的富人階層。

在縣城、中心鎮這樣的小城市,房價(毛坯房)平均在5000元/平米左右,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毛坯房的價格高達5萬/左右。所以城市裡的很多白領階層“啃老”就不奇怪了、“六個錢包”就不奇怪了,不僅他們自己辛苦的積蓄基本上要被房地產“掏空”,而且還要連累父母。這是城市白領階層特有的負擔、特有的痛苦,而不是“福利”。這樣一比較,農民因為宅基地免費的原因,住房就要至少節省4000元/平米,一棟300平米的樓房就要節省120萬元以上。這應該是一個基本的計算。

當然也有些農戶的樓房沒有300平米這麼大的建築面積,兩層只有200平米左右,這樣算下來也至少有80萬元的宅基地福利。試想,如果這一筆費用也需要農民自己支付,則可以肯定大多數農民建不起樓房、也住不起樓房。

所以宅基地福利對於中國農民非常明顯、非常重要。


"

當城市居民和白領,在為住房問題焦慮不安時,一些農戶已經蓋起了三層小樓,在農村有了穩定的居所。可見,宅基地是農民的福利。下垌村的經驗告訴我們,宅基地的“集體福利”性質對於中國的穩定與發展非常重要,不容隨意更改。“集體所有”的精神應當得到敬畏與落實。


中國農民最大的福利是宅基地?



如果說住宅是城鎮白領階層最大的生活負擔,在農村則剛好相反,宅基地和住宅恰恰是農民最大的福利。

建房,改善貧窮生活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農村中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去了,家裡僅僅剩下所謂的婦女、兒童、老人的“386199”部隊。其實在廣東的下垌村,這種說法不是很準確,因為有不少的青壯年婦女也外出打工去了,她們在城鎮也有就業機會,如在餐飲、服裝、鞋帽等行業,而且這些領域對女工的需求要明顯多於男工。所以村裡“6199”的祖孫兩代的家庭不少。

這些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日積月累積攢下來的錢首先是建房。建房,是農民改善貧窮的生活、實現“小康”首先要做的事情。在下垌村,農民一般是自己建房,而不是買房。在幾乎免費的宅基地上建房,水泥、鋼筋、紅磚的費用(相當於建毛坯房),大約在600元~1000元/平方(逐年上漲)之間,因此,一棟佔地面積100平米、三層、建築面積為300平米的鋼筋水泥的樓房,建築成本(不含裝修)大約在18萬~30萬之間。

裝修費用有很大的區別,如果僅僅是最簡單的鋪地磚、瓷磚和購置家電、傢俱,裝修也要花費15萬~20萬左右。所以,農村300平米建築面積的樓房的全部建房費用花50萬基本可以搞定,全部平攤下來大約就是1500元~2000元/平米。這筆費用對於大多數農村家庭是最大的一筆消費支出。農民一般是先把毛坯房建好,然後一層一層裝修,全部裝修完,至少要花5年時間。並且往往是邊住、邊裝修,而不是等全部裝修完畢,才搬進去住。在下垌村,除了極少數特殊的貧困戶,多數農民家庭都建起了樓房,差別主要體現在裝修標準和傢俱、家電的檔次上。

所以,單就住房條件,多數農民家庭肯定要好於城市的一般居民和白領。在城市,能夠住上200平米商品房或別墅的,只有極少數的富人階層。

在縣城、中心鎮這樣的小城市,房價(毛坯房)平均在5000元/平米左右,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毛坯房的價格高達5萬/左右。所以城市裡的很多白領階層“啃老”就不奇怪了、“六個錢包”就不奇怪了,不僅他們自己辛苦的積蓄基本上要被房地產“掏空”,而且還要連累父母。這是城市白領階層特有的負擔、特有的痛苦,而不是“福利”。這樣一比較,農民因為宅基地免費的原因,住房就要至少節省4000元/平米,一棟300平米的樓房就要節省120萬元以上。這應該是一個基本的計算。

當然也有些農戶的樓房沒有300平米這麼大的建築面積,兩層只有200平米左右,這樣算下來也至少有80萬元的宅基地福利。試想,如果這一筆費用也需要農民自己支付,則可以肯定大多數農民建不起樓房、也住不起樓房。

所以宅基地福利對於中國農民非常明顯、非常重要。


中國農民最大的福利是宅基地?


下垌村的村民房丨圖片來源:胡靖

福利,不能市場交易

宅基地福利,來自於中國特有的土地集體所有制制度,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有明確的表述。宅基地的所有權是集體的,但是使用權歸成員農戶,並且是“一戶一宅”,由此,宅基地就一直是農民的一種權利。它在性質上是一種集體的“福利”,而非農民的財產權,這一點非常重要。只要農民自己不放棄,則他們可以永遠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權。

在改革的過程中,對於農民,宅基地的性質究竟是“集體福利”重要呢?還是“財產權”重要?這需要深入的辨析才能下結論,不能簡單地認為能夠交易、能夠抵押的“財產權”一定就比“集體福利”更好,就一定需要要把宅基地的“集體福利”性質改革為“財產權”性質。

“集體福利”的好處首先是公平,它保障了村莊社會的穩定。無論是富裕戶,還是貧困戶,宅基地的面積一般差別不大。這種“集體福利”的分配對於村莊的貧困戶尤為重要。在下垌村,可以看到一些貧困戶正是由於享有了這一“集體福利”,而能夠居住在較好的住房之中,他們的住房相當寬敞,而且帶前後院子。貧困主要是表現在衣、食、行上面,而不是“住”。由此可見,中國農民的貧困其實是有底線的,他們一般不可能貧困到“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的悲慘地步,這是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革命的重大成果。

第二是比較穩定,宅基地一般是不能交易、不能抵押的。這種特徵容易被經濟學家詬病,這是因為其不理解“福利”的特性、重要性,簡單地在福祉與私有財產之間劃等號,所以常常刻意排斥、詆譭“公有”性質的社會福利。其實所有國家的“社會福利”都是不能交易的,能夠交易的往往就不是“福利”。因此,宅基地作為一種農民的“福利”需要屏蔽在市場、競爭之外並不奇怪,它們有自己獨特的功能、意義,不能以“財產權”為參照。

正是因為這一特徵才使得農民,尤其是村莊裡的貧困戶可以安安穩穩地“住有所居”,沒有什麼豪強可以巧取豪奪。即使有個別豪強有此賊心,由於不能“交易”為財富,巧取豪奪就會失去財富意義,自然就會切斷其巧取豪奪之動機;同時即使有個別農戶要想變賣宅基地和房產,由於嚴禁私下交易,也就滅了其投機、賭徒之衝動,從而保障了大多數農村家庭的穩定,外出打工的農民因此進退自如、有了“安全網”。


"

當城市居民和白領,在為住房問題焦慮不安時,一些農戶已經蓋起了三層小樓,在農村有了穩定的居所。可見,宅基地是農民的福利。下垌村的經驗告訴我們,宅基地的“集體福利”性質對於中國的穩定與發展非常重要,不容隨意更改。“集體所有”的精神應當得到敬畏與落實。


中國農民最大的福利是宅基地?



如果說住宅是城鎮白領階層最大的生活負擔,在農村則剛好相反,宅基地和住宅恰恰是農民最大的福利。

建房,改善貧窮生活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農村中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去了,家裡僅僅剩下所謂的婦女、兒童、老人的“386199”部隊。其實在廣東的下垌村,這種說法不是很準確,因為有不少的青壯年婦女也外出打工去了,她們在城鎮也有就業機會,如在餐飲、服裝、鞋帽等行業,而且這些領域對女工的需求要明顯多於男工。所以村裡“6199”的祖孫兩代的家庭不少。

這些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日積月累積攢下來的錢首先是建房。建房,是農民改善貧窮的生活、實現“小康”首先要做的事情。在下垌村,農民一般是自己建房,而不是買房。在幾乎免費的宅基地上建房,水泥、鋼筋、紅磚的費用(相當於建毛坯房),大約在600元~1000元/平方(逐年上漲)之間,因此,一棟佔地面積100平米、三層、建築面積為300平米的鋼筋水泥的樓房,建築成本(不含裝修)大約在18萬~30萬之間。

裝修費用有很大的區別,如果僅僅是最簡單的鋪地磚、瓷磚和購置家電、傢俱,裝修也要花費15萬~20萬左右。所以,農村300平米建築面積的樓房的全部建房費用花50萬基本可以搞定,全部平攤下來大約就是1500元~2000元/平米。這筆費用對於大多數農村家庭是最大的一筆消費支出。農民一般是先把毛坯房建好,然後一層一層裝修,全部裝修完,至少要花5年時間。並且往往是邊住、邊裝修,而不是等全部裝修完畢,才搬進去住。在下垌村,除了極少數特殊的貧困戶,多數農民家庭都建起了樓房,差別主要體現在裝修標準和傢俱、家電的檔次上。

所以,單就住房條件,多數農民家庭肯定要好於城市的一般居民和白領。在城市,能夠住上200平米商品房或別墅的,只有極少數的富人階層。

在縣城、中心鎮這樣的小城市,房價(毛坯房)平均在5000元/平米左右,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毛坯房的價格高達5萬/左右。所以城市裡的很多白領階層“啃老”就不奇怪了、“六個錢包”就不奇怪了,不僅他們自己辛苦的積蓄基本上要被房地產“掏空”,而且還要連累父母。這是城市白領階層特有的負擔、特有的痛苦,而不是“福利”。這樣一比較,農民因為宅基地免費的原因,住房就要至少節省4000元/平米,一棟300平米的樓房就要節省120萬元以上。這應該是一個基本的計算。

當然也有些農戶的樓房沒有300平米這麼大的建築面積,兩層只有200平米左右,這樣算下來也至少有80萬元的宅基地福利。試想,如果這一筆費用也需要農民自己支付,則可以肯定大多數農民建不起樓房、也住不起樓房。

所以宅基地福利對於中國農民非常明顯、非常重要。


中國農民最大的福利是宅基地?


下垌村的村民房丨圖片來源:胡靖

福利,不能市場交易

宅基地福利,來自於中國特有的土地集體所有制制度,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有明確的表述。宅基地的所有權是集體的,但是使用權歸成員農戶,並且是“一戶一宅”,由此,宅基地就一直是農民的一種權利。它在性質上是一種集體的“福利”,而非農民的財產權,這一點非常重要。只要農民自己不放棄,則他們可以永遠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權。

在改革的過程中,對於農民,宅基地的性質究竟是“集體福利”重要呢?還是“財產權”重要?這需要深入的辨析才能下結論,不能簡單地認為能夠交易、能夠抵押的“財產權”一定就比“集體福利”更好,就一定需要要把宅基地的“集體福利”性質改革為“財產權”性質。

“集體福利”的好處首先是公平,它保障了村莊社會的穩定。無論是富裕戶,還是貧困戶,宅基地的面積一般差別不大。這種“集體福利”的分配對於村莊的貧困戶尤為重要。在下垌村,可以看到一些貧困戶正是由於享有了這一“集體福利”,而能夠居住在較好的住房之中,他們的住房相當寬敞,而且帶前後院子。貧困主要是表現在衣、食、行上面,而不是“住”。由此可見,中國農民的貧困其實是有底線的,他們一般不可能貧困到“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的悲慘地步,這是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革命的重大成果。

第二是比較穩定,宅基地一般是不能交易、不能抵押的。這種特徵容易被經濟學家詬病,這是因為其不理解“福利”的特性、重要性,簡單地在福祉與私有財產之間劃等號,所以常常刻意排斥、詆譭“公有”性質的社會福利。其實所有國家的“社會福利”都是不能交易的,能夠交易的往往就不是“福利”。因此,宅基地作為一種農民的“福利”需要屏蔽在市場、競爭之外並不奇怪,它們有自己獨特的功能、意義,不能以“財產權”為參照。

正是因為這一特徵才使得農民,尤其是村莊裡的貧困戶可以安安穩穩地“住有所居”,沒有什麼豪強可以巧取豪奪。即使有個別豪強有此賊心,由於不能“交易”為財富,巧取豪奪就會失去財富意義,自然就會切斷其巧取豪奪之動機;同時即使有個別農戶要想變賣宅基地和房產,由於嚴禁私下交易,也就滅了其投機、賭徒之衝動,從而保障了大多數農村家庭的穩定,外出打工的農民因此進退自如、有了“安全網”。


中國農民最大的福利是宅基地?


圖片來源:胡靖

所以,宅基地的“集體福利”性質對於中國的穩定與發展非常重要,對於各個地區的穩定與發展非常重要,這是中國成功實現工業化、城市化的制度基礎,也可以說是所謂的“中國奇蹟”的奧祕之一。對此不能改、更不能亂改。如果一定要將其“福利”性質改革為“財產權”性質,一定要以巴西、阿根廷、印度為榜樣,則必定破壞農民福利,部分農民將可能無家可歸。對此要十分的慎重,《憲法》第十條深刻的“集體所有”的精神應該得到敬畏,並在《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中具體體現出來。

(2019年4月26日,廣州)

原作者: 胡靖 來自: 人民食物主權

來源:農業大實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