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集市上賣“野貨”,連農村都很稀罕,可為啥一斤也賣不出去

農民 農村 三農 農事知道 2017-07-16

農民集市上賣“野貨”,連農村都很稀罕,可為啥一斤也賣不出去

7月9日早上,閩南地區一農村的集市上來了一個賣“稀罕貨”的大叔。大叔把攤子擺在集市的耀眼位置。一個早上下來竟沒賣出一斤肉,原因讓大叔很氣憤。

農民集市上賣“野貨”,連農村都很稀罕,可為啥一斤也賣不出去

大叔的攤子一個野豬頭很顯眼,旁邊都是野豬肉,跟旁邊的豬肉對比起來顏色深了很多。

農民集市上賣“野貨”,連農村都很稀罕,可為啥一斤也賣不出去

大叔一早過來就埋頭分割豬肉,他說有人路過說他在分屍。剛切起來的野豬肉非常地新鮮。

農民集市上賣“野貨”,連農村都很稀罕,可為啥一斤也賣不出去

路過的人看看就走了,幾個頂多就詢價。大叔詢問幾個路人不買原因,路人說,這野豬肉我都不會辨別真假,全憑你說的,我買這一斤50的豬肉萬一假的那不是虧本了。你又不是整天這裡擺攤,買完明天就不來了。該路人還說到,這真假誰吃了誰知道,可是有時知道就晚了。大叔聽了哭笑不得,也不知道怎麼解釋。

大叔賣野味沒人買這是個現實的問題。恐怕跟近年來仿冒偽劣、以次充好的問題有很大的關係。幾年前這幾個詞只有城裡人才常聽到,現在農村人都能說出個事了。農村集市上什麼名牌衣服,電視上廣告的飲料到農村無一倖免成為仿牌。我想這個就不用我舉例子了,像農村有些小賣部裡面的零食包裝上就玩文字遊戲,那些不法廠商就借用名牌的諧音製造一些假貨謀取利潤。現在農民被騙怕了,即使遇到真的賣野豬肉的,他們也不會辨別真假,這種情況下很多農民就會寧願不買。大多人這種心理造成了大叔賣的真野豬肉最後無人購買。農村出現的這個問題應該叫信任危機,除非很熟的人或者親眼看到的,我們才會相信真假。

以前單純的農村生活,如今完全變樣了,你們老家會不會也是這樣的呢?現在我們這反正賣什麼野味,顧客第一反應就是懷疑是不是家養的,即使賣的人說破嘴也很難讓人置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