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啦,看這些不依賴補貼賺錢的新農人是如何發家致富的!

農村改革 農民 三農 農村 農業行業觀察 2017-06-14

圍觀啦,看這些不依賴補貼賺錢的新農人是如何發家致富的!

農業補貼,不僅僅是中國的特色,國家外也有,而且力度比中國大。

但有些農業補貼,真的讓我們覺得“真土豪。”比如:新農人補貼。

2017年6月12日《農民日報》一篇“浙江新農人最高可獲1500萬元財政補助”的文章讓我的朋友圈炸了鍋。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這應該是地方政府首次發文以補貼形式推動新農人創業的個案吧。

圍觀啦,看這些不依賴補貼賺錢的新農人是如何發家致富的!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

浙江省財政廳推出了“3030”新農人行動計劃,未來3年內,浙江將培育30名農業創業創新領軍人才,這部分人最高可申請1500萬元的財政補助。

補貼的對象是誰?該項計劃規定,對新農人的扶持,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載體,採取財政補助、基金投資等多種方式,每個項目前後跨越3年。不過,新農人想要入圍這30名,並非易事,除了30歲左右的年齡限制,還必須具備3年以上的涉農工作經歷和管理經驗,且從事領域須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最後一條門檻最高:其已創辦農業組織,為獨立創辦人或大股東、主要負責人,年營收不低於300萬元。

哪些項目可以獲補貼:該計劃重點扶持“微笑曲線”兩端的農業創新型項目。比如,農業新技術和新品種研發、引進、推廣項目;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種養新模式,對產業帶動明顯的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對產業帶動明顯的“互聯網+”農業企業和農業電商平臺等。

補多少?一旦入選“3030”新農人項目後,所獲的扶持資金也相當可觀:每年最高可獲得500萬元的財政補助,最多可持續獲補3年。此外,每年還可獲最高500萬元的政策性信貸額度擔保,最多也是3年。而在具體扶持上,浙江採取貼息、先建後補、基金投資、農業擔保等方式,整個計劃將分3年進行,每年發展10名左右的“3030”新農人。

對於這些補貼的門檻,有農業朋友吐糟了3點:

1、這是年輕大佬者的遊戲。

補貼不僅僅刺激,更是幫扶。既然是補貼就應該的普惠制的,但這次補貼裡有一條“項目負責人年營收不低於300萬元”讓很多新農人朋友覺得特別不友善。

有人指出,這項補貼完全是大佬的遊戲,而且是年輕大佬這的遊戲。

2、單純賣農產品的新農人靠邊站。

這項新農人補貼沒有針對賣產品的新農人。其補貼範圍是生產方式、生產模式、農業產業化上等角度。

對於靠朋友圈賣農產品的新農人只能是“望梅止渴”。

3、先投入才有回報。

從國家這幾年的補貼政策變化來看,補貼政策都“採取貼息、先建後補”的方式。對於那些“空手套白狼”的朋友來說有些“殘暴”!

但有一點,你必須要有這麼多的錢來投入生產,才有機會獲得這份補貼,同時,你還要確保你這個項目能賺錢,否則獲得這些補貼也很難難道。

前段時間,也有媒體報道說這些補貼有時候都能過新農人一年的收入,聽聽真的是很咂舌。

圍觀啦,看這些不依賴補貼賺錢的新農人是如何發家致富的!

2017年,國家對新農人補貼

1、生態農業

由於農業面源汙染問題,目前國家開展各項政策,重點扶持生態友好的農業新業態。比如,今年剛剛實施的有機肥代替化肥行動,在全國100個縣,對農民生產有機肥、菜果茶園使用有機肥進行補助;一些地區發展魚稻共生、稻蝦共生等生態農業,一些農場採取低毒農藥甚至完全不使用農藥發展有機農業等,都是國家扶持的重點方向。

2017年農業補貼新政策

相關補貼:

商品有機肥補貼(200元/噸左右)

三品一標獎勵(幾千-15萬/個)

低毒生物農藥示範補貼試點(20萬)

休耕輪作補助(最高1500元/畝)

2、休閒農業

國家給休閒農業定義為富民產業,包括農家樂、鄉村旅遊、民宿、農莊、田園綜合體在內的多種休閒農業形式,一直以來國家都大力支持。目前幾乎全國各地都出臺了休閒農業總體規劃和扶持政策,在補貼、用地、稅收等方面都有大力優惠,從今年開始國家對休閒農業的補貼力度會進一步加大。

2017年農業補貼新政策

相關補貼:

休閒農業示範點項目(10-20萬/個)

國家現代莊園項目(不定)

旅遊扶貧示範項目(不定)

3、循環農業

目前我國重點鼓勵發展循環農業。比如發展種養結合、種養循環等,利用養殖廢棄物和排洩物建設沼氣池、發展有機肥等。一些合作社和企業把農作物秸稈變廢為寶等,都是國家重點扶持的方向。

2017年農業補貼新政策

相關補貼:

糧改飼政策(50-200元/畝)

秸稈綜合利用項目(1-1000萬)

中小沼氣工程(20-70萬左右)

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試點項目(300-1000萬)

4、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

一二三產業融合是這兩年國家政策發力的重中之重,其中又重點扶持農產品加工,主要扶持企業和合作社。從國家到各地基本都出臺了三產融合相關政策,鼓勵“生產+休閒”、“生產+加工”、“生產+加工+休閒”等模式的產業融合發展,原則上不支持純農業生產項目。

2017年農業補貼新政策

相關補貼: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項目(200-300萬)

農產品產地初加工項目(1-34萬)

農產品加工專項補助(20-50萬)

冷鏈物流項目(200-1000萬)

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項目(30%-50%投資額)

圍觀啦,看這些不依賴補貼賺錢的新農人是如何發家致富的!

賺錢的5大新農人典型

1、土豆姐姐:藉助品牌效應銷售土豆年入3千萬元

圍觀啦,看這些不依賴補貼賺錢的新農人是如何發家致富的!

土豆姐姐”馮小燕。1964年2月出生於榆林子洲縣。1983年綏德師範畢業後回子洲從教8年,後轉行調到銅川市到黨政機關工作4年,1994年下海到西安經商至今18年,先後在建築材料、建築工程、酒店、餐飲、物流等領域發展,2009年返鄉創業走進生態馬鈴薯領域,創建了“湧泉居生態馬鈴薯”品牌。

土豆姐姐利用粉絲、新媒體營銷每年銷售土豆超3千多萬元。

2、農民電商王小幫:藉助淘寶賣鄉貨年獲千萬

圍觀啦,看這些不依賴補貼賺錢的新農人是如何發家致富的!

2007年春節,一身疲憊的王小幫回到家鄉農村,支起了一臺從中關村買來的電腦,裝上寬帶上網找創業項目。偶然間,王小幫接觸到淘寶網,電子商務的種子就這樣植入他的生活。2008年8月,王小幫的“山裡旺農家店”在淘寶網正式開業。

因為惡搞而走的王小幫網店生意越來越好,2014年又被馬雲邀請阿里上市敲鐘人,從此隨隨著淘寶而紅邊全國,他網店的年銷售額也破千萬。

王小幫已不滿足於僅在淘寶上經營。“我們對代加工土特產產品質量嚴格把關,並且進行了註冊商標,下一步將進駐天貓、京東等網絡平臺。”王小幫說,為了配合全網銷售,他近期招聘美工、文案,希望組建專業團隊,擴大經營範圍。

3、“多肉王子”陶大飛:產業化經營賣出千萬元多肉植物

80後陶大飛是江蘇句容本地人、 錦鴻家庭農場創始人,因網上賣多肉植物,而被譽為“多肉王子”。2002年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學的是旅遊管理專業,畢業後一度從事酒店管理行業。但創業的夢想在他心中始終無法磨滅。

2006年5月他回到句容開始創業,從事農副產品的配送。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他發現,句容市場上農業項目眾多,但能夠快速穩定盈利的卻寥寥無幾。經過一番市場調研,陶大飛將目光集中在了多肉植物市場,從中發現了巨大的商機。

錦鴻家庭農場通過搭建電子商務平臺,在淘寶設立了“默默多肉園藝”商鋪,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多肉植物的90%以上都是通過線上銷售出去的。由於在銷售過程中非常注重信譽,在淘寶設立的商鋪在眾多同類商鋪中能夠排進前十。良好的信譽大大促進了銷售,銷售最多的一天能夠達到7萬多元。

截止2016年全年銷售額有望突破千萬元,陶大飛將以多肉植物為主題,綜合多種休閒體驗業態,結合電子商務平臺運作,發展成為一個集多肉種植、展示、銷售和農業觀光、休閒、體驗、度假相結合的主題公園,呼應赤山湖溼地公園,成為句容近郊一個別具特色的亮點項目。

4、“中國最閒農莊主”:靠資本運作打造千萬家品牌

圍觀啦,看這些不依賴補貼賺錢的新農人是如何發家致富的!

王利軍是位80後美女莊主。從事農莊行業6年來,先後打造了兩個資本市場上市品牌。如今她一手打造的佳源農業,在沒有花費一分錢廣告費的情況下,農場有機產品的銷售額,從第一年的三百多萬,增長到第二年的一千多萬,預計今年輕鬆超兩千多萬。

在經營上,王利軍採用合夥人、公司化、資本化、農莊加減法等方法論為農場尋找出路。

王利軍在市區開設有機農產品餐廳,為了確保有機蔬菜供應鏈、減少種植成本,王利軍尋找與採用一樣標準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進行合作,大家抱團取暖。同時,分包自己的業務,專注種植,把深加工的業務分包給加工企業,如此可以節約成本,專注做好自己的事情。

同時,採用合夥人顯示公司化,王利軍的佳源農業在成立之初,根據核算出的每個行業的贏利點,拿出一部分股權,引入合夥人制度,成立了商貿、餐飲、物流3個獨立運營的子公司,與母公司佳源農業之間,既是投資合夥人的關係,又是獨立的法人運營單位。這種模式的優點在於我們管理者不用什麼都懂,只需要放開心態,把專業的人才引進來,大家都以主人翁的心態來共同經營好這個平臺。

5、“豪豬大哥”陳志雄:單品產業化實現千萬身價

圍觀啦,看這些不依賴補貼賺錢的新農人是如何發家致富的!

“豪豬大哥”陳志雄,他養豪豬5年,身價近千萬。他的豪豬合作社已經有社員37多戶、豪豬存欄量打6000多頭,2014年銷售各達4000萬元,2015年或破一千萬元。他的創業故事還獲得了獲福建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涉農產業組二等獎。

其實,新農人不僅僅是互聯網,而且要懂企業經營。否則,新農人只能做起來,而不能做大。

陳志雄的做法就是“單品產業化”。陳志雄通過“豪豬”為主線發展成“豪豬豬仔”、“豪豬”、“豪豬合作社孵化”、“豪豬學院”、“互聯網+豪豬”等一系列的產業鏈打造。其突破單純依靠養殖“豪豬”單線盈利的方式,而是採用產業鏈的嫁接,從而提升豪豬價值鏈。

據內部消息,陳志雄的豪豬事業已經形成了價值一個億的豪豬產業生態圈,儼然成為中國豪豬產業化第一品牌。

當下,現象級的新農人已經成為三農領域掘金的弄潮兒。其實,他們的目的也很簡單“把農產品賣出去,把錢賺回來”。未來的新農人將會有更超級的夢想——改變農村生態、實現人生價值。

作者:於曉

農業企業經理人、農村創業者、新農人歡迎加入“農俠會”社群,群主微信:annibaobei0428

更多農業重磅新聞、產業報道、乾貨案例,500萬三農領域的行業人都在訂閱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