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針引線”繡富民之花——黑水縣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農村 農村改革 農民 三農 康巴衛視 2017-06-24

■胡偉 記者 王和斌 羅斯基

2016年,黑水縣順利完成12個貧困村退出、500戶1744名貧困人口脫貧目標,取得首戰全勝。

2017年,在省下達21個村退出、542戶1718人脫貧目標的基礎上,該縣自加壓力,確立了實現28個貧困村退出,799戶2581人脫貧的年度目標。

數字背後,飽含著全縣幹部群眾下好脫貧一盤棋、繡好富民之花的決心和信心。

“全縣上下要勇於擔當、超常付出,下一番‘繡花’功夫,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在黑水縣2017年第二次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上,該縣縣委書記劉雲建對全縣脫貧攻堅提出新要求,各族幹部群眾務必以“繡花”之功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竭盡全力為脫貧事業添磚加瓦。

今年以來,該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為抓手,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培育發展、集體經濟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創建、藏區新居建設等民生工程,精準發力、精準施策,切實把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在脫貧道路上不丟下一戶貧困戶。

“一針一線”勾輪廓

繡花的第一步,列框架、勾輪廓。

今年年初,該縣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精心編制並下發了《2017年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和《22個專項扶貧實施方案》,並配套出臺了《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農業產業現代化工作實施方案》《加快生態效益農業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的實施意見》《盤活集體資產建立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牧民收入實施意見》等文件,為該縣今年脫貧攻堅制定了“操作手冊”、列出了任務清單、排好了落實時間表。

初夏的黑水縣木蘇鄉羅窩村鬱鬱蔥蔥,滿山的果樹長勢喜人。貧困戶王英正在打理果園。“我把家裡的土地流轉給了承包戶,每年土地流轉費就有近4000元。同時,我還長期在基地裡打工,每天做工都有固定的收入。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真是太好了!”王英高興地說。

羅窩村尚有貧困戶11戶29人,如何讓他們儘快脫貧,是各級黨委政府、駐村幫扶工作組關心的大事。在“一溝一片”的規劃下,羅窩村種養殖大戶東生、扎西等牽頭建起了巴熱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等4個合作社,以每畝地260元的價格流轉了村民的土地700餘畝,用於種植蔬菜、中藥材、水果等。

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羅窩村村“兩委”始終將貧困戶脫貧作為要事來抓,將部分貧困戶的土地納入流轉,聘請貧困戶到基地務工,賺取勞務費。東生告訴記者,該村的土地流轉涉及貧困戶7戶,同時,本村和鄰村11戶20名貧困戶長期在基地裡務工。

羅窩村“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之路是該縣脫貧攻堅的縮影。為解決貧困戶缺經驗、缺資金、缺技術等難題,該縣根據貧困村產業多樣化的特點,大力推進龍頭帶動、土地流轉、入股分紅、訂單管理等脫貧增收新模式,助農增收。

一鄉一村脫貧致富只是經驗,全縣脫貧攻堅才是目標。勾輪廓要做到精和細。該縣根據今年擬退出的28個貧困村具體情況以及非貧困村貧困戶摘帽情況,按照不同村所處的地理環境、海拔高低等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因戶而異、因人而異,結合實際制定脫貧之策,解決脫貧過程中的各項問題。

“針針線線”密密縫

“要持續處理好脫貧攻堅中幹部幫扶與群眾主體、村摘帽與戶脫貧、貧困戶與亞貧困戶、貧困村與非貧困村、脫貧與奔康、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已脫貧與正在脫貧七種關係。”今年以來,黑水縣堅持處理好精準脫貧的“七種關係”,“每針每線”把“七種關係”串聯進脫貧攻堅的藍圖中。

去年,該縣脫貧攻堅首戰告捷。已脫貧的這些人如何進一步致富,如何進入“可持續發展”的新軌道,成為了與今年新的脫貧目標任務同等重要的命題。在破解“雙重”難題的過程中,該縣堅持把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教育醫療扶貧、科技扶貧等放在首要位置,攜眾力、舉萬鈞,致力於把“貧窮循環”從源頭上阻斷。

蘆花鎮澤蓋村村民蘇拉認清得益於易地搬遷扶貧政策,從高山搬到國道沿線,日子越過越好,去年已成功脫貧。“以前在高山上,生活很不方便。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們一家搬到了公路旁,真是太高興了。”蘇拉認清脫貧之後,致富的動力更足了。

“針對像蘇拉認清這樣已脫貧的家庭,我們仍然對他們生產生活保持關注,瞭解掌握他們產業發展方面的優勢和難處,用好‘脫貧不脫政策’這個關鍵點。”蘆花鎮黨委副書記王文告訴記者,“脫貧不脫政策”解除了已脫貧戶繼續發展的後顧之憂,同時也為其他建檔立卡貧困戶鼓足了“摘帽”的信心。

用好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政策的另一頭,連接著還未脫貧的貧困戶、貧困村。

晴朗鄉二牛奶村有貧困戶22戶70人,全村耕地面積1450畝。如何盤活這些土地,成了該村貧困戶脫貧的關鍵。

“核桃一直是我們村的主要產業,但核桃生長週期長、見效慢。我們就在‘長短結合’上下功夫,開闢農業發展新模式。”二牛奶村黨支部書記何加學說,今年,該村整合18戶(其中貧困戶2戶)30畝土地,試種岷歸。岷歸從定植到收穫只需要200多天,這是繼“林+菜”種植模式之後,又一種在較短時間內提高收入的種植方式。

從已脫貧村到待脫貧村,產業發展惠及每一戶貧困戶,“針針線線”縫出了黑水百姓的幸福新生活。

“轉針挑線”繡重點

今年是黑水縣脫貧攻堅工作承上啟下之年,也是該縣“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之年。該縣確定了“十三五”期間“一二三四五”的總體發展思路——緊盯脫貧致富奔小康“一個目標”,破解交通、水利“兩個瓶頸”,補齊教育、衛生、精準扶貧“三塊短板”,拓展生態效益農業、生態文化旅遊業、綠色能源工業、現代服務業“四大路徑”,建設活力黑水、法治黑水、生態黑水、開放黑水、幸福黑水“五個黑水”,為該縣今年的各項工作指明瞭方向。

“今年,黑水縣的重點工作仍然是脫貧攻堅,要在產業發展、新型主體培育、電商培育、集體經濟發展這四個方面下大力氣、下狠功夫。”該縣脫貧攻堅工作負責人如是說。

沙石多鄉甲足村依託氣候、景色等自然優勢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村民們腰包鼓了、底氣足了,走上了旅遊致富的快車道。遊客越來越多,甲足村的鄉村旅遊越來越火,村裡的土特產品備受青睞。該村借力鄉村旅遊發展紅火之勢,規劃打造了“愛集市”,線上線下銷售本村的生態土特產品,拓寬了銷售渠道,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愛集市’集中銷售村民的特色農副產品,帶動當地群眾發展電商,拓展致富渠道,增加貧困戶的收入。”“愛集市”經營者三朗告訴記者,去年彩林季,甲足村“愛集市”和村集體經濟生態停車場共收入5萬元,貧困戶人均分紅240元。電商銷售帶動貧困戶增收,成為該縣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一大亮點。

黑水縣脫貧攻堅工作負責人介紹,今後,該縣還將大力實施“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的脫貧模式,集中資源搭建1—2家電商平臺。同時,依託“寬帶鄉村”建設和電子商務平臺,建立移動APP智能終端,支持培育甲足村“愛集市”等31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拓寬特色農副產品線上信息通道,打響黑水生態農副產品特色品牌。

今年以來,黑水縣突出抓好電商工作,大力培育新型支柱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等,突出重點,發揮優勢,把脫貧攻堅工作做實、做細,“轉針挑線”為富民增收鋪設有利條件。

決戰決勝,目標在即。經過近兩年的探索,黑水縣精準脫貧工作圍繞扶真貧、真扶貧、扶貧誰、怎樣扶等問題,因戶施策、因村施策、對症下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產業脫貧機制,“繡花”之功貫穿於脫貧工作始終,一朵朵靚麗的富民之花在猛河兩岸徐徐開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