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機井誰管理誰負責?肥城、定陶這樣做可借鑑

農村 水利工程 三農 農業 齊魯壹點 2017-04-07

幼童不小心墜入機井的事故並不是第一次發生,但到目前為止,不管是國家還是省內,都缺乏對廢棄機井管理的相關政策規定。不過,記者近日經過探訪也發現,我省一些城市關於廢舊機井的管理方法值得借鑑和推廣。

廢舊機井誰管理誰負責?肥城、定陶這樣做可借鑑

嘉祥縣嘉祥鎮陳莊村,有些機井被村民用磚砌了起來。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李巖鬆 攝

機井建設部門眾多

記者瞭解到,目前從事機井建造的部門眾多,包括水利部門、農業部門、發改委、國土部門等,但這些部門大多是負責打井,打井之後的安全監管工作,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記者查詢相關規定發現,在山東沒有針對廢棄機井如何管理的專門規定,也沒有與廢棄機井有關的政策,各級部門沒有對廢棄機井做出相關規定。

雖然缺乏相關規定,但是根據2013年山東省政府簽發的《山東省農田水利管理辦法》,當地政府在機井管理上負有責任。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監督管理,建立健全執法巡查制度和違法行為舉報制度,及時發現和糾正農田水利工作中的違法行為,保障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和工程正常運行。第二十七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農田水利工作的考核,建立和完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及運行維護獎懲機制。

這也意味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門是灌溉機井的主要管理者,按照“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對於灌溉用的廢棄機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為主要責任人。不過,儘管有部分法規規定了政府是主要管理者,但是仍缺乏對於廢棄機井發生安全事故的責任認定和責任追究的專門規定。而且,對於如何處理這些廢棄的機井,從人大到政府,都缺乏相關的規定來認定如何管理,目前,更多的是靠各地政府的自覺。

分類型開展隱患治理

留存影像資料備查

一些地市的做法值得肯定。比如,肥城近來加強了對於廢舊機井的集中排查。

2017年2月底,肥城市就已下發《關於加強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安全防護的通知》,針對水利設施建設重建輕管等問題,全面開展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安全整治工作。

肥城市水利局工作人員介紹,整治工作從3月持續到5月中旬,分為隱患排查、隱患治理、驗收評估階段。“各鎮街隱患排查進度不同,目前都在進行中,最終彙總整理後,逐項開展隱患治理。”

據瞭解,根據隱患類別,隱患治理也將分類開展,制定不同治理舉措。對已經廢棄、確沒有使用價值的機井、塘壩、蓄水池、大口井等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單位(人)對其進行回填、拆除等工作。按照有關標準,安裝安全防護設施,設置醒目的警示牌、安全宣傳標語等。對於比較深、確實無法填埋的機井,採取封蓋井口等措施。

對於正在運行的農田水利設施,必須安裝安全防護設施,設立防護欄,設置醒目的警示牌、安全宣傳標語等。尤其是道路、村莊、學校附近的機井、塘壩、蓄水池、大口井要重點加強安全防護。

對在建、沒有做安全規劃設計的水利工程,相關建設單位(人)要修改規劃,增加安全設施建設內容;新建的水利工程,要做到安全設施與項目工程同時規劃、同時施工、同時驗收,確保不出安全隱患。整治過程中,要保留影像資料備查。整治完成後,還要建立定期維護、巡查制度。

將機井納入統一管理

每眼井都設立警示牌

此外,菏澤定陶的做法也值得借鑑。5日,齊魯晚報記者從菏澤定陶區水務局獲悉,為確保農田水利設施長久發揮效益,該局推進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於2011年成立了定陶潤田灌溉服務中心,按照公司化經營、企業化運作管理模式,採取“服務中心”+服務站+農戶的運作方式,明確產權責任制,將建成後的農田機井、泵站等農田水利設施全部交付該服務中心實行統一管護、統一運行管理。

“服務中心”下轄財務科、辦公室、灌溉服務、維修設備供應站等科室,以灌區為單元下設基層服務站,服務站下設維修應急分隊和村級管理員,由村級管理員具體負責農田水利設施的管理,每眼井都設立警示牌和公示牌,實現責任到人,管理到位。制訂了《潤田灌溉服務中心章程》和《潤田灌溉服務中心管理辦法》,建立了方便快捷的工作流程,並與用戶簽訂了用水協議,村村有管理制度公示牌,戶戶有明白紙,實行一戶一卡一證(聯繫卡、取水證)式服務。

“凡是納入‘服務中心’統一管理的農田機井,皆實施封口覆蓋,通過管道直接將灌溉水輸送到村民的田間地頭。”定陶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王崇坤稱,目前,全區已有四分之一的灌溉區被納入該“服務中心”統一管理。目前從事機井建造的部門比較多,其中就包括水利、農業、國土等多個部門,而對於未納入其中的農田機井,目前還是採取“誰受益,誰管理”的管理方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朱洪蕾 趙念東 薛瑞 通訊員 董民)

編輯:小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