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出現“3不起”,農民年紀越大,感受越明顯,幾乎人人會碰到

農村 農民 不完美媽媽 壹農村 2019-04-08

這幾年,農村的變化,大家有目共睹,吃的更健康,穿的講究舒適講究潮流,網購也在村裡遍地開花,水泥路的修通,使農村人出行更加便利,小轎車也幾乎成為農村家庭的標配,住的方面,不再是低矮潮溼的破舊瓦房,二層、三層樓房鱗次櫛比,房子裡面的空調也是必備,很多農村老人都說現在的小孩最是幸福,不用餓肚子,不用愁沒肉吃。

農村出現“3不起”,農民年紀越大,感受越明顯,幾乎人人會碰到

農村的這些變化都是令人欣喜的,畢竟普通人最大的願望就是吃飽穿暖,但是無論農村變得多好,總會有貧富差距,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追求,也有不同的煩惱,在城裡面,老人上了年紀就退休了,但是有退休金拿,可以跟團到處去旅遊,享受老年生活,但是農村的大部分老人就沒這麼舒適的老年生活,農村五六十歲以及以上的老人,面臨著很多問題,農民朋友還為這些問題起了稱呼“三不起”,分別是“漂不起、病不起、老不起”,而且年紀越大,感受越明顯,幾乎人人會碰到。

先說漂不起。我們大家都聽過北漂、上漂,現在很多農村年輕人、中年人都在城裡打工,畢竟現在生活不容易,學費、醫藥費、人情費、平常吃穿都是需要錢,而且現在物價上漲的如此厲害,靠種地真的掙不了幾個錢。不過很多在外打工的農村人,這種漂不起的情況在45歲以後尤其明顯。

農村出現“3不起”,農民年紀越大,感受越明顯,幾乎人人會碰到

很多農民沒有讀過多少書,在外打工一般從事建築行業,一旦年紀大了,很多工地害怕出事擔責任,一般都不會收老人,流水線上的工作更是如此,老家大伯以前都是在外打工,如今年齡上來,只能在家跟著包工頭幹些短工,出去幹人家都不收了。

至於病不起,那自然是看病花錢太厲害了。現在醫療條件是好了很多,但是藥品、住院費用也漲了幾倍,農村的老人年輕時乾的都是體力活,老了也留下了不少的病根,平常膏藥、胃藥等不停,最害怕的是大病住院,自己攢的錢估計都不夠花的,兒子女兒還得湊,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沒錢真的病不起。

農村出現“3不起”,農民年紀越大,感受越明顯,幾乎人人會碰到

所謂老不起,很多人即使已年過50、60,但真的不敢承認自己老了,不敢躺在床上不幹活,尤其是上面還有父母要養,下面還有孩子要成家,這些老人的父母也有8、90歲了,最是需要人照顧,而農村天價彩禮,孩子還沒娶親,無論自己是否到退休年齡,都得堅持幹活。

以上就是很多農村老人常說的“三不起”,農村老人勞累了一輩子,到晚年也要繼續撐下去,身上仍有重擔,也希望再過幾十年,社會更加進步,農村更加發達,讓老人真正做到頤養天年,不用害怕老去,關於這個話題,你還有什麼要說的,歡迎在評論中留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