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上前線”,群眾“打配合”

農村 三農 合作社 油茶 西部開發報 2017-06-25

——— 雲南廣南集中力量打好脫貧攻堅戰

“一問扶貧政策是否瞭解清楚?二問各項扶貧政策是否落實到戶?三問貧困戶是否真正實現發展產業?四問是否算清楚貧困戶脫貧賬?五問貧困戶檔案管理是否完整?六問各級幹部是否已經盡力去幫扶?”在一次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暨精準扶貧成效第三方評估工作會議上,雲南省廣南縣委書記馬騫林連發“六問”,強調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主要領導不僅親自掛帥,而且帶頭出征,真正把脫貧責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

2015年末,廣南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萬戶、貧困人口9.15萬人,是文山州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自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全縣1.2萬餘名在職幹部掛包幫扶2.3萬戶貧困戶,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聚合資金資源、聚集攻堅力量,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產業支撐添後勁

如何喚醒貧困地區沉睡資源,激活貧困戶致富潛力?關鍵在於找準路子,從資源稟賦中找脫貧良策,在產業發展中實現精準脫貧。

為做到讓貧困群眾短期能掙錢,長遠保增收,既打牢“底子”又拓寬路子,既摘掉“帽子”又拔掉“根子”,廣南縣因村因戶施策,制定了“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發展教育、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健康救助、合作經營、生態補償、金融扶持、政策兜底、資產收益”十條脫貧路徑。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廣南縣大力整合涉農資金集中扶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和種養殖大戶,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小額貸款資金、扶持資金等要素入股參與合作發展。投入1.2億元的雲南東昌油茶生產線投產運營,覆蓋帶動288戶貧困戶增收,探索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做強做大高峰牛產業,投入3000萬元新建萬頭文山牛(廣南高峰牛)屠宰場,探索出了“優惠價出售+保護價回收+貧困戶”、“資金抱團發展+物資補助+保險+貧困戶”、“免費提供飼種+訂單回收+貧困戶”等模式,共有1322戶貧困戶參與發展高峰牛產業。

南屏鎮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基地+企業”的模式建設大牙掃油茶農民合作社,推進4000多畝連片豐產油茶改造增產,帶動全鎮6000畝老油茶林改造增效,預計年內可實現油茶產值300萬元,帶動1192戶5358人貧困人口增收脫貧致富。

為了讓貧困戶有能力走出困境,廣南縣積極在產業扶貧上謀創新、求突破。在面上,緊緊圍繞產業基礎好、群眾發展積極性高的“八寶米、高峰牛、油茶、茶葉、甘蔗、蔬菜”等6大本土特色優勢產業,以打造“句町故地、地母聖境、世外桃源”三大品牌為載體,加快發展鄉村旅遊、電子商務“兩大新興業態”,營造市場環境,創造就業創業機遇。在點上,實行一村一品、一戶一策、一人一技發展產業,通過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小額貸款或自有資金參與合作經營,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與勞務派遣機構合作輸出農村勞動力,聘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生態護林員等渠道,變“大水漫灌”式投入為“精準滴灌”,變“撒胡椒麵”式幫扶為“靶向治療”,脫貧攻堅路上的“硬骨頭”被一一啃下。

打牢基礎補短板

“我做夢都想不到會修得起房子。”篆角鄉石碑坡村民張永發感慨萬分。三年前,這個彝族花倮族聚居的村寨還是一個絕對貧困村,隨著整村推進、一事一議、美麗鄉村等扶貧項目的實施,先後投入各類資金1000餘萬元,有效解決了石碑坡村近400名花倮群眾的吃穿和教育、衛生、住房問題。

與產業支撐脫貧同步的是,基礎設施“補短板”、易地搬遷“挪窮窩”、教育培訓“斬窮根。廣南縣委、縣政府對症下藥,出臺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措施,共整合32.27億元投入扶貧領域,切實破解貧困群眾住房難、出行難、飲水難、就醫就學難、通電通訊難和人居環境改善難等”六難“,勾勒出一幅暖心的動人畫卷。

為讓更多寒門子弟能夠用知識改變命運,廣南縣雙管齊下,經濟上加大資助力度,為義務教育階段貧困生繳納人身安全保險、學平險,補助貧困寄宿生家校往返車費,免除在縣內學校就讀貧困生的學雜費、住宿費,為貧困幼兒入園每人每年補助300元,高中階段貧困生每人每年資助2500元,給予錄取大學的貧困生相應補助和獎勵;教育上推行”全員育人導師制“,全縣老師和貧困學生結對,通過思想引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和課業輔導,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針對因病、因殘致貧問題,廣南縣免除貧困人口住院起付線。貧困人口在門診、住院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後,剩餘部分按80%給予醫療救助,特困供養對象給予100%救助,並全額為喪失勞動力貧困人口代繳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將43種重大疾病報銷封頂線提高至20萬元。另一方面實施貧困殘疾兒童救治項目和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出臺方案專項補助重度殘疾人和困難殘疾人,提高殘疾人補償比例。

幹部”上前線“,群眾”打配合“,廣南扶貧,扶出的是攻堅克難、提速趕超、同步小康的精氣神,夯實的是百姓富與生態美同頻共振的基石。

(本報記者 肖 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