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張店區打造“精、準、優”科技扶貧新模式

農村 農村改革 三農 農業 新華網 2017-06-26

新華網濟南6月23日電(通訊員王曉萍 楊國強)6月22日,筆者從淄博市張店區獲悉,近年來張店區中埠鎮強化“貧”根的分析與治理,走出一條精、準、優相結合的科技扶貧路,架起了群眾脫貧致富的連心橋。

突出“精”字:強化科技扶貧的特色引領

科技扶貧只有結合地方特色才能“接地氣”,才能精確。中埠鎮根據黑鐵山林果業發達,尤其是大王桃遠近聞名的優勢,建立了大王村憲義園藝場產業扶貧基地,大力發展優質大王桃種植,通過採取資金注入、免費提供技術培訓、引導發展觀光采摘等模式,在幫助扶貧基地更新種植品種、做大產業鏈條的同時,帶動20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

突出“準”字:強化科技扶貧的需求效應

科技扶貧只有與實際需求緊密結合,扶貧才能準確。中埠鎮針對貧困人口中大多為老弱病殘、且沒有勞動能力人員多的情況,投資128萬元新上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利用鎮政府、成教中心、鎮衛生院、中小學校等公共建築的樓頂,建設裝機容量為188KW的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可獲益18.3萬元,用於全鎮153戶貧困戶分紅,發揮了光伏發電收益期長的優勢,實現了貧困戶的徹底、長期脫貧。

突出“優”字:強化科技扶貧的優化設計

科技扶貧只有技術優化,才能確保扶貧項目帶動性強、覆蓋面廣、受益者眾、扶貧率高、返貧率低。為鼓勵農民參與特色農業生產,中埠鎮每年聘請專家對貧困戶進行免費培訓,支持種養大戶擴大果園、養殖等基地,推廣現代農業技術,通過產業項目帶動300多戶貧困戶增收。除發展特色產業,大力推進土地流轉,通過開展農業招商,引進種養大戶創辦基地,運用市場手段推動規模化經營,發展“短平快”產業,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致富夢。目前,中埠鎮155戶貧困戶中就有75戶實現了土地流轉,流轉土地83畝,通過土地集約化經營,讓75戶貧困戶實現了增收。(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