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 科技先行

王迎霞 通訊員 馬媛媛 田芳

放暑假了,寧夏師範學院教師張志峰和劉運節卻全然沒有休假的意思。

聽說中衛市中寧縣徐套鄉的硒砂瓜正在遭遇嚴重的病蟲害,7月20日,學校暑期正式開始的第二天,兩人就從固原市直奔瓜地。是的,他們除了教師還有另一個身份——科技扶貧指導員。

而這個暑假,寧夏師範學院為了響應寧夏科技廳發出的“科技扶貧指導員暑期下鄉倡議”,將有8位教師組團分批下鄉,為農戶送去最直接的科技需求。

“我區廣大科技扶貧指導員主要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所以在暑期到來之際,我們倡議他們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一線,踐行初心使命,不斷提高科技扶貧成效。”寧夏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郭秉晨說。

依靠科技,170人脫貧攻堅戰成效明顯

在中衛,硒砂瓜因為個大、甘甜、皮厚、耐存而獲譽“戈壁西瓜”“石頭縫裡的西瓜”。它是寧夏農產品走向全國的一張綠色名片,也是瓜農心中的“金疙瘩”。

由於今年陰雨天較多,氣溫相比往年較低,硒砂瓜青皮病普遍,尤以徐套鄉大灘川村最為嚴重,張志峰和劉運節第一站便緊急趕到這裡。

講解發病原因及如何預防、用藥,針對個別農戶發現空心瓜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供對策……每到一處,他倆不到幾分鐘就會被數十名瓜農團團圍住,成了村裡的“網紅”。

村支書馬光忠感慨並建議道:“這種指導太及時了,你們能不能在農閒時候組織一個硒砂瓜種植培訓班啊?瓜農現在最缺的不是資金,而是技術。”

只有知民情,才能謀民利,解民情。

2018年,寧夏科技廳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選派170名科技人員作為科技扶貧指導員,派往全區“五縣一片”的170個深度貧困村開展“一對一”定點幫扶,並結合產業需求和專業特長組成37個科技扶貧指導員工作隊,投入1000萬元實施了37個科技扶貧項目。

一年來,在科技廳的統籌協調和相關單位的積極配合下,科技扶貧指導員累計開展優質玉米、馬鈴薯、枸杞、中藥材、小雜糧等特色作物種植和肉牛、肉羊養殖等技術培訓398場次,培訓農民1.8萬人次,培育科技示範戶1225戶,引進推廣種養殖新品種81個、配套新技術86項。

另外,他們還為農戶發放技術、科普、政策資料2萬餘份,向貧困戶贈送優良種子、生物肥料、生產機械等物資,讓農戶真正得到實惠。

一條深度貧困地區依靠科技助推脫貧攻堅的新路,正越走越寬。

依託項目,科技要素助推貧困地區發展

"

精準扶貧 科技先行

王迎霞 通訊員 馬媛媛 田芳

放暑假了,寧夏師範學院教師張志峰和劉運節卻全然沒有休假的意思。

聽說中衛市中寧縣徐套鄉的硒砂瓜正在遭遇嚴重的病蟲害,7月20日,學校暑期正式開始的第二天,兩人就從固原市直奔瓜地。是的,他們除了教師還有另一個身份——科技扶貧指導員。

而這個暑假,寧夏師範學院為了響應寧夏科技廳發出的“科技扶貧指導員暑期下鄉倡議”,將有8位教師組團分批下鄉,為農戶送去最直接的科技需求。

“我區廣大科技扶貧指導員主要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所以在暑期到來之際,我們倡議他們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一線,踐行初心使命,不斷提高科技扶貧成效。”寧夏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郭秉晨說。

依靠科技,170人脫貧攻堅戰成效明顯

在中衛,硒砂瓜因為個大、甘甜、皮厚、耐存而獲譽“戈壁西瓜”“石頭縫裡的西瓜”。它是寧夏農產品走向全國的一張綠色名片,也是瓜農心中的“金疙瘩”。

由於今年陰雨天較多,氣溫相比往年較低,硒砂瓜青皮病普遍,尤以徐套鄉大灘川村最為嚴重,張志峰和劉運節第一站便緊急趕到這裡。

講解發病原因及如何預防、用藥,針對個別農戶發現空心瓜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供對策……每到一處,他倆不到幾分鐘就會被數十名瓜農團團圍住,成了村裡的“網紅”。

村支書馬光忠感慨並建議道:“這種指導太及時了,你們能不能在農閒時候組織一個硒砂瓜種植培訓班啊?瓜農現在最缺的不是資金,而是技術。”

只有知民情,才能謀民利,解民情。

2018年,寧夏科技廳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選派170名科技人員作為科技扶貧指導員,派往全區“五縣一片”的170個深度貧困村開展“一對一”定點幫扶,並結合產業需求和專業特長組成37個科技扶貧指導員工作隊,投入1000萬元實施了37個科技扶貧項目。

一年來,在科技廳的統籌協調和相關單位的積極配合下,科技扶貧指導員累計開展優質玉米、馬鈴薯、枸杞、中藥材、小雜糧等特色作物種植和肉牛、肉羊養殖等技術培訓398場次,培訓農民1.8萬人次,培育科技示範戶1225戶,引進推廣種養殖新品種81個、配套新技術86項。

另外,他們還為農戶發放技術、科普、政策資料2萬餘份,向貧困戶贈送優良種子、生物肥料、生產機械等物資,讓農戶真正得到實惠。

一條深度貧困地區依靠科技助推脫貧攻堅的新路,正越走越寬。

依託項目,科技要素助推貧困地區發展

寧夏:科技扶貧指導員暑期下鄉忙

如倡議書中所稱,倡議科技扶貧指導員暑期下鄉,“靠的不僅僅是格局和情懷,更要懂農村、愛農民、幹實事、求實效”。

寧夏科技廳副廳長劉常青指出,針對全區深度貧困區草畜、馬鈴薯、小雜糧、中藥材等脫貧產業發展技術需求,科技扶貧指導員應“急農業技術之所需,想農民增收之所想”,不斷增強科技扶貧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具體而言,就是圍繞農民生產生活、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業企業發展、村集體經濟發展、示範基地建設、本土化技術人才培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組織技術需求調研,凝練服務方向,尋求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要依託各類科技扶貧項目和科研基地開展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利用先進適用技術幫助農民、引導農民、帶動農民,促使科技要素向貧困地區集聚。

7月19日,此次科技廳暑期下鄉倡議書一出,寧夏科技扶貧管理群裡瞬間點贊刷屏。

“把科研論文寫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送到農民家!”記者看到,寧夏師範學院、寧夏大學、中衛市海原縣科技局等單位紛紛表示將盡快安排工作。

而寧夏農林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樑小軍的一席話,更是引發共鳴。

他說,“扶貧、扶志、扶智”成效凸顯,幫助貧困戶樹立了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和堅定信心,也極大地激發了農戶奔小康的內生動力。作為科技扶貧指導員,這當是大家永遠的初心。

據瞭解,為建立科技扶貧長效機制,寧夏將繼續圍繞貧困村特色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能力提升等方面做文章,並鼓勵基層用“創業式扶貧”作為這場戰役的先鋒。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