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平縣下營子村有這樣的精準扶貧黨員

農村 三農 中藥 農民 河北新聞網 2017-07-17
灤平縣下營子村有這樣的精準扶貧黨員

在下營子村中藥草生產園區,扶貧工作組的幾位專家在做田間調查分析。路軍攝

灤平縣下營子村有這樣的精準扶貧黨員

長勢旺盛的中藥草園區更成為一處觀光園。 路軍攝

有這樣一支由承德土肥、種子、經作、農機等專家組成的黨員扶貧團隊,他們扭轉過去根深蒂固的“輸血式”扶貧方式,謀劃“一地生四金”,扶持發展中草藥產業。

“攻堅克難200 天,敢叫下營換新顏!”他們身先士卒的拼搏精神感染著黨員群眾,激勵著立志脫貧的鄉親們,而他們以強大的科技力量注入扶貧攻堅的新扶貧方式更令人讚歎——

在灤平縣下營子村,有一支特別能戰鬥、特別肯吃苦、特別講奉獻、特別有抱負的精準扶貧黨員團隊。

他們牢牢銘記黨中央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

他們深深銘記省領導關於《河北省燕山(灤平)中藥材經濟核心示範區建設方案》批示精神,以新技術、新理念、新產業為精準扶貧注入靈魂,短短的200 多天,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扶貧攻堅業績。

他們就是承德市農牧局派出的由土肥、種子、經作、農機等專家組成的黨員扶貧團隊。他們堅韌無私、忘我犧牲,用自己的汗水與智慧譜寫了新時代燕山深處一曲曲精準扶貧的紅色旋律。

· 一·

團隊的領頭雁是駐村書記劉樹新。當我走進精準扶貧團隊駐地辦公與宿舍二合一的簡陋屋子,一個隊員說:“劉書記正在村子裡安排工作。”

我腦子裡早已經裝滿了問題——如何想到利用中草藥產業來扶貧?貧困戶現在的生活怎麼樣?工作組一天主要的工作是什麼?在村中心我見到了劉書記,他頭髮稀疏,著一身素樸的淺藍色襯衫,憨厚、敦實,就像村裡的一位普通農民,正與幾個村幹部站在街道邊兒議著事。幾百個忙碌的日子,他早融入了下營子村這片深情的土地。他回頭向同事交代了一下工作,就招呼我邊走邊談。

乾淨整潔的道路兩邊一朵朵金盞菊編織成飄曳的綵帶,一道道黑瓦白牆裡屋舍儼然,幾家房門邊兒粘貼一枚橢圓形牆貼,醒目的文字“三角梅小院”“一品紅小院”洋溢著溫馨祥和。路邊,有散工埋頭修飾院牆或給地面鋪砌嶄新的方磚。

“工作組來之前,村裡還是黃土路,雨天一腳泥,晴天一身土,房前屋後亂堆亂放柴草秸稈等,現在你看看……”劉書記語調低沉舒緩,自豪之情如清溪之水緩緩流淌。

“我正要去上邊的田裡看一看,要不,咱們一起去。”劉書記樂呵呵地說道。我跟著他,向中藥草生產園區走去。

不久前落了一場好雨,路邊的田裡還微微潤溼,道路北側的田間,種植著射干、土貝母、黨蔘、紅花、桔梗等藥材,有的枯黃成熟,有的碎花綻放,粉色的、潔白的、深紫的,如星星閃亮耀眼。山北一層層新修的梯田披綠戴翠。劉書記說,那裡原來是低產的斜坡地,工作組來了後改造成了規整的梯田,栽種著山桃、黃芪、黃芩、北蒼朮等。言及藥草與貧困戶生活,他有說不完的話,這藥草園就像劉書記珍愛的眼睛,每一天不來看看,心裡就好像缺少了什麼。

一塊成熟的藥田彷彿金色的海洋,幾十人正埋頭捋著如墨玉似黑珍珠的藥果。我問一位大嫂:“工作組進村之前做啥活兒?”她笑了,心直口快地說:“那還能幹啥?家庭婦女,圍著鍋臺轉唄!”一個漢子說:“現在給合作社幹活收入穩當,以後日子有奔頭了!咱大夥兒真得感謝工作組呢!”質樸的話語裡透著喜悅與憧憬。

劉樹新深有感觸地說:“真要拔窮根,沒有一個好產業不行。”思想決定方向,工作組一進村就在劉書記的帶領下,多次深入貧困農戶談心,掌握村裡有一戶農民過去離家在外創業,回村後成立了一家藥材公司,工作組與他幾番心貼心的思想交流,夯實了他為村裡貧困戶辦實事的決心。最終決定,吸納下營子村貧困戶以“入股”藥材合作社形式整體脫貧,專家組給合作社、農戶提供技術支撐。“這些貧困戶加入夏贏中藥材合作社後,已經是‘一地生四金’了?”劉書記見我疑惑不解,就簡單地講何謂“四金”:“貧困戶土地流轉生租金,每戶扶貧資金入股有股金,來合作社打工掙薪金,發展休閒觀光家庭服務業收現金。”

我欽佩他們取得的扶貧業績,而劉書記並不滿足,他要與專家組一起用科技的力量謀劃、帶領全村人走向文明富裕。一條平整的水泥盤山路宛如飄帶,梯田裡藥草芳香,果樹枝頭果實累累,樹下,一壟壟的黃芩等藥材長勢旺盛。劉書記說,村裡已經實現了“果藥”“糧藥”“藥藥”等間作形式,切實提高單位土地的效益,提高農民的收入。

在黃芩谷,我見到了“下營子村中藥材核心示範區示意圖”,劉書記指著開滿五顏六色中藥花兒的山谷溝壑與時尚漂亮的農家院、藥膳坊、藥茶廠、科研基地等,訴說著他和工作組的科學謀劃與美好願景。在他堅毅與充滿希望的眼神中,我相信,不久,下營子村就會成為北方最靚麗的一座中草藥花海小鎮,吸引八方客來此觀光旅遊,那時的下營子將更富裕、更文明。

· 二·

領頭雁搏擊長空,雁陣裡的群雁自然也振翅奮飛。

我一進門,看見靠門口坐著一位頭髮黑白相間、精瘦幹練的中年人,他是駐村隊員於寶海。他一邊與我談話,一邊從電腦中傳著扶貧經驗總結等資料。有幾位步履匆匆的工作組成員進屋,要麼與他談論工作,要麼取走資料。一個小夥子與我握手後,就再也“不理我”了,埋頭筆記本前,只聽得他噼裡啪啦地敲鍵盤聲,似乎感受到“金戈鐵馬”的緊張與激情。

十幾分鍾後,於寶海松了一口氣,領著我去走訪貧困戶。一路上,他眉宇飛揚、興致勃勃,言及村裡貧困戶情形,如數家珍,這個村的百姓冷暖都裝在這個看似瘦弱不堪的漢子的心裡。你看,他手指著左邊乾淨整潔的小廣場,這裡原來是狗窩,垃圾成堆,破爛不堪。“有風三尺土,下雨一灘泥”啊!

一位貧困戶深有感觸地說,原來窮得叮噹的,過一天說一天,現在你看看,打牌玩兒的、打架鬥毆的、站在牆根兒一起聊大天的都不見了,幹活就掙錢多好!

我問:變化的深層原因是什麼?他娓娓而談,有很多讓人感動的故事。工作組一進村,經調研確定貧困戶後,於寶海他們就挨家挨戶進行思想動員,“治窮先治愚”,以中藥產業扶貧是立足下營子山區實際的一條特色之路、一項朝陽產業,如何走進貧困戶的心裡,扭轉過去他們根深蒂固的“輸血式”扶貧方式,他們確實下了一番大工夫。一次談心不行,就兩次、三次……貧困戶不明白,他就給他們講述“土地生金”的新路子。貧困戶擔心扶貧資金入股後,有風險,於寶海等人就告訴他們,入股資金可以保本,還有利息,藥草包銷路,一年分3 次——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發放現金……思想通了,扶貧工作就打開了一扇門。

於寶海說:“去年那真是最忙的時候,整修梯田、手把手教給貧困戶旋耕、施肥等方法,藥苗長起來就除草、澆水,一天有幹不完的活兒。晚上還要整理田間記錄,開碰頭會,總結一天的收穫與不足,然後寫工作日誌,休息時倒在床上,腦瓜子一沾枕頭就著了。現在,我們工作的方式都完全變了,早晨,老早就起來,山上轉悠一圈兒,看到身邊綠油油的藥草苗,呼吸清新的空氣,思路就像精靈,有時候,瞬間就來了,大夥在散步的時候就把工作幹了……”

這支充滿向心力與凝聚力、充滿拼搏精神的黨的群體,在農村的沃土中就這樣向貧困發起總攻。

· 三·

我們來到貧困戶幹活的田地,遇到了工作組的王佔華,他一身迷彩服,綠膠鞋上沾滿泥土,正樂呵呵與農民交談。當他得知這位農民兄弟已經熟練掌握了旋耕等技術後,又詢問起最近的生活狀況,關懷之情溢於言表。

“攻堅克難200 天,敢叫下營換新顏!”這些黨員幹部從駐村一開始,就用這樣充滿雄壯豪氣與巍巍信念的口號激勵自己。他們不懼初春的料峭寒意,不懼夏天的炎炎曝晒,曾經連續作戰64 天不回家,雙手磨出了厚厚的繭子,一個個晒成了“黑非洲”。工作組身先士卒的拼搏精神感染著下營子村的黨員群眾,激勵著立志脫貧的鄉親們,他們以飽滿的熱情與勤奮的勞動改變著下營子的面貌,改變著自己的精神面貌。

在中草藥田間,我見到了一些很陌生的草藥,也見識了一些新知識。王佔華指著地裡的黃芪說:“你看,這黃芪根可以入藥,葉子可以製茶。”而這不過是他們用科技力量改變單位面積效益的小小一幕。在下營子,他們就像負重的駱駝,不知疲倦,一手在田間地頭勞動,一手研究科技創新。他們集思廣益,注重實踐,不僅改造適合中草藥種植的農機具,還提煉出了黃芪、黃芩等藥材的技術規程,總結出了苦蔘、丹蔘、板藍根、知母、紅花等42 種中藥材的栽培要素以及旱作節水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套種穀物、路邊間作、梯田坡地再利用等方法。貧困戶的頭腦吸收了科技的智慧與力量,身上也似生出了翱翔雲天的翅膀。

“我們特有成就感。”於寶海說這話時,一臉綻開的笑容。我看見,他的脖子上圍著一條毛巾,等到下午工作完畢,見他轉身有些僵硬,才知道他的脊椎有病。這個特別能戰鬥的隊伍,不少人都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各個都是“拼命三郎”,他們一走入田間與鄉親們在一起,就神采奕奕,精神勁頭十足,就忘記了病痛與困難。在與於寶海、王佔華、徐鵬、王英俊等人的交談中,我被他們滿懷熱情的工作鬥志感染著,被他們以強大的科技力量注入扶貧攻堅的新扶貧方式震撼著。中午,他們從各自崗位回來了,言談幾乎都離不了扶貧、美麗鄉村建設、鄉親們的精神變化等等。他們跟我說,下營子村有一個老大爺,都快70 了,現在開始寫詩了,這令我眼前一亮。我想見見他。

飯後,工作組並沒有午休,又走向了各自的工作崗位,他們只留下於寶海一人組織召開村民座談會。我見到了農民詩人王祥,他坐在那裡,一直微笑。旁人介紹,他耳朵有些背,我問一句,挨近他的村支書就“翻譯一句”:“老人家您今年多大歲數”?他伸出手指頭比劃,應聲說:“66 了。”我再問:“過去幹啥?”他朗聲回答:“還能幹啥,這麼大歲數過去也沒人用啊!”現在呢?“給合作社幹活,一天100 元。”於寶海插話道:“老人家,把你寫的詩歌給我們讀一讀怎麼樣啊?”他站起身高聲誦讀:“遠看群山嶺連嶺,近看藥田花如海,燕山山脈多秀美,藥材花香撲面來。農業專家下鄉來,藥材田裡巧安排,精心指導細耕耘,一片誠心為脫貧……”一首首詩歌沾滿了泥土的芳香,猶如一枚枚綻放的山菊。我入神地聽著,情不自禁鼓起了掌。如今,美好的生活如春天的百靈鳥,催開了老人的詩情逸緻。

離開下營子,我的心亦如路邊蓬勃怒放的金菊,一片燦爛。我深信,下營子村的未來因為這支團隊的無私奉獻而一定輝煌!

承德日報特約撰稿人路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