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下身子幹實事——東營日報社駐徐家村下派幫扶工作紀實

農村 農民 三農 農村改革 東營網 2017-05-27

“幫扶工作組是來幹實事的。這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村容村貌、村民精神狀態大改變,老徐家成新徐家了!”說這話的是東營區史口鎮徐家村老支書徐芹照,他說,這麼多年來徐家村從來沒有過這麼大的變化,“一提起俺村,鄰村都很羨慕。”這個讓鄰村羨慕的徐家村的蛻變要從2015年7月說起。

2015年7月,東營日報社下派幫扶工作組來到徐家村,按照“黨建強村”一個統領,“鄉村文明、關心老少”兩大重點,“基建便民、產業富民、文化惠民”三大工程的工作思路,開展幫扶工作,規範提升村級事務管理水平,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促進農業增收農民致富。如今徐家村已成為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示範村、東營市市級生態村、東營區生態文明村,建有省級示範農家書屋、市級優秀歷史文化展室、全市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志願服務站。

做老百姓最關心的事

走進徐家村,村文化大院前6米寬的柏油路從村東一直通往村西,馬路上的分道線也是格外顯眼。老支書徐芹照站在路邊說:“俺們村比別的村好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徐芹照的讚美是對下派幫扶工作組兩年來幫扶工作的充分肯定。下派伊始,駐村第一書記高汝民在徵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幫扶思路——先把老百姓最關心的事做好。

幫扶資金首先要用在群眾最關心的事情上。工作組協調資金對新村柏油路罩面4000平方米,硬化老村衚衕巷道8000多平方米,對主要道路地溝加蓋蓋板,實現了公路“戶戶通”。現在走進徐家村,全村只要有村民居住的地方,都是硬化了的道路。對文化大院進行提升,鋪設花磚、粉刷牆壁,完善功能配套,方便村委辦公、村民辦事。修建2000平方米文化廣場,增設籃球場、多功能體育健身路徑等,方便村民開展文體健身活動。同時,粉刷沿街牆立面,在主要街巷噴繪“仁義禮德信孝廉”及民俗等彩繪,徐家村面貌煥然一新。

在做好群眾最關心的道路建設、廣場修建的同時,工作組把“關心老少”困難弱勢群體作為工作重點。連續兩年,聯合美年大健康、市人民醫院對60歲以上老人開展健康查體、義診活動,並送去部分常用藥品。採訪中,村民們說工作組做的實事可不止這些呢!每年老人節看望慰問80週歲以上老人和貧困戶,送去油、米、面等慰問品;“七一”走訪慰問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六一”給孩子們送書包、文具;組織黃河口晚刊小記者為老人打掃屋子,同村裡孩子結對;在村裡建起志願服務站,動員社會力量為徐家村進行多形式的一對一結對幫扶和志願服務。

“第一書記來了後光辦實事,做的事都是老百姓最關心的事,老少爺們們都很擁護。”村老黨員徐壽堂說。

文化幫扶代代傳

文化在農村需要傳承,農民也需要豐富的文化生活。2016年5月4日下午,徐家村愛心書屋暨標準化農家書屋啟動儀式舉行,這是全市首家農村青少年書屋,也是全市首家聯入圖書管理系統的農村書屋。這一幫扶行動標誌著農家娃也能隨時看書借書了。

為何要建這麼一個書屋,高汝民有著自己的考量。“村裡孩子特別多,僅6歲至14歲的孩子就有50多個。”高汝民說,“書屋成立之前的徐家村,借書看對於孩子們來說十分陌生,孩子們想要借書只能到城裡的圖書館。從徐家村到市區至少需要20分鐘車程,對農村孩子來說這顯然不現實。”正在為建書屋犯愁的時候,東營區第七期中青班全體學員聯合東營區一中師生捐贈了4000多冊書送到徐家村,建起了愛心書屋。走進書屋,“閱讀,夢開始的地方”“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改變自己”幾個大字映入眼簾,藍天白雲、絢爛的七色彩虹將書屋裝飾得文化氛圍濃郁。每到週末,這裡成了孩子們最喜歡來的地方。

在農村,大人們下地幹活或外出工作,一到寒暑假孩子們就成了沒人管的孩子。工作組駐村不到20天,就開設了“第一書記校外課堂”,徐家村及周邊村30餘名放假在家的中小學生參加。90後下派幹部趙世龑主動承擔了教管孩子們的任務,還發動志願者來村給孩子們上課。2016年暑假,“熒火蟲課堂”大學生志願者黃川到徐家村,配合“第一書記校外課堂”同村裡孩子們一起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課業輔導、國學文化、手工操作等活動。

村文化大院西,一處由村民自住院落改建的民俗館非常有特色和典型性。展館以“不忘鄉愁,記住鄉情”為主題,內設生活館、村史館、遊藝體驗館、木工間、農具間、糧倉等六個覽室。民俗館復原了舊時生活場景,展示了200多件老物件,展現了農村的歷史沿革和發展變化。

“不管是在外工作回家看看的,還是外來旅遊的,都會來民俗館裡轉一轉。文化幫扶源遠流長、代代傳承,是祖祖輩輩受益的事情。”徐家村黨支部書記徐玉缽對農家書屋和民俗文化館的建設豎起大拇指。

產業幫扶富村民

在做好基礎設施幫扶和文化幫扶的同時,工作組又在想點子——做點什麼能讓村民富起來?

徐家村村民多數種植玉米、小麥、棉花等傳統作物,外出務工人員從事綠化、駕駛、建築等行業的較多。怎樣讓村民有一個穩定較好的收入是工作組一直思考的問題。在瞭解村情民意的基礎上,工作組幫助村民發展培育農民合作社,擴大蓮藕面積,申報農產品商標,打造地方品牌。利用“互聯網+”,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僅去年,幫助村民銷售葡萄2500多公斤。

村民因年齡原因和土地收益差,很願意把土地流轉出去。工作組多方聯繫企業來村投資。目前,一企業投資的集農耕教育、鄉村旅遊、休閒農業、智慧農場、生態餐廳、民俗文化、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綜合主題農場正在緊張建設中。工作組去年幫助建設了50kw光伏太陽能發電項目,今年又利用扶持資金,建設了120kw光伏太陽能發電項目,僅這一項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0多萬元。

得知這批下派幫扶工作即將到期,村民徐炳桂說:“真捨不得高書記走啊!”不到兩年的時間,幫扶工作組不斷地為徐家村村民送文化、送健康、送技能、送愛心,村民們都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上!(記者 李言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