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西村的幸福嬗變——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駐辛西村下派幫扶工作紀實

經濟 三農 農業 舞蹈 東營網 2017-06-24

這兩年利津縣陳莊鎮辛西村的變化可真不小:一條條平整的水泥路鋪起來了,一間間寬敞的村委大院建起來了,聳立的門樓豎起來了,嶄新的廣場上村民跳起舞來了,村集體也富起來了……這一切的變化得從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下派幫扶工作組入駐開始說起

從“機關大院”到“村委小院”,從“蹲辦公室”到“走鄉間路”,從“咬文嚼字”到“家長裡短”,離開城市,深入農村,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駐辛西村第一書記李聳說他心裡很沒底。“我們拿著本子,挨家挨戶走訪調研,有坦誠相待的,有略有疑惑的,還有人用質疑的口氣問我們‘我們村基礎這麼差,估計你們在這呆不了多長時間。’”面對這種質疑,他們頂著大雨,踩著泥濘的土路,走遍了全村,實地察看村內道路的真實現狀;頂著炎炎烈日到田間瞭解農耕情況。這些行動,讓村民們感動了:他們真是來辦實事的。

黨建引領增強凝聚力

下派伊始,李聳就意識到,團結好村“兩委”班子,是做好農村一切工作的關鍵。駐村以來,工作組始終注重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打造一支團結協作、為民負責、創新求變、具有較強戰鬥力的村“兩委”班子隊伍。

無規矩不成方圓。“先把規矩立起來,再把機制建起來。”李聳介紹,幫扶工作組重新修訂了辛西村村級組織制度彙編,使各項制度更加完整。為了促進集體議事常態化,工作組按時參加村民代表議事會和黨員代表會。同時,把“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制度落到實處,將事關全村經濟發展和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都提到會上討論表決、會後及時公開公示。

針對黨員責任心不強、主動性不足的問題,工作組實行黨員劃片聯戶工作制度,做到每戶村民都有黨員聯繫,每個矛盾都有黨員化解。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村“兩委”工作更加規範了,成員之間更加團結了,班子更有威信了。更重要的是全民參與、黨員包片、定期考核、獎懲公開的村莊長效管理機制開始形成。

結合辛西村情況,工作組設立了22個黨員責任崗,制定了辛西村黨員管理制度,定期組織黨員大會,讓每一名黨員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把黨建工作任務具體化,確保黨組織正常開展活動,提高了黨員隊伍素質和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設施幫扶實施鄉村文明行動

每次入戶走訪,李聳時刻帶著民情日記本,聽民情、察民意,瞭解群眾呼聲。在他的民情日記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辛西村每家每戶的詳細情況和群眾反映的重點問題。

“雨季出不去”、“出門兩腳泥”是全村老少的一塊心病,村民要求修路的呼聲很高。“老百姓急需的事就是第一書記的首要工作。”李聳說,他們把道路硬化工程作為重點推進的幫扶項目之一,在廣泛徵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劃定了硬化37條村內主要道路和環村道路的工程方案。為保證工程質量和建設進度,他們堅守在工地,對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全村男女老少也參與到修路中來,主動清理道路雜物,給工程隊送水送飯。2016年5月,在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的大力支持下,投資112萬元,歷時兩個月,為村內修建了37條道路,全長3210米,全村道路實現戶戶通,徹底解決了“出行難”這個困擾群眾多年的問題。

辛西村村委會辦公室建於1985年,因建設時間較長,屋頂漏雨,門窗破損變形,屋內潮溼陰暗,無法滿足村“兩委”辦公和群眾辦事、活動需要。為此,工作組向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彙報出資80萬元,新建了文化大院及文化廣場。

每到夜晚和農閒時,村民們聚集到文化廣場,大人們跳舞健身,孩子們盡情玩耍。在文化廣場跳廣場舞的村民說:“我們再也不用去別的村跳舞了,咱們這也有舞臺也有健身器材,過不了多久他們都會來咱們村跳呢。”

“現在我們走在街上,村民們總是拉著我們去家裡坐坐,聊聊家常,絮絮對黨的感謝。他們真正將我們當成了村裡的一員,當成了他們的家人。”李聳說。

精準扶貧不讓一戶群眾掉隊

敞開心扉,說百姓話,拉百姓事,和群眾打成一片,群眾才能把你當親人。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工作組認為,要想促進幫扶村實現長遠穩定發展,除了幫扶基礎設施外,還需要有可以持續“造血”的產業項目。

入村不久,工作組帶領村“兩委”成員和黨員群眾代表,到明集鄉、鹽窩鎮、利津縣街道等地參觀學習大棚種植、辣椒、淺水藕、甘薯機械化栽培等種植技術。通過實地調查和走訪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經濟大戶、特困戶等群體,在徵詢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辛西村“發展特色種植、搞活第三產業”的發展思路。

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幫扶組考察光伏項目,投資32萬元在辛西村文化大院安裝了40千瓦分佈式光伏電站,實現村集體年收入5萬元的目標,解決了村集體常年無收入的現狀,村集體經濟破了殼。

每到兒童節、重陽節、春節,他們都購置各種生活用品,看望村裡的孩子、老人和困難群眾。兩年來,先後對困難兒童、老黨員送去慰問金及慰問品價值近20000元。組織80多名70歲以上老人進行了免費查體。

一系列精準幫扶措施的推進,使得辛西村煥發了勃勃生機和活力。從道路、文化大院、廣場和門樓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到光伏太陽能產業的實施,辛西村迎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正向著美麗、富裕、文明的新農村邁進。 (記者 李言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