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農村 咸豐 光緒 三農 掌上奉化 2017-06-15

寧波市奉化區大堰鎮下旺行政村位於董家村東,原由下旺、下陳底、十二石、荷花心、董家嶺等5個自然村組成,辦公地址設在下旺東自然村,現有簡易水泥公路與奉化至大公嶴公路相連。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自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至清末下旺村屬連山鄉,解放前夕屬裡連山鄉,解放初屬方門區鎮亭鄉,1950——1955年董李分為董李、畈裡兩鄉(期間1951年10月劃給新昌縣,1952年10月劃還),屬董李鄉,1956年董李、畈裡兩鄉合併為董李鄉,1958年大堰、萬竹、董李三鄉合併成立大堰人民公社,屬董李管理區。1961年董李管理區改公社,以駐地命名為下旺大隊,1983年董李公社改稱鄉,又改稱下旺行政村。2001年董李鄉併入大堰鎮。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下旺自然村位於董家村東2公里,西南為荷花心自然村,西北為下陳底自然村,村莊沿橫溪崗溪東、西兩岸山坡而建。村民以鮑姓為主,另有張、王、竺、傅、嚴、俞、陳等姓。鮑姓祖於清咸豐(公元1851——1861年)年間遷自大公嶴、宦墈村,至今傳至第七世;張姓祖清咸豐末年遷自寧海縣柘坑,至今已傳至第六世。據傳,王姓祖在此定居最早,因又處在橫溪崗溪下游,故命村下王,後為祝願人丁興旺,改稱下旺,現王姓人數較少。光緒《奉化縣誌 · 建置下》該村作“下王”,又同志《鄉都》作“東遮山”。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下旺自然村全景)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位於下旺自然村東的白鶴二保廟)

十二石自然村位於下旺自然村東北約200米,東為黃家嶺,東南為大龍頭山,東北為大山尖崗山,越黃家嶺、大龍頭、大山尖崗山為寧海縣境。因該村後有一塊田面積為十二石(合四市畝),故命村十二石。村民以姓王,於清光緒九年(公元1884年)從寧海縣柘坑遷此。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裡仍有5戶20人居住。

荷花心自然村位於下旺自然村西南約500米,南為裡車頭行政村百丈坵自然村,西為原董家嶺自然村,北為下陳底自然村,裡車頭自然村與奉化至大公嶴公路連接線從村旁經過。因該村建在形似荷花的山嶴之中,故命村荷花心。村民姓竺,據傳於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末由寧海縣溪邊遷此。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裡仍有7戶26人居住。

下旺自然村西 ↓↓↓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董家嶺自然村位於下旺自然村西南約1公里的董家嶺邊,東為原荷花心自然村,東南為裡車頭行政村百丈坵自然村,西越董家嶺為董家行政村。村民姓董,於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由董家村遷此。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裡仍有2戶5人居住。

有村民告訴老道:由於十二石、荷花心、董家嶺自然村都分佈在山上,村民居住分散且人數少,生活極不方便,因此,在改革開放以後,他們逐漸外出務工、經商。在前幾年,村裡已將這3個自然村的村民全部遷到了下旺自然村,宅基也改造成為梯田,目前那裡無人居住,而且道路不通。由於無人領路,老道沒有找到十二石、荷花心、董家嶺這3個自然村的舊址。

下旺自然村西 ↓↓↓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位於下旺自然村西的白王廟)

下陳底自然村位於下旺自然村西北約500米,是為下旺行政村最北的一個自然村,該村南為原荷花心自然村,西為原李家村石井前山自然村,西北為原李家村陳葉山自然村,裡車頭自然村與奉化至大公嶴公路連接線從村前經過。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下陳底自然村村民姓李,據有關資料記載:李氏祖於清咸豐(公元1851——1861)末年遷自李家村石井前山自然村,至今傳至第六世。據傳,當時李氏祖遷此搭廠種田,故名田廠,建村後改村名為下陳底。有村民告訴老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裡住有22戶98人,現在常住人口只有十幾個人。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下旺村

圖文 華山老道

編輯 江旭娜

來源 掌上奉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