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村辦“白事”,大擺筵席之風,陳規陋習之淺談!

農村 文化 又到清明時 遺忘的高度 2019-05-01

農村的“白事”分為“喜喪”和“哀喪”,大擺宴席者通常為“喜喪”,按老傳統講七十歲以上的人離世才能被稱作“喜喪”,如今人的壽命期延長,通常認為八十歲往上的老人逝世為“喜喪”。

農村因為“白事”大擺宴席的之風和我們的傳統文化分不開。我國是文明古國,幾千年的延續下來的文化傳統難免會摻雜有糟粕,特別是做為講究感情孝道的國人來說,白事的禁忌講究之多我也只是知道一二。

對於“白事”古代人講究守孝三年;現代人農村地區講究弔唁三天或者五天,最長的也就是七天,講究百天上墳祭祀、然後是一週年、二週年、三週年、十週年比較隆重祭祀。用這種古老流傳下來的祭祀方式,簡單化版來追憶哀思逝去的親人長輩,這是現代人的一種進步。

為什麼說農村對於這種悲傷的事,大擺宴席和傳統文化分不開呢?國人講感情好面子,就是窮也要把面子撐起來,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孝”。至於說真孝假孝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杆秤。好現象是現在人們在簡化這以繁儒的程序,在城市尤其明顯。

對於農村大擺宴席此事,如今流行的話說的特別明白:“活著不孝,死了瞎鬧”,“一次生前孝,勝過墓地萬次掃,清明淚灑萬堆紙,不如在世一碗粥”。這些話特別在理,珍惜眼前人,且行且珍惜……

對於農村辦“白事”,大擺筵席之風,陳規陋習之淺談!

對於農村辦“白事”,大擺筵席之風,陳規陋習之淺談!

對於農村辦“白事”,大擺筵席之風,陳規陋習之淺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