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富硒”產品,村民“坐地”脫貧

農村 三農 農村改革 種植業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6-06

本報訊 記者魯文帝、特約通訊員張富華報道:剛過的這個端午節,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鍾陵鄉東塘村家家戶戶包起了成筐的肉粽子。放開肚子吃肉粽子,對於發達地區的城鄉居民來說不算個事,但對貧困村的村民來說,這是解決溫飽問題的一個標誌。因此,該村村民吃粽子時不忘唸叨幫扶他們脫貧的南昌警備區官兵。

東塘村位於棲賢山脈深處,是個省級貧困村。以前,該村交通不便,汽車進不了村;信息閉塞,手機無信號,互聯網不通。該村的年輕人大多在外地打工,村裡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許多老人聽不懂普通話,外人進山與其溝通需要村幹部翻譯。那些年,曾有多支扶貧工作隊進山幫扶,雖有成效,但不突出,沒能為該村拔掉窮根。

“這塊硬骨頭我們去啃!”南昌警備區選定東塘村為定點扶貧村後,司令員、政委等領導先後6次率扶貧工作組來到東塘村蹲點調研。他們對東塘村進行全面摸底時,得知該村土地中富含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硒”,生產出來的富硒農產品具有防癌抗癌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但具體情況究竟如何,當地卻沒人清楚。該警備區就請省農科院專家對該村土壤和水質進行檢測,結果讓大家驚喜:整個鍾陵鄉擁有12000畝含硒土壤,其中心地帶就在東塘村。大家這才發現,原來東塘村村民是坐在“富硒的金山”上受窮。據該警備區調研顯示,一旦東塘村富硒農產品形成品牌規模效應,大米可由現在的每斤2元多猛增到20多元,其他種植養殖農產品也有類似提升空間。摸清情況後,該警備區領導建議鍾陵鄉政府引進資金,因地制宜開發富硒產業,並四處奔波,協調建設資金,尋找有實力的農業開發公司。

“以我們東塘村為中心的富硒產業園項目確定後,警備區從南昌市國資委引入建設資金20億元,由鄉政府和村民簽訂40年土地流轉合同,再由鄉政府轉給富硒產業園。產業園建成後可在種植、包裝、物流等環節提供工作崗位3000多個,東塘村1340多個勞動力全部入園工作還不夠!”該村黨支部書記金細建介紹說道,“僅土地流轉,我們村平均每人就拿到了8萬元錢。這一個項目,就讓我們全村脫貧了。沒有警備區領導幫我們拿主意,這麼大的項目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此基礎上,該警備區與南昌市水務局、氣象局等有關部門協調,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給東塘村修建道路、水利設施等,還給村民們安裝了光伏發電站,不僅用電免費,還連接電力網送電賺錢。如今,東塘村已是舊貌換新顏,村前建起了廣場,家家安裝上了光伏發電機,戶戶引入乾淨的自來水,全村男女老少都在為“富硒產業園”的建設忙碌著。

由此,今年端午節,解決了溫飽問題的東塘村村民家家戶戶包起了整筐的肉粽子,他們覺得肉粽特別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