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118個涉農村居美麗嬗變

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斗門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作為突破口,全域推進,全面整治。以農村廁所革命、汙水垃圾處理和黑臭河湧整治為主攻方向,斗門區大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成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點。

□本報記者 張帆 何進

蓮洲鎮東灣村依山傍水,長長的入村鄉道兩邊,大葉紫薇和大紅花樹開得正燦爛,該鄉道是全市最美的鄉道之一。

75歲的何麗嬋就住在東灣村。何婆婆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多年,行動不便。尤其是上廁所,需要藉助醫療器械。現在好了,在東灣北村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施工單位在東灣村委會的協調下,幫助何婆婆改建了坐廁,建設了三級化糞池,何婆婆可以輕鬆如廁了。

“看似簡單的一個水泥池,必須要按照相關規範嚴格建造,才能達到無害化處理的效果。”東灣村黨支部書記何兆明表示,經過化糞池的發酵、沉澱,最終排出來的水是乾淨的,對環境沒有汙染,也不會傳播疾病。

東灣村的廁所革命,成為斗門區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一項主要內容。如今的東灣村配有11名垃圾保潔員,他們負責全村的日掃日清保潔工作,目前東灣村已形成戶集中、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全村建有兩座公廁,每戶都建有三級化糞池,村裡還修建了生活汙水處理站。

改造後的東灣村顏值大增,更加生態宜居。

顏值大增的不僅僅是東灣村。斗門鎮新鄉村背靠鬱鬱蔥蔥的竹仔嶺,8米多寬的瀝岐湧清波盪漾,環繞全村。村道旁古榕參天,田間綠蕉成行,清風拂過,竹葉婆娑,人處其中,身心舒適。

“以前村裡道路窄,大部分是土路,一到下雨天,路面泥濘很難走。那時還有些村民習慣將生活垃圾亂扔亂丟,連蓋房子的建築垃圾也隨意傾倒,村容村貌根本談不上美觀。”63歲的村民周悅榮說,當時村民意見最大的,是存在了十多年的養雞場。

周悅榮住在村口,養雞場就在他家附近。因管理不到位,雞糞日積月累造成環境汙染,常年臭味熏天。在去年開展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村“兩委”花了十多天時間,做通了養雞場場主的工作,同意拆除。村裡為養雞場申請了1萬多元的禁養補貼。

經過環境改造,新鄉村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目前已建成休閒公園、文化廣場6座,汙水處理站3座,所有巷道實現硬底化和汙水收集處理,還建成了連通周邊南門村、下洲村、上洲村的休閒觀光綠道。

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斗門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作為突破口,全域推進,全面整治。以農村廁所革命、汙水垃圾處理和黑臭河湧整治為主攻方向,斗門區大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成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點。

“汙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內現代化,室外開鮮花,嶺南水鄉清澈有魚蝦……”斗門區118個涉農村居正在美麗嬗變,生態環境持續優化,鄉村生態宜居新格局正逐步構建。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