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碩士畢業到廣東鄉村支教 農村出身的她以愛回饋社會

王紅豔來自湖北十堰,待人熱情、活潑愛笑。

去年,她參加美麗中國支教項目,來到汕頭市潮南區雷嶺鎮龜山小學,成為一名語文老師,至今已有半年多。

半年來,王紅豔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使盡渾身解數管理班級,迅速適應了支教生活,她不僅成了一名受學生愛戴的班主任,還擔任了美麗中國支教項目在雷嶺鎮片區的隊長,上課之餘還抽時間關照其他支教教師,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對於鄉村學生而言,老師的作用真的很重要。”這是王紅豔一直掛在嘴邊的話,既是她的親身體會,也讓她充滿幹勁。


90後女碩士畢業到廣東鄉村支教 農村出身的她以愛回饋社會

王紅豔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凌躍

從汕頭市區驅車前往龜山鎮的路上風景宜人,近年來因為通了高速,小鎮上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龜山小學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學校就坐落在村裡的交通要道上,背後是群山環繞;學校面積不大,兩棟教學樓的外牆已有些斑駁,翻新過的操場地面遇到雨天仍會有些泥濘。星期一早上,王紅豔早早回到教室,一看到講臺下30多雙求知慾強烈的大眼睛,上週連上30節課的疲累就被拋到九霄雲外了。

班主任幫她完成學業

王紅豔去年剛從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原本打算與其他同學一樣按部就班地找工作。但一次,她在招聘會時走錯了場,卻讓她的人生軌跡發生了變化。

“當時好幾個單位來學校開宣講會,其中就有美麗中國支教項目,我一開始沒想去聽,卻偏偏走錯了會場,誤打誤撞與這個支教項目結了緣。”

王紅豔從宣講老師的口中感受到了支教事業所能帶來的自豪感與幸福感,“這個項目的願景很宏大也很美麗——讓所有中國孩子,無論出身,都能獲得同等的優質教育,這對我的觸動特別大”。走出會場,王紅豔冒出了成為一名支教老師的想法,並進一步瞭解這個支教項目。

事情看似偶然,但在王紅豔看來卻是必然的。她本身就是大山裡走出來的孩子,從小用功讀書,一步一步從村裡走到縣城,再到城市乃至省會城市求學。她深知這一路的不易,深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如果一個人從小到大一直待在一個地方,那他人生的天地就不可能那麼廣”。

90後女碩士畢業到廣東鄉村支教 農村出身的她以愛回饋社會

王紅豔在圖書室


王紅豔說,她小時候家庭條件並不好,高考前家裡更遭遇變故,多虧老師的支持她才把學業堅持下來。“高考前我母親病重住院,我每天都要在學校和醫院兩頭跑,當時我的班主任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王紅豔告訴記者,直到她上了本科,這位班主任還一直資助她學費,幫她完成學業,前不久她給這位老師打電話問候,並表示準備攢錢償還當年的資助,沒想到被老師一口回絕。

“我的班主任叮囑我,只要我現在工作和生活都很好就足夠了。掛了電話後我一個人在宿舍裡哭了好久。”王紅豔說。

正是有著這樣的經歷,讓王紅豔對於教師這個職業滿懷敬意,所以畢業後回到鄉村支教這個選擇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90後女碩士畢業到廣東鄉村支教 農村出身的她以愛回饋社會

龜山小學教學樓


她成了“全能”班主任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和公益組織的幫助下,龜山小學在硬件和軟件上都實現了升級,每個課室都有了嶄新的課桌和電教設備,專門開闢出來的圖書室裡面也增補了大量的兒童讀物。近期學校還引進了鋼琴,用以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

王紅豔說,現在支教算是趕上了“好時代”,因為學校的生活條件和基礎設施遠比她預料得好。“我來之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加上我從小沒少吃苦,所以來到這裡反而不覺得苦,學校的條件比以前好了很多,鎮上的生活也挺便利。”

未有從教經驗的王紅豔,在接受入職培訓後便被派到龜山小學開始為期兩年的支教,更主動要求擔任6年級畢業班的班主任。她認為自己比較“喜歡折騰”,既然要做就做到最好。

90後女碩士畢業到廣東鄉村支教 農村出身的她以愛回饋社會

王紅豔與學生合影


研究生時期王紅豔主修語言學,文學功底紮實,因此她來學校主要擔任語文教學,但由於她接手了班主任工作,強烈的責任感驅使著她想去為學生們做更多,所以她又自告奮勇承擔了音樂、科學、信息、文體等多門課程的教學,最多的時候每天六節課裡有四節都是她在上,她笑稱學生們可能都快看她看膩了。

在王紅豔看來,既然接下了班主任的重擔,她就要為這個班保駕護航,讓孩子們多接觸新東西、學習新知識。上週由於要頂班上數學課,她更是提前買了教具回宿舍備課,整個週末都在惡補數學知識,生怕自己沒把知識點研究透。

上課之餘,王紅豔還為學校的圖書室建設出謀劃策,協助校長和本地教師制定借書還書制度,讓學生們都有一張屬於自己的圖書證,現在全校每個班都有一節閱讀課,學生可以盡情享受閱讀。熱愛運動的她有空了還會跑去操場陪學生上體育課,在學生眼裡,王紅豔幾乎就是“全能”的代名詞。

90後女碩士畢業到廣東鄉村支教 農村出身的她以愛回饋社會

王紅豔認真批改學生作業


鼓勵孩子發現“閃光點”

由於帶的是畢業班,王紅豔肩上還承擔了學生的升學壓力,不少學生在週末都找過她指導功課,王紅豔都會盡量擠時間滿足。而對於畢業班的複習,她也會採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來減輕大家的壓力。

摸透了班裡的情況後,根據學生的水平層次,語文課上她會設計難度不一的問題,力爭讓被提問的學生都能答得出來,增加成就感;對於難以全篇背誦的課文,她會讓學生們分段記憶,然後採取接力背誦的形式,每人背一句,像玩遊戲通關一樣,兩三輪下來,學生既有參與感,也加深了每個人的記憶 。

王紅豔認為語文課的積累很重要,她每天會分配學生們積累兩句需要掌握的詩句和一首完整的詩詞,並開展詩歌朗誦,鼓勵學生們自己制定詩歌學習計劃;她曾舉辦詩歌朗誦會,邀請學生家長前來觀賞,借用“外力”提升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一個學期下來效果良好。

90後女碩士畢業到廣東鄉村支教 農村出身的她以愛回饋社會

班級詩歌朗誦會現場


教學之外,王紅豔並沒忽略班級管理。第一個學期她採用的是“自律表格”,細分到作業、課堂紀律、衛生狀況等類別,由班幹部負責登記每個同學每天的各項指標,根據情況打分,貼上小紅花,張貼在班級牆上,每週統計一次,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

一段時間後,王紅豔為了活躍班級氛圍又安排了課前演講,讓學生們自定演講內容,每天上課前安排一人上臺,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膽量,還讓作為班主任的她獲悉了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所在。

這學期開始,王紅豔引入了“紅黑榜”,在講臺上放一個小本子,每頁紙劃分成“紅榜”和“黑榜”兩部分,鼓勵學生們在本子上寫下對同學或者老師的評價。這次嘗試讓她很有啟發,“這個本子全班都可以寫,以匿名的方式進行,最開始幾乎都是批評意見,學生會把班主任沒觀察到的事情寫在上面,通過這個做法我能更多地知道孩子們心裡的真實想法”。

本子上的“控訴”應有盡有,都是班上、同學間日常大大小小的事…… 看完批評意見之後,王紅豔課後會找到當事人交流,對他們的情緒進行疏導,引導學生們不要過多地去挑刺,多發現同學身上的閃光點, 如今她欣喜地看到,本子上“紅榜”的表揚意見逐漸多了起來,同學們的關係變得更為融洽。

90後女碩士畢業到廣東鄉村支教 農村出身的她以愛回饋社會

王紅豔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


用陪伴感化學生

“王老師美不美?”

面對記者的鏡頭,王紅豔的學生似乎早有準備,調皮而又默契地高聲調侃自家的班主任,“不美”。

學生們說完嘻嘻哈哈笑成一團,在旁的王紅豔臉上同樣樂開了花。

對於這班學生而言,王紅豔既像姐姐,又像媽媽,親和力滿滿。

王紅豔介紹,班裡孩子有很多都是留守兒童,也有單親家庭出身的,從小缺少關愛,到了六年級這個關鍵階段心理壓力會更大,委屈找不到出口時就會滋生消極情緒。

對於這些學生,王紅豔格外用心,她在班裡放了一個小瓶子作為學生與她說“悄悄話”的渠道,很多孩子都往裡面塞紙條,從中王紅豔看到了這些靦腆孩子內心的另一面,“我看那些紙條會發現,其實不少孩子在家裡過得不開心,但不好意思公開跟老師傾訴”。

90後女碩士畢業到廣東鄉村支教 農村出身的她以愛回饋社會

王紅豔課餘時間與學生相約爬山


為此王紅豔會利用放學和週末的時間,約學生去學校附近的小山坡上走走,邊走邊閒聊,與學生推心置腹交談,化解了不少學生的心結,“有時候他們會問我,老師你以前六年級的時候在幹什麼呀,對什麼感興趣呀,我就會跟他們分享我的童年經歷,慢慢就知道了學生心裡的一些真實感受”。

在王紅豔看來,班裡的學生本性都很善良,有些情緒背後的原因其實也不復雜,關鍵在於老師要去關懷。

由於支教老師都居住在學校裡,王紅豔成了班裡孩子們格外依賴的對象,他們隔三差五就盼著去老師那裡蹭飯吃。“我有空的時候會給他們煮麵吃,一碗麵加一個雞蛋,就著豆豉一起吃,他們吃得特別開心,吃完一次馬上又期待下一次。”王紅豔笑著說。

90後女碩士畢業到廣東鄉村支教 農村出身的她以愛回饋社會

王紅豔帶著學生們學包餃子


如今,孩子們放學後經常留下來寫作業、向老師請教問題,所以王紅豔住校時顯得也不那麼“孤單”了, 在她看來,這種陪伴是相互的,學生們就像弟弟妹妹,有時調皮,有時沒大沒小,但跟她的感情都很好。

雖然王紅豔的支教生涯剛開始不久,但由於支教項目是兩年為一個週期,到時她也會面臨一次“畢業”,加上自己帶的是畢業班,王紅豔格外珍惜現在跟學生們在一起的時光,離別的時刻還沒到來,她言談間已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兩年的時光也許教不出太多的成績,但這兩年的陪伴對於孩子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王紅豔說。

90後女碩士畢業到廣東鄉村支教 農村出身的她以愛回饋社會

王紅豔與學生在校門口合影


“畢業”之後會繼續做公益


據介紹,美麗中國支教項目成立於2008年,是一個教育非營利項目。該項目每年招募優秀青年人才輸送到我國教育資源匱乏地區,通過兩年的一線教學實踐,將其培養成為未來的教育人才。成立11年來,該項目已累積為我國教育資源匱乏地區輸送了超過1000位項目老師,分佈在雲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甘肅省、福建省的近300所中小學的課堂上,影響超過529000學生人次。

姚琨和樑媛是美麗中國支教汕頭地區的項目主管,兩人都曾是支教老師出身,如今換了身份繼續為項目老師四處奔走,對於支教的酸甜苦辣深有體會。樑媛告訴記者,目前支教老師的數量還是不夠的,需要更多人來關注這項公益事業,“希望支教能夠成為一個常態化的事情,全社會都來積極關注和參與”。

姚琨笑稱自己每個月都是驅車在市區和各個鄉村學校之間不停奔波,但這樣的工作讓她樂在其中,“從事支教事業就是在你20歲的時候,做一件到你80歲時想起來還會笑的事情。”

在龜山小學校長藍梓欣看來,支教老師為學校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4年前開始有支教老師來我們這裡,給學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年輕老師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也促進了我們學校本地老師的自我更新,而學生則是最大的受益者。”

王紅豔認為,支教給她帶來的提升是全方位的,尤其是抗壓能力。通過支教,她對於教育事業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鄉村教育真的很不容易,需要獲得更多關注,尤其是人才,不單靠支教老師,更重要的是能留住當地的人才來為教育做奉獻。”

90後女碩士畢業到廣東鄉村支教 農村出身的她以愛回饋社會

王紅豔渴望支教期結束後繼續從事公益


在龜山小學支教的時光裡,王紅豔感覺這裡就像自己的“孃家”,每天的工作都像在家裡一樣開心,而家裡人對於她的選擇也從最初的不理解到如今的默默支持;為了不影響支教工作,王紅豔只能與男朋友異地戀,等到支教期滿後再考慮成家。

對於未來,王紅豔說自己熱愛目前所做的一切,等到“畢業”後,她也希望像前輩一樣可以繼續在其他崗位上投身公益。她並沒有把自己看成是來支教的志願者,而是把支教看成自己的正式工作,正逐步把公益這個念頭紮根到自己的心裡,“做公益不應該是刻意的,而是要讓其成為常態,擺正心態,才能一直做下去。”

在山村支教,王紅豔並不覺得自己的生活質量有所降低,“每天和學生們一起成長,我的努力能讓他們變得開心,那就說明我在這裡沒有虛度時光,內心非常充實,生活質量自然不會下降”。

廣州日報機動記者部出品

報料、投稿、轉載、合作等

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