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大堰鎮岔坑村

農村 三農 林業 華山 掌上奉化 2017-06-15

美麗鄉村|大堰鎮岔坑村

寧波市奉化區大堰鎮岔坑村原為行政村,位於董家村北5公里的風涼崗西麓,東南距畈裡自然村約1公里,西南約500米為董家嶴行政村王家嶴自然村,北約500米為爛田灣自然村,村裡有簡易柏油馬路與三頭畈至竹林公路相連,村口有座古老的靈濟廟,已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與竹林村合併成為一個竹林行政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岔坑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岔坑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岔坑村

(靈濟廟)

美麗鄉村|大堰鎮岔坑村

(靈濟廟)

自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至清末岔坑村屬連山鄉,解放前夕屬裡連山鄉,解放初屬方門區鎮亭鄉,1950——1955年董李分為董李、畈裡兩鄉(期間1951年10月劃給新昌縣,1952年10月劃還),屬畈裡鄉,1956年董李、畈裡兩鄉合併為董李鄉,1958年大堰、萬竹、董李三鄉合併成立大堰人民公社,屬董李管理區。1961年董李管理區改公社,以駐地命名為岔坑大隊,1983年董李公社改稱鄉,又改稱岔坑行政村。2001年董李鄉併入大堰鎮,2004年竹林、岔坑行政村合併成為一個竹林行政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岔坑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岔坑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岔坑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岔坑村

根據陪同老道採訪的原岔坑村黨支部書記傅祥永先生介紹,岔坑自然村村民以林、徐兩姓為主,另有傅、張、楊等姓。林姓祖約於康熙(公元1662——1722)年間遷自寧海梅林方徐,至今已傳至第十四世;徐姓祖約於清末遷自萬竹徐馬站徐家,至今已傳至第七世;傅姓祖也約於清末遷自溪口斑竹升綱村竹船坑自然村,至今已傳至第六世。

傅祥永先生還向老道介紹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們岔坑村有50戶203人,因村裡居住環境差,改革開放以後,村民就開始外出務工、經商,後來又逐漸外遷至奉化、寧波等地定居。現在年輕人都已經走了,村裡常住的不足30人。

美麗鄉村|大堰鎮岔坑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岔坑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岔坑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岔坑村

當老道說起岔坑村曾經有老道的一名徐姓的學生,也在改革開放以後就去奉化縣城創業時。傅祥永先生說:近幾年,您那學生搞得不錯,據說他賺了一些錢。他還經常回老家看望親朋好友,這裡還有他的一個花卉基地。傅祥永先生還專門陪同老道去參觀了那位學生新造的兩間小平房。

美麗鄉村|大堰鎮岔坑村

美麗鄉村|大堰鎮岔坑村

(徐同學家)

圖文 華山老道

來源 掌上奉化

編輯 江旭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