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
"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大變革又來了!

剛剛!農業農村部、工信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等15部門發文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裝備研發機構和生產創制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申請上市。

農產品加工企業又要迎來大爆發。


01、對比

"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大變革又來了!

剛剛!農業農村部、工信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等15部門發文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裝備研發機構和生產創制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申請上市。

農產品加工企業又要迎來大爆發。


01、對比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工業強,則國家實力強。

農產品加工業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在國家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為美國、法國、德國、荷蘭等重視農產品加工業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其中,美國農產品加工業十分發達,超過80%的農產品經過加工後才上市,比原材料增值達到5倍以上。

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產品種類繁多,比如糧食、油料、水果、蔬菜、畜產品、茶葉、特色農產品等。不過,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成為行業發展亟待解決的短板和瓶頸。

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糧食儲藏和果蔬產後損耗率分別高達9%和25%,遠高於發達國家水平,農產品產後產值與採收時自然產值之比僅為0.38∶1,產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級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中低檔產品多,高檔產品少,而且農產品的深加工技術和裝備普遍落後於發達國家10~20年,各種高新加工技術的應用很不普遍。

究其原因,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王鳳忠給了我們答案“主要是我國在精深加工領域的技術缺乏,基礎研究能力薄弱,而且缺乏專業型人才”。

所以,農產品加工業必須要在人才上突破。


02、困局

"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大變革又來了!

剛剛!農業農村部、工信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等15部門發文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裝備研發機構和生產創制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申請上市。

農產品加工企業又要迎來大爆發。


01、對比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工業強,則國家實力強。

農產品加工業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在國家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為美國、法國、德國、荷蘭等重視農產品加工業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其中,美國農產品加工業十分發達,超過80%的農產品經過加工後才上市,比原材料增值達到5倍以上。

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產品種類繁多,比如糧食、油料、水果、蔬菜、畜產品、茶葉、特色農產品等。不過,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成為行業發展亟待解決的短板和瓶頸。

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糧食儲藏和果蔬產後損耗率分別高達9%和25%,遠高於發達國家水平,農產品產後產值與採收時自然產值之比僅為0.38∶1,產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級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中低檔產品多,高檔產品少,而且農產品的深加工技術和裝備普遍落後於發達國家10~20年,各種高新加工技術的應用很不普遍。

究其原因,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王鳳忠給了我們答案“主要是我國在精深加工領域的技術缺乏,基礎研究能力薄弱,而且缺乏專業型人才”。

所以,農產品加工業必須要在人才上突破。


02、困局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我國以加工業為主的二產雖有起步,但仍不及一產和三產,尤其是精深加工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農產品高價值開發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難免面對重重挑戰。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有農產品加工企業40萬家,規模以下企業數佔總量的80%以上,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的企業只有4家,超過100億元的只有21家。

另外,中國農產品加工業初加工水平低。農產品儲藏、保鮮、烘乾等初加工設施簡陋、方法原始、工藝落後,糧食、馬鈴薯、水果和蔬菜的產後損失率分別高達7%—11%、15%—20%、15%—20%和20%—25%,產後損失浪費嚴重。同時,農產品加工業結構佈局不夠合理。目前農產品加工業依然是星羅棋佈,產業的集中度不高,呈現出大群體、小規模。

農業君發現,當下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大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設備簡陋,技術落後,效益低,科技含量低,都是一些初級加工產品,附加值不高,抗市場風險能力弱。同時,企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缺乏管理人員,產品開發人員,市場拓展人員,難以適應現代企業市場的競爭。人才因素也制約了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

中國農產品加工業面臨研發、人才、資金等多重大山,想要翻越這些大山,加工企業必須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或者具備資金來源。否則,只能“越發展,越艱難”。

根據經濟日報報道: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產業大而不強、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很突出。尤其是資金。

以山西省為例:山西省很多農產品加工企業面臨生死抉擇。除了銷售不暢之外,更關鍵的就是“融資難、貸款難”,資金短缺已經成為常態。

同時,農產品的稅賦之也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另一困局。農產品加工企業平均稅負約佔銷售收入的8%—10%,而利潤僅為銷售收入的3%—5%.規模以上企業貸款利率一般要在國家基準利率6%的基礎上再上浮30%—40%,加上貸款抵押物評估費等,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農產品加工業的變革不僅僅是企業內部變更,更是要政策上的變革。


03、紅利

"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大變革又來了!

剛剛!農業農村部、工信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等15部門發文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裝備研發機構和生產創制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申請上市。

農產品加工企業又要迎來大爆發。


01、對比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工業強,則國家實力強。

農產品加工業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在國家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為美國、法國、德國、荷蘭等重視農產品加工業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其中,美國農產品加工業十分發達,超過80%的農產品經過加工後才上市,比原材料增值達到5倍以上。

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產品種類繁多,比如糧食、油料、水果、蔬菜、畜產品、茶葉、特色農產品等。不過,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成為行業發展亟待解決的短板和瓶頸。

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糧食儲藏和果蔬產後損耗率分別高達9%和25%,遠高於發達國家水平,農產品產後產值與採收時自然產值之比僅為0.38∶1,產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級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中低檔產品多,高檔產品少,而且農產品的深加工技術和裝備普遍落後於發達國家10~20年,各種高新加工技術的應用很不普遍。

究其原因,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王鳳忠給了我們答案“主要是我國在精深加工領域的技術缺乏,基礎研究能力薄弱,而且缺乏專業型人才”。

所以,農產品加工業必須要在人才上突破。


02、困局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我國以加工業為主的二產雖有起步,但仍不及一產和三產,尤其是精深加工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農產品高價值開發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難免面對重重挑戰。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有農產品加工企業40萬家,規模以下企業數佔總量的80%以上,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的企業只有4家,超過100億元的只有21家。

另外,中國農產品加工業初加工水平低。農產品儲藏、保鮮、烘乾等初加工設施簡陋、方法原始、工藝落後,糧食、馬鈴薯、水果和蔬菜的產後損失率分別高達7%—11%、15%—20%、15%—20%和20%—25%,產後損失浪費嚴重。同時,農產品加工業結構佈局不夠合理。目前農產品加工業依然是星羅棋佈,產業的集中度不高,呈現出大群體、小規模。

農業君發現,當下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大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設備簡陋,技術落後,效益低,科技含量低,都是一些初級加工產品,附加值不高,抗市場風險能力弱。同時,企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缺乏管理人員,產品開發人員,市場拓展人員,難以適應現代企業市場的競爭。人才因素也制約了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

中國農產品加工業面臨研發、人才、資金等多重大山,想要翻越這些大山,加工企業必須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或者具備資金來源。否則,只能“越發展,越艱難”。

根據經濟日報報道: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產業大而不強、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很突出。尤其是資金。

以山西省為例:山西省很多農產品加工企業面臨生死抉擇。除了銷售不暢之外,更關鍵的就是“融資難、貸款難”,資金短缺已經成為常態。

同時,農產品的稅賦之也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另一困局。農產品加工企業平均稅負約佔銷售收入的8%—10%,而利潤僅為銷售收入的3%—5%.規模以上企業貸款利率一般要在國家基準利率6%的基礎上再上浮30%—40%,加上貸款抵押物評估費等,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農產品加工業的變革不僅僅是企業內部變更,更是要政策上的變革。


03、紅利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未來30年,中國農業的發展前景主要集中體現在“五大趨勢”之中,其中包括農業工業化、農產品加工、食品行業的巨大機遇、政策紅利、資本化機遇、深加工紅利。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表示,農產品加工業一頭連著農業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和市民,亦工亦農,既與農業密不可分,又與工商業緊密相連,是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

有數據統計,農產品加工業從業人員達1566萬人,每億元加工營業收入約吸納78人就業,農民人均收入9%以上來自農產品加工業工資性收入。

因此,這幾年,國家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扶持政策越來越多,農產品加工已經成為農村創業者的新風口。

因此,國家給予農產品加工業的政策逐年在增加。比如:

農業部辦公廳發佈《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補助設施目錄及技術方案的通知》,對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項目或者技術方案實施最低10000,最高100多萬的資金補助。

"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大變革又來了!

剛剛!農業農村部、工信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等15部門發文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裝備研發機構和生產創制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申請上市。

農產品加工企業又要迎來大爆發。


01、對比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工業強,則國家實力強。

農產品加工業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在國家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為美國、法國、德國、荷蘭等重視農產品加工業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其中,美國農產品加工業十分發達,超過80%的農產品經過加工後才上市,比原材料增值達到5倍以上。

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產品種類繁多,比如糧食、油料、水果、蔬菜、畜產品、茶葉、特色農產品等。不過,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成為行業發展亟待解決的短板和瓶頸。

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糧食儲藏和果蔬產後損耗率分別高達9%和25%,遠高於發達國家水平,農產品產後產值與採收時自然產值之比僅為0.38∶1,產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級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中低檔產品多,高檔產品少,而且農產品的深加工技術和裝備普遍落後於發達國家10~20年,各種高新加工技術的應用很不普遍。

究其原因,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王鳳忠給了我們答案“主要是我國在精深加工領域的技術缺乏,基礎研究能力薄弱,而且缺乏專業型人才”。

所以,農產品加工業必須要在人才上突破。


02、困局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我國以加工業為主的二產雖有起步,但仍不及一產和三產,尤其是精深加工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農產品高價值開發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難免面對重重挑戰。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有農產品加工企業40萬家,規模以下企業數佔總量的80%以上,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的企業只有4家,超過100億元的只有21家。

另外,中國農產品加工業初加工水平低。農產品儲藏、保鮮、烘乾等初加工設施簡陋、方法原始、工藝落後,糧食、馬鈴薯、水果和蔬菜的產後損失率分別高達7%—11%、15%—20%、15%—20%和20%—25%,產後損失浪費嚴重。同時,農產品加工業結構佈局不夠合理。目前農產品加工業依然是星羅棋佈,產業的集中度不高,呈現出大群體、小規模。

農業君發現,當下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大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設備簡陋,技術落後,效益低,科技含量低,都是一些初級加工產品,附加值不高,抗市場風險能力弱。同時,企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缺乏管理人員,產品開發人員,市場拓展人員,難以適應現代企業市場的競爭。人才因素也制約了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

中國農產品加工業面臨研發、人才、資金等多重大山,想要翻越這些大山,加工企業必須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或者具備資金來源。否則,只能“越發展,越艱難”。

根據經濟日報報道: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產業大而不強、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很突出。尤其是資金。

以山西省為例:山西省很多農產品加工企業面臨生死抉擇。除了銷售不暢之外,更關鍵的就是“融資難、貸款難”,資金短缺已經成為常態。

同時,農產品的稅賦之也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另一困局。農產品加工企業平均稅負約佔銷售收入的8%—10%,而利潤僅為銷售收入的3%—5%.規模以上企業貸款利率一般要在國家基準利率6%的基礎上再上浮30%—40%,加上貸款抵押物評估費等,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農產品加工業的變革不僅僅是企業內部變更,更是要政策上的變革。


03、紅利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未來30年,中國農業的發展前景主要集中體現在“五大趨勢”之中,其中包括農業工業化、農產品加工、食品行業的巨大機遇、政策紅利、資本化機遇、深加工紅利。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表示,農產品加工業一頭連著農業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和市民,亦工亦農,既與農業密不可分,又與工商業緊密相連,是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

有數據統計,農產品加工業從業人員達1566萬人,每億元加工營業收入約吸納78人就業,農民人均收入9%以上來自農產品加工業工資性收入。

因此,這幾年,國家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扶持政策越來越多,農產品加工已經成為農村創業者的新風口。

因此,國家給予農產品加工業的政策逐年在增加。比如:

農業部辦公廳發佈《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補助設施目錄及技術方案的通知》,對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項目或者技術方案實施最低10000,最高100多萬的資金補助。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2016年11月,農業部關於印發《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指出,提出了專用原料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升、產業融合試點示範四項重大工程。

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意見》),《意見》指出支持產地初加工,專項資金扶持農戶和合作社建設貯藏窖、冷藏庫和烘乾房;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向農產品工業滲透融合,創新現代農產品加工模式。

為了配合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部發布2018年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方向在園區和科技,核心在創牌。

2019年政策繼續加碼,農業農村部等15部門近日發佈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申請發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專項債券,申請上市、新三板等掛牌融資。

政策落地,農產品精深加工爆發指日可待。


04、暢想

農業下一個掘金機會,農產品深加工!

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中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8.1萬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萬億元人民幣,實現利潤總額1.3萬億元。

但有一點,農產品初級加工已經很難撬動市場需求。這意味著農產品深加工將迎來春天。同時,國家鼓勵發展不改變農產品內在品質的初加工,發展二次以上加工的精深加工,發展主食加工,發展綜合利用加工。

"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大變革又來了!

剛剛!農業農村部、工信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等15部門發文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裝備研發機構和生產創制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申請上市。

農產品加工企業又要迎來大爆發。


01、對比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工業強,則國家實力強。

農產品加工業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在國家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為美國、法國、德國、荷蘭等重視農產品加工業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其中,美國農產品加工業十分發達,超過80%的農產品經過加工後才上市,比原材料增值達到5倍以上。

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產品種類繁多,比如糧食、油料、水果、蔬菜、畜產品、茶葉、特色農產品等。不過,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成為行業發展亟待解決的短板和瓶頸。

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糧食儲藏和果蔬產後損耗率分別高達9%和25%,遠高於發達國家水平,農產品產後產值與採收時自然產值之比僅為0.38∶1,產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級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中低檔產品多,高檔產品少,而且農產品的深加工技術和裝備普遍落後於發達國家10~20年,各種高新加工技術的應用很不普遍。

究其原因,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王鳳忠給了我們答案“主要是我國在精深加工領域的技術缺乏,基礎研究能力薄弱,而且缺乏專業型人才”。

所以,農產品加工業必須要在人才上突破。


02、困局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我國以加工業為主的二產雖有起步,但仍不及一產和三產,尤其是精深加工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農產品高價值開發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難免面對重重挑戰。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有農產品加工企業40萬家,規模以下企業數佔總量的80%以上,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的企業只有4家,超過100億元的只有21家。

另外,中國農產品加工業初加工水平低。農產品儲藏、保鮮、烘乾等初加工設施簡陋、方法原始、工藝落後,糧食、馬鈴薯、水果和蔬菜的產後損失率分別高達7%—11%、15%—20%、15%—20%和20%—25%,產後損失浪費嚴重。同時,農產品加工業結構佈局不夠合理。目前農產品加工業依然是星羅棋佈,產業的集中度不高,呈現出大群體、小規模。

農業君發現,當下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大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設備簡陋,技術落後,效益低,科技含量低,都是一些初級加工產品,附加值不高,抗市場風險能力弱。同時,企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缺乏管理人員,產品開發人員,市場拓展人員,難以適應現代企業市場的競爭。人才因素也制約了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

中國農產品加工業面臨研發、人才、資金等多重大山,想要翻越這些大山,加工企業必須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或者具備資金來源。否則,只能“越發展,越艱難”。

根據經濟日報報道: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產業大而不強、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很突出。尤其是資金。

以山西省為例:山西省很多農產品加工企業面臨生死抉擇。除了銷售不暢之外,更關鍵的就是“融資難、貸款難”,資金短缺已經成為常態。

同時,農產品的稅賦之也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另一困局。農產品加工企業平均稅負約佔銷售收入的8%—10%,而利潤僅為銷售收入的3%—5%.規模以上企業貸款利率一般要在國家基準利率6%的基礎上再上浮30%—40%,加上貸款抵押物評估費等,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農產品加工業的變革不僅僅是企業內部變更,更是要政策上的變革。


03、紅利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未來30年,中國農業的發展前景主要集中體現在“五大趨勢”之中,其中包括農業工業化、農產品加工、食品行業的巨大機遇、政策紅利、資本化機遇、深加工紅利。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表示,農產品加工業一頭連著農業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和市民,亦工亦農,既與農業密不可分,又與工商業緊密相連,是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

有數據統計,農產品加工業從業人員達1566萬人,每億元加工營業收入約吸納78人就業,農民人均收入9%以上來自農產品加工業工資性收入。

因此,這幾年,國家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扶持政策越來越多,農產品加工已經成為農村創業者的新風口。

因此,國家給予農產品加工業的政策逐年在增加。比如:

農業部辦公廳發佈《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補助設施目錄及技術方案的通知》,對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項目或者技術方案實施最低10000,最高100多萬的資金補助。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2016年11月,農業部關於印發《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指出,提出了專用原料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升、產業融合試點示範四項重大工程。

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意見》),《意見》指出支持產地初加工,專項資金扶持農戶和合作社建設貯藏窖、冷藏庫和烘乾房;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向農產品工業滲透融合,創新現代農產品加工模式。

為了配合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部發布2018年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方向在園區和科技,核心在創牌。

2019年政策繼續加碼,農業農村部等15部門近日發佈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申請發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專項債券,申請上市、新三板等掛牌融資。

政策落地,農產品精深加工爆發指日可待。


04、暢想

農業下一個掘金機會,農產品深加工!

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中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8.1萬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萬億元人民幣,實現利潤總額1.3萬億元。

但有一點,農產品初級加工已經很難撬動市場需求。這意味著農產品深加工將迎來春天。同時,國家鼓勵發展不改變農產品內在品質的初加工,發展二次以上加工的精深加工,發展主食加工,發展綜合利用加工。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我們大膽暢想一下,未來農產品深加工將會出一下3個方向變化:

1、從農產品輸出方變出食品輸出方。這是農產品未來最好的路子。比較受標準化制約,中國農產品品牌要的走的路子就是工業化。

以溫氏集團和新希望集團為例,他們都從傳統的養殖業變成涵蓋養殖、食品加工、品牌渠道等綜合性業務,他們不再是定位養殖業,而是食品集團公司。

2、跨界融合以及多元。尤其是互聯網大佬的進入,農業的生產和渠道乃至管理端都發翻天覆地的變化。

比如:阿里和京東以“AI”技術佈局種植業和養殖,並且結合新零售,幫助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從源頭到加工段的改變,提升效率和節約成本。

3、切入大健康產業。在發達國家,比重超過15%,而我國健康產業僅佔國民生產總值的4%-5%,發展空間巨大。預測,大健康產業將會達到萬億美元規模。

然而,大健康產業關鍵是保健食品和提取物。農產品想要贏得消費者尊重,農產品品質和二次開發就顯得很重要。

業內人士指出,大健康產業幫助農產品找到另一條出路,大健康的概念將會幫助中國農產品帶來新的突破點和贏利點。

"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大變革又來了!

剛剛!農業農村部、工信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等15部門發文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裝備研發機構和生產創制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申請上市。

農產品加工企業又要迎來大爆發。


01、對比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工業強,則國家實力強。

農產品加工業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在國家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為美國、法國、德國、荷蘭等重視農產品加工業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其中,美國農產品加工業十分發達,超過80%的農產品經過加工後才上市,比原材料增值達到5倍以上。

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產品種類繁多,比如糧食、油料、水果、蔬菜、畜產品、茶葉、特色農產品等。不過,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成為行業發展亟待解決的短板和瓶頸。

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糧食儲藏和果蔬產後損耗率分別高達9%和25%,遠高於發達國家水平,農產品產後產值與採收時自然產值之比僅為0.38∶1,產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級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中低檔產品多,高檔產品少,而且農產品的深加工技術和裝備普遍落後於發達國家10~20年,各種高新加工技術的應用很不普遍。

究其原因,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王鳳忠給了我們答案“主要是我國在精深加工領域的技術缺乏,基礎研究能力薄弱,而且缺乏專業型人才”。

所以,農產品加工業必須要在人才上突破。


02、困局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我國以加工業為主的二產雖有起步,但仍不及一產和三產,尤其是精深加工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農產品高價值開發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難免面對重重挑戰。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有農產品加工企業40萬家,規模以下企業數佔總量的80%以上,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的企業只有4家,超過100億元的只有21家。

另外,中國農產品加工業初加工水平低。農產品儲藏、保鮮、烘乾等初加工設施簡陋、方法原始、工藝落後,糧食、馬鈴薯、水果和蔬菜的產後損失率分別高達7%—11%、15%—20%、15%—20%和20%—25%,產後損失浪費嚴重。同時,農產品加工業結構佈局不夠合理。目前農產品加工業依然是星羅棋佈,產業的集中度不高,呈現出大群體、小規模。

農業君發現,當下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大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設備簡陋,技術落後,效益低,科技含量低,都是一些初級加工產品,附加值不高,抗市場風險能力弱。同時,企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缺乏管理人員,產品開發人員,市場拓展人員,難以適應現代企業市場的競爭。人才因素也制約了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

中國農產品加工業面臨研發、人才、資金等多重大山,想要翻越這些大山,加工企業必須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或者具備資金來源。否則,只能“越發展,越艱難”。

根據經濟日報報道: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產業大而不強、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很突出。尤其是資金。

以山西省為例:山西省很多農產品加工企業面臨生死抉擇。除了銷售不暢之外,更關鍵的就是“融資難、貸款難”,資金短缺已經成為常態。

同時,農產品的稅賦之也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另一困局。農產品加工企業平均稅負約佔銷售收入的8%—10%,而利潤僅為銷售收入的3%—5%.規模以上企業貸款利率一般要在國家基準利率6%的基礎上再上浮30%—40%,加上貸款抵押物評估費等,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農產品加工業的變革不僅僅是企業內部變更,更是要政策上的變革。


03、紅利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未來30年,中國農業的發展前景主要集中體現在“五大趨勢”之中,其中包括農業工業化、農產品加工、食品行業的巨大機遇、政策紅利、資本化機遇、深加工紅利。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表示,農產品加工業一頭連著農業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和市民,亦工亦農,既與農業密不可分,又與工商業緊密相連,是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

有數據統計,農產品加工業從業人員達1566萬人,每億元加工營業收入約吸納78人就業,農民人均收入9%以上來自農產品加工業工資性收入。

因此,這幾年,國家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扶持政策越來越多,農產品加工已經成為農村創業者的新風口。

因此,國家給予農產品加工業的政策逐年在增加。比如:

農業部辦公廳發佈《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補助設施目錄及技術方案的通知》,對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項目或者技術方案實施最低10000,最高100多萬的資金補助。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2016年11月,農業部關於印發《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指出,提出了專用原料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升、產業融合試點示範四項重大工程。

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意見》),《意見》指出支持產地初加工,專項資金扶持農戶和合作社建設貯藏窖、冷藏庫和烘乾房;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向農產品工業滲透融合,創新現代農產品加工模式。

為了配合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部發布2018年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方向在園區和科技,核心在創牌。

2019年政策繼續加碼,農業農村部等15部門近日發佈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申請發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專項債券,申請上市、新三板等掛牌融資。

政策落地,農產品精深加工爆發指日可待。


04、暢想

農業下一個掘金機會,農產品深加工!

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中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8.1萬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萬億元人民幣,實現利潤總額1.3萬億元。

但有一點,農產品初級加工已經很難撬動市場需求。這意味著農產品深加工將迎來春天。同時,國家鼓勵發展不改變農產品內在品質的初加工,發展二次以上加工的精深加工,發展主食加工,發展綜合利用加工。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我們大膽暢想一下,未來農產品深加工將會出一下3個方向變化:

1、從農產品輸出方變出食品輸出方。這是農產品未來最好的路子。比較受標準化制約,中國農產品品牌要的走的路子就是工業化。

以溫氏集團和新希望集團為例,他們都從傳統的養殖業變成涵蓋養殖、食品加工、品牌渠道等綜合性業務,他們不再是定位養殖業,而是食品集團公司。

2、跨界融合以及多元。尤其是互聯網大佬的進入,農業的生產和渠道乃至管理端都發翻天覆地的變化。

比如:阿里和京東以“AI”技術佈局種植業和養殖,並且結合新零售,幫助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從源頭到加工段的改變,提升效率和節約成本。

3、切入大健康產業。在發達國家,比重超過15%,而我國健康產業僅佔國民生產總值的4%-5%,發展空間巨大。預測,大健康產業將會達到萬億美元規模。

然而,大健康產業關鍵是保健食品和提取物。農產品想要贏得消費者尊重,農產品品質和二次開發就顯得很重要。

業內人士指出,大健康產業幫助農產品找到另一條出路,大健康的概念將會幫助中國農產品帶來新的突破點和贏利點。

政策加碼!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要大爆發(附3個方向)

總結一下,農產品加工、精深加工的變革正在發生,多產融合、跨界融合、高科技技術運用大農業之後,中國農產品盈利點將會再次爆發。跟上,別掉隊!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

豫見雲動整理髮布

豫見雲動簡介:河南雲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豫見雲動”,始創於2012年,取意“心隨雲動,豫見未來”。公司總部位於河南鄭州,定位於中國縣域新經濟服務商,專注農村電商實操人才培訓、地方特色產品整合上行、電商創業孵化、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大數據中心運維、“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建設、農特產品防偽溯源系統建設等縣域電商生態體系構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