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寧鄉:鍾靈毓秀天台山

原創: 美麗新寧鄉 郭宇春

湖南寧鄉:鍾靈毓秀天台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湖南寧鄉市西南一角的天台山,山不高,水亦不深,卻是一方靈山秀水。

1

天台山方圓百里,從七裡山、沙田、芙蓉、友誼到天台山,都說是上天台山,因為從這些地方到天台山,都要爬10華里左右的山路。但從龍田到天台山,雖是山道,卻不崎嶇,步行也能輕鬆到達。到了天台山,雖滿目青山,卻阡陌縱橫,田疇起伏,是一個山環水繞的山間小盆地。一條石板路橫貫東西,將盆地一分為二,一條小溪縱穿南北,與石板路相交於盆地中央。一座石拱橋是這個交叉點上的座標性建築。

湖南寧鄉:鍾靈毓秀天台山


石拱橋歷經千年,訴說著這裡的風土人情。這裡雖多山,舊時卻是安化,新化、漣源通往長沙的要道,更是這些地方購買寧鄉草衝豬的必經之地。石拱橋往東有一茶亭,經年累月為過往行人提供食宿茶水。茶亭曾經住過一個採藥老人,他不僅為行人免費提供茶水,還義務為本地民眾和過路行人採藥看病。南北兩極兩位仙翁欲點化採藥老人成仙,按下五彩祥雲降落在石拱橋上。仙翁摘星為棋子,橋面點石為棋盤,就一壺瓊漿玉液,拂袖對弈。良久,微薰的兩位仙翁手握棋子,相對歇臥於橋面,仰望夏日星空,南極仙翁打趣說“我頭枕你的天,足踏我的地!”北極仙翁笑道:“我也枕你的天,蹬我的地!”雄雞三遍,東方已露魚肚白,兩位仙翁一覺醒來,大叫一聲:“不好,天已亮了!”不經意間把手中棋子拋向了東方,化作天台山上的觀音山、寄子山、香爐山。此時,已在青坑山挖藥的採藥老人感到天崩地裂,霞光四射,紫氣東來,一驚摔下山來。旋即,天台山上空的祥雲上,兩位仙翁和採藥老人一起,招手遠去。

湖南寧鄉:鍾靈毓秀天台山

自此,天台山東面就有了觀音山、寄子山、香爐山三座仙山,也有了“觀音抱寄子山、香爐焚檀木”一說。觀音山常年雲騰霧繞,猶如觀世音菩薩從天而降。香爐山紫氣升騰,如同佛殿、道院的香爐,經年不斷。寄子山在觀世音山前,好似觀世音菩薩的善財童子。寄子山在青坑山之上,而青坑山是採藥老人得道成仙之處,所以,上天給了天台山一味名藥——烏藥。烏藥具有較為廣泛的藥理活性,有抗菌、抗病毒、鎮痛、消炎作用,最新的研究還證明烏藥能夠抑制白血病細胞,具有抗腫瘤抗癌能力。墨魚和烏藥一起燉煮,抗腫瘤,補身體。烏藥以天台山的最好,謂之臺烏。寄子山的烏藥又是臺烏中的上品,藥性最佳,烏藥的橫斷面都有菊花形狀的花紋,其它山的烏藥卻沒有這種花紋。

湖南寧鄉:鍾靈毓秀天台山

夏日夜晚,月明星稀,天台山有兩處地方涼風習習,蚊蟲不擾。一處是採藥老人得道成仙的地方,這裡不僅微風拂面,還能聞到沁人心脾的淡淡藥香。而另一處自然是仙人曾經對弈過的石拱橋了,橋上棋盤雖已模糊,但放置酒杯的地方仍清晰可見。此橋,後世謂之仙人橋。舊時,那些擔豬娃子的客人,總要在這兩個地方歇歇肩,他們說,在這裡歇憩神清氣爽,肩上擔子好像要輕好多!

從仙人橋往西三裡,有兩個相連的小山坳叫做兩子坳。這兩子坳與草衝的玄齡坳這段路之間,相傳梅四保曾藏有18窖金銀。《寧鄉縣誌》記載:梅四保,生卒年不詳。青山橋墓山塘農民。精武術,有膽識。明嘉靖十四(1535)聚眾溈山,反抗官府,響應者達數千人。攻湘鄉、衡陽,多次擊敗巡撫翟瓚“圍剿”,以後寡不敵眾敗走,率部退回上寧鄉。從偕樂橋的羅仙山開始紮寨,經大田方到山角寨,紅霞大山、芙蓉山,瓦子寨,這一片都成了他的根據地,天台山成為聯繫這些地方的通道。後來,梅四保兵敗下落不明,留下“大坳對小坳,金銀18窖,窖窖18塊,塊塊18斤”之說。

湖南寧鄉:鍾靈毓秀天台山


2

仙人橋下,清流如鏡,仙人橋上,歡聲笑語。1917年暑期,一個叫潤之的年輕人,站在仙人橋上,指溪水下游的南嶽廟說:“這天台山呀,我看叫天堂山更恰當,那不是南天門嗎?”接著又指著廟側兩旁四棵直刺青天的合圍大樹說“那不是守衛南天門的天將嗎?左邊孫(松樹)譚(檀樹)兩將,右邊是風(楓樹)慄(慄樹)兩將軍?”他轉身環指四面蒼翠群山:“那不是拱衛天堂的天兵天將嗎?”站立橋上的何、謝等一齊拍手叫好,齊呼:“我們都成神仙啦!”他們一行是應在雲山書院讀書,家境殷實的郭寶華的邀請,來到天台山的。郭寶華當年16歲,何、謝是他的恩師。舊時,天台山一帶,四時八節,有宴請老師的習俗。是時正值暑假,郭寶華父母叫他去沙田請他的恩師,恰巧碰上偉人與蕭子升遊學在何家,於是,天台山開天劈地,迎來了一位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偉人。

湖南寧鄉:鍾靈毓秀天台山


郭寶華字宗靈,雲山書院畢業後,先後就讀於湖南甲等工業學校和民德大學。1921年6月29日,與恩師謝一道,送偉人與何去上海蔘加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並借給偉人2000元銀票作為旅途之需(謝日記曾記述此事)。民德大學畢業後,他回到母校雲山書院任教,不久擔任該校校長。

1925年2月,偉人回到韶山,一邊養病一邊開展農民運動。這年暑假,他來到雲山書院找到了郭寶華,並與其一道再次來到天台山,來到觀音山下郭寶華的家——檀木坑。這裡高牆深院,畫棟雕樑,古香古色,典雅幽靜。偉人比郭寶華年長8歲,在這裡,他如同兄長與其促膝長談;又如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湖南寧鄉:鍾靈毓秀天台山

七月如火,而寄子山下的檀山坡卻陣陣爽爽清風。天台山農民協會的骨幹正在開會,他們要迎接一位上級的到來,但是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們迎來的是一位新中國的締造者,一位傳說中的真龍天子。當這位上級在郭寶華的陪同下來到會場後,抱拳自我介紹說:“我叫潤之,幸會!幸會!”他望著大家笑著說:“在座的大多是我的同齡人,為的是一個共同目的,那就是牢記總理遺囑,實現耕者有其田。”熱情的主人端來源自寄子山泉水天台山茶葉沏的茶,他抿一口連聲讚譽:“好水!好茶!好地方!”接著他聽了農民協會會長的彙報,當彙報到吃“排門飯”,財主殺豬宰羊,昔日的長工佃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還大膽地在他們的牙床上躺一躺時,他站起身來揮手說:“一個手指的力不夠,五個手指併攏握成拳就有力量了。大家團結起來,財主們就客氣老實了。”後來,偉人在1927年寫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文中說到的一些事例,就來自於這次農會骨幹座談會。

偉人第二次來天台山與郭寶華長談後不久,郭寶華就祕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投筆從戎參加了國民革命軍。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在過湘江時,紅軍遭受慘重損失。其時,郭寶華任國民黨下級軍官,他把自己掌握的一些情報,及時報告給紅軍,並贈送給紅軍部分槍支彈藥,減小了紅軍在這次戰鬥中的損失。1938年,郭寶華在抗日前線淅江衢縣,犧牲於日機轟炸中,時年36歲。旋即,郭寶華魂歸故里,葬於觀音山腳,繼續守望著這方故土。

湖南寧鄉:鍾靈毓秀天台山

3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天台山似乎沾了偉人的靈氣,山更秀美,水更清瑩,人更精神,事更順心。

站在仙人橋上下望,偉人所說的南天門今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條途經的村級主公路。公路起於龍田,止於芙蓉,兩端均與省道S311線相接。主公路如同天台山主動脈,與主動脈相接的小公路如同人體血管,連接各家各戶。其它地方上天台山,也不再有蜀道之難,網格化的公路使這裡變通衢。觀音山、寄子山、香爐山都有公路直抵山腳,下車登臨山頂並不困難,爬上山頂,可領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又可沾一沾仙山的靈氣。每天,公路上人來車往,其中轎車不在少數,真是“舊時王榭亭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湖南寧鄉:鍾靈毓秀天台山

再看偉人所說四位天將,右邊的風(楓樹)慄(慄樹)兩將已經作古,左邊的孫將軍(松樹)年近盤古,卻仍十分健旺,雄風不減當年。譚將軍(檀樹)雖老態龍鍾,但春來華髮再生,仍能撐起一片蔭涼。天台山的山林在兩將軍的統領下,生機勃勃,隊伍不斷壯大。

站在仙人橋上,溯溪而上,一座大壩斬斷溪流橫亙於兩山之間。這是一座20世紀70年代修建的小型水庫,自此,觀音山下有了一泓清流。站在遠山俯瞰,這一池碧水如同觀世音菩薩懷中的淨瓶。觀世音菩薩可以隨時揚起手中的楊柳枝,播撒甘霖降福天下。沿溪而下幾公里,高峽出平湖,這是寧鄉市第二大水庫——田坪水庫。田坪水庫位於天台山的山腳,正好為其濯足。

青山綠水間,山環水繞處,棟棟小樓拔地起,如同天上繁星,點綴在這人間天堂。走出小樓,天台山人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有自己的抱負和理想。天(津)南(京)海(上海)北(京)有他們的身影,廣(州)深(圳)港(香港)澳(門)有他們的一席之地。他們中還有不少專家、學者、教授、黨政領導,在各自不同的崗位,為祖國和人民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深切地感受到“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湖南寧鄉:鍾靈毓秀天台山


作者郭宇春,系退休公務員,曾任教師,縣電臺編輯、記者,區、鄉、鎮黨政領導。如今賦閒未閒,帶研究生(孫),經營家政,偶爾徜徉學海,撒撒網,悠哉悠哉。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