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佈會的報道】

光明日報記者 王夢敏 王建宏

寧夏之美是民族和美,是人文之美,是風光秀美。70年來,寧夏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人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生態環境實現了巨大改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突破。8月30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省(區、市)系列新聞發佈會上,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副書記、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鹹輝介紹“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推動生活優美

寧夏的三面由沙漠環繞,50%的國土面積荒漠、半荒漠化。關於寧夏實施生態立區戰略,石泰峰介紹,一是堅持不懈地綠化山川大地。全國“治沙英雄”王有德幾十年如一日帶領林場幹部職工防沙種樹,營造了防風固沙林60萬畝,控制了流沙近百萬畝。過去荒山禿嶺的彭陽縣,建縣30多年來,林木保存面積從建縣時的20多萬畝增加到現在200多萬畝。二是嚴抓嚴管,堅決守住生態紅線。將全區1/4的土地划進了生態紅線範圍,確保開發建設不越邊界、不出紅線。倒逼企業轉型綠色發展,嚴守環保紅線。現在寧夏的能耗、水耗都在下降。三是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集中解決一批生態環保突出問題,集中整治賀蘭山生態破壞問題,去年打響了新時代黃河保衛戰,現在黃河干流寧夏段水質已連續近兩年達到Ⅱ類水質標準。四是嚴肅問責,對重大生態環保破壞事件一票否決,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和檢查力度。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推動生活富美

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夏累計脫貧83.4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2.9%下降到了去年年底的3%,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年均增長11.4%。

說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石泰峰介紹說,寧夏通過提升枸杞、大米、灘羊、甘草等有基礎有特色的鄉村產業品質,做強品牌,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大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擴大農民財產性收入,讓農民真正富起來。同時加大美麗鄉村建設,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讓鄉村保持好特色。

提到脫貧攻堅,鹹輝介紹說,寧夏將持續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一是堅決貫徹精準扶貧方略。對於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實行動態管理,堅持因村因戶施策,嚴格脫貧標準。二是嚴格執行“兩不愁三保障”標準。三是集中攻堅深度貧困地區。把重心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統籌打好產業、就業、健康、教育等政策組合拳。四是充分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通過開展移風易俗、選樹脫貧致富典型等,營造勤勞致富、脫貧光榮的氛圍。通過貸款貼息、生產獎補等辦法,激勵貧困群眾。開展技能培訓、勞務輸出等提升脫貧能力。

民族團結共同發展推動生活和美

寧夏5個地級市中有2個市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22個縣中有一半創建成功,其他3個市和11個縣各項創建工作有序推進。對於寧夏提出的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鹹輝這樣介紹,第一,寧夏始終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健全民族區域自治配套法規體系,特別是堅持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各族群眾同心同德,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大好局面不斷鞏固和發展。第二,始終堅持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夏先後實施了400萬噸煤制油、寧浙特高壓輸電、銀西高鐵、包銀高鐵、中南部城鄉飲水工程等一大批產業交通項目和民生工程。目前,縣縣通了高速,村村通了公路,率先在西部地區實現了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村村都有標準化衛生室,鄉鎮衛生院都聯通了遠程診療。全國第一個“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教育”示範區落地寧夏。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了全區各族人民。第三,始終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寧夏連續36年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把每年9月份作為“民族團結進步月”,每3年評選一次民族團結模範,每5年召開一次表彰大會,引導各族群眾加強交往、交流、交融。第四,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持續開展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百場萬人”宣講活動,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宗教場所,強化了中華民族大家庭觀念。

《光明日報》( 2019年08月31日 03版)

[ 責編:孫宗鶴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