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中尼命運共同體

中國西藏網訊 6月21日,第四屆“一帶一路”與南亞繁榮與發展國際研討會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圓滿閉幕,會議由尼中友好論壇主辦。

為期兩天的會議中,來自中國、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菲律賓等國的專家學者,圍繞“‘一帶一路’助力南亞地區貿易發展”“跨喜馬拉雅合作”等議題展開了討論。

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中尼命運共同體

圖為尼泊爾外交部長賈瓦利(右三)、中國駐尼泊爾大使侯豔琪(左一)等出席開幕活動並致辭 圖片由張江洪提供

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副所長楊亞波作為參會嘉賓,就“進一步深化中尼國際合作、共建中尼命運共同體”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楊亞波回顧道:“1955年中尼建交以來,中國對尼泊爾開展了長期的、無私的國際援助,許多援助項目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中國從共建尼中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出發,堅持‘絕不附帶任何條件’的對外援助原則,對尼泊爾的援助力度顯著加大。”

中尼建交至本世紀初:中國對尼援助的歷史實踐

中尼兩國於1956年10月和1960年3月21日分別簽訂了第一個中尼經濟援助協議和第二個中尼經濟援助協議,隨後於1961年9月5日在加德滿都簽訂援助協定書。自從簽訂上述協議和議定書後,中國一直向尼泊爾提供經濟和技術援助,並且這種援助都是以無償形式進行的。

據統計,到本世紀初,中國已經援助尼泊爾建成20多個項目,這些項目分佈在交通、水電和灌溉、工業、公共設施等多個領域。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在國內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幫助尼方修建了科達裡至加德滿都長達114公里的阿尼哥公路,加德滿都至博克拉長達174公里的普里特維公路,為中尼經貿和人員往來、當地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中國還堅持周恩來總理1964年提出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的八項原則”向尼泊爾提供無償援助,派出專家幫助尼泊爾修建製革廠、紡織廠、糖廠、磚瓦廠等能立即見效的小型工廠。除此之外,中國還向尼泊爾提供了大米、食鹽、吉普車、電視傳播車、無軌電車、乙腦疫苗、活羊等多項物資援助,向尼泊爾派遣了醫療隊,多個技術合作組,幫助尼泊爾培訓了不少拱橋技術、農作物種植和加工等技術人員。

楊亞波說:“前不久,我去樟木口岸實地考察,2015年受‘4.25’地震破壞的科達裡公路(尼泊爾科達裡口岸至加德滿都的公路)在中國援建下已恢復通車,中國樟木——尼泊爾科達裡口岸貨物通道已恢復開通,兩國邊民都為此歡欣鼓舞。”

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中尼命運共同體

圖為楊亞波(右二)參加第四屆“一帶一路”與南亞繁榮與發展國際研討會 圖片由張江洪提供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對尼援助顯著加大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中國對尼泊爾的援助力度顯著加大,涉及領域越來越廣,重點集中在民生恢復、災後重建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如新建醫院、學校、機場,修復在地震中損毀的公路、文物古蹟,援建地震監測臺網等。同時,中國對尼泊爾的援助形式也愈發多樣,包括援建大型成套項目、提供物資支持、開展雙邊技術合作、培養開發人力資源等。

根據中國政府和尼泊爾政府2013年底簽署的協議,中方已向尼泊爾交付4架飛機,為尼泊爾當地人民的出行、旅遊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在2015年大地震期間,兩架飛機每天近8個班次的高頻次飛行,為抗震救災物資和人員的運送作出了重要貢獻。根據2016年3月23日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聯合聲明》,中國將繼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向尼泊爾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幫助。

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中尼命運共同體

圖為青藏鐵路 圖片來源:環球時報

中國西藏:積極推進共建中尼命運共同體

在中央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西藏自治區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自2009年開始組織實施“援尼民心工程”,為尼泊爾北部邊境縣援建當地急需的社區小型民生項目,涉及教育、農業技術援助、生產生活物資供應等多項內容。“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國西藏自主組織實施的援尼項目力度進一步加大。

楊亞波說:“今年三月,我有幸到尼泊爾的博卡拉市進行實地考察,親身感受到了西藏實施的路燈援助項目給當地居民、商戶、市政建設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我還了解到,目前,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援助的尼泊爾北部山區農業技術合作項目也正在穩步實施中。可以看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西藏積極組織實施援尼項目,為促進中國與尼泊爾的民心相通、共建中尼命運共同體作出了應有努力。”(中國西藏網 記者/李元梅)

相關推薦

推薦中...